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长节
徐长节,男,1972年生,安徽潜山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现任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委委员、院长。
2017年8月4日,入选201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徐长节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安徽
- 职业:学者
-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 主要成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 代表作品:《机械工业出版社》《地基基础设计》
工作履历
1998.03-2001.06: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讲师。
1999.06-2000.06: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公共建筑研究所”博士后。
2001.06-2008.12: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2010.03-2011.02:挂职浙江省建设厅综合计画与财务处副处长。
2008.12-2012.10: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10—2014.02: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01—: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
现任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委委员、院长。
学术兼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2)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力学学会会员(ISSMGE,TC36)
(3)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委员(ISRM,CE)
(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
(5)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6)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7)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
(8)交通部桥隧检测工程师
(2)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力学学会会员(ISSMGE,TC36)
(3)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委员(ISRM,CE)
(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
(5)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6)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7)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
(8)交通部桥隧检测工程师
任免信息
2019年2月18日,拟任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019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刘林芽、徐长节任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研究领域
基坑开挖
土动力学
地下空间及隧道工程
地基处理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饱和土中非连续屏障振动隔离研究
2 浙江省科技厅,钱塘江强涌潮区排桩式丁坝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範工程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加筋路基的沉降特性研究
4 国家人防办纵向科研项目,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动力回响及防护、隔振技术研究
5 市民中心基坑围护设计及谘询
6 打桩挤土对桩基承载力及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
7 杭政储出[2006]40号地块桩基测试、基坑围护监测
8 杭州浦家桥股份经济合作社商业综合用房桩基测试
9 浙北内河桥樑桥面系整体提升评估标準理论研究
10 杭甬运河上虞段工程郑家堡桥、华渡桥、皂湖桥成桥检测
11 萧山电力调度大楼围护设计
论文着作
(1)着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地基基础设计》, 2007年10月
论文:
岩土力学, 任意荷载下欠固结地基的非线性一维固结, 2006
岩土力学, 杭州钱塘江防洪堤抗震分析, 2006
岩土力学, 不平衡堆载作用下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性状研究, 2010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振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 2009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数值模拟, 2007
岩土力学, 饱和地基上条形弹性基础的摇摆振动, 20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饱和地基中埋置基础摇摆振动的动力放大係数, 2010
岩土工程学报, 挖深不同情况下基坑支护结构性状研究, 20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动力回响, 2009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埋置于饱和地基中刚性基础的竖向振动, 2009
岩土力学, 饱和土中刚性排桩对平面SV波的隔离分析, 2009
岩土力学, 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基加筋道路变形机制研究, 200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双层饱和弹性土中埋置弹性桩的扭转振动, 2008
工程力学, 半空间饱和土中圆形壳结构对平面P波的散射, 2008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路轨系统及饱和地基的动力回响, 2008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研究, 2008
岩土工程学报, 饱和土中单排弹性桩对平面S波的禁止, 2008
岩土力学, 複杂荷载作用下考虑下卧层三维渗流的未打穿竖井地基固结分析, 2008
计算力学学报, 移动荷载下上覆弹性板饱和地基的动力回响, 2008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中埋置弹性桩的扭转振动, 2008
水利学报, 涌潮荷载下桩式丁坝的动力回响, 2008
岩土工程学报, 轨道刚度对路轨系统及饱和地基动力回响的影响, 2007
岩土工程学报, 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基加筋道路加筋效果分析, 2007
岩土力学, 初始偏应力作用对萧山软黏土动弹模量与阻尼影响试验研究, 2007
岩土力学,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刚度软化特徵试验研究, 2007
岩土工程学报, 基于修正Iwan模型的软黏土动应力-应变关係研究, 200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下路轨系统及饱和半空间土体动力回响, 200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应变软化模型研究, 200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桩-土系统在波浪荷载下的动力回响分析, 2007
岩土力学, 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的三维数值模拟, 200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瞬态扭矩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的回响, 2007
个人成就
奖励与荣誉
(1)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套用,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2)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建造关键技术 研究和工程套用,获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3)强夯法加固回填土地基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获201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4)动荷载下饱和土耦合作用理论及灾变控制技术与工程套用,获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5)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治新技术开发及其工程套用,获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十五。
(6)饱和土动力学理论及套用研究, 获2003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九。
(7)钱塘江海塘粉砂土地基抗震分析研究,获200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8)钱塘江强涌潮区桩式丁坝研究与套用,获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9)粉砂土地基堤坝地震液化及稳定分析研究,获200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2)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建造关键技术 研究和工程套用,获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3)强夯法加固回填土地基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获201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4)动荷载下饱和土耦合作用理论及灾变控制技术与工程套用,获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5)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治新技术开发及其工程套用,获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十五。
(6)饱和土动力学理论及套用研究, 获2003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九。
(7)钱塘江海塘粉砂土地基抗震分析研究,获200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8)钱塘江强涌潮区桩式丁坝研究与套用,获200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9)粉砂土地基堤坝地震液化及稳定分析研究,获200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学术成果
■发明专利
1. 一种块石-钢筋混凝土排桩複合型丁坝护岸结构,2010,专利号201010108077.2,3 /5
2. 自浮式水位测试计,申请号:201210575654.8,公示中,专利权人及第一发明人
3. 加筋水泥搅拌桩围护结构,申请号:201210586699.5,公示中,专利权人及第一发明人
4. 长短桩结合的围护桩设计方法,申请号:201210586697.6,公示中,专利权人及第一发明人
1. 一种块石-钢筋混凝土排桩複合型丁坝护岸结构,2010,专利号201010108077.2,3 /5
2. 自浮式水位测试计,申请号:201210575654.8,公示中,专利权人及第一发明人
3. 加筋水泥搅拌桩围护结构,申请号:201210586699.5,公示中,专利权人及第一发明人
4. 长短桩结合的围护桩设计方法,申请号:201210586697.6,公示中,专利权人及第一发明人
■软体着作
1.基坑非对称开挖情况下左右两侧围护结构的性状分析计算程式软体V1.0,登记号:2013SR008652,第一着作人
2. 基坑长短桩围护结构性状分析计算软体V1.0,登记号:2013SR018641,第一着作人
3.考虑土体长期软化的排桩式丁坝动力稳定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式软体V1.0,登记号:2013SR002845,第一着作人
1.基坑非对称开挖情况下左右两侧围护结构的性状分析计算程式软体V1.0,登记号:2013SR008652,第一着作人
2. 基坑长短桩围护结构性状分析计算软体V1.0,登记号:2013SR018641,第一着作人
3.考虑土体长期软化的排桩式丁坝动力稳定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式软体V1.0,登记号:2013SR002845,第一着作人
■出版专着
徐长节,《地基基础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7万字
徐长节,《深基坑围护设计理论及工程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45万字,已完稿,校审阶段。
徐长节,《地基基础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7万字
徐长节,《深基坑围护设计理论及工程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45万字,已完稿,校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