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雪
《龙山雪》是明代散文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龙山雪
- 创作年代:明代
- 作品体裁:散文
- 作者:张岱
- 作品出处:《陶庵梦忆》
作品原文
龙山雪
天启六年十二月1,大雪深三尺许。晚霁2,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3。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4。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5,余勉强举大觥敌寒6,酒气冉冉,积雪欱之7,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8。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9,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 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 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侍:服侍,侍候。
- 呆白:苍白。
- 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 觥(gōng):古代一种酒器。敌:抗,抵御。
- 欱(hē):同“喝”。
- 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三鼓”即“三更”。
- 山趾:山脚。
白话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才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的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而归。
文学赏析
文章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作者高洁、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孤傲、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的渺茫和挥之不去的对于故国(明朝)的深深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出生于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轻时四处游历,见识颇广,又时常休闲遣兴于各类艺术之中,生活可谓安逸清闲、丰富多彩。明朝灭亡之后,张岱因拒绝进入清廷任职,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变成了下层贫民,生活穷困潦倒,后来更是以入山着书以终。张岱擅长散文,一生着作颇丰,包括《琅缳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夜航船》《石匮书后集》 《四书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