
海棠区
海棠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部,东北与陵水县英州镇接壤,南临南海,西连吉阳区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北靠南田农场及保亭县,区域总面积384.2平方公里。是海南省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2015年1月撤销海棠湾镇设立海棠区。海棠区直辖3个社区、19个行政村。
2017年海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2.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9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3594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101元。
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45公里,境内的海棠湾与三亚市的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崖州湾并称“三亚五大名湾”。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海棠区
- 外文名称:Hitom area
- 别名:海棠湾、藤桥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中国海南省三亚市
- 下辖地区:3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 政府驻地:新民路116号
- 电话区号:0898
- 邮政区码:572013
- 地理位置:海南岛南部,三亚市东部
- 面积:384.2平方公里
- 人口:76562人(2017年末)
- 方言:海南话,黎语
- 气候条件: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海棠湾
- 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 火车站:三亚站、亚龙湾站
- 车牌代码:琼B
- 行政区划代码:460202
建置沿革
1958年设海燕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林旺人民公社,1983年置林旺乡,1986年撤销林旺乡改建林旺镇。
2001年6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三亚市乡镇行政区划。8月,林旺镇、藤桥镇合併成立海棠湾镇。
2008年,中共海棠湾工作委员会、海棠湾管理委员会成立。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海南省调整三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覆》(国函[2014]14号)批覆同意海南省撤销三亚市所辖六镇,新设四个市辖区。其中,同意撤销三亚市海棠湾镇,设立三亚市海棠区,以原海棠湾镇的行政区域为海棠区的行政区域,海棠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116号。
2014年9月19日,中共三亚市海棠湾工作委员会、三亚市海棠湾管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共三亚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工作委员会、三亚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同日,海棠湾区筹备组正式成立。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海棠区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1年,原海棠湾镇有龙楼村、海丰村、升昌村、龙海村、营头村、龙江村、林新村、青田村、东溪村、藤桥村、椰林村、庄大村、凤塘村、江林村、洪李村、北山村、铁炉村、三灶村、湾坡村、永宁(社区)、藤海社区、林旺社区共建制村19个、社区3个,包括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138个、居民小组7个。
区划详情
海棠区的行政区域为原海棠湾镇的行政区域,海棠区不设乡、镇、街道等乡级行政区。三亚市海棠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116号。
截至2018年,下辖19个行政村和三个居民社区、渔业队、良种场、林旺农场和经济场,86个自然村和149个村民小组。
海棠区地图(图片最右侧为海棠区)

社区:永宁社区、林旺社区、藤海社区。
行政村:藤桥村、龙楼村、营头村、龙海村、椰林村、东溪村、海丰村、升昌村、青田村、江林村、龙江村、庄大村、林新村、凤塘村、洪李村、北山村、三灶村、湾坡村、铁炉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棠区位于南中国海之滨,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北纬18°24′,东经108°,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45公里,东北与陵水县英州镇接壤,南临南海,西连吉阳区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北靠南田农场及保亭县,总面积384.2平方公里。
海棠区地图
气候特徵
海棠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至6月份为东北季风期,6至12月份为西南季风期。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气温25.8°。5至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10%。每天日照时间为7小时,天气晴朗时海水能见度高达25至30米,为国家一类海水水质。
地形地貌
海棠区南部、西部和北部群山环绕,铁炉港中部的薄尾岭山形优美,周边遍布红树林,大、小龙江塘边缘及北侧指状低地内部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海棠湾为一开口东南的耳形海湾,沙滩洁白,海岸线约21.8公里,沙滩分布沿岸呈“L”型,朝向东南,连绵长达18.7公里,平均宽度约60米。
海棠湾滨海风光一角

水文概况
海棠区水系生态独特,北部河流密布,主要为藤桥东、西河及其支流,经东部入海,辖区内河段长17公里,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海棠区大、小龙江塘边缘及北侧指状低地内部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是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辖区海洋动物种类繁多,海底大量珊瑚礁形成了奇特的海底世界。温泉资源丰富,南田温泉平均水温57摄氏度,属低温温热矿水,出水量可达10000米/日;湾坡温泉平均水温72摄氏度,出水量可达5000米/日,含多种矿物质。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海棠区辖区总人口531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12人。
民族
海棠区聚集着汉族、黎族、苗族、侗族、瑶族、畲族、土家族,以汉族、黎族最多。
经济
综述
