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航坞山风景区

航坞山风景区

航坞山风景区

航坞山风景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部,东至瓜沥镇渔家池,南至瓜沥镇长巷村,西至衙前镇凤凰山,北至瓜沥镇坎山工农村,总面积约16.7平方公里。其中位于瓜沥镇的区域面积约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5%;位于原坎山镇的区域面积约6.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5%;位于衙前镇的区域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0%。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航坞山风景区
  • 外文名称:Hangwu Mountain Scenic Area
  • 地理位置:中国华东,萧绍平原,杭州东南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 占地面积:16.7平方千米
  •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建)
  • 着名景点:白龙寺、地藏寺、航坞公园、
    航民村、昭东水乡、任伯年纪念馆
  • 历史名人:任伯年、沈云英、汪辉祖等
  • 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景区布局

航坞山区域旅游总体布局为:一核心五区块。核心为“航坞福塔”,五区分别为航坞听梵游览区、航坞文化展示区、昭东水乡休闲区、七夕文化体验区、红色旅游体验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航坞山

旅游资源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準,对航坞山区域的旅游资源做出如下分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6 大主类,共34 个资源单体。
航坞山区域拥有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七夕文化、水乡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在航坞山上有白龙寺、地藏寺、接龙禅寺、极乐寺等寺庙;凤凰山上有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还有“祭星乞巧”活动、“萧山花边”工艺和“塘头瓷雕”工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在航坞山景区现有的旅游资源中,达到国家四级资源标準的有6个,其中包括地藏寺、白龙寺、乞巧祭星、近代海派大师任伯年、七夕文化节和衙前农民运动旧址及纪念馆;达到国家三级旅游资源标準的有航坞山、萧山花边、航坞公园、接龙禅寺、塘头瓷雕、渔家池、航民村等七个。而在1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中,瓜沥(三镇合併前)贡献份额最大,占据7个。

发展规划

规划期限:2012—2020年,共9年。一期:2012年—2015年;二期:2016年—2020年。
航坞山是萧山东部第一大山,自然环境优美、文化资源丰富。萧山东片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寺院“坎山地藏寺”和“瓜沥白龙寺”均坐落于此。瓜沥的“航坞听梵”和坎山的“地藏祭星”均为萧山十景之一。
航坞山风景航坞山风景
另外,航坞山区域是“十二五”时期萧山区旅游发展“一中心三板块”的重要功能分区之一,瓜沥、坎山、衙前三镇也是航坞山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江东新城和瓜沥小城市的开发建设,航坞山区域的保护与开发得到了高度关注。2012年,瓜沥镇、坎山镇、衙前镇都编制了相关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航坞山旅游度假区项目也已经被列为杭州市萧山区新旅游1010工程。

发展目标

一期目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二期目标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旅游度假区。
航坞山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航坞引航、藏龙福地”为主题(“航坞引航”的含义:航坞山区域是萧山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新农村建设的示範者,旅游文化品牌的引领者,瓜沥新城建设的开拓者;“藏龙福地”的含义:1、名山、名寺、名人、名村:航坞山是萧山的名山,航坞山上的白龙寺是千年古寺,还有任伯年、沈云英等名人以及航民村等名村,可以说航坞山区域是“藏龙卧虎”、“人杰地灵”之处。 2、人居福地:航民村是一块“人居福地”,不仅有优美的环境,更有富足幸福的生活。 3、休闲福地:航坞山及周边特别是渔家池地区,拥有良好的休闲度假条件,将打造成为“休闲福地”。提出了打造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养生、生态人居等功能于一体的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度假区的目标,确定了“一核五区”的总体布局。一核:即“航坞福塔”,在航坞山白龙寺以北山顶建设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餐饮美食等于一体的标誌性景观建筑。五区:即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航坞听梵游览区、以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航坞文化展示区、以水乡景观和休闲农业建设为特色的昭东水乡休闲区、以七夕文化和乡村民宿为特色的七夕文化休闲区、以衙前红色文化和运动休闲为特色的红色旅游体验区。

