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广东省惠州市西湖)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徵、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薴萝西子”之美誉,并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历代以苏东坡、李商隐、杨万里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蹟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009年10月22日,祥云挂榜(高榜山)、玉塔微澜(泗洲塔)、西湖苏迹(东坡园·苏堤)、丰渚孝感(丰渚园)、碧湖书香(丰湖书院)、留丹点翠(点翠洲)等景点被选为“惠州十大名胜”。
2018年10月30日,据文化和旅游部讯息,惠州西湖风景区晋升为5A级景区。以六湖九桥十八景成为罗浮山风景区之后惠州第二个5A级景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惠州西湖
- 外文名称:Huizhou West Lake
- 地理位置:广东省惠州市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20.9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
- 开放时间:免费
- 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景区
- 门票价格:免费
- 着名景点:“六湖、九桥、十八景”
- 别称:薴萝西子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历史
惠州西湖面积辽阔,湖岸弯环曲折,湖上洲屿点缀、三面青山环抱。湖泊东西最宽处达4公里,南北最长达6公里,面积最大时有10平方公里,湖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桥如带,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桥”之称。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惠州“山水秀邃”。这里是广东着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惠州西湖旅游标誌

据张友仁的《惠州西湖志》说:“东汉时,湖上犹有狼虎居之,无所谓湖也。”那时。湖区一带大概还是一片狼虎出没的草丛洼地。但到公元三一八年东晋元帝时,“兴建龙兴寺于湖上”(《惠州府志》),可见东晋时湖已形成。唐代在惠州筑开元寺,北宋余靖写的《开元寺记》中描写这一带风景:“重山复岭,隐映岩谷,长谿带幡,湖光相照”。从这些历史记载推断,惠州西湖大概成于东汉后、东晋前这一历史时期。
惠州西湖的建设始于北宋时。州守陈偁最早经营西湖,他“引湖灌田,兼鱼、藕、蒲、苇之利”,使西湖“施于民者丰”,被称作丰湖。同时还在湖上筑堤造桥,修建亭榭,使丰湖当时被誉为“广东之胜”,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他把丰湖称为西湖,一来湖位于城西,二来也因惠州的这个湖泊的风景与他熟悉的杭州西湖一样美丽。从苏东坡以后,惠州西湖就叫开了。
清代美术家戴熙称惠州西湖“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胜。”确是恰当的评价。此外,清代惠州知府吴骞还作了《惠阳纪胜》诗,将杭州西湖与惠州西湖作了一次对比:“杭之佳以玲珑而惠则旷邈;杭之佳以韶丽而惠则xii幽森;杭之佳以人事点缀,如华饰靓妆,而惠则天然风韵,如娥眉淡扫。”把惠州西湖比作未入吴宫前在薴萝村浣纱的西施,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色是:天然美。
宋朝时,惠州西湖就有“五湖六桥八景”之说。五湖分别是平湖、丰湖、南湖、鳄湖、菱湖。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把红花湖与这五湖贯通,形成一体,增称为六湖。古六桥分别是西新桥、拱北桥、圆通桥、明圣桥、烟霞桥、迎仙桥。新中国建国前后,又建设了众多景观桥,其中九曲桥、枇杷桥、花洲桥以其新姿特色点缀西湖,和古景六桥一起被并称为当代西湖九桥;八景是前人对当地人文地理的一种归纳和彰扬:“丰湖晚唱、半径樵归、山寺岚烟、水帘飞瀑、荔浦风清、桃园日暖、鹤峰返照、雁塔斜晖”称为古八景。其中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随着时境变迁,西湖建设不断完善,后来又有了“十二景”、“十六景”、“二十四景”之说,现有景点28处,其中名景有18处。今天,惠州西湖已有“六湖九桥十八景”之说。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19′40″—114°24′00″,北纬23°02′40″—23°06′35″之间。
地貌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属低丘陵河谷地貌,西北部红花岭景区山峦起伏,但山体平缓,海拔多在50~80米之间,海拔最高山峰为高榜山,海拔227米。
气候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为19.5℃一22.5℃,年均降雨量1731毫米。
六湖景点
六湖景点为平湖、丰湖、鳄湖、菱湖、南湖、红花湖。
