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午子拳法

午子拳法

午子拳法

午子拳法,遵循先天为阴,后天为阳,阴为子,阳为午,子说为生,午说为死,寓言出拳起步,出手见红,且表现拳法劲力狠毒、步法稳固、气贯透骨,喻意出拳抬腿可决定对方生或死,技术上其必须是以母拳为根基,遵循宗系催节、节须捆守、三曲对三池、出箭对平肩、起牙关夹尾椎、献八卦落大椎的原则,强调子午归中、千门统归一路的拳法。

《祖师真言》所述,“子者夜也、属阴,午者日也、属阳,子午之力乃阴阳之力,阴阳互转、乾坤定位,阴阳若动、则子午如神、分辩左右。阴阳若静、则守正子午、以安身为要、待机而动,能守斯理,着意参求,无虚此法”。

“逢进必蝶、逢守必撩”、“遇空则打、蹀顿相连”、“蹀剪相伴、空实互动”、“父子相随、阴阳互转”等八大技击理论,三十六骨节摇动,七十二筋脉收束,促以周身上下相互催、沉、捆、守,使得周身骨节、筋脉连成一片,以内外交接催送,促于身体内部宗气运行,催附身体外部手足,使周身筋骨成寸沉之势,若虚若无,万搏归中……

午子拳法,遵循先天为阴,后天为阳,阴为子,阳为午,子说为生,午说为死,寓言出拳起步,出手见红,且表现拳法劲力狠毒、步法稳固、气贯透骨,喻意出拳抬腿可决定对方生或死,技术上其必须是以母拳为根基,遵循宗系催节、节须捆守、三曲对三池、出箭对平肩、起牙关夹尾椎、献八卦落大椎的原则,强调子午归中、千门统归一路的拳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午子拳法
  • 外文名:Wu Zi fist position
  • 类别:中国古武术的一种。与八极拳类似

午子拳法

《史记·律书》云:午,阴阳交曰午;子,万物滋于下。 
   午:就是仵;萼。 指万物盛大,枝叶繁盛。
子:就是滋,指阳气已动,万物在下面滋生、萌芽。
午子相生,阴阳相济,刚柔相配,阴阳相合,午阳子阴,午子得中,
虚空中合,抱中守一,气血循环,时穴开阖,得时为开,失时为阖.
午子拳法
午子拳法,遵循先天为阴,后天为阳,阴为子,阳为午,子说为生,午说为死,寓言出拳起步,出手见红,且表现拳法劲力狠毒、步法稳固、气贯透骨,喻意出拳抬腿可决定对方生或死,技术上其必须是以母拳为根基,遵循宗系催节、节须捆守、三曲对三池、出箭对平肩、起牙关夹尾椎、献八卦落大椎的原则,强调子午归中、千门统归一路的拳法。
《祖师真言》所述,“子者夜也、属阴,午者日也、属阳,子午之力乃阴阳之力,阴阳互转、乾坤定位,阴阳若动、则子午如神、分辩左右。阴阳若静、则守正子午、以安身为要、待机而动,能守斯理,着意参求,无虚此法”。
“逢进必蝶、逢守必撩”、“遇空则打、蹀顿相连”、“蹀剪相伴、空实互动”、“父子相随、阴阳互转”等八大技击理论,三十六骨节摇动,七十二筋脉收束,促以周身上下相互催、沉、捆、守,使得周身骨节、筋脉连成一片,以内外交接催送,促于身体内部宗气运行,催附身体外部手足,使周身筋骨成寸沉之势,若虚若无,万搏归中……
“午子”为明万曆续道藏《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六气推论之一,
六气相生原理就是律吕隔八相生原理,律吕套用于《黄帝内经》。
午子拳法
地支按顺序带相冲排列: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未丑,其实就是十二地支按顺序在六格内轮排,一阳一阴一对就是一律一吕一组。
把六气图按照隔八相生原理展开成两行: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未丑
寅→酉→辰→亥→午→丑,申→卯→戌→巳→子→未
把两行变成一行就是:寅→酉→辰→亥→午→丑→申→卯→戌→巳→子→未。
午子相生,阴阳相济,刚柔相配,阴阳相合,午阴子阳,午子得中,
虚空中合,抱中守一,气血循环,时穴开阖,得时为开,失时为阖.
‘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
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範畴或概念,
唐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
《孙禄堂拳学》精义:太极空中,八卦变中,形意直中。
《南拳》精义可谓是:午子得中。

