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铁路干线。它北起江西省鹰潭市,南至福建省厦门市,全长694公里。

另外,在南平市的来舟镇外洋站有一支线通往福州,被称作外福铁路。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鹰厦铁路
  • 外文名:Yingtan-Amoy Railway
  • 全长:705km
  • 路线:江西鹰潭到达福建厦门
  • 修建时间:1954年
  • 通车时间:1957年
  • 营运单位:南昌铁路局
  • 途经城市:鹰潭/来舟/三明/永安/漳州/厦门
  • 别称:鹰厦线

简介

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它北起江西鹰潭,在赣闽两省边境地区穿越武夷山地后,沿闽江支流富屯溪谷地延伸,到达南平附近的外洋车站,线路折向西南,顺着闽江另一条支流沙溪谷地修筑。然后在永安附近改向东南,穿越戴云山脉,进入闽南的九龙江流域,沿江而下,经过集美和厦门两道海堤(2010年1月30日起改走杏林铁路大桥,集杏、高集两座海堤的铁路已拆除。)到达厦门,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它在鹰潭与浙赣铁路交汇,在南平市的外洋站与外福铁路相交。
鹰厦铁路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于1953年1月,由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进行设计,1954年由铁道兵和当地民工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其南段沿江修建,地势险要,北段崇山峻岭坡陡弯急(最小半径250米,最大坡度超过千分之22),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土石流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全线共有桥樑173座、涵渠1775座、隧道88座,总长63534米,其中最长的大禾山隧道长1460.3米。
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準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福建省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以至鹰潭口成为全国铁路有名的限制口。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作出鹰厦线电气化改造的重大决策,下达铁道部执行,铁道部将其纳入第三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之后,这项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成为全国铁路建设“中取华东”和“再取华东”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鹰厦线1986年8月26日正式动工进行电气化建设。根据国家“分期建设,分段开通,分期取得效益”的要求,整个工程分4期4段(依次为永漳段105公里、来永段124公里、鹰来段284公里和漳厦段192公里)进行。1993年12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前后历时7年4个月。担负这项工程的建设单位为上海铁路局及受其委託具体负责建设任务的福州铁路分局、鹰厦外福线工程指挥部;设计单位为铁四院、上海铁路局福州勘测设计院、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北京设计研究院等;施工单位为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福州铁路工程总公司、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南昌铁路工程总公司和福州铁路分局有关单位以及闽赣两省电力建设部门等。
鹰厦铁路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电气化工程总概算1984年铁道部核定为53650万元,其中电气化工程为34000万元,其余为技术改造投资。1990年总概算调整为56331万元。