平湖
平湖位于西湖景区北部,总面积0.7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57平方公里。湖区群山环碧,湖光山色与渚台亭榭交相辉映。东连市区府城,西至菱湖、鳄湖,南至苏堤与丰湖连线,北与东江相通。四周湖岸有孤山苏迹、泗洲塔、元妙观、朝云墓、準提阁、明月湾、丰渚园等景点。湖中有点翠洲、芳华洲、百花洲、红棉岛、鹤屿、鸟岛等洲岛;还有拱北桥、西新桥、迎仙桥、九曲桥、花洲桥、烟霞桥等景桥与堤岛相连。平湖门逶迤延伸至西山。清吴骞游览后留下《苏堤玩月》一诗:“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
丰湖
丰湖原是西湖古称。苏东坡寓居惠州,发出“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的讚叹,丰湖遂改名为西湖。现丰湖是指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一片水面及其周边区域,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335平方公里。湖中有宋太守陈偁所修筑陈公堤和明圣桥,连通市区府城与丰湖书院,东西两岸有丰湖书院、荔浦风清等景点;湖中有披云岛、浮碧洲、湖心岛和琵琶洲等洲岛。在圆通桥上凭眺,湖上洲渚参错,眼前堤桥如带,近旁亭榭掩映,远处象岭横陈,这种富于层次的景色,曾被晚清画家高奇峰誉为“惠湖第一”。
丰湖书院小道

南湖
南湖位于丰湖东南部,总面积0.3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208平方公里。湖区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南连市一中、北接丰湖圆通桥。北宋余靖有“重冈复岭,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记述,即写于此处。今日南湖,湖湾深幽曲折,山丘起伏。西岸有飞鹅岭;湖中有南苑岛、学子洲等景点。
菱湖
菱湖位于平湖西北部、犹龙山东麓,因古时盛产菱角而得名。总面积0.6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206平方公里,湖岸有横槎小隐景点,湖中有绿茵岛、含书岛等景点。古时,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槎溪,由半径、犹龙潭经犹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泛舟溯源,湖湾曲折。明代叶维阳有诗讚曰“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
鳄湖
鳄湖位于平湖西南部,因古代多鳄鱼而得名。西南接红花湖景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187平方公里。丰山、紫薇山等名山与鳄湖交错,有归云洞、永福寺、古榕寺等名迹。湖以其幽深远邃、林木苍郁为特色,故古代多有鳄患。宋时,从潮州迁任惠州太守的陈尧佐,曾用一纸祭杀鳄鱼;苏东坡则在此筑放生池,今人则在鳄鱼岛立鳄鱼群雕以作纪念。
红花湖
惠州西湖红花湖景区位于西湖景区西南部,原为惠州西湖三大水源之一“水帘水”的发源之地,1991年筑坝成湖,以湖区最高峰红花嶂命名红花湖。总面积16.6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2平方公里;因其自然生态环境优异,被誉为惠州城市之肺,环湖18公里绿道被誉为“绿廊花漾”。这里山环水绕、重峦叠嶂,水帘飞瀑、峭壁流泉,挂榜题名、儒风浩蕩,卧龙香雪、林幽花艳,犹如一幅动静相生的风光画卷。
九桥景点
九桥分别为:拱北桥、西新桥、明圣桥、圆通桥、烟霞桥、迎仙桥、九曲桥、枇杷桥、花洲桥。
拱北桥
拱北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二桥,位于平湖与东江之间。北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创建,后历代均有修筑。原功能为西湖湖水满时通过此桥放水入东江,后桥面上亦通车做交通之用。由于惠州四周群山环绕,城中西湖雨水充沛,加之当时水利甚差,此桥在西湖北岸起着泄洪和拱卫西湖的作用,故称拱北桥。
西新桥
西新桥位于苏堤之上,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一桥。苏堤和西新桥都是苏东坡资助建造的,始建于宋昭圣二年(1095年),所以西新桥也被叫做“苏公桥”。当时桥用石盐木(柚木)筑成,坚如铁石,桥上有飞楼九间,十分宏伟壮观。后曾多次重修。现桥是1983年修筑后的面貌。

明圣桥
明圣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五桥,为北宋太守陈称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惠州太守李几嗣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建国后政府两次修建。现为一座上可通车、下可通船水泥平桥。
圆通桥
圆通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六桥,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历代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又建一新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
