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州藩
长州藩(ちょうしゅうはん),又被称为毛利藩、萩藩、山口藩,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个藩,属于外样大名。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端,长州藩包含令制国中的周防国和长门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长州藩
- 外文名称:ちょうしゅうはん
- 别名:毛利藩、萩藩、山口藩
- 行政区类别:藩属地
- 所属地区:日本
- 地理位置:日本本州岛最西端
历史
与九州岛的福冈藩、四国岛的松山藩隔海相望。与广岛藩、津和野藩相邻。藩主毛利氏族驻萩城(现山口县萩市)。领地37万石,为幕末西南大藩之一。
长洲藩(黄色)

藩主毛利氏,十六世纪中叶藩族毛利元就以安艺郡吉田城为据点,领有中国地方十国120万石,其孙毛利辉元与织田信长对抗。信长死后与丰臣秀吉妥协,参加执政,为五大老之一。关原之战时为西军总大将,战败后被德川减封,领有周防、长门两国29.9万石(检地后为36.9万石)。由于这次大减封,长州藩重新丈量土地,甚至把年供外的杂税小物成,楮木、盐田等都算入村高,以增加石高,同时实现国产品专卖制,以补充财政之不足。自1682年(天和2年)以来,屡次发布《节俭令》,削减藩士的知行,增收年贡,但并未解决财政的亏空。第七代藩主重就实现所谓宝曆检地,坚决推行藩政改革,结果增收三万石,以此为基金设定抚育方,为以后开发新田和在地方商人协助下实现国产品专卖奠定了基础,然而藩债不断增加,造成农民穷困,因此近世中期以后各地不断发生百姓一揆。
1831年(天宝2年)以濑户内海沿岸为中心,终于爆发了反对专卖制度的大暴动,以此为契机,以村田清风为首的改革派上台,计画紧缩财政开支,重建乡村的统治。紧接着,周布政之助等从当时围绕开港问题的中央政局和海防需要出发,採取富国强兵和重商主义的政策,长州藩很快成为尊王攘夷派的据点,经过文久3年(1863年)八月十八日政变及幕府两次征伐长州以后,与萨摩藩同为讨幕运动的推动力量。
1865年(庆应元年)藩厅迁至周防山口,直到废藩置县。维新后,长州出身的人也是政府的权利中坚,以后该藩出生的官僚,军人形成了长州阀,在政界起支配作用。
名人
- 江户幕府末期长州藩的着名思想家吉田松阴提出“一君万民论”,主张天皇之下万民平等。其门下涌现许多日本明治维新的志士和军国主义扩张的推进者。
- 伊藤博文:日本“明治宪法之父”,策划侵略朝鲜和中日甲午战争。
- 木户孝允(桂小五郎):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并称为“维新三杰”。
- 高杉晋作
- 山县有朋:三代、九代总理大臣、甲午战争中为日本第一军司令。日本陆军之父。
- 井上闻多
- 乃木希典
- 儿玉源太郎
- 寺内正毅
藩主
01.毛利秀就1625年-1651年
02.毛利纲广 1651年-1682年
03.毛利吉就 1682年-1694年
04.毛利吉广 1694年-1707年
05.毛利吉元 1707年-1731年
06.毛利宗广 1731年-1751年
07.毛利重就 1751年-1782年
08.毛利治亲 1782年-1791年
09.毛利齐房 1791年-1809年
10.毛利齐熙 1809年-1824年
11.毛利齐元 1824年-1836年
12.毛利齐广 1836年
13.毛利敬亲 1836年-1869年
14.毛利元德 1869年-18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