背景

在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为闽籍爱国侨领的陈嘉庚,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后因韩战爆发未能实施,但获得了毛泽东的一个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儘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为了福建的发展,也为了战备的需要,中央决定投资5亿元修建福建铁路。陈嘉庚闻讯,感奋不已,亲赴家乡考察线路。
鹰厦铁路鹰厦铁路
不久,铁道部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批示,开始对福建建设铁路勘测设计,之后提出3个选线方案提交福建省讨论。省委认为,修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比较3个方案后,认为“东线方案”(从鹰潭经邵武、南平、永安、漳州至厦门)为最佳,其理由除了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外,还有东线里程较西线、中线短,工程费用较省,而且东线吸引人口最多,货运量较大,并与浙赣线接轨便利,在货源流向上更合理,便于闽西北森林资源开发,又可以沟通闽东、闽中、闽南经济。后来,省委徵求陈嘉庚的意见,陈嘉庚认同了“东线方案”。最后,中央批准“东线方案”,起点为鹰潭,终点为厦门,约700公里,预算投资55323万元。鹰厦铁路的建设就此确定,有其特殊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修建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省鹰潭,经资溪、福建省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漳平至厦门,全长697.7公里;另有外洋至南平支线24.2公里,漳州至郭坑支线11.3公里,总计733.2公里,是华东地区出海的一条铁路干线。由铁道兵担负施工,1955年2月重点工程开工,1956年12月09日铺轨到达厦 门。这条铁路对巩固东南海防,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意义。
鹰厦铁路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由北向南伸延,除鹰潭至上清、磹口至郭坑(现漳州东)、冰厂至厦门约90公里较为平坦外,其余大部蜿蜒于崇山峻岭、河川峡谷之中。线路要穿越武夷山,通过戴云山,跨越九龙江等水系,还要移山填海,构筑一条跨海长堤,把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同陆地连线起来,工程艰巨得複杂。
1954年第4季度,铁三、五、七师进入鹰潭至光泽120公里间进行施工準备;1955年2月21日,鹰潭至资溪60公里地段正式开工。4月下旬至5月底,铁一、二、十、十一师陆续从黎湛线调至鹰厦线;铁六师和独立桥樑团完成黎湛线收尾工程后,分别于9月和10月转入鹰厦线。参加鹰厦铁路修建的铁道兵部队计8个师1个独立团。
1955年4月,王震司令员、刘克技术副司令员率工作组同苏联专家一起,赴鹰厦线调查,按1957年底通车要求,共同确定设计、基础、施工三方集中南平办公,由铁道兵党委统一领导。铁道兵领导机关于5月份由广西贵县移驻福建省南平。全线分为11个工程段,闽赣两省动员12万民工参加筑路。
1955年10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要求铁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鹰厦铁路。参加修路的全体官兵、职工、技术人员和民工回响号召,决心为实现提前一年通车而奋力拚搏。同时,採取改善设计,削减工程数量;集中使用机械,保证重点工程;採用大爆破,加快施工进度;铺架作业中採取预架梁、预上碴、预铺枕等措施。
施工部队以“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展开劳动竞赛,掀起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在施工装备水平低,大部分施工作业要靠人力完成的情况下,发动民众提合理化建议,向重点难点工程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修建前,厦门是悬于海上的孤岛,交通极度不便。据当时主政福建的叶飞回忆,陈嘉庚先生多次提出建议,要在厦门与集美间建座海堤,以把厦门与大陆连线起来。
从1953年开始,福建省动员“万人大军”,抛石入海,终于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厦门成为半岛,鹰厦铁路和324国道福建段(福州、经过莆田、泉州至厦门段等)得以入厦门,对厦门的国防和经济都有巨大贡献。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厦门对外联繫的唯一通道。
经过广大军民1年零10个月的艰苦奋战,于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达厦门,实现了提前一年通车的目标。

改造

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準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福建省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以至鹰潭口成为中国铁路有名的限制口。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作出鹰厦线电气化改造的重大决策,下达铁道部执行,铁道部将其纳入第三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之后,这项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成为中国铁路建设“中取华东”和“再取华东”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鹰厦线1986年8月26日正式动工,进行电气化建设。根据国家“分期建设,分段开通,分期取得效益”的要求,整个工程分4期4段(依次为永漳段105公里、来永段124公里、鹰来段284公里和漳厦段192公里)进行。1993年12月26日,全线电气化开通,前后历时7年4个月。担负这项工程的建设单位为上海铁路局及受其委託具体负责建设任务的福州铁路分局、鹰厦外福线工程指挥部;设计单位为铁四院、上海铁路局福州勘测设计院、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北京设计研究院等;施工单位为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福州铁路工程总公司、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南昌铁路工程总公司和福州铁路分局有关单位以及闽赣两省电力建设部门等。鹰厦铁路电气化工程总概算1984年铁道部核定为53650万元,其中电气化工程为34000万元,其余为技术改造投资。1990年总概算调整为56331万元。

意义

过去,由于大宗物资运送不出去,福建的木材、农产品等优势,只能自己消化,无法让内陆人民分享;
福建又陆续修建了赣龙等铁路,出省通道达到了4个,鹰厦铁路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减弱。一位管理铁路建设发展的资深人士说,随着其他出省铁路通道的建成通车,鹰厦铁路就基本上完成了其当初定位的历史使命——重点为军事服务,兼顾经济发展。当福建铁路建设发展史掀开新的一页时,鹰厦铁路将不再独自辉煌。

