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麵包之乡
中国麵包之乡,指的是资溪县。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负责人向资溪县授予“中国麵包之乡”荣誉证书,江西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为麵包商会揭牌,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朱章明出席并讲话。资溪县是享誉全国的“麵包之乡”,全县12.6万人中有一支近4万人的“麵包大军”,把7500多家麵包店开到全国近1000个城镇,并走出国门,涉足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国。预计今年资溪麵包可创产值近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麵包产业,县记忆体款余额高达11亿元,居民人均储蓄9000多元,在全省名列前茅。麵包产业已成为资溪从业人员最多、产值最大、效益最高的支柱产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资溪县
- 别名:中国麵包之乡
- 行政区类别:县级
-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省抚州市
- 下辖地区:鹤城镇.马头山镇.高阜镇等
- 政府驻地:鹤城镇
- 电话区号:0794(+86)
- 邮政区码:335300
- 地理位置:赣东北
- 面积:1251.03平方公里
- 人口:15万(2010)
- 方言:赣语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大觉山5A景区 马头山 法水温泉 清凉山 新月畲族村 九龙湖等
- 火车站:资溪站,资溪西站(规划中)
- 车牌代码:赣F
发展历程
1987年,退伍军人张协旺、洪涛利用在部队学会的麵包製作技术,率先跨出山门,在鹰潭市开起了资溪人的第一家麵包店,第一年便获利3万余元,他们的成功,不仅实现了自己致富的梦想,也点燃了资溪麵包人创业的星星之火。
二是全民参与创业。
多元化的人口结构,造就了资溪人敢闯敢冒、勇于开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1993年开始,在大量能人创业成功的带动下,通过“一户带一姓,一姓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乡,一乡带一县”,资溪麵包从业人员呈几何速度发展,全县每个村、每个村小组都有人外出做麵包,“做麵包,创家业”已成为广大民众一种渴望和追求。
三是政府支持创业。
90年代后期,由于规模小、层次低,资溪麵包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正确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200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变(小作坊向大生产转变、小食品向大产业转变、小家庭向大集团转变)、创建四个基地(科研基地、生产基地、培训基地、供应基地)、做到五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麵包行业协会和协会党委,设定了麵包产业发展办公室。
2007年,我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麵包之乡”。
政策扶持
在产业扶持方面,重点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宣传造势及品牌连锁工作,大力鼓励麵包大户创办培训学校,全龙麵包培训学校和建生艺术蛋糕培训基地先后培训省内外学员1500余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对资溪麵包进行了宣传报导,成功注册了“资溪麵包”品牌,品牌连锁店、直营店发展到了180余家。同时,全县上下积极为麵包户创业提供帮助,开通了“分忧解难热线”,由工商、公安等部门及时为麵包户解决权益纠纷,提供法律援助;金融部门及时为麵包户发放小额贷款;各乡镇成立帮扶组,帮助解决麵包户在家人员的生产困难,并採取请人代耕、转租倒包等方式,解决在外面包户抛荒问题等等,彻底解除了麵包户在外创业的后顾之忧。
媒体报导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对资溪麵包进行了宣传报导,资溪麵包还随原省委书记孟建柱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资溪模式
“资溪模式”的起源、发展与启示
一、“资溪模式”提出及背景分析
资溪县是江西的东大门,位于武夷山西麓,与福建省光泽县相邻,是个 2 省 3 市 6 县交界的地方。我们共有 2乡5个镇、 5 个国有林场, 70 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 1251 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87.5% ,森林覆盖率达 87.2% ,是全国生态示範县,全省重点林业县。全县总人口 12.6 万,其中农业人口 8 万,耕地 7.6 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在一般人眼里,这里人基本上与“封闭落后”划上等号。但是,就是这个别人认为十分偏僻的地方,却有三分之一的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从事麵包产业,这支 3.6 万人的“麵包大军”,把 7000 多家麵包店开到了全国的 1000 多个大中城市。据统计“ 2004 年,全县麵包产业总产值达 27.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50.6 元,其中近 60% 来自麵包产业。
分析“资溪模式”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
1.从人缘看:
资溪的人口结构特殊,是个移民县,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浙江新安江、富春江的“两江”移民占三分之一,省内外其它地区流入人口占三分之一,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占三分之一。浙江富春江、新安江的两江移民于上世纪 60 年代末迁至资溪,把浙江人那种吃苦耐劳、敢闯天下的精神带过来了,造就了资溪人现在这种开放创新、敢想敢干、不惧怕风险的商业意识。
