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寺(福建省莆田市寺庙)
南峰寺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庄边镇萍湖、前埔两村交界处的南峰,位于莆田最早的古蹟越王台的北面山麓。南峰寺是莆田继广化寺之后所建的最早的佛教丛林之一,寺的规模虽然小于广化寺,但其结构、形式、形态及风格与广化寺基本相同,它是莆田广业里山区的祖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峰寺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始建时间:唐朝
寺庙介绍
南峰寺座落在福建省莆田市庄边镇萍湖、前埔两村交界处的南峰,位于莆田最早的古蹟越王台的北面山麓。南峰寺是莆田继广化寺之后所建的最早的佛教丛林之一,寺的规模虽然小于广化寺,但其结构、形式、形态及风格与广化寺基本相同,它是莆田广业里山区的祖寺。
历史沿革
南峰寺历史悠久,规模不小,其创建朝代要追溯到唐朝。
根据明朝周华所着《福建兴化县誌》记载:“考<溪西郑氏谱牒>,唐代侍讲光禄勛郑璩于五代创福田庵于夹漈山东边,寻移越王峰之南,改名为‘南峰寺’。”这说明南峰寺原名福田庵,是唐代官居侍讲光禄勛郑璩创建的。原来寺址在夹漈山东边的芗林山,以后迁移到越王峰南边,故名“南峰寺”。
到了宋朝,南峰寺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的僧侣络绎不绝。许多士子还借宿寺中读书。宋代伟大史学家郑樵就曾在南峰寺西边建立“南峰书屋”,和其胞弟郑栖在南峰书堂刻苦攻读。
到了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南峰寺大殿遭受火灾,寺田散落,住持僧永琏请郑樵八代裔孙郑球恢复先业 ,乃于讲堂旧址建寺,奉祀如来、罗汉,以及郑樵、郑厚和郑球。
南峰寺从唐代创建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规模不断扩大,共有三进两边迴廊、厢房,还建有夹漈祠。
抗日战争时期,南峰寺曾一度作为夹漈农校(后迁移至泉州改为泉州农业学校)校址,为莆田广业里山区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南峰寺在十年浩劫中被拆除,现在已沦为废墟,沉没在荆桧荒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