拳法核心精义:

前后遮拥、上下护固,必先一身五肢归端正,敌手动我亦相应而动,均从子午变化,一气行力,唯从我手节或两手对膀胱归中向起,上中下尽有接应。前后遮拥,中分子午而已。
学者苦心勤练,论年不论月。举手行步;五肢归接中枝虽手足动如车轮,而身能静如铁柱,手能硬如铁枝。两足落地,步步生根任迁不散,可见真成实力活力,愈出愈奇。
一贯三关力不失,五肢四路任君打。四面狂风车轮转成功只要日月明似龙抢珠云蔽日交接顺空横与直。吞吐浮沉君须记,刚柔定心神。
有高必有低,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有开必有合,有合必有开,有来必有去,来去必有分明。
五基归一、五气朝元,做形张体不成法,上压下鸠不成胫,刚柔相济是正法,虚实认真,万无一失,千拳归一路,打人只一下。
正直出力、人物具同,凡出手先认子午归中,必当内节如铁,外节如绵,而后能捧在子午,出手如刀眼,从子午对穴位而接。
见他手实而变则为虚,己手虚而变则实,虚不虚,实不实,只要直直直中,横横中直,唯认子午捧在,以定为虚实也。
交接与出力,千变万化,言之难尽矣。然究其理。寻其义,无非千门归一路。交接不外恃子午,出力不外赖腰肩。退节慾继往开来者,须当审之察之。