2.从地缘看:
一、“资溪模式”提出及背景分析
资溪县是江西的东大门,位于武夷山西麓,与福建省光泽县相邻,是个 2 省 3 市 6 县交界的地方。我们共有 2乡5个镇、 5 个国有林场, 70 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 1251 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87.5% ,森林覆盖率达 87.2% ,是全国生态示範县,全省重点林业县。全县总人口 12.6 万,其中农业人口 8 万,耕地 7.6 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在一般人眼里,这里人基本上与“封闭落后”划上等号。但是,就是这个别人认为十分偏僻的地方,却有三分之一的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从事麵包产业,这支 3.6 万人的“麵包大军”,把 7000 多家麵包店开到了全国的 1000 多个大中城市。据统计“ 2004 年,全县麵包产业总产值达 27.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50.6 元,其中近 60% 来自麵包产业。
分析“资溪模式”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
1.从人缘看:
资溪的人口结构特殊,是个移民县,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浙江新安江、富春江的“两江”移民占三分之一,省内外其它地区流入人口占三分之一,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占三分之一。浙江富春江、新安江的两江移民于上世纪 60 年代末迁至资溪,把浙江人那种吃苦耐劳、敢闯天下的精神带过来了,造就了资溪人现在这种开放创新、敢想敢干、不惧怕风险的商业意识。
2.从地缘看:
儘管我们资溪素有“山多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说法,世世代代被大山围困,但由于地处闽赣边界,与福建毗邻,受福建等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影响较直接。上世纪 80 年代,资溪县曾被确定为全省 18 个改革扩权县和全省 7 个改革试点县之一。此外,资溪还具有交通比较优势,早在上世纪 50 — 60 年代, 316 国道和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鹰厦线相继贯通,为山里人的“突围”打开了便捷的通道。
3.从文化渊源看:
3.从文化渊源看:
与温州“永嘉学派”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功利思想”相似,资溪隶属“唐宋八大家,我们有二家 (王安石、曾巩) ”的抚州,历来受以王安石为领袖的“临川文化”的影响,而“临川文化”也有解放思想、实用至上的价值取向。资溪还出现过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就是被人们尊为“理学宗师”的宋代着名思想家李觏,他认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 “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主张正视人民的“利”和“欲”。正是这种文化积累和核心,使当地居民少有创业之初的思想束缚。
4、从领导军人物的作用看:
4、从领导军人物的作用看:
点燃资溪麵包“星星之火”的领军人物是两个退伍兵。 1987 年,刚刚从部队退伍回乡的两位农村青年,利用在部队学会的麵包製作技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率先跨出山门,在邻近的鹰潭市开起了第一家“鹭岛”麵包店,当年就盈利 3 万多元。于是他们带动亲戚、邻居、本村村民外出做麵包,将麵包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很快就使部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并且,还带动了周边的金溪、南城、贵溪等县的民众外出做麵包。
5.从资溪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上看:
5.从资溪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上看:
可以说,近年来资溪人依託麵包产业纷纷外出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与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有关。2001年,我们从资溪实际出发,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麵包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虽然不直接为本地创造税收,但保护了资溪的绿水青山,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使大片的原始森林未被破坏,资溪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麵包产业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的道路,大山深处的麵包人不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使得中国虎野化放归项目落户资溪,于是有了海南客商投资 10 亿元在我们资溪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二、“资溪模式”的发展历程
总的来说,资溪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对夫妻、一个店面”的初始阶段(从 1987 年---2001 年,从业人员发展到 2 万多人)