烟霞桥
烟霞桥与鳄鱼岛遥遥相对,这里是西湖又一胜景。苏东坡谪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闢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如今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是六桥中的美女子,飘逸秀丽,气质不凡,当时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意境。如今盛极一时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尘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树依旧枝繁叶茂,似乎演化着着名古寺鼎盛的香火。而烟霞桥依旧了然独立,远离闹市,景色清幽秀丽,飘然尘埃之外,桥上可静观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烟,群鸟飞翔,一派诗情画意。
迎仙桥
迎仙桥是连线芳华洲与元妙观的通道,始建于宋代,清代废,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四桥,1986年重建。相传由此赴元妙观接神迎仙,可心遂愿成,故得名迎仙桥。
苏东坡纪念馆
惠州苏东坡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孤山上。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俨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称。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葬于寺侧松林中。朝云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迹,后世游者无不瞻临,广东省文史馆馆长鬍希明有诗讚曰:“死士生王论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钱塘苏小浑无迹,输与朝云葬惠州。”近年,在孤山建苏东坡纪念馆,塑东坡居士像,筑碑廊,收集与苏东坡有关的历史文物一百多件,供游人赏鑒。时人冠以“孤山苏迹”之景誉。馆旁有东坡妻妾朝云墓。

景区景点
景点名称 | 景点介绍 | |
丰湖 | 丰湖是北宋时期对惠州西湖的泛称,后来的平湖区是指形成五湖之后,在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水域及其有关山地界域而言。总面积0.9平方公里,湖水面积 0.29平方公里。湖西缘叫小黄塘,湖中有北宋陈称创建的陈公堤,有明圣桥横卧其间并与城区相连;湖东缘与城区相望,湖边有数里深宅大院,开门见湖;南有圆通桥与南湖相界,北与苏堤相隔。 | |
鳄湖 | 鳄湖位于平湖西北,冬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 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它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鳄湖是西湖五湖中仅有的动物命名的一个湖,据说早年这里曾有鳄鱼出没。如今鳄湖的名称虽存,却早已不见了鳄鱼的蹤迹。 | |
平湖 | 平湖位于西湖北部,北有拱北桥与东江相通,南有苏堤为平、丰两湖为界;西至孤山、準提阁;西北至桃花溪,东与城区相连。湖区周长3.6公里,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 | |
菱湖 | 菱湖位于平湖北,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搓溪,由半径、游塘经游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游人泛舟溯湖而上,湖湾曲折,可至杜田、半径。 | |
南湖 | 南湖过去面积很大,与丰湖相通,自古以来山丘、洲渚交错。现湖区北到圆通桥、市一中一带,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0.17平方公里。 | |
拱北桥 | 拱北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二桥,位于平湖与东江之间。北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创建,后历代均有修筑。 原功能为西湖湖水满时通过此桥放水入东江,后桥面上亦通车做交通之用。由于惠州四周群山环绕,城中西湖雨水充沛,加之当时水利甚差,此桥在西湖北岸起着泄洪和拱卫西湖的作用,故称拱北桥。 | |
西新桥 | 西新桥位于苏堤之上,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一桥。苏堤和西新桥都是苏东坡资助建造的,始建于宋昭圣二年(1095年),所以西新桥也被叫做“苏公桥”。当时桥用石盐木(柚木)筑成,坚如铁石,桥上有飞楼九间。后曾多次重修。现桥是1983年修筑后的面貌。 | |
圆通桥 | 圆通桥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六桥,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历代几经兴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又建一新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 | |