主要景点

航坞福塔

方案之一:在航坞山白龙寺以北山顶建设“航坞福塔”,“福”与“佛”谐音,也有“航坞佛塔”之意。外型设计为葫芦型,由两个圆构成,象徵着和谐美满。“福塔”共三层,集观光游览和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航坞山 人民卫士纪念广场航坞山 人民卫士纪念广场
“航坞福塔”高约15米,共三层,塔的底座、一层、二层主要为文化展示,底座以浮雕等形式,展示航坞听梵、地藏祭星为主题的航坞山佛教文化;塔内一层和二层为航坞文化展示馆,以平面、多媒体等形式,展示航坞山区域的古钱塘历史、名人、名村、非遗文化等。 三层设观光台,游客在此可观赏整个航坞山和周边地区的美景。
“航坞福塔”显示了“航坞引航”的主题形象。航坞山是萧山东部地区的制高点,古代就有灯塔。在航坞山顶建设“航坞福塔”,既能显示航坞山区域旅游“引航”的主题形象,又能成为航坞山区域旅游的标誌性景观建筑,同时又具有文化、旅游和休闲等功能。“航坞福塔”能体现中国传统的“葫芦”文化。“航坞福塔”外型设计为葫芦型,因为“葫芦”与“福禄”音同,自古以来就是“福禄吉祥”的象徵。中国的葫芦文化(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航坞山区域本来就是“藏龙福地”,以葫芦作为“航坞福塔”的外型,是对中国福文化的形象演绎。“航坞福塔”具有文化休闲的旅游功能。葫芦型内部空间较大,有利于设臵以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性的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使“航坞福塔”做到文化性、标誌性与功能性三结合,极大地提升航坞山区域旅游的知名度。
方案之二: 规划在航坞山顶恢复历史上曾有的航标灯塔,作为航坞山区域的标誌性景观。灯塔主要採用古今结合的风格,顶部设有观景台,功能主要为文化展示和观光游览。

白龙禅寺

航坞听梵游览区
位置範围:位于航坞山中部山顶及周边区域;
功能定位:佛教朝觐、观光游览、休闲体验;
白龙寺改扩建工程白龙寺改扩建工程
开发思路:充分利用航坞山“寺庙群”的优势,挖掘各个寺庙的文化内涵,通过“航坞福道”的建设和各寺庙的改造提升,将该区块打造成为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游览区,进一步扩大“航坞听梵”的影响。
“航坞福道”:在山顶建2-3米宽的游步道,连线极乐寺、地藏寺、接龙禅寺和白龙寺,总长约2000米。游步道不仅把航坞山的寺庙群连线了起来,还沟通航坞山东西向的道路,使整个航坞山景区内部的道路系统更加完善。游步道取名为“航坞福道”,体现出航坞山的“福地”文化。
白龙禅寺:白龙寺已经根据历史原貌进行了整修,包括大殿、辅房等建筑的修建。由于白龙寺空间拓展有限,白龙寺以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为主,增加佛教文化的氛围。 “藏龙福地”摩崖石刻:在白龙寺北部的山壁上,邀请知名书法家题“藏龙福地”四个大字,增加航坞山的文化氛围。
地藏寺:充分利用地藏禅寺东南部和东北部坡度较小的山麓地带,扩大地藏寺面积和规模,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同时挖掘地藏王的文化,主推宗教朝觐游、宗教养生游。
寺前小广场:新建寺前小广场,位于地藏禅寺天王殿前,面积约600平方米,主要设定放生池、图腾柱、石狮等佛教景观建筑,营造进入佛教圣地的气氛。
接龙禅寺:接龙禅寺正在建设中,寺庙整洁,佛教氛围浓郁。接龙禅寺在按照其总体设计方案完成寺庙建设的同时,做精观音菩萨的文章,充分利用二月十九(出生日)、六月十九(忌日)、九月十九(成菩萨日)三个时间,组织佛事活动。
极乐寺:极乐寺也在修建过程中,主要注重对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修缮,并组织佛事活动。

