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洪範皇极内篇

洪範皇极内篇

洪範皇极内篇

宋代象数学着作。又称《洪範皇极》。五卷。王应麟《玉海》称此书为《洪範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应称《洪範皇极内外篇》,以“论”为外篇,“数”为内篇。南宋蔡沈着。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洪範皇极内篇
  • 创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处:永乐大典
  • 作者:蔡沈

古籍简介

《洪範皇极内篇》继承了象数学的传统,提出:“天地之所以肇者数也,人物之所以生者数也,万物之所以失得者数也。”认为“数是宇宙的根本。人对“数”的认识是区分“圣”“愚”的标準,“圣者数之通也”“愚者数之塞也。”同时还认为“数”的产生与人的作用相关联的。“数由人兴,数由人成、万物皆备于我,鹹自取之也”,所以“圣人因理以着数,天下因数以明理”。
蔡沈所说的数是指“洪範九畴数”《尚书·洪範》有九畴,分别是“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等,每一畴各有其具体内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社会现象的朴素概括。朱熹认为“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也就是说,河图产生八卦,而洛书则产生九畴。邵雍根据八卦进行推演,作了六十四卦横图与先天圆图、先天方图。蔡沈在其父的基础上则把洪範九畴发展成九九八十一个畴数,构成了一个基本体系。他把洛书称作《洪範皇极图》,取《洪範》“皇建其有极”一语,书名盖亦源于此;并作九九方阵图(把一一到一九排成一行,一直到把九一到九九排成第九行,八十一个数形成一个方阵)、九九圆数图(把一一到九九八十一个数序排成一个圆圈)、九九行数图(从一一到九九八十一个数字排列成一长行)、九九积数图(把一到九的九个数字分别用九依次相乘三遍的积数排列成图)。
《洪範皇极内篇》把九九八十一个数字配合时令,一一为冬至,二二为立春,三三为春分,四四为立夏,五五为夏至,六六为立秋,七七为秋分,八八为立冬,九九又为冬至。周而复始,二二又是立春。
蔡沈认为“一者数之原也,九者数之究也,所以,他把一切事物都归结为一到九的数字。他说:“分天为九野,别地为九州,制人为九行。九品任宫,九井均田,九族睦俗,九礼辨分,九变成乐,九阵制兵,九刑禁奸,九寸为律……”这些都显得颇为牵强、神秘。
九九八十一个範畴都被命以名字(即原、潜、守、信……一直到移、堕、终等八十一个畴),并模仿《易经》的筮法进行占卜,“分三挂一,揲之以三”。由此而得出九种徵兆:吉、咎、祥、吝、平、悔、灾、休、凶。
《洪範皇极内篇》试图把象数学纳人理学的範围之内。在宇宙观上与北宋理学家都是一致的。蔡沈说:“沖漠无朕,万物具矣。动静无端,后则先矣,器根于道,道着器矣。一实万分。万复一矣。”同时认为理和数实际上是一致的。他说:“圣人周理以着数,天下因数以明理。”
在历代官方看来,蔡沈的《洪範皇极内篇》偏离了正统的学问,“非说经之正轨,儒者之本务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〇八),只是曆法一类术数而已。

作者简介

蔡沈(1167—1230),学茬,字仲默,建阳(今属福建)人。隐居九峰,人称九峰先生。一生未应举,师从朱熹及父亲蔡元定。

四库提要

《永乐大典》及《性理大全》皆作《洪範内篇》,惟熊宗立注本以论三篇为内篇,数八十一章为外篇。考是书数八十一章拟《易》六十四卦,当为内篇。论三篇拟《易》繫辞说卦等传,当为外篇。今各本皆以论三篇列于前,而八十一章列于后,伦序颇为不协。疑《性理大全》与《永乐大典》同时纂辑,所据同一误本,未及详考欤。明余深着《洪範畴解》,曹溶称为释蔡氏内篇,畴即八十一章之数也。程宗舜作《洪範内篇释》,其自序曰,释八十一数亦不指三篇之论。韩邦奇《引论中象》以偶为用数语,作《洪範传》,传以别于经,即外篇矣。意其时必有流传善本,与永乐间书局所据不同,故诸家之言如此,其讹似无可疑。然余深等所据之本今不复见,未敢轻改古书,姑仍其旧第编之。又考王应麟《玉海》载此书名《洪範数》。王圻《续通考》作《洪範皇极内外篇》。朱彝尊《经义考》作《洪範内外篇》。今详考其书,当以《续通考》所名为是。《续通考》不载卷数,《经义考》作七卷,今以类相从,编为五卷。考《洛书》之名见于《易》,不见于《书》。《洪範》之文以明理,非以明数。其事绝不相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