烟霞桥 | 烟霞桥与鳄鱼岛遥遥相对,苏东坡滴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闢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现在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 | |
迎仙桥 | 迎仙桥是连线芳华洲与元妙观的通道,始建于宋代,清代废,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四桥,1986年重建。相传由此赴元妙观接神迎仙,可心遂愿成,故得名迎仙桥。 | |
明圣桥 | 明圣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是西湖六大名桥中的第五桥,为北宋太守陈称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惠州太守李几嗣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建国后政府两次修建。现为一座上可通车、下可通船水泥平桥。 | |
东坡园 | 东坡园占地面积为32000平方米,孤山居其中,东坡纪念馆及朝云墓位于孤山。园内建有啖荔亭、杯酒亭、归醉亭、小圃五味轩、景贤祠、相宜居等景点,并在廊前亭畔设东坡诗词石刻以供吟诵赏析,设《东坡居士》、《造福》等六座雕塑,展示东坡寓惠生活。 | |
丰湖书院 | 丰湖书院在丰湖西畔,南宋惠州太守刘克刚始建。惠州办教育始于隋朝,《隋书》有州守柳旦开设学校,“大变其风”的记录。丰湖书院曆元、明、清、屡有兴废,清康熙年间迁至现址至今,750多年来,一直是惠州最主要的学府,留下不少名人遗蹟。2009年重建为综合性园林,成为了当代西湖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碧湖书香”入选鹅城十景。 | |
湖心亭 | 湖心亭位于西湖之丰湖上,因亭筑于湖心,四面环水,故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郡守吴骞倡议,惠城文武官员捐俸修茸。亭为六角形,石木结构,上覆绿 瓦,高3.5米。于亭中可望苏堤横卧于湖水之上,玉塔屹立于西山之巅。 | |
飞鹅岭 | 飞鹅岭在今西湖南湖和丰湖之间,因山形似飞鹅卧于西湖南、丰二湖间得名。山顶可鸟瞰西湖,饱览湖光山色,为西湖名景“飞鹅览胜”;飞鹅岭又为惠城南要塞,成兵家必争之地,在“辛亥革命惠州光复”、“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抗日战争”多段历史中均留下纪念遗址。 | |
平湖门 | 西湖东大门,因为是在五湖中的平湖区,惠州人也叫平湖门。东门的这座牌坊是2001年建成的,是一座仿古牌坊,正面“惠州西湖”四个字是廖承志的墨宝,背面“山水秀邃”四个字是集苏东坡的字。 | |
南门公园 | 南门公园位于西湖南岸,与南湖融为一体,是当代新建的西湖南湖大门公园,占地1万平方米,有莲池、假山等;有东坡引泉塑像,以纪念其在宋代引山泉水为老百姓解困的贡献。湖区为水生植物种植示範区,有新景“南庭碧芊”。 | |
挂榜阁 | 挂榜阁,位于红花湖景区高榜山山顶,规划用地6000平方米。于2008年4月8日奠基,2009年1月正式动工,2010年月2月21日对外开放。楼高7层、39.99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仿明清官式建筑风格,花岗石墙面,黑色琉璃瓦,主楼檐角悬挂鎏金风铃。高榜山原名挂榜山,取意于金榜题名、高中榜首之意,挂榜阁因此而得名。挂榜阁的修建主要是为突显惠州崇文厚德、感恩励志的理念。二层安放了从山东曲阜请回来的孔子像以及孔庙微缩景观模型、孔子圣迹图;三层摆设大屏风1座,正面题刻国学大师饶宗颐撰写的《挂榜阁记》;四层用作演出大厅;五层展览名家书画和雕塑艺术珍品,还有挂榜阁新增的人文新景——惠州清代古城模型;六层则可观赏惠州的市容市貌和红花湖的秀丽山水;七层用于藏书, 包括《四库全书》和饶宗颐先生的着作等。 | |
三大殿 | 三大殿在高榜山的北广场,位于高榜山脚下,于2009年4月修成开放。广场上有3栋仿古建筑,一栋主房,两栋侧房,用作茶艺馆,既有上等好茶出售,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环境清雅的喝茶好去处。 | |
故乡园 | 故乡园位于红花湖景区的中心位置,背依高榜山,面朝红花湖,集纪念、休闲、旅游于一体。该园于2007年12月动工修建,2008年4月完工,占地面积 3.2万平方米,分为入口区、纪念广场区和悼诗碑区等。2008年9月27日,在故乡园举行了纪念廖承志同志诞辰100周年祭拜活动,并将廖承志同志 的灵骨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至故乡园墓园处安葬。故乡园内的纪念广场区设有廖承志半身铜像,两座黑金刚花岗岩石碑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于1983年撰写的《廖承志副委员长輓诗》及《怀承志同志》。 | |
永福寺 | 永福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是惠州西湖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为着名的的寺庙之一,旧有“野寺岚烟”的西湖古景,历朝历代香火颇盛,文人题咏很多。寺址原在西湖丰山南麓,临湖而筑,抗战时毁于战火。2000年12月,易地重建永福寺,座落高榜山下红花湖景区内,占地5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28平方米,于2011年12月11日开光。新永福寺重建设计构思源于敦煌石窟中的第17窟《无量寿经变》图。 |