1987年秋,资溪麵包军团“创始人”张协旺、洪涛,他们不甘贫穷,东拼西凑 2 万多元,跑到鹰潭市开了一家麵包店,第一年就获得 3 万元。对山区农民来说, 3 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小麵包能赚大钱“,这一讯息不胫而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亲帮亲,邻帮邻,一户带一姓、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县,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第二阶段,“一个龙头、一支队伍”的成熟阶段(从 2001 年---2004 年,从业人员从 2 万多人发展到 3.6 万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溪麵包在外地麵包和食品行业的竞争中遭遇发展层次低、规模小、不上档次、技术落后等困难。
经过认真的调查摸底和充分酝酿, 2001 年,全国第一个县级麵包行业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随后,我们又建立了麵包协会党委和麵包产业发展办公室。麵包协会和协会党委在全国各地设立了 30 个分会和 22 个党支部、 40 个党小组。协会党委的设立,为 298 名长期在外的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家。在党组织的联动下,协会会员发展到 1986 人。
协会明确地提出了:“三大转变、四个基地、五个统一”的发展思路。“三个转变”即引导麵包产业由“小作坊”向“大生产”转变、由“小食品”向“大产业”转变、由“小家庭”向“大集团”转变;“四个基地”即建设资溪麵包的科研基地、生产基地、培训基地、供应基地;“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模式、统一管理。此外,还下发了《关于促进麵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麵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档案,制定出台相关优惠和鼓励政策,推动麵包产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一个品牌、一串产业”的提升阶段(从 2004 年至今,特别是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后,又新开麵包店 200 多家,新开“资溪麵包”品牌店 30 余家)
俗话说:“孩有名,店有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资溪麵包业已在全国各地创出“开口乐”、“麦香园”、“麦香村”、“京都”、“亚细亚”、“斯味特”等 10 多个有影响的牌号,形成了一大批连锁店。
麵包品牌种类虽然多,但这种各自为战的品牌,散而乱,大多没有注册,为整合资溪麵包人资源,打造品牌,我县于 2004 年底成立了“麵包产业集团公司”,注册了“资溪麵包”商标,现又着手申报麵包行业技术标準,设计统一的店面标誌和装饰风格。按照我们统一的 CI 形象系统设计打造 “资溪麵包”的品牌。
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使麵包产业出现新的景象。在这个阶段,一个值得关注,也更令人可喜的现象发生了,就是许多人开始跳出麵包店发展麵包产业。
麵包协会会长张协旺投资 2000 多万元,在南京创办了协旺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豆沙厂和麵包机械设备厂。麵包大户钟启文和张凤林合伙投资 1500 万元在杭州创办了艺发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奶油和裱花工具的生产、加工。此外,许多麵包人转行到咖啡、烧烤、宾馆、餐饮、休闲食品、工业、贸易、商品批发、房地产等领域。
三、“资溪模式”的特徵
“资溪模式”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发展样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徵。
一是创业全民化。
二、“资溪模式”的发展历程
总的来说,资溪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对夫妻、一个店面”的初始阶段(从 1987 年---2001 年,从业人员发展到 2 万多人)
1987年秋,资溪麵包军团“创始人”张协旺、洪涛,他们不甘贫穷,东拼西凑 2 万多元,跑到鹰潭市开了一家麵包店,第一年就获得 3 万元。对山区农民来说, 3 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小麵包能赚大钱“,这一讯息不胫而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亲帮亲,邻帮邻,一户带一姓、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县,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第二阶段,“一个龙头、一支队伍”的成熟阶段(从 2001 年---2004 年,从业人员从 2 万多人发展到 3.6 万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溪麵包在外地麵包和食品行业的竞争中遭遇发展层次低、规模小、不上档次、技术落后等困难。
经过认真的调查摸底和充分酝酿, 2001 年,全国第一个县级麵包行业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随后,我们又建立了麵包协会党委和麵包产业发展办公室。麵包协会和协会党委在全国各地设立了 30 个分会和 22 个党支部、 40 个党小组。协会党委的设立,为 298 名长期在外的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家。在党组织的联动下,协会会员发展到 1986 人。
协会明确地提出了:“三大转变、四个基地、五个统一”的发展思路。“三个转变”即引导麵包产业由“小作坊”向“大生产”转变、由“小食品”向“大产业”转变、由“小家庭”向“大集团”转变;“四个基地”即建设资溪麵包的科研基地、生产基地、培训基地、供应基地;“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模式、统一管理。此外,还下发了《关于促进麵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麵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档案,制定出台相关优惠和鼓励政策,推动麵包产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一个品牌、一串产业”的提升阶段(从 2004 年至今,特别是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后,又新开麵包店 200 多家,新开“资溪麵包”品牌店 30 余家)
