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1996年。1996年,学校党委发文,设立"心理谘询室",挂靠人文学院。2001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心理谘询中心",挂靠学生工作处,并同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以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2009年10月,江西省教育厅将“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和实训中心”挂靠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1月,江西省文明办将“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挂靠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学校发文成立校属二级机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目前,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与两个省中心和一个研究院合署办公,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全面步入规範、快速的发展阶段,在全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
- 外文名: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of ECJTU
- 所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 成立时间:2001年9月
- 组织荣誉: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发展情况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1996年。1996年,学校党委发文,设立"心理谘询室",挂靠人文学院。2001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心理谘询中心",挂靠学生工作处,并同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以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2009年10月,江西省教育厅将“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和实训中心”挂靠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1月,江西省文明办将“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挂靠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学校发文成立校属二级机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目前,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与两个省中心和一个研究院合署办公,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全面步入规範、快速的发展阶段,在全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中心(研究院)有7名心理学专职教师,并聘请了8位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担任客座教授,办公面积700余平方米,设有7间个体谘询室(综合功能室),2间团体谘询室,1间预约接待室,1间教练培训室,并建有占地20余亩、投资200余万元、场地-高空-沙上项目齐全的户外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心海乐园)。
在实践过程中,中心(研究院)逐渐探索出测评建档、谘询辅导、危机干预、科普宣传、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以及校-院-班-寝全面覆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类指导的“格线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接纳度,降低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尤其是“三级预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四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素质拓展、心理沙龙、“心动花椒”心理健康大使选拔)以及朋辈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导师制”管理等先进工作经验备受关注与好评。2003年3月,湖北省派出六所部属高校的专家来华东交通大学考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经验,《新华网》、《国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教育部简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先后对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500余次的宣传推广。
此外,中心(研究院)还获得多项殊荣:2005年12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被中共江西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评为“江西省心理谘询与教育示範中心”;2007年1月,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专业委员会授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9月,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12月,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与谘询工作优秀学校”;2013年6月,获评全省教育系统为“民服务十佳品牌”;由中心主管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联合会(简称“心联会”)被评为“全省首届示範社团”;中心官方网站“心海导航”荣获江西省网页设计大赛二等奖;等等。
专职教师
舒曼
舒曼,男,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学博士,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加拿大认证焦点解决高效教练(SFBC),主持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和实训中心工作,兼任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青少年法律工作者协会理事,江西省青少年权益使者,江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特聘专家,南昌监狱义务执法监督员。在《江南都市报》、《家庭医生报》、《家庭百事通》等主持"心理对话"、"情感诊所"、"舒曼话题"等专栏。曾多次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邀请赴四川、青海、云南参加灾后心理重建。先后获得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江西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江西省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江西省首届科普大使等荣誉称号。编写出版《都市人心理对话》、《都市人情感对话》、《塑造阳光心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于心灵成长的65个谘询故事》、《大学生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手册》、《助人自助:班级心理保健员操作手册》、《舞动心灵:校园心理情景剧操作手册》、《心花怒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手册》等十余部着作。
高旭
高旭,男,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副主任,中国首批注册心理教练及督导,兼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委会委员,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副秘书长,以及省内多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心理顾问,主要从事后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长期接受后现代心理教练、叙事疗法、焦点解决、合作对话、反思团队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和督导,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青少年心理自助成长100问》等多部着作,获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等荣誉。
刘慧
刘慧,女,西南师範大学心理学硕士,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谘询师,主要从事团体心理谘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长期接受团体心理谘询(人际取向和动力取向)和精神分析(客体关係取向)的系统培训及督导,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写出版《大学生团体心理谘询实务》、《管理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部着作,获评华东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等荣誉。
胡燕
胡燕,女, 江西师範大学心理学硕士,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专职教师,CBT(认知行为治疗)取向心理谘询师,主要从事家庭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研究与实践,长期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萨提亚家庭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和督导,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互助》等多部着作,获评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者等荣誉。
龚玲
龚玲,女,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心理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部着作。
陈梦琳
陈梦琳,女,杭州师範大学心理学硕士,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谘询师,主要从事人际关係心理学及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部着作,获评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
孙长玉
孙长玉,男,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学博士,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谘询中心(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专职教师,深度心理学及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谘询师,主要从事分析心理学与沙盘游戏治疗等方面研究与实践,长期接受精神分析系统培训、督导和个人体验,先后开设多个分析心理学相关读书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