航坞文化园

航坞文化展示区
位置範围:白龙寺东部的山体、山脚的平地以及航民村地块。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休闲餐饮、商务会议。
航坞公园航坞公园
开发思路:充分利用现有地块的区位条件和空间环境,挖掘当地的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农村文化,新建航坞驿站、航坞文化园、航民工业旅游等项目,成为航坞文化展示区。
东部游客接待中心:位于瓜沥镇坞里王以南。两层砖石仿古建筑,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内设有休息室、旅游区导游示意图、谘询台、小卖部、卫生间,以及管理用房等。主要提供旅游接待、导游、谘询、投诉等服务。
停车场:在接待中心周边建设生态停车场,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满足自驾车游和部分团队大巴的停车需求。
休闲广场:位于旅游接待中心前,功能定位于集散、节庆活动展示。休闲广场边上建设文化展示墙,展示航坞山的秀美风光和历史文化,给游客第一印象。
航坞驿站:位于接待中心以南位臵,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新建两至三层楼乡村风情建筑,集餐饮、住宿、休闲等功能于一体。餐饮以提供萧绍地区的特色菜、特色点心和杭帮菜为主。设定休闲茶座,游客可以在此休闲品茗。
航坞文化园:在现有基础上,扩建航坞公园(总面积达到60亩),增加文化设施,并改名为“航坞文化园”。主要包括任伯年纪念馆、创作基地、文化创意园、塘头瓷雕馆、书画会所等内容。
任伯年纪念馆:位于航坞公园东北面,作为任伯年代表作品的展示地,主要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对近代画家任伯年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社会活动等进行介绍,同时展示任伯年所使用过的画笔等创作工具。
创作基地:在航坞文化园北部建设中国美院等美术类院校的创作基地,学生可在此实习、写生、创作,同时将一些画作留在此地进行展示,不断增加创作基地的影响力。
塘头瓷雕馆:在文化园内建设塘头瓷雕馆。瓜沥民间艺人郑春祥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和钻研,创作出了马、兰花、人物等瓷雕作品近百件,除展示郑春祥的瓷雕作品外,还可以定期进行现场表演,向游客全方位展示独特的瓷雕艺术。
航民人居福地:将参观航民村打造成“航民人居福地”旅游项目。主要参观内容包括参观航民文化展示馆、现代农业观光园、航民新村风貌等。同时,可选择部分民居,供游客参观和住宿,体验真正的新农村生活,既领略到航民村美丽的风光,又可以体会到航民村富足幸福的生活。
航民文化展示馆:在航民村村口处,建设航民文化展示馆,以图片、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展示航民村的发展历史和现代新农村风貌。
现代农业观光园:在航民村北部的农田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开发都市休闲农业项目。主要子项目包括特色型水稻种植试点、有机蔬果园、创意农业体验等。
航民工业旅游:以航民百泰首饰有限公司为依託,以“百泰首饰,引领时尚”为主题,推出集科普教育、企业风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 在首饰文化馆,通过精緻的黄金饰品和複製的出土文物等,展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典型黄金首饰文化和製作工艺,演绎黄金首饰魅力。在首饰展销区,主要进行首饰的展示和销售。

水乡渔家

昭东水乡休闲区
位置範围:航坞山脚东南部昭东水乡区块。
功能定位:水乡观光、渔家休闲、民俗展示。
昭东水乡--群联村生态河道昭东水乡--群联村生态河道
开发思路:利用渔家池区域丰富的水体资源,以水乡景观和休闲农业建设为主线,通过水上会所、乡村湿地、水乡渔家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休闲旅游区块。
渔家池水上会所:渔家池水体面积约为380亩,湖中央具有15-20亩的小岛,可结合景观改造,使小岛成为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洲,在小洲上设臵若干幢临水的会所。岛上可种植成片的桃树,打造一个“世外桃源”。小岛主要通过九曲长廊与其他区域连线。会所主要有餐饮、住宿、休闲等功能,满足高端消费人群休闲度假的需求。
乡村湿地:湿地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保障,规划在渔家池周边地块,打造四季有景的乡村湿地景观,如春季桃花朵朵、夏季荷花处处、秋季芦花飞雪、冬季候鸟亭立。在景观上保持良好的原生态、野趣的特徵,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水乡渔家:对大义村、后渔家池村落进行综合整治开发,打造水乡渔家项目,重点突出江南水乡农家韵味。同时提供自划船、水上脚踏车等休闲活动。
水乡创意苑:充分利用江南水乡的浓郁氛围,在渔家池周边建江南水乡创意苑,面积约为50亩。主要有写生馆和创作馆,为美术类院校和文化工作者提供创作、写生的场所。同时,创意苑内设臵茶吧、咖啡吧等休闲场所以及住宿、餐饮设施,满足客人需求。
沈氏宗祠:位于瓜沥镇长巷村,重建于乾隆八年,祠堂内有碑记4通,内容涉及明代女将沈云英以及历代名人杜锡、颜真卿、张经、毛奇龄等与沈氏家族的关係。规划对沈氏宗祠进行修复,通过图片、石碑等形式对沈氏家族、名人、家庙条约等进行介绍,宣传其浓郁的学风。