路志

鹰厦铁路自鹰潭站接轨经光泽、来舟、永安、漳平至厦门,线路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该线原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画后期修建的项目,1952年为配合军事需要,而决定提前修建,并採用边设计、边鉴定、边施工方法,未按基本建设程式进行工作。工程于1955年2月动工,1956年12月铺轨到厦门,实际投资38367.584万元(包括南平、漳州支线)。
鹰厦铁路鹰厦铁路
主要工程量:全线路基土石方6773万立方米,其中石方1824万立方米,最高每公里达67万立方米,最高填方达37.02米,最深挖方达41.05米。隧道47座(其中明洞1座),12671延长米,最长的大禾山隧道长1460米。桥樑159座9207延长米,其中大桥25座3836延长米,中桥59座3499延长米,小桥75座1872延长米。涵管1658座33512延长米。车站44个,其中编组站1个,区段站5个,中间站13个,会让站24个,乘降所1个。正线铺轨733.2公里,站线96.2公里。
鹰厦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于1986年8月26日开工,1993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投资69604.11万元。铁路全长712.571公里,成为华东地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往福建省外的铁路,虽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修建计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将闽赣铁路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画后期修建的干线。1952年因战略需要,中央决定提前修建并定名昌(南昌)厦(门)线,交由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现第四设计院)根据原有勘测资料,进行重新勘测选线。
中南设计分局于1953年1~4月对南昌、樟树、赣州、瑞金、厦门线,南昌、南城、石城、瑞金、厦门线,及鹰潭、资溪、永安、漳州、厦门线(即西线、中线、东线)3个方案,根据以往勘测资料作了全面研究,并结合初步经济调查加以选择。最后,选出鹰潭、资溪、永安、漳州、厦 门线即东线推荐方案,线路全长为723公里,限制坡度12‰、部分区段为20‰。选择东线为推荐方案,除了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外,理由为里程较短,工程较小,比中线短62公里,比西线短144公里,吸引人口最多,货运量较大,单向货运量173万吨,5年后287万吨,比中线大1倍,也比西线大。同时,採用东线有利于开发闽北森林资源,便于展筑通往福州铁路,联络东南海港,沟通闽南闽北经济,并考虑到货源流向及浙赣线接轨便利。
1953年4月,中南设计分局作出总结报铁道部,同时组织草测队经济调查组,就南昌、瑞金、厦门线;及鹰潭、永安、厦门线分段重点勘测及调查。工作期间,又奉铁道部指示放弃中线;现地找出东线全线12‰限制坡度及20‰双机坡度两个方案。分析比较后,建议线路主要方向採取东线,武夷山越岭地段三个垭口中选用大禾山垭口,线路全长729公里,另南平支线28公里及嵩屿支线19公里。
1953年7月,昌厦线草测设计意见书呈铁道部。经铁道部核定,以东线方向为正线的主要方向,确定该线的修建目的是以“国防为主,结合经济发展”。修建计画初步决定分两大段进行,第一大段由鹰潭至南平,第二大段由来舟至厦门,并正式改名为鹰厦铁路。
为了加强勘测设计力量,1954年9月铁道部决定,由西南设计分局(现第二设计院)加派一个总队进行来舟至厦门的勘测工作,并确定由铁道兵担任施工。1954年12月,铁道部决定鹰厦线勘测设计工作改由西南设计分局担任。1955年2月,西南设计分局由成都迁至南昌领导全线设计工作。
1955年9月,南段定测时决定不经过漳州,改由浦南经郭坑至厦门。郭坑至漳州另建漳州支线。嵩屿支线不修建。
重要的局部线路方案选定:
①资溪至园岱採用20‰双机坡度方案
北段翻越大禾山地段,为了适应北坡较陡南坡较缓的地形上行重车下行轻车的货流,採用单方向的20‰双机坡度(大禾山以南仍用12‰)。
②西洋至城口採用22‰双向双机坡度方案
南段翻越戴云山分水岭地段,曾经多次研究比较,最后决定採用250米半径曲线之22‰双机坡度方案。可减少大量土石方及隧道工程,缩短工期、缩短线路,节约工程费307.2万元,经报铁道部批准採用。
③南山集美间採用海堤线方案
在编制设计总则时,南山集美间线路方案曾提出海堤线及绕海线两个方案。绕海线经灌口,绕道同安霞店再到集美,海堤线逕直由杏林到集美。两个方案均经过风化花岗岩的沿海丘陵地带,工程地质条件均为良好。绕海线较海堤线长8.66公里,但修筑海堤费用高,比绕海线建筑费多169万元;可是海堤线最大优点是线路顺直,少一个分界点,运营费少,比绕海线5年即可节省99万元。同时,地方政府和陈嘉庚先生对于修筑海堤的要求甚为迫切,估计海堤修筑成后可围垦3万亩地,并可蓄水养鱼,建设潮力发电站,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很大,故最后决定採用海堤线。