2017年海棠区实现生产总值76.95亿元,同比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222.86亿元,同比增长10.78%,完成年度计画投资101.5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1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升3%,低于全市年度价格涨幅控制目标0.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3594元,同比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101元,同比增长9%。
第一产业
2012年,辖区早稻实际插秧面积10613亩,同2011年比减少62亩,晚稻播种面积12623亩,同2011年比减少960亩。早稻总产量达3674.73吨,同2011年比增长0.8%,晚稻总产量4418.05吨,同2011年比增长4.8%;粮食总产量10560.05吨,同2011年比增长2.1%。辖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瓜菜总产量约4000吨,总产值约0.12亿元。2012年,辖区生猪全年出栏5万头,同2011年比增长8.84%;猪肉产量4125吨,同2011年比增长13.62%。肉类总产量4875.57吨,同2011年比增长13.89%。
第二产业
2012年到2014年以来,辖区内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100亿元大关,2014年预计完成投资125.56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6%。
第三产业
2017年以来海棠湾涉旅业态接待人数1138万人次,同比上升24%;收入总计84亿元,同比上升26%。其中,一线海景酒店接待265万人次,收入19亿元;蜈支洲岛旅游区接待306万人次,收入7.1亿元;免税店接待551万人次,营收59亿元,免税购物旅游热度不减。国际艺术、国际医疗、教育培训、医疗养生、信息安全、会议会展等现代化服务业产业集群不断丰富和完善。
政治
政治体制
海棠区区级机构分为中共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审判和检察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共六部分,区级不设政协机关,人民武装部按现行武装部建制设定。
现任官员
区长:孙耿
副区长:海斌,刘莉,蔡克勤,翁裕育,李开明
副调研员:曹进,秦朝文,谭金山,杨清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安排预算资金400多万元加大对洪李、北山、兵村、升昌国小进行改造,改善林旺、藤桥两所中学教学设备等,同时安排62.3万元用于为各中国小校安装监控设备。
2012年,辖区教育经费支出约54万元,其中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改造学校设施和购置教学设备的资金21万9200元,培训教师队伍和举办各项活动等工作投入资金31.67万元。2014年8月30日,占地面积30亩的三亚海棠湾崇德学校挂牌成立,是海棠区首家民办学校。位于海棠湾藤桥龙海大道,可提供国小一年级至国中九年级一贯制教育,每个年级设定2个班,每个班45至50人,可为三亚新增近千个学位。
序号 | 学校 | 类别 | 位置 |
1 | 藤桥初级中学 | 公立 | 海棠湾藤桥 |
2 | 林旺初级中学 | 公立 | 海棠湾林旺 |
3 | 中心国小 | 公立 | 海棠湾 |
4 | 市镇国小 | 公立 | 公立市镇国小 |
5 | 东溪国小 | 公立 | 东溪国小 |
6 | 椰林国小 | 公立 | 椰林村 |
7 | 海丰国小 | 公立 | 海丰村委会 |
8 | 林旺国小 | 公立 | 林旺国小 |
9 | 凤塘国小 | 公立 | 凤塘国小 |
医疗卫生
201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建成开诊,成为琼南区域医疗中心;全区卫生院、村(居)卫生室已达到海南省标準化建设要求。
2012年,辖区实现每个自然村配备2名保洁员,配备了环卫保洁队员401名。在全镇86个自然村中建设和改造了一批垃圾集中池、化粪池和42个垃圾屋等环卫设施,建设了2个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中转站。坚持开展“星期五环境卫生义务劳动日”活动,不定期的开展全镇性的大扫除行动。共发动不少于3万人次参加各种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清理生产生活垃圾不少于1000吨,全年共清运各类生活垃圾2万吨,装订“门前三包”责任牌300多个,下达各种整改通知书100余份,整改率达100%。2012年完成市政管理计画内各项工作任务,获“三亚市环境卫生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辖区共出生婴儿1017人,符合法定出生965人,符合法定生育率94.88%,比三亚市下达的任务指标高1.88个百分点;期内辖区共出生男婴545人,女婴472人,性别比115,符合三亚市下达要求控制在119以下;四术任务412例,当年长效节育及时率76.70%,满足三亚市下达的指标为76%以上,圆满完成2012年计生任务,获“三亚市年度人口和计画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保障
2012年,辖区的农村低保对象有589户共1232人,城市低保124户共219人,月低保金每人250元,全年农村低保金髮放约143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辖区拥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有线电视站1个,文化室、阅览室22间,面积1200平方米,藏书3.5万册,农民技术培训中心2所,电教室22间,文化广场6个,电影场25个,歌舞厅17个,檯球桌120多张,篮、排球场38个,檯球俱乐部1家,业余体育队1支、文艺宣传队7支、2个琼剧演出队,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镇一级已实现了1个文化服务中心、1个阅览室、1个图书馆、1个体育场、1个影剧院、1支业余文艺队、1支业余体育队。22个村(居)委会基本上实现了“一室两场”(文化室、球场、电影场),为民众提供了学文化、学科学的场地。建立农家书屋19间,组织开展“全镇妇女健身操比赛”、“琼剧下乡演出活动”、“三八妇女拔河比赛”、“三月三”黎苗族文艺演出和传统竞技比赛。组织编辑出版《海棠湾乡土人文录》共5万余册,举行“《海棠湾乡土人文录》颁发仪式”。拨款30多万元支持各村(居)委会举办春节文体活动。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组织了大型红歌晚会。
社会治安
2012年,辖区打击两抢犯罪17起,破案11起,破案率64.7%;盗窃案件100起,破案74起,破案率74%;“两抢一盗”发案率同比去2011分别减少55.2%和12.4%。
交通
航空
海棠区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凤凰机场40公里,
公路
- 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
- 223国道
风景名胜
海棠湾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凤凰国际机场40公里,拥有比肩世界着名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国家稀缺性旅游资源。海棠湾海岸线长21.8公里,区域内除海水、沙滩、风情、民俗、温泉及岛屿外,还有总长13.8公里长的原生态内河水系,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泻湖以及丰富的湿地资源。灿烂的阳光,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婆娑的椰林,质朴的民风等,无不让到过这里的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