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吴国顺(湖北建始籍知名教育工作者)

吴国顺(湖北建始籍知名教育工作者)

吴国顺(1919年—1994年),曾用名克艰,湖北建始人,知名教育工作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吴国顺
  • 别名:克艰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湖北建始
  • 出生日期:1919年
  • 逝世日期:1994年
  • 毕业院校:湖北联中建始师範

人物简介

吴国顺幼年清贫,家教严谨,勤工苦读。1926——1933年,读国小时,常以族办公学的校歌“勤学若要功夫深,虽是铁尺磨成针;吾辈少年当牢记,一生之计在于勤”来激励自己,因此成绩优异,1934年考入湖北省立第十三中学(当时恩施地区的最高学府,即今恩施市一中前身);1936年毕业后在建始当了半年教师;1937年考入湖北省立恩施乡村师範;1941年毕业于湖北联中建始师範;1941年至1942年在建始任国小教师;1942年至1946年在国立湖北师範学院历史系就读;1946年至1949年先后在建始简易师範、恩施私立清江中学任教导主任。解放后,他先在恩施高中教历史,1950年10月起先后在恩施二中(1950.10—1956.7)、恩施三中(1957.8—1974.4)、恩施市一中(1978.9—1983.10)任校长、副校长。

人物经历

他从教近60年,一直是教历史课。因而对中国史料、史实、史证非常熟,讲起课来,得心应手。讲秦汉各朝,引经据典,顺手拈来,评价秦皇汉武,功过分明;讲唐宋部分,由盛到衰,顺理成章,称颂唐诗宋词,引人入迷;讲明清两代,纷繁演义,条分缕析,介绍农民起义,因果了然,他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明确重点,抓住难点,把握要点,表明观点”。学生一致反映,吴校长讲历史课从不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儘量融会在自己的讲述中。听课既像听故事觉得有味,又像看电影形象生动,发人深思,使人振奋,从不打瞌睡。
其实,终其一生,吴国顺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教育行政上。他办学,讲究求实、严谨、规範、见效,很重视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不管他在哪所学校当主任、校长、副校长,都非常重视听课。不管是老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他都常听课、常评课,基本能掌握每位教师的水平、能力、特点及态度,并能因人而用。对学生能因材施教。他注意制度建设,事无巨细,只要是责任範围内的,都负责到底,务求实效,不当“甩手校长”。他曾身处逆境二十余年,就是在学校中只负责管学生生活这一块,也能天天进学生食堂看一看菜饭情况,夜夜到学生寝室查一查作息情况。他一生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就是退休后任私立中学校长时,也提出了“关心贫困子女入学,收费需从实际出发”的办学理念,拟定了“敦品,力学,健身,成才”的八字校训,拿出了节约的行政开支费用,给各班经民主评议的前五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奖励。这些,都深得社会好评。
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年轻时,有条件从政他不去,有条件经商他不乾。退休前不久,根据他的声望,组织安排他为驻县级政协副主席,他婉言谢绝,决心在教育岗位上乾一辈子。 退休后,他又与教育界的同仁通过多方集资创办了施南中学(私立),任校长。后虽离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关心学校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品学情况。可谓,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一生热爱教育事业。
1994年4月16日,他与世长辞。送“行”的那天,亲朋子弟云集,人们称他“一生艰辛,几多委屈,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一不牵心挂肠”,“一幅傲骨,交以道,接以礼,高风亮节,永葆延陵家声”“毕生清誉,敏于事,慎于言,仰俯无愧,长留后世遐思。” 他呕心沥血传道授业,桃李繁茂终无憾。不失为恩施地方一位德高望重的为人师表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