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方

《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方

《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方

《中的中药养生方》内容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中药是最有效的补养方式”,主要介绍了中药补养的基础知识,以及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如何进行科学进补等内容。下篇“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主要介绍了《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人们在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各种中药,具体是按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介绍了各味中药的性味归经、本草纲目中的经典论述、养生功效、服用指导、选购与储存、养生药饮菜谱等,并配有相应的中药和药膳图片,做到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又重点突出、简单实用。

基本介绍

  • 书名:《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方
  • 作者:谢惠民
  • ISBN:7553722383
  • 页数:271
  •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1月1日
  • 开本:16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方(本草养生堂)》编着者谢惠民。
本书定位为一本家庭用中药补养类书,内容适合家庭使用的中药只是简单介绍,中药进补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数百味中药的详细介绍:功效、用法、宜忌、偏方、药膳等,是一本家庭中药养生综合类书籍。图文并茂,内文图片精美,色调清新,文字简单、有趣、实用。

图书目录

上篇中药是最有效的补养方式
第一章解密中药的健康密码
寒、热、温、凉,四气药性调节阴阳
辛、酸、甘、苦、鹹,五味中药补五脏
归经,直指药效之所在
升、降、浮、沉,改善脏腑气机
君、臣、佐、使,诸药各尽其责
器、水、火相济,煎煮出十分药效
服药时机,时间、用量、禁忌缺一不可
用药禁忌
第二章看体质药补,九种体质药补全方案
人体的健康状况,皆归纳于九种体质
测一测,你是哪种体质
阳虚体质者的中药调养
阴虚体质者的中药调养
第三章因时而补,顺四时,适寒暑
春疏理肝气、健脾和胃
夏清心解暑、化湿健脾
秋滋阴润燥、补养肺气
冬滋阴补肾、驱寒护阳
不同人群的科学进补
老年人要注意滋阴补肾
女性一生都要坚持补血
儿童当以健脾和胃助运为主
青少年可适当健脾补脑
体虚之人不下重药
下篇《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
第一章补虚类中药日常进补最常用
补气中药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山药
红枣
甘草
灵芝
补血中药
当归
阿胶
何首乌
熟地
桂圆肉
白芍
桑葚
滋阴中药
沙参
西洋参
麦门冬
女贞子
石斛
玉竹
百合
枸杞子
龟板
补阳中药
鹿茸
海马
冬虫夏草
蛤蚧
巴戟天
杜仲
补骨脂
肉苁蓉
淫羊藿
菟丝子
锁阳
第二章解表类中药
发散风寒药
紫苏叶
生姜
麻黄
防风
白芷
葱白
发散风热药
薄荷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第三章清热类中药
清热泻火药
知母
栀子
芦根
夏枯草
荷叶
莲子心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
清肝明目药
决明子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蒲公英
鱼腥草
绿豆
连翘
马齿苋
清热凉血药
板蓝根
赤芍
生地
牡丹皮
白茅根
清退虚热药
青蒿
地骨皮
第四章利水渗湿、化湿类中药
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
赤小豆
茯苓
灯心草
玉米须
芳香化湿药
苍朮
藿香
砂仁
厚朴
第五章止血、活血类中药
止血药
三七
槐花
白及
艾叶
大蓟
地榆
活血药
川芎
丹参
红花
郁金
黄疸
月季花
益母草
鸡血藤
牛膝
第六章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
温化寒痰药
半夏
苏子
桔梗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竹茹
瓜蒌
昆布
荸荠
止咳平喘药
杏仁
枇杷叶
桑白皮
款冬花
第七章安神、平肝、开窍类中药
安神药
远志
酸枣仁
柏子仁
合欢皮
平肝熄风药
羚羊角
石决明
钩藤
天麻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第八章理气、消食、驱虫类中药
理气药
陈皮
香附
玫瑰花
佛手
荔枝核
消食药
山楂
麦芽
谷芽
鸡内金
神曲
驱虫药
川楝子
使君子
槟榔
第九章祛寒、祛风湿类中药
温中祛寒
肉桂
乾姜
化痰
丁香
胡椒
小茴香
祛风湿药
桑寄生
养血安胎
五加皮
利水消肿
独活
防己
接骨木
消肿
木瓜
治肢气
第十章泻下、收涩类中药
泻下药
蜂蜜
解毒
黑芝麻
枳实
导滞
番泻叶
芦荟
收涩药
山茱萸
五味子
莲子
安神
乌梅
益智仁
止泻
沙苑子
芡实
止带
肉豆蔻
附录
常见病对症养生中药速查
中药与常见西药相忌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