午子拳法之传承脉络

1719年、蔡友礼、南少林五支拳东山下法。
大清康熙年间,(约1719年)清廷围剿泉州南少林寺,其中至善禅师之二位高徒,绰号“铁人仔”先后到矾山的东山下,授艺当地蔡氏十一载,蔡氏宗谱可考证,随着蔡氏的迁徙,五支拳法流传在江南。
矾山《蔡氏宗谱》
1745年、李国宗、五鸡拳法
李氏宗亲族谱记载第七世李国宗(1745-1802)从江南垟携带五子:世斛、世建1773-1827、世赖1776-1833、世透1781-1845、世次1790-1845,侨居瑞安肇平垟,五支拳法五鸡法开始流传于。
《国宗公迁徙瑞邑肇平垟序》:盖闻桑田沧海人情之迁徙无常,衰弱繁华,世事之胜败莫定,故此田野成为村落,闹市变位荒跷,所以地以人灵,人以地荫,其固然也。吾之肇平垟地方在满清初年尚未有也,至第四世中叶,由平邑各区,先后徒迁。吾族李氏在乾隆间,有始迁祖国宗公,来徒于此。初到之时只有谢黄方吴蔡诸族,联盟相处。
1793年、蔡大鼎、五支拳法:
祖师白云庵尼姑洪氏七娘,门下弟子金乡啊鼎老师,蔡大鼎(1793.04.06-1857-01.17)
门下三人最着名:
1.肖江渡交西老师,再传李家垟蔡培镇(1869年)。
2.金家楼赵啊英传赵典告,典告再传赵章文
3.江西垟杨梅庄陈绍侨(1829-1895)传鲍周来。
鲍周来再传江南孙店傅君渭(1891-1963)和鹤湖村杨培柳(1870.11.11-1955.11.26)。
杨培柳再传潘家汇鲍杨哲、鲍克浪,鲍克浪再传鲍承耀、鲍承鸽。
傅君渭(1891-1963)再传傅化炽,傅广实、傅广笋等。
1817年、李维呅、悟鸡拳法
世居瑞安市碧山镇悟鸡拳术武术名家郑圣元的祥述, ,先祖郑氏家族的前辈名师郑道丐,师承肇平垟李维呅(1817)弟子陶山桑显柱,技法是势追鹤法“悟鸡拳”,来自平阳县的阿支老师.其师承也是李家垟.
1842年、陈凤锦、五鸡拳法
南少林的至善禅师与五枚师太之弟子雷云上师传授和尚远大师在平阳县石塘乡白岩村上五峰寺落脚修行传承。
五鸡南拳是南拳的重要分支,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技击技法有108种,套路衍生有五鸡、双寸、小十八、和尚远三剑、童子拜观音、八仙拳等多种。搬拳对练也有通心擂、双陈、挒肢、上手节、下手节、金鸡打穀等打法,搬棒有“天官地闸”及棒花等。
1843年、吴承球、瓯渠、五鸡拳法
瓯渠吴承球(1843—1910)自幼习武,精骑射,平生擅长梅花柴(棍),五鸡拳法。
后辈名师瓯海樟村李万封、灰桥孟克洪。
1869年、蔡培镇、李家垟、悟肩拳法
龙港李家垟塘东蔡氏先祖蔡培镇(1869.03.16-1908.08.18)乃江南垟悟肩创始人。
龙港李家垟塘东蔡氏先祖蔡培镇,字承裘,号绍卿,年少时胆识过人,性行纯良,疾恶如仇。悟肩拳术源出于崑仑山白鹤仙师传教,后传至约清朝嘉庆年间,江西垟交西老师,公闻其名,赴江西垟拜其为师,不辞艰辛,苦练数载,尽得悟肩之精髓,艺成回乡,设坛收徒,传授武术。慕名投其门下拜师学艺者,遍及温州五县各地,乡人歌颂其武功武德,公实乃江南垟悟肩创始人。
李家垟祖辈盛传江南垟悟肩拳法先祖两个半人:陈家堡松法、李家垟培湘、薛家桥科挺由于家境贫寒一直处于陪练,自认为半个。
1876年、普圆先师、五支拳法
平阳名山圣菜池天明禅寺普圆先师(1876-1970.9.7)师承门下传人弟子平阳县五支拳法名师郑鹤鸣(1911-1980年)、杨继德(2013年75岁)再传弟子平阳后垟村董庆南先生。普圆先师是从江南龙港涂厂村出家圣才池,据年代考证和江南龙港涂厂村胡万夫回忆,普圆先师与李家垟蔡培镇师出同门,技法不同是李家垟的狮子捧球和涂厂的大小门,现存套路:五支头,千字,鹤叶,起飞等,搬拳技法:鹤叶手,大旋身,小旋身,吞肢,双手朝阳,里肢,通身滚。
1878年、薛家桥、悟肢拳法
薛家桥科挺老师(1878-1963)
此逊实击虚,从此会悟也.拳法所传承的精华:提斗身势马进排肩,称之为三股半力藏身,所以需要运用手臂,身体,腰,胯,大腿等整个肢体及关节相互协调配合,步稳势猛,是通过劲来体现的,劲力的质量又与肢体的协调、呼吸、意识配合相关联的,良好的协调能力,準确的劲力及丰富的攻防意识,对肢体要有十分丰富剖析和透彻理解及充分的悟性,从而完成竞技的一种拳法.
薛家桥科挺老师,门下弟子林昭晃和汤相钏, 林昭晃老师其下高足: 钱库倪处恩科老师,金乡的许道郎、黄开襄、潘丕宣、曹庆江、杨立品、括山张家庄村的王益鎏和其子林光园等.
1901年、林瑞龙、五基拳法
林孝桐先生,系苍南县荪湖山麓的将军村人。师祖林瑞龙(1901-1933),林孝桐9岁始随父林中阳练家传,此后从师师爷林绍国弟子林仲合等人学习南拳五基拳法。
1916年、灰桥浦、孟克洪、五龟拳法
1943年、山门、廖乾翰、南拳五枝,
17岁廖乾翰师承平阳县山门区坑东林声楼,一共七个套路:拳母、半月形、千字枝(燕子扑水、青蛙坐秧)、扫枝、斜身枝、离枝(五鸡)、练枝(转身枝),着书《南拳五枝》
平阳县山门区坑东林声楼、顺溪陈奎师承江南悟肢名师薛家桥薛科挺,
1945年、林玉判、伍支拳法
苍南县金乡镇半夹连伍支拳法名师
林玉判先生(1945- )
师承苍南蒲门的馒头山前辈先祖、江南武术名师张道能为师
出书《南拳-伍支术》,
套路其中有:中台、开四门、五步、七步、四步档、两步半、四步鞭、七步头、擒虎下山、猛虎上山等十八套路,伍支术有反关节法,抓筋法、跌摔法等五大技法及其四大要领和九种基本功训练法,器械丈二棒老爷法,穿针法以及短棍套路等。
供稿郭永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