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感测器与自动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材)

感测器与自动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材)

感测器与自动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材)

《感测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成波,胡新宇,赵勇 编。

基本介绍

  • 书名:感测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 作者:余成波,胡新宇,赵勇
  • ISBN:9787040130324
  • 页数:374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02-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感测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共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检测系统的特徵与性能指标、检测系统的误差合成,常用感测器的工作原理,常用非电参数的检测方法,微弱信号检测原理,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计算机检测技术,网路监控系统等。
《感测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内容全面而实用,适用面广,不仅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等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广大从事检测技术开发与套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图书目录

第1章 检测系统的特徵与性能指标
1.1 检测系统的组成
1.2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与性能指标
1.3 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与性能指标
第2章 检测系统的误差合
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2 随机误差及其处理
2.3 系统误差的处理
2.4 测量粗大误差的存在判定準则
2.5 测量系统的误差计算方法
2.6 测量系统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
第3章 常用感测器的工作原
3.1 感测器的基本概念
3.2 电阻式感测器
3.3 电容式感测器
3.4 电感式感测器
3.5 电涡流式感测器
3.6 压电式感测器
3.7 磁电式感测器
3.8 热电式感测器
3.9 光电式感测器
3.10 霍尔式感测器
3.11 光纤感测器
3.12 超音波感测
3.13 微波感测器
3.14 智慧型式感测器
第4章 常见非电参数的检测方法
4.1 力、压力和转矩的测量
4.2 位移、物位和厚度的测量
4.3 速度、加速度与振动的测量
4.4 转速的测量
4.5 噪声测量
4.6 温度的测量
4.7 流量的测量
4.8 成分量的测量
第5章 微弱信号检测原理
5.1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
5.2 频域的窄带化检测原理
5.3 时频的取样平均检测原理——取样积分器
5.4 微弱信号检测仪器——低噪声放大器
第6章 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
6.1 干扰的分类
6.2 干扰的引入
6.3 干扰的抑制方法
第7章 计算机检测技术
7.1 计算机检测系统概述
7.2 输入通道与计算机接口技术
7.3 数字/模拟转换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7.4 计算机检测系统的设计
7.5 计算机检测技术套用实例
7.6 虚拟仪器
第8章 网路监控系统
8.1 系统总体分析和规划
8.2 网路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前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满足我国高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移阶段中社会对高校套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要求,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学校套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研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全国100余所以培养套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进行其子项目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套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在高等院校套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标誌性成果,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和配合下,推出了一批适应套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立体化教材,冠以“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2002年11月,教研中心在南京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套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立项研讨会。会议确定由教研中心组织国家级课题立项,为参加立项研究的高等院校搭建高起点的研究平台,整体设计立项研究计画,明确目标。课题立项採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立项的方式,分期分批启动立项研究计画。为了确保课题立项目标的实现,组建了“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套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领导小组(亦为高校套用型人才立体化教材建设领导小组)。会后,教研中心组织了首批课题立项申报,有63所高校申报了近450项课题。2003年1月,在黑龙江工程学院进行了项目评审,经过课题领导小组严格的把关,确定了首批9项子课题的牵头学校、主持学校和参加学校。2003年3月至4月,各子课题相继召开了工作会议,交流了各校教学改革的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确定了项目分工,并全面开始研究工作。计画先集中力量,用两年时间形成一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理论研究成果报告和在研究报告基础上同步组织建设的反映套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与过去立项研究不同的是,“2l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套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在审视、选择、消化与吸收多年来已有套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套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努力实践,大胆创新,採取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式,推进高校套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突出重点目标,并不断取得标誌性的阶段成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