造价与标準

1955年5月,曾提出鹰厦铁路初步概算为84887.7万元,其中特种工程5560万元,按正线747公里计算,每公里为113.6万元,不包括特种工程,每公里为106.2万元。同年5月10日,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偕同铁道部谢尔巴可夫专家组长在南昌召集设计、基建、施工部门开会研究,认为鹰厦铁路造价过高,必须压缩。核减材料费、运杂费、特别费等三类工程费共5项7329.5万元。同时,修改设计标準、减少工程数量7项2052.0万元。核减后概算为75506.2万元。嗣后,又提出在地形困难地段採用250米半径,暂不考虑九龙江发电问题,适当地降低设计标準及特种工程只作设计暂不施工等建议,报请军委和铁道部批准,再核减13552.2万元,概算降为61954.0万元,平均每公里为82.94万元。经送呈铁道部鉴定后,考虑到该项概算数字仍属过高,乃结合当时铁道部颁布的厉行节约、降低造价的指示精神,在保证质量、合乎需要的原则下,不断研究採用合理的设计标準,改善设计及降低工程标準、材料费、运杂费、间接费、三类工程费等,一再降低概算,最后概算修改为42542.3万元,以全长749.2公里计算,每公里为56.78万元。1957年2月,全线定测之后所提出的预算减为35471.5万元,每公里为47.5万元。
由于工期缩短,各项施工措施有所变更,又将增加费用加入预算,经铁道部审核同意,调整后预算为39883.9万元,每公里为52.8万元(包括南平、漳州支线),鹰厦铁路实际完成投资38367.584万元(不包括1958年增加投资1000万元),每公里平均造价为52.32万元;如扣除勘测设计费1311.28万元,则每公里为50.54万元;如再扣除料价差额,降低造价及返还款等费用4403.92万元,则每公里仅为44.53万元。
鹰厦铁路主要技术条件,在最初编制设计总则时,鑒于本线是重要国防线,故除上部建筑外均按Ⅰ级线标準设计。其后送铁道部鉴定时,认为近期运量不大,远期北段亦只20余对列车,南段则在12对以下,故决定改按Ⅱ级标準设计。
各项主要技术条件简述如下:
①一般设计标準
线路平剖面:根据经济调查资料,本线应为Ⅲ级线,考虑到将来发展,线路平剖面,按Ⅱ级线标準设计。
限制坡度:上下行均为12‰,在武夷山区及戴云山区因地势陡峻、工程艰巨,採用双机坡度,资溪园岱间15公里为20‰,西洋城口间30公里为22‰。
曲线最小半径:规定为300米,鉴定时批准资溪至大禾山、桂口至城口、欧寨至卓宅、罗溪至溪南坂四段採用250米。
到发线有效长度:规定为560米,给水站为580米,近期按450米辅轨。
