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川西民居

川西民居

川西民居

川西民居是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之一。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穀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槓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川西民居
  • 外文名:Western Sichuan common peoples residence
  • 拼音:chuan xi min ju
  • 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
  • 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 美感: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 地区:川西地区

地域风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传统民居建筑特徵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繫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传统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建筑的樑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樑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川西民居

地理位置

川西指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又称成都平原,当地称之为川西坝子。广义的川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峡山之间,中部的眠江、沱江沖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沖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积2.3万平方千米。狭义的川西平原仅指都江堰、金堂、新津、邛崃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沖积平原,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传统的川西民居就是诞生于这个特定区域的民居样式。

建筑艺术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人文特点

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荣。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今居住方式和邻里关係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兼容性强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其许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