苏堤玩月:苏堤又称苏公堤,源自北宋时苏东坡体恤百姓涉水之苦而捐资建的西新桥,后改桥为堤桥,西新桥于堤之中段,为西湖六古桥之一。古今苏堤,月影入湖,水天一色,让人心醉神驰,古人有“人在苏堤千倾边,可知月在此间圆”的传世佳句,故有此景。西湖十八景
玉塔微澜:玉塔即泗洲塔,又称宝塔、大圣塔、雁塔、西山塔,是西湖的标誌性建筑,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为楼阁式八角形七层砖塔。暮色晚霞中的泗洲塔,塔影摇曳,余辉逐波,大文豪苏东坡为此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千古绝句,即为此景。
孤山苏迹:因孤山区域集中展示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寓惠期间的史迹得名。园内有古蹟苏东坡侍妾王朝云墓、六如亭、景贤祠;当代建有东坡纪念馆、东坡寓惠书迹、相宜居、亭廊雕塑等。景点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游人至此,既可饱览湖光山色,又可访古探胜。
红棉春醉:红棉岛以春季红棉苍劲,万花竞发,如晴空火盖得名景“春醉”。登岛四望,湖光山色,一览无遗。前人有“云水空濛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的讚颂。
花洲话雨:百花洲又称花墩、花洲,分莳繁卉,灿烂芳菲;盆景园艺,绚丽多姿;四周湖水如练,极目湖山楚楚,在此观雨听声堪称一绝,故称“花洲话雨”。清代梁鼎芬有“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洲上,落霞榭承载着民国历史的重要信息。
留丹点翠:在点翠洲,以留丹亭和浩瀚平湖一点翠的洲岛特色得名。宋代筑有孤屿亭,明代以洲名改点翠亭,1913年为纪念辛亥革命“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这里湖光四溢、香风萦绕;红墙碧瓦、古树苍翠。明代才女孔少娥赞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宛转似眉头。”
芳华秋艳:芳华洲景色宜人,北宋时始建逍遥堂,苏东坡常在此寻幽访友、饮酒垂钓,写下“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深秋时节,层林尽染、相映争辉、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故成“秋艳”之特色。
南苑绿絮:南苑岛因其碧水萦绕、建筑精巧、路曲径幽、风清月朗、绿絮柳荫成为游览休憩的胜地,故有此景说。园内有中国农工党创始人邓演达铜像和纪念亭,寓革命历史人物于风景名胜之中。
花港观鱼:丰渚园富有文化内涵、饱含孝悌之义,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岭南古典园林。园内荷香飘逸,亭榭映衬,怪石嶙峋。“花港观鱼”,即谓游人可在观鸟、观鱼、赏荷、赏奇木怪石中领略生态文化,以琴韵茶香为友,以诗书画论为伴,陶冶艺术修养。
鹤鹭祥舞:鸟岛水绕环洲,树木葱郁,是大白鹭、小白鹭、苍鹭、池鹭、夜鹭、鸬鹚等多种鸟类栖息之地。每当日出日落,百鸟和鸣,漫天飞舞,构成一幅“鹤鹭祥舞”的优美画卷。
平湖秋月:平湖之明月湾,地处平湖东畔,以其“纡迴数十丈,弯环如月”得名。北宋治平年间广植桃李,明清筑有亭楼画舫,民国筑园,今建有亭廊和“平湖秋月”塑像等,成西湖名迹;当代以秋花吐蕊、绿秀依然、依亭廊眺望浩瀚平湖构成“平湖秋月”之景。
荔浦风清:荔浦位于丰湖之畔,风景色幽美、风清月朗;原建有荔浦亭、书室、莲池,种有荔枝、梅花。每当盛夏荔枝成熟,红实纍纍,绿荫楚楚,如锦锈画屏,清尹元进赞之“荔浦之风益清,桃园之日益暖”,故成“荔浦风清”名景;南侧为“纪邓山庄”和仲元亭,是辛亥革命元勛、民国陆军上将邓仲元的重要纪念遗址。
西新避暑:西新即西新园,宋代为西村,明、清、民国为排沙(村、街),后建西新园,在披云岛南,以苏东坡捐建的西新桥得名,现为西湖惠州宾馆所在地。西新园湖水萦绕、林木苍郁,隔湖浮碧、一桥飞渡,石林竹径,别有洞天,堪称避暑胜地。
横槎小隐:隐于菱湖犹龙山与白鹤含书之中,是西湖三大水源之一古横槎水的发源地,因其在西湖深邃之处,故明代叶维阳赞曰:“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当代横槎小隐之景,曲径引幽、天籁声绕,再现了古人“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卧龙香雪:位于红花湖桃梅园半岛,宛若游龙侧卧湖中;园内广植桃梅,又以映山红、日本樱花、宫粉紫荆等品种兼以粉饰。因其春季桃梅绽放,雪白嫩粉,连成花海一片,故称“卧龙香雪”。
水帘飞瀑:位于红花湖石埭山大石壁,因古有名迹水帘洞、南宋三朝宰相留正曾在此卜居苦读成为一处自然与人文皆盛的名景。水帘飞瀑峰峦叠翠,峭壁流泉,飞瀑掩映,水花飞溅,注潭激石,声如钟鼓,令人尘积涤尽。古人有赞:“劈青山,走白虹,以水石相喧,为耳目共赏”。
绿廊花漾:红花湖环湖绿道按照国际脚踏车赛道标準,依山傍水、就其湖山之势修建,是广东省首条景区生态示範绿道,全长18公里。因其绿林茂盛、繁花似锦,故成“绿廊花漾”之景。