②路基及上部建筑
路基宽度:岩质土壤定为4.6米,非岩质土壤为5.0米,曲线地段按Ⅲ线加宽。
路肩标高:来舟以北按300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高出0.50米设计,来舟以南按100年洪水位设计。
上部建筑:正线钢轨採用P-43型,站线採用P-38型。在正线直线地段及半径大于600米的曲线地段以及站线上,每公里舖设枕木1440根;在坡度大于12‰地段、隧道内及半径等于或小于600米的曲线上,每公里舖设枕木1600根。道碴用卵石或碎石,在非岩质土壤路基上,枕木下道碴厚度为0.25米(包括0.10米砂垫层);在岩质土壤路基上,不铺砂垫层,枕木下道碴厚度为0.20米。
③桥隧建筑物
活载等级:来舟以北桥樑墩台及涵管採用中-26级,钢樑及钢筋混凝土梁採用中-22级;来舟以南及支线上,下部圬工钢樑均採用中-22级,但涵洞及个别墩台高度大于10米者,採用中-26级;隧道:建筑限界按隧限——二甲设计。
设计流量:桥樑来舟以北用100年周期,来舟以南用50年周期;涵管全线均用50年周期,沟渠流量较小时,可用0.5及0.75米水管(0.50米管不超过15米,0.75米管不超过20米),流量小而悬浮土壤不多时用透水路堤。
④房屋及其他设备
房屋面积:永久生产房屋应保证每昼夜12对列车的定员使用;居住房屋初期按每公里10人计算,中小站按定员80%供给住房,区段站按定员30%供给单身宿舍,30%供给家属宿舍,其余40%以租房解决。
机车车辆设备:初期按12对列车设计,预留将来发展。
动力照明:儘量利用现有的设备,如果没有时,考虑建筑专用的发电站。
给水设备:按18对列车设计并施工,支线上按12对列车设计并施工。
通信设备:通信线路採用架空式,行调、各站及养路电话,用选号电话,地区交换电话根据供电情况及需要,分别採用共电式或磁石式交换机。
全线工程质量经鹰厦铁路验收交接委员会验收,总评如下:鹰厦线全长697.7公里,连外南支线(南平支线)及漳州支线共长733.2公里,地势複杂,工程艰巨,设计施工基建各单位以18个月完成了全线勘测设计,22个月完成全线铺轨通车(漳州支线除外),以34个月做到能够交付运营的程度而且行车速度接近设计要求,总的说来成绩是巨大的。
施工质量:路基稳固,边坡整齐并栽有大量草皮。轨道圆顺结实,行车平稳,站场配线适当,站容整齐,桥隧砌筑坚固。机电设备配套主体工程安装迅速,精度亦高。全线施工质量良好,其中部分已达到优良,可以交付正式运营。惟对个别隧道衬砌裂纹,侵入净空及枕木涂膏防腐等缺点,尚需加以处理。

