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滷煮鸡杂

滷煮鸡杂

滷煮鸡杂

又名滷煮馍馍,滷煮鸡杂。

起源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属膳食类鲁菜系,小吃菜品。

由着名历史人物太公望所创製“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寿岁139,今山东省日照市人”,距今3000多年历史。

滷煮鸡杂有鸡内杂与鸡外杂之分,按古法配方绝不能混作一谈。

所为滷煮,採用卤和煮两种技法,在滷製的过程中为加入养生的香草药料提供了操作性;在最后煮製的过程为添加食材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滷煮鸡杂
  • 主要食材:鸡胗,鸡心,鸡肠,鸡肝,香草药料
  • 分类:膳食类,鲁菜系,名小吃
  • 口味:鲜嫩清香,丰富多样,汁亮醇厚
  • 起源于:太公望红焖鸡
  • 又名:滷煮馍馍,滷煮鸡杂
  • 起源地:山东省日照市

菜品由来

齐桓公时代国力富庶强盛,人们为更好的纪念太公望的美誉,传承姜太公餐饮文化,并深得传统历史名吃“太公望红焖鸡”的精髓,把主料鸡杂与太公望膳食古方中的辅料,相结合,创製出了滷煮鸡杂这道历史名小吃。

传承有序

后经创新研发,严格按古法配方用料,用卤和煮的技法,在短时间的製作过程中还原了3000年前古法製作的奇妙味道。
古法配方传承有序,筹备“申报专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姜太公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着作渊源流传,影响深远;他的美誉与传说被一直传唱。
太公望的长寿秘诀与膳食烹饪之道更是被人们一直探究与津津乐道。留下若干禽鱼肉与香草药的古法配方得到有序传承,美食故事得以流传,药膳文化自古博大精深,也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太公望餐饮文化是民族历史瑰宝,需要记忆,更需要传承与传播。

製作材料

鸡胗
500克
鸡肝
500克
鸡心
500克
鸡肠
500克
50克
50克
红豆酱
150克
2根
100克
专用秘制滷料
50克
香草药料20余种
50克

相关区别

滷煮鸡杂与北京滷煮的区别
1.味道上后者口味偏鹹,用料与技术掌握不好杂味重,不喜欢重口味的会不习惯;前者口味大众,易操作,更符合现代健康饮食习惯;
2.主材上后者用猪内杂,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前者属白肉类口感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3.辅材上后者用以浓烈的大料,主要起掩盖主料的杂重味;前者用以清香的香草药料,主要起提鲜与养生的目的;
4.操作上后者无论主材与辅材在採购到準备具有繁複性,要具备专业经验;前者大大节约了主材和辅材的採购与準备时间成本。

营养价值

滷煮鸡杂採用秘制味料工艺技术,必须选用优质香草料材,香草药配料讲究君臣佐史配伍相益,调和得当。鸡杂即包括鸡心、鸡肝、鸡胗、鸡肠等,有补充铁元素、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族,有预防贫血、增强免疫力、预防夜盲症的作用。中医还认为鸡杂具有促进消化、健脾养胃、润肤养肌的功效。

製作方法

  1. 鸡杂洗净备用;
  2. 油锅烧热,放葱姜爆香;
  3. 放鸡杂进去炒製片刻;
  4. 放入所有辅料,加水或高汤2升;
  5. 1小时后关火再卤2-3小时即可;
  6. 按需取出,转入砂锅煮製收汁;
  7. 煮製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菌类或豆製品。

吃法讲究

1.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菌类,豆乾等。
2.可根据个人口味加以佐料如麻油,辣油,韭花等。
3.别忘了掰上馍馍或焖一锅米饭,配上清香宽厚的汤汁。

做法贴士

一.选料精细,必须是鲜嫩鸡杂。
二.投料準确,对所用主料都需严格过称下锅。
三.注重火功,一次製作的时间不得过长,确保肉质鲜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