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
片区:有时简称片,就是一个区域分成若干的分区。
1、横向片区:直接对象是纯粹地理区域,没有权力关係。
2、纵向片区:是一个管理区域(系统)分成若干的派出性地位的“半下级”分区,二者是主体与派出的关係。主体的直接对象是管理的下级(不是片区),涉及权力关係、管理系统。
纵向片区异于正规的下级单元,因为派出机构属于某主体而异于下级,例如,乡的正规性下级单元是行政村(异于自然村),村是独立级别的下级分区,把某乡的全部村分为若干片(如东西南北四个片),一片含若干村,这些片就是该乡的若干片区,它们不是乡的下级,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下级。
设立片区的条件是,下级单元很多,管理上吃力。
因事务繁多,有的片区下级化(如地区行署和警务派出所),但名义上还保留派出之类的说法乃至字眼,因此,片区体制在运行过程里有真实与名义之别。
变化:纵向片区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某主体,如果片区获得其部分独立权力,意味着派出机构 变成了下级或下级单位的部门,例如,地区行署曾是省级行政的巡查性派出机构,“地区”曾是巡查区而非行政区,后来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发展而扩大机构,成为下级行政区,省级体制从省管县变成省管“地区”。因此,地区后来改为地级市,只是地方政府权力的个别扩大而非机构体系的改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片区
- 含义:一个区域分成若干的分区
- 纵向片区:一个区域的若干派出性半下级分区
- 简称:片
概念
一般定义
片区,有时简称片,就是一个区域分成若干的分区。有纵横两种分类。
横向片区
横向片区:直接对象是纯粹地理区域,没有权力关係。
纵向片区
纵向片区是一个管理区域(系统)分成若干的派出性地位的“半下级”分区,二者是主体与派出的关係。主体的直接对象是管理的下级(不是片区),涉及权力关係、管理系统。
这里的片异于正规的下级单元,例如,乡的正规性下级单元是行政村(异于自然村),村是独立级别的下级分区,把某乡的全部村分为若干片(如东西南北四个片),一片含若干村,这些片就是该乡的若干片区,它们不是乡的下级,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下级。
设立片区的条件是,下级单元很多,管理上很吃力。
中国人民银行的下级机构是若干省(市、区)设立一个,这种机构是独立业务下级,不是片区。
纵向片区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某主体,如果片区获得其部分权力,意味着派出机构变化成了下级或下级单位的部门。
片区下级化:“半下级”变为下级,如警务派出所实际上变成了下级、不是派出性质了,派出所徒留虚名了;地区行署也是如此。
因此,片区体制在运行过程里有真实与名义之别。又如,中国自由贸易区下面名义上有厦门片区等几个所谓片区,真是片区还是下级,有待资料说话。
横向片区
直接对象是纯粹地理区域。
工程片区
把一个工程如一个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分为若干片区,一个个施工,如A片区、B片区、C片区,或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
区别:工程管理片区是纵向片区。
学区片区
一个学校把生源区域划分几个片区,如某国小在入学上划分片区。
纵向片区
直接对象是管理的下级。
公司的片区
有的公司有很多店,管理上吃力,把它们组合成若干片区。
物流片区
物流公司,把全国的直接下级单位,划分若干片区进行管理或统计。
有的公司在运费上划分三个类型或片区,市区、某些区域、偏远省(市、区)。
乡下片区
20世纪80年代的乡村行政体系调整,很多地方曾想把大型乡的很多村组成单位少一些的片,一般地方这种计画没有实行。
新疆叶城县横穿新藏公路的柯克亚乡总面积3663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地处山区,各村相对疏远分散,故分为四个片区进行管理,即柯克亚片区、西合甫片区、莫木克片区、果萨斯片区。乡政府设在柯克亚片区,西合甫片区与莫木克片区距乡政府有40余公里,果萨斯片区距乡政府165公里。
县下片区
20世纪70年代到1984年之前,县下设立片区,称XX区,一个区包括几个人民公社(一般区域是1984年改为乡镇、撤销区机构,西藏是1987年改为乡镇、撤销区机构),但是,这种片区很特殊,一些干部是村支书等来担任,人事关係上不是县里工作人员。
国家设大区
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设立五个片区,“五马进京”即五大行政区首脑进京任职,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勛、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
教材出版、某些考试等,设立东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西北区。
21世纪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设立几个专员办,就是设立片区。例如,国家林业局驻贵阳专员办,不但代表性监督贵州省林业厅的工作,而且监督周围几个省区林业厅的工作,而且交叉监督,例如,国家林业局驻贵阳专员办和驻武汉专员办,都可以监督湖南省林业厅的工作,减少舞弊。
2016年最高法院设立几个巡迴法庭,是分区的。
俄罗斯以前(兼併克里米亚之前)是88个联邦主体,数量多而管理吃力,普京总统把全国划分七个区域,设立7个总统派出管理机构,分担总统办公厅的繁重工作。
片区下级化
“半下级”的管理事务多,就需要某种自主运行,变为下级机构。有的片区下级化(如地区行署和警务派出所),但名义上还保留派出之类的说法乃至字眼,因此,片区体制在运行过程里有真实与名义之别。
地区行署
地区行署本来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地区”曾是巡查区而非行政区,行署专员是省级的派出代表,这种体制下,省的直接下级是县,是省管县。
后来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发展(事务扩大了)而不得不扩大机构,地区成为行政区,实际上成了一级地方政府,超越派出性质了,省的直接下级是地区行署,行署的直接下级是县。地区成为行政区,省级体制从省管县变成省管“地区”。因此,地区后来改为地级市,只是地方政府权力的个别扩大而非机构体系的改变,“地级市”观念里的“地级”就说明其是单独的某级行政区。
警务派出所
警务派出所,开始是派出性质,后来变成了下级,派出所徒留旧名了。被派出机构的领导是派出员,由主派出机构任命,其财务由主派出机构负责,而后来的乡镇警务派出所,徒留旧名,实际上由乡镇任命,财务由乡镇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