施工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下称铁道兵)自1954年底接受施工任务开始至1956年底为止,施工组织方案前后共作5次修改。1955年4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代表国防部和铁道部,会同以谢尔巴可夫为首的苏联专家工作组在南昌召集三局(西南设计分局、第七基建分局、鹰厦线工程局)会议时,根据地形複杂情况及经济调查资料,进行全面研究之后,才对鹰厦全线施工组织设计作出初步决定。当时工期为1955年底通车至大禾山隧道北口,1956年通车至永安,1957年通车至厦门。1955年9月、10月间,经过永安以南分水隔地区工程量摸底后,提出了南、北两头铺轨,接轨点设在漳平,提前一年于1956年底全线通车的施工组织方案。当时对该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后,确定按照这一方案作为实施的目标。
根据这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提前一年通车採取了有效的快速施工方法,重点土石方工程採用大、中爆破,增多机械施工,桥涵工程集中力量于枯水期间将基础抢出水面,免除洪水威胁,隧道工程,普遍採用机械开挖,铺轨、架梁工程,採用预铺碴、预铺枕、预架梁的办法。
全线先后成立了11个工程段,各段管区长短不一,最长的达110公里,最短的仅19公里,主要是根据工程难易与工期缓急来决定的。总计部署8个师和一个桥樑团,由北向南依次为:三师在鹰潭至高阜60公里地段,师机关驻鹰潭(第一工程段);七师在高阜至铁关村19公里地段,师机关驻资溪(第二工程段);五师在铁关村至光泽49公里地段,师机关驻光泽(第三工程段);二师在光泽至拿口59公里地段,师机关驻邵武(第四工程段);十师在拿口至来舟88公里地段,师机关驻顺昌(第五工程段);一师在来舟至沙县44公里地段,师机关驻西芹(第六工程段);十一师在沙县至桂口93公里地段,师机关驻沙县(第七工程段);六师在桂口至麦园47公里地段,师机关驻漳平(第九工程段);五师(第二次)在梅水坑至溪南坂52公里地段,师机关驻华安(第十工程段);七师(第二次)在溪南坂至厦门110公里地段,师机关驻漳州(第十一工程段);独立桥樑团配属七师施工。闽、赣两省组织11万余民工,组成8个大队配属铁道兵8个师组织施工;此外,还有4万名其他人员参加施工。施工高峰期军民总人数达20余万人。
1955年2月21日,鹰潭至资溪间60公里正式开工。铁道兵在鹰潭成立指挥所领导该段施工。与此同时,西南设计分局由成都迁至南昌领导全线勘测设计工作;铁道部第七基建分局亦在南昌成立,负责鹰厦铁路的发包及监察工作。同年5月,铁道兵机关也从广西贵县移驻福建南平,以加强对鹰厦线施工部队的领导和指挥。
为了迅速展开全面施工,以期如期竣工,经铁道部批准,採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修建方针。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握全线的设计、发包和施工,决定三局迁移至南平办公。
资溪、大禾山间于1955年5月重点开工,同年4~7月,铁道兵二、十、一、十一、六师先后进驻鹰厦线各自管区。大禾山以南至来舟间于6月重点开工,来舟至永安间包括南平支线于第三季度相继开工,永安以南至厦门间于第四季度相继开工。由于北段自鹰潭至光泽间120公里的工程在第四季度已接近竣工,故担任该段的三、五、七师部队开始转移至南段担任自麦园至厦 门227公里的3个工程段的工程;与此同时,独立桥樑团也调来鹰厦线配属七师执行任务,至此,1956年1月全线全面展开施工。
福建省还组织成立“青年志愿筑路队”,首批719名队员于1955年12月5日到达南平铁道兵领导机关所在地报到。福建省委提出的口号是:“不是我们支援铁道兵,而是铁道兵支援我们”。省、地、县三级政府共派出4207名干部带领民工参加筑路工程,另外还组织一支庞大的生活供应队伍和运输队伍。同时,还动员大批农民上山伐木,送粮送菜,支援铁路建设。筑路民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专业技术,发明先进工具,提高了工效。1955年5月23日,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亲自到大禾山工地视察,和指战员们一起研究改进施工方法,并亲自进洞打风枪,给施工部队以极大鼓舞。
鹰厦铁路根据沿线地形複杂和工期紧迫的特点,施工部队採用苏联专家契契金的建议,在重点工段採用大爆破施工。全线共116处大爆破工点,共爆破土石方310万立方米,节省劳动力188万工天。
厦门海堤(含集美—高崎和杏林—集美两条)是鹰厦铁路最前方的一项艰巨工程。集高海堤早在鹰厦线动工之前于1954年1月由地方政府组织施工,1955年9月竣工,铁路上部建筑由铁道兵施工。杏集海堤于1955年10月由铁道兵鹰厦线工程局组织施工,1957年1月竣工。施工部队和民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战胜海上狂风巨浪和国民党军用飞机的骚扰破坏,筑成两条计5公里长的路堤,跨集、高海峡把钢轨铺到厦门。1955年10月1日,朱德委员长为海堤亲笔题写“移山填海”四个大字。
鹰厦铁路全线铺轨工程于1955年9月1日自鹰潭开始,1955年12月铺轨至76公里加751米暂告一段落。1956年2月24日继续向南铺轨,由于採取预铺道碴、预铺枕木及预架梁的方法,铺轨速度不断提高,于10月18日到达漳平以后,每日平均以5公里的速度向厦门推进,在11月29日曾创造8.843公里的最高纪录,使全部铺轨架梁时间,较通常施工方法缩短5个月左右。最终于1956年12月9日提前一年零22天铺轨到厦门。