俗话说:“孩有名,店有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资溪麵包业已在全国各地创出“开口乐”、“麦香园”、“麦香村”、“京都”、“亚细亚”、“斯味特”等 10 多个有影响的牌号,形成了一大批连锁店。
麵包品牌种类虽然多,但这种各自为战的品牌,散而乱,大多没有注册,为整合资溪麵包人资源,打造品牌,我县于 2004 年底成立了“麵包产业集团公司”,注册了“资溪麵包”商标,现又着手申报麵包行业技术标準,设计统一的店面标誌和装饰风格。按照我们统一的 CI 形象系统设计打造 “资溪麵包”的品牌。
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使麵包产业出现新的景象。在这个阶段,一个值得关注,也更令人可喜的现象发生了,就是许多人开始跳出麵包店发展麵包产业。
麵包协会会长张协旺投资 2000 多万元,在南京创办了协旺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豆沙厂和麵包机械设备厂。麵包大户钟启文和张凤林合伙投资 1500 万元在杭州创办了艺发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奶油和裱花工具的生产、加工。此外,许多麵包人转行到咖啡、烧烤、宾馆、餐饮、休闲食品、工业、贸易、商品批发、房地产等领域。
三、“资溪模式”的特徵
“资溪模式”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发展样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徵。
一是创业全民化。
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每 3.5 个资溪人,就有一个人在外地经商做麵包。在农村 92% 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在开麵包店或从事相关产业, 85% 的干部有亲属或直接参股麵包经营, 70% 以上的下岗工作不找政府找“麵包”,在麵包行业里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全县 60% 以上的劳力在面行业里摸爬滚打、拼搏奋斗。在资溪,几乎每个人都与麵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可以说是全民参与,形成了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经营专业化。
二是经营专业化。
“资溪模式”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科技含量,走专业化经营的路子。在这个特定的领域内,资溪人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细分市场,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资溪麵包发展的历程看,从 1987 年到如今, 18 年的时间里,资溪人始终做着一件事----麵包。
三是布局网状化。
三是布局网状化。
它表现为:一是空间布局的网路化。它遍布全国各地 1000 多个大小城市,以麵包协会及麵包协会党委为依託,协会及党组织对这些在外的麵包人起到一定的引导、协调、帮扶作用-----这是网绳。二是亲帮亲、邻帮邻、父亲教儿子、师父带徒弟,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乡。相互帮助传递着信息-----这是网线。三是以麵包店为基地即一个麵包店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产品的加工基本不需要任何其它加工工序的配合,可以独立完成生产、加工、销售----这是网法。
四、“资溪模式”的启示
1.创业精神是资溪麵包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四、“资溪模式”的启示
1.创业精神是资溪麵包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精神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力量。人是不能没有精神的,企业和区域也不能没有精神,精神的支持力远要比物质的支持力大得多。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调动人的精神能量,就会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自身的进步。资溪人把“洗脚上岸闯天下、披星戴月苦经营。互帮互助共致富,诚实守信拼市场”作为自己要发挥的创业精神。
2.创业环境是资溪麵包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创业环境是资溪麵包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造财富的主体是人民民众,营造环境的主体是党委、政府。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我们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放开创业领域,把麵包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在“放、引、促”上花心思、下功夫、想方设法创造有利于麵包产业发展的条件。
3.加强行业党组织建设是资溪麵包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3.加强行业党组织建设是资溪麵包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行业党组织建设是资溪麵包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麵包产业永葆活力的力量之源。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範作用,我县努力创新载体和机制,建立“两帮三服务”活动载体,以党员带头创业和带领民众创业,把众多的麵包户团结起来,共同发展。
五、下步发展思路