三江眷蜀:蜀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三江乡,是2008年“5·12”地震受灾地区之一;惠州是三江乡的对口援建单位,3年援建任务1年时间完成,创造“惠州速度”;三江园就是惠州与三江乡的友谊纪念园。园内红豆杉、银杏、杜仲等植物和景石均来自海拔3000多米的三江乡。
历史文化
惠州西湖在东汉时期是荒野之地,东晋在湖边建有龙兴寺,唐朝改名为开元寺,唐中宗年间,位于西山上的泗洲塔建成。唐宣宗年间,李商隐来到了循州(惠州)担任循州刺史。曾游历西湖钟爱岭南的朱槿花。北宋张昭远居于惠州的舍人巷时,将湖命名为郎官湖。同朝代余靖作下的“重山复岭,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之句则是描述西湖最早的佳句之一。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的知州陈称对西湖进行了治理,称筑了平湖堤、拱北桥,以及点翠洲上的孤屿亭、湖光亭等建筑,并养鱼灌田,西湖也因此而被称为丰湖。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安置,携妻妾王朝云和儿子苏过在惠州度过了三年,期间时常游览西湖,写下了许多咏吟西湖山水的诗词。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的《江月五首》是最早以惠州西湖为主题的诗,当中更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同月,他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西湖”这一名称最早的来源。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苏轼诗词的传播下得以扬名。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杨万里任职广东岭南,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杨万里的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04年,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浮游植物8门68属117种,其中绿藻门76种,占64.95%;硅藻门12种,占10.26%;蓝藻门11种,占9.40%;其余为裸藻门9种,甲藻门6种,金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各1种。[8]
截至2006年,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木本植物共有48科127种,其中苏铁、南洋杉等裸子植物有6科8种,白兰、含笑、荷花玉兰等被子植物有42科118种,重阳木、一品红、月季等双子叶植物40科103种,假槟榔、刺葵、大王椰子、棕竹、黄金间碧竹等单子叶植物2科15种。
动物资源
截至2004年,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鲤鱼、鲫鱼、罗非鱼、鲢鱼、鲮鱼、鱅鱼等鱼类和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浮游动物。
截至2014年,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大白鹭、小白鹭、苍鹭、牛背鹭、翠鸟、长尾缝叶莺等鸟类30多种,数量超万只。除了常见的麻雀、白鹭、斑鸠,新发现了苦恶鸟、小鷿鷈等新的种类。
交通指南
外地自驾
惠河高速:惠州(西)出入口下高速,经永联路、新联路,沿鳄湖路直即达。
惠大高速:沙澳出入口下高速,直行3公里往深圳方向进入三环南路,直行至实验中学立交桥处右转进鹅岭南路,再继续直行4公里即达。
惠盐高速:白云前(惠州)出入口下高速,直行5公里左右即达。
汽车站:惠州市客运总站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龙丰街道鹅岭南路71号
线路 | 始发—末班 |
惠州-深圳罗湖 | 6:15-21:00 |
惠州-广州天河 | 6:15-21:00 |
惠州-东莞 | 6:15-18:10 |
*每隔15-30分钟即有一班车
市内公交
平湖门(正门)站:2、5、7、8、10、11、13、15、17、18、19、20、24、25、41、209、301路。
惠州西湖

北门站:1、11、15、16、17、19、29路。
丰渚园站:17、29、202、208、369、L1、K2路。
南苑站:14、21路。
西门站:29、36、202、208、369、L1、K2路。
红花湖站:4、14、19、23、36、L1、K2路。
南湖公园站:14、21路。
南门公园站:2、4、9、12、13、21、26、29、36、41、202、203、206、369、K3、双层巴士观光1号线路。
国内机场
惠州平潭机场距西湖约25公里,于2009年底复航,军民合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距惠州西湖约110公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距惠州西湖约150公里。
轨道交通
莞惠城轨:西湖东城轨站(地下站)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的中间站,也是全线的惠州市区中心站点之一。
惠州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西湖景区于2005年取消主入口收费。现对外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