验收

1957年8月,鹰厦铁路验收交接筹备组在南平成立,并组织初验工作。9月,初验工作由鹰潭开始,10月提出初验总结报告。
1957年11月,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武竟天和部各业务局负责人共同组织工作组,并请苏联专家伊万诺夫一道,来鹰厦铁路沿线察看10余处主要工程,听取现场各单位的汇报,并看了初步验收报告,然后按业务分组进行讨论和综合研究,最后于12月提出铁道部工作组检查报告。
1957年11月26日,鹰厦铁路验收交接委员会在福建永安正式成立。12月4日开始,由厦门向北进行沿线检查,12月19日检查完毕,12月26日在南平提出复验总结报告。12月28日,鹰厦铁路验收交接委员会在南平举行交接签字仪式,并决定于1958年元旦交付正式营业。

线路站点

沿线车站

  • 江西省
序号
车站名称
车站等级
车站地址
车站里程(千米)
区域管理
1
鹰潭站
特等站
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站前路998号
0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2
鹰潭南站
一等站
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南站路
2
3
余家站
五等站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余家乡
9
4
肖家站
五等站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镇
18
5
上清站
五等站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
26
6
圳上站
五等站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耳口乡圳上村
36
7
富庶岭站
已撤销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冷水镇
46
8
饶桥站
五等站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马头山镇饶桥
56
9
高阜站
五等站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高阜镇
64
10
资溪站
三等站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鹤城镇
73
  • 福建省
序号
车站名称
车站等级
车站地址
车站里程(千米)
区域管理
11
铁关村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华桥乡铁关村
80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12
圆岱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华桥乡圆岱
86
13
大禾山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华桥乡大禾山
91
14
华桥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华桥乡
98
15
大源村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乡大源村
105
16
西陇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杭川镇西陇
113
17
光泽站
三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杭川镇
117
18
和顺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乡和顺
127
20
莫口站
四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水北镇莫口
138
21
药村站
四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水北镇药材
142
22
邵武站
三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解放中路344号
147
23
下王塘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下王塘
153
24
晒口站
四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晒口街道
159
25
吴家塘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吴家塘镇
169
26
官墩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大竹镇官墩村
177
27
大竹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大竹镇
182
28
拿口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拿口镇
187
29
卫闽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卫闽镇
195
30
陈坊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卫闽镇
202
31
富文站
四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大干镇富文村
211
32
埔上站
四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埔上镇
219
33
吉舟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吉舟
227
34
五里亭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五里亭
233
35
顺昌站
三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货场路1号
238
36
潘坊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潘坊
244
37
洋口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
253
38
建西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建西镇
259
39
峡阳站
四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
266
40
梅照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照
271
41
照口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照口村
275
42
王富站
五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
281
43
来舟站
一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来舟镇
285
44
外洋站
四等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来舟镇
289
45
青州站
四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青州镇
298
46
龙江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砂镇
309
47
高砂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砂镇
316
48
万能站
四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凤岗街道古县村
324
49
沙县站
已撤销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凤岗街道
334
50
三明北站
二等站
三明市沙县虬江街道洋坊村罗布路口
51
上游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虬江街道
346
52
三明东站
四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列西
354
53
三元区站
一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工业南路117号
360
54
荆西站
四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荆西镇
371
54
上房山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
380
56
贡川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贡川镇
392
57
西坑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西坑
398
58
益口站
四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燕北街道益口村
404
59
永安站
二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燕东街道燕江东路1286号
409
60
永浆站
四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永浆村双拥路附近
413
61
桂口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桂口村
419
62
西洋站
四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西洋镇
430
63
打虎坑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虎山村
436
64
岭头站
五等站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岭头村
443
65
柯周坑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柯周坑村
452
66
城口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新桥镇城口村
459
67
麦园站
四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新桥镇麦园
470
68
城门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新桥镇城门村
483
69
钱坂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新桥镇钱坂村
494
70
卓宅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卓宅村
505
71
漳平站
一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菁城街道
513
72
芦芝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芦芝镇
520
73
易坑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芦芝镇
525
74
梅水坑站
五等站
福建省龙巖市漳平市梅水坑村
533
75
小集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乡小集
542
76
西陂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乡西陂村
550
77
绵良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绵良
558
78
华安站
四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农林路与大同中路交叉口东南50米
567
79
罗溪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罗溪村
575
80
金山桥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金山林场
583
81
溪南坂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高车乡
592
82
利水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
606
83
磹口站
五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
620
84
长泰站
四等站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古农农场银泰西路与东路交界处
630
85
漳州东站
三等站
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郭坑村427号
639
86
漳州北站
三等站
漳州市芗城区南坑街道南坑社区南坑路
650
87
龙海站
四等站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吴宅村西山社
648
88
角美站
四等站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北门东路
657
89
东孚站
三等站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
90
前场站
四等站
厦门市集美区海翔大道
670
91
杏林站
三等站
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137号
674
92
集美站
已撤销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大桥下桥处附近
680
93
厦门高崎站
二等站
厦门市湖里区高崎中埔路
685
94
厦门站
一等站
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厦禾路900号
694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