乡村民宿

七夕文化体验区
位置範围:位于白龙寺以西,地藏寺以北区块。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休闲度假。
2008中国(萧山)七夕文化节2008中国(萧山)七夕文化节
开发思路:以航坞山西北部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充分挖掘七夕文化的内涵,以七夕文化园、梦情山庄、乡村民宿等产品为重点,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农家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块。
西部游客接待中心:位于坎山凤升村以南,周边有道路通往山上的地藏寺。接待中心为两层砖石仿古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内设休息室、旅游区导游示意图、谘询台、小卖部、卫生间,以及管理用房等。主要提供旅游接待、导游、谘询、投诉受理等服务。同时可在旁边设定旅游购物场所。
七夕文化园:位于坎山极乐寺以北地块,通过挖掘七夕文化,建设“乞巧祭星”馆、月老祠、投缘池等,打造以七夕文化和爱情为主题,集观光游览、特色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园。 “乞巧祭星”馆:建设“乞巧祭星”馆,在此举办每年的“乞巧祭星”活动,平时可在此举行花边製作比赛等当地特色民俗活动。
梦情山庄:主要在桃园里一带,靠近盛家坞水库,利用其清幽的环境和盛家坞水库的景观,拟建若干套“梦情山庄”度假屋,可供出租、出让或分时度假之用。
山村俱乐部(创意部落):在航坞山北部清风亭周边的山脚,改建部分农居,按照农居SOHO的形式,建设“创意部落”,为80、90后年轻一代杰出的创意型人才,提供创作与生活的场所。“创意部落”可成为他们创业办公、设计展示、时尚休闲、结交朋友、生活居住的理想之地。
乡村民宿:在工农村、荣新村等乡村地区,选择部分民居,在保留部分原住民的原则下进行农村整治改造,打造“乡村民宿”。可以将农居改造成为青年旅馆,为散客、“驴友”等提供富有乡村气息的住宿设施。同时,改善内部基础设施,美化景观环境,成为参观点吸引游客。

衙前纪念馆

红色旅游体验区
位置範围:位于地藏寺以西区块,主要包括凤凰山和塘头施山。
功能定位:红色文化体验、运动休闲 。
衙前李成虎烈士墓衙前李成虎烈士墓
开发思路:充分挖掘衙前的红色文化,开发休闲体验类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唐头施山的生态条件,将红色文化和“运动休闲”相结合,打造运动休闲基地。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在现有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的基础上,增加衙前农民运动历史资料和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採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议可与省委党校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衙前农民运动的宝贵革命历史资源,以党的农民运动发展历史为主要教育内容,以体验式、研讨式为主要教学形式,以短期培训和专题研究为主要班次,建设成为配合省市区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的教学安排、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激发党员干部燃烧革命激情的“加油站”。
户外运动基地:利用塘头施山的自然环境和空间,与衙前的红色文化相结合,通过红色野战营、“长征路”山地脚踏车基地、户外拓展基地、野外露营地等项目的设臵,打造成为户外运动基地。
红色野战营:利用声、光、电等手段,配合开发射击、攀爬、野战等体验型项目,构建红色旅游目的地体验参与项目体系,让红色旅游活起来,完成红色旅游从静到动、从古板到鲜活、从观光到参与体验的系列转变,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与档次。

航坞山

航坞山复绿工程是航坞山改善景观条件、提升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航坞山要解决公墓、採石场的视觉问题,一期主要以控制公墓的规模和採石场的开发,并採用高大乔木遮蔽等措施。远期通过植物配臵,对整个航坞山进行复绿,并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以丰富航坞山的自然景观,为航坞山旅游发展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