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司城(重庆平茶长官司衙署)
平茶土司城,位于重庆市秀山县,距今有760年,是平茶土知府治所和杨氏土司祖庙,集官邸、宗祠两大功能。土司府建筑占地887.86平方米,有前厅、正堂、后堂、厢房、戏楼、围墙。前厅木结构单檐歇山式顶,穿斗式梁架,高8米多,非常气派。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土司城
- 地理位置:重庆市秀山县
- 占地面积:887.86平方米
- 历史时间:760
结构
平茶土司府是平茶土司府治所和杨氏土司祖庙,兼官邸、宗祠两大功能。现在看到的建筑,是元代修缮后留下来的,这里也是秀山县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司府。土司府建筑占地887.86平方米,有前厅、正堂、后堂、厢房、戏楼、围墙。前厅木结构单檐歇山式顶,穿斗式梁架,高8米多,非常气派。现在保留的建筑,是元代修缮留下来的,这里也是重庆秀山县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司府。这里也是秀山县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司府。

历史
平茶土司府为杨光彤的土司府治所和杨氏土司祖庙。历经宋、元、明三朝,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废司设县,共20世21传计483年。
宋理宗淳佑十二年,邑梅、石耶、平茶三洞土着居民内讧,乜八、孟溪(今天贵州省松桃自治县地)土同知杨通晟统兵抚苗安民,建邑梅、石耶、平茶(清溪一带古称平茶)、地坝四司,其子杨光辅、杨光隆、杨光彤分别为邑梅、石耶、平茶土知府。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元王朝对秀山土司建置清理整顿;明洪武四年到嘉靖二十九年,形成秀山历史上“百里四司”即:邑梅、平茶、石耶三洞长官司、地坝洞副长官司,直到雍正末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统一中国,加强清王朝中央集权,对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将世袭的土官制,改为由中央政府随时可以任免的流官制。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军事压力下,邑梅、石耶、平茶、地坝洞长官献土归顺清廷,秀山土司结束,历时483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统一中国,加强清王朝中央集权,对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将世袭的土官制,改为由中央政府随时可以任免的流官制。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军事压力下,邑梅、石耶、平茶、地坝洞长官献土归顺清廷,秀山土司结束,历时483年。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秀山土司制度,则起于宋朝止于清雍正十三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宋元明清,前后480多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係,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準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生杀在握、称雄一方。土司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秀山土司历史,最早记录是五代,有冉氏、杨氏、田氏三大姓。”秀山档案局长白胜文解释。当时中原混乱、十国分裂,现在的秀山、酉阳地域,全被土着民族酋领割据。
“秀山土司历史,最早记录是五代,有冉氏、杨氏、田氏三大姓。”秀山档案局长白胜文解释。当时中原混乱、十国分裂,现在的秀山、酉阳地域,全被土着民族酋领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