1.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广资溪麵包品牌。资溪麵包业正处在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实施好品牌战略。这方面我们将分三步,具体实施。第一步,充分用好“资溪麵包”商标,成立资溪麵包品牌开发有限公司,实行连锁经营,选择一批有影响的麵包大户,组建一个核心董事会,使之成为“资溪麵包”品牌的中坚力量,以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争在明年发展资溪麵包品牌连锁店 100 家。第二步,搞好形象设计,制定优惠政策,发展骨干成员;同时,统一形象设计,统一服务、统一质量标準,使规範后的麵包店在各大中城市遍地开花。第三步,经营品牌,实行加盟制,广泛发展忠诚品牌会员,输出质量标準、技术标準,维护品牌形象,努力把“资溪麵包”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并进行全国“十佳”饼店行列。
2.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造麵包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改变“撒胡椒麵”的做法,使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体聚中,真正达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鼓励促进原料加工、产品包装、设备生产等企业,构建麵包产业集群,使麵包产业成为资溪经济的一大支柱。
3.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麵包产业的产品竞争力在于较高的产品质量,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儘快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资溪麵包科技研究所,着力研究麵包製作核心技术;加快对资溪麵包产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并申请产品专利;将资溪麵包产业形成科研开发及产、供、销一体化的大生产格局。不断开发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运用科技包装等手段,努力开拓市场,增强资溪麵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实施“凤还巢”工程,进一步最佳化环境。设立麵包回乡人员创业园,鼓励麵包大户回乡投资兴业,激活民间资本,形成”人回乡、企回流“的“凤还巢”现象。始终坚持“真心、热心、诚心、恆心、以心换心”,将为创业者服务的措施落到实处,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
5.大力弘扬麵包精神,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在全县範围内大力弘扬资溪麵包创业精神,进一激发广大干部民众的创业热情,迅速掀起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加快“生态立县”战略实施步伐,加快资溪经济发展。
五、下步发展思路
1.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广资溪麵包品牌。资溪麵包业正处在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实施好品牌战略。这方面我们将分三步,具体实施。第一步,充分用好“资溪麵包”商标,成立资溪麵包品牌开发有限公司,实行连锁经营,选择一批有影响的麵包大户,组建一个核心董事会,使之成为“资溪麵包”品牌的中坚力量,以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争在明年发展资溪麵包品牌连锁店 100 家。第二步,搞好形象设计,制定优惠政策,发展骨干成员;同时,统一形象设计,统一服务、统一质量标準,使规範后的麵包店在各大中城市遍地开花。第三步,经营品牌,实行加盟制,广泛发展忠诚品牌会员,输出质量标準、技术标準,维护品牌形象,努力把“资溪麵包”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并进行全国“十佳”饼店行列。
2.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造麵包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改变“撒胡椒麵”的做法,使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体聚中,真正达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鼓励促进原料加工、产品包装、设备生产等企业,构建麵包产业集群,使麵包产业成为资溪经济的一大支柱。
3.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麵包产业的产品竞争力在于较高的产品质量,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儘快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资溪麵包科技研究所,着力研究麵包製作核心技术;加快对资溪麵包产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并申请产品专利;将资溪麵包产业形成科研开发及产、供、销一体化的大生产格局。不断开发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运用科技包装等手段,努力开拓市场,增强资溪麵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实施“凤还巢”工程,进一步最佳化环境。设立麵包回乡人员创业园,鼓励麵包大户回乡投资兴业,激活民间资本,形成”人回乡、企回流“的“凤还巢”现象。始终坚持“真心、热心、诚心、恆心、以心换心”,将为创业者服务的措施落到实处,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
5.大力弘扬麵包精神,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在全县範围内大力弘扬资溪麵包创业精神,进一激发广大干部民众的创业热情,迅速掀起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加快“生态立县”战略实施步伐,加快资溪经济发展。
地图信息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鹤城沙苑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