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财产权管理(蒋坡着2007年版图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智慧财产权管理
- 外文名: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 :
智慧财产权管理
作者:蒋坡
出版社:智慧财产权
出版年:2007-3
页数:566
定价:58.00元
ISBN:9787801986542
出版社:智慧财产权
出版年:2007-3
页数:566
定价:58.00元
ISBN:9787801986542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共十五章组成。总论部分在介绍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智慧财产权的取得、运用和保护。分论部分对智慧财产权行政管理、智慧财产权价值评估、智慧财产权人力资源管理、智慧财产权保险、智慧财产权契约管理、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池与技术标準、品牌战略与商标管理、软体着作权管理和商业秘密管理等专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各章前后均有一个案例或阅读材料,并在章后的案例中设计了讨论题,以便拓宽学生的思路。
目录
第一章 智慧财产权的含义和价值
1.1 智慧财产权的法学含义
1.1.1 智慧财产权的概念
1.1.2 智慧财产权的本质和特有属性
1.1.3 智慧财产权的特有属性
1.2 智慧财产权的管理经济学含义
1.2.1 知识观: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1.2.2 知识的内涵
1.2.3 知识的类型
1.2.4 知识的创造和转化
1.2.5 知识、智力资本、智力资产和智慧财产权
1.3 智慧财产权的价值
1.3.1 智慧财产权是企业通过创新谋求竞争优势的制度因素
1.3.2 智慧财产权是企业谋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内在源泉
1.3.3 智慧财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理由
第二章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基本问题
2.1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缘起
2.1.1 智慧财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2.1.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系统实践
2.1.3 智慧财产权管理实践引发的理论问题
2.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2.2.1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概念和特徵
2.2.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定位
2.2.3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功能
2.3 智慧财产权能力解构与测度
2.3.1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含义和概念模型
2.3.2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解构
2.3.3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测度
第三章 智慧财产权创造
3.1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含义和构成
3.1.1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含义
3.1.2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构成
3.2 智慧财产权开发
3.2.1 专利研发
3.2.2 商标设计
3.2.3 作品创作
3.3 智慧财产权获取
3.3.1 专利申请
3.3.2 商标注册
3.3.3 着作权登记
3.3.4 商业秘密认定
3.4 智慧财产权维护
3.4.1 专利维护
3.4.2 商标维护
3.4.3 商业秘密保密
第四章 智慧财产权运营
4.1 智慧财产权运营概述
4.1.1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内涵
4.1.2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特徵
4.1.3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目标
4.2 智慧财产权的实施
4.2.1 专利的实施
4.2.2 商标的使用
4.2.3 着作权的使用
4.2.4 商业秘密的使用
4.3 智慧财产权许可和转让
4.3.1 智慧财产权许可
4.3.2 智慧财产权转让
4.4 智慧财产权投资和融资
4.4.1 智慧财产权投资
4.4.2 智慧财产权质押融资
4.5 智慧财产权价值评估
4.5.1 智慧财产权价值评估概述
4.5.2 专利价值评估
4.5.3 商标价值评估
4.5.4 着作权价值评估
4.5.5 商业秘密价值评估
第五章 智慧财产权保护
第一章 智慧财产权的含义和价值
1.1 智慧财产权的法学含义
1.1.1 智慧财产权的概念
1.1.2 智慧财产权的本质和特有属性
1.1.3 智慧财产权的特有属性
1.2 智慧财产权的管理经济学含义
1.2.1 知识观: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1.2.2 知识的内涵
1.2.3 知识的类型
1.2.4 知识的创造和转化
1.2.5 知识、智力资本、智力资产和智慧财产权
1.3 智慧财产权的价值
1.3.1 智慧财产权是企业通过创新谋求竞争优势的制度因素
1.3.2 智慧财产权是企业谋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内在源泉
1.3.3 智慧财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理由
第二章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基本问题
2.1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缘起
2.1.1 智慧财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2.1.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系统实践
2.1.3 智慧财产权管理实践引发的理论问题
2.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2.2.1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概念和特徵
2.2.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定位
2.2.3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功能
2.3 智慧财产权能力解构与测度
2.3.1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含义和概念模型
2.3.2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解构
2.3.3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测度
第三章 智慧财产权创造
3.1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含义和构成
3.1.1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含义
3.1.2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构成
3.2 智慧财产权开发
3.2.1 专利研发
3.2.2 商标设计
3.2.3 作品创作
3.3 智慧财产权获取
3.3.1 专利申请
3.3.2 商标注册
3.3.3 着作权登记
3.3.4 商业秘密认定
3.4 智慧财产权维护
3.4.1 专利维护
3.4.2 商标维护
3.4.3 商业秘密保密
第四章 智慧财产权运营
4.1 智慧财产权运营概述
4.1.1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内涵
4.1.2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特徵
4.1.3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目标
4.2 智慧财产权的实施
4.2.1 专利的实施
4.2.2 商标的使用
4.2.3 着作权的使用
4.2.4 商业秘密的使用
4.3 智慧财产权许可和转让
4.3.1 智慧财产权许可
4.3.2 智慧财产权转让
4.4 智慧财产权投资和融资
4.4.1 智慧财产权投资
4.4.2 智慧财产权质押融资
4.5 智慧财产权价值评估
4.5.1 智慧财产权价值评估概述
4.5.2 专利价值评估
4.5.3 商标价值评估
4.5.4 着作权价值评估
4.5.5 商业秘密价值评估
第五章 智慧财产权保护
5.1 智慧财产权侵权行为认定
5.1.1 专利侵权认定
5.1.2 商标侵权认定
5.1.3 着作权侵权认定
5.1.4 商业秘密侵权认定
5.2 智慧财产权司法保护
5.2.1 智慧财产权民事保护
5.2.2 智慧财产权刑事保护
5.2.3 确认不侵犯智慧财产权之诉
5.3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
5.3.1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含义
5.3.2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特点
5.3.3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内容与方式
5.3.4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关係
5.3.5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去留之争
5.3.6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应当逐渐弱化和限缩
第六章 海外智慧财产权风险管理策略
6.1 海外智慧财产权诉讼策略
6.1.1 我国企业海外专利与商业秘密诉讼
6.1.2 我国企业商标海外遭抢注与维权
6.1.3 海外智慧财产权诉讼的应对策略
6.2 美国337调查应对策略
6.2.1 美国337调查概述
6.2.2 337调查给我国企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6.2.3 我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策略分析
6.3 展会智慧财产权风险应对策略
6.3.1 我国企业境外参展遭遇智慧财产权纠纷
6.3.2 展会智慧财产权执法措施
6.3.3 展会智慧财产权风险应对策略
第七章 智慧财产权组织
7.1 智慧财产权组织概念的提出
7.1.1 巨观背景:实施国家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内在要求
7.1.2 微观背景:智慧财产权创造、运营和保护需要高效的组织支撑
7.2 智慧财产权治理模式
7.2.1 集中治理模式
7.2.2 分散治理模式
7.2.3 行列治理模式
7.3 智慧财产权组织架构
7.3.1 隶属研发部门的组织架构
7.3.2 隶属于法务部门
7.3.3 隶属于企业总部
7.4 智慧财产权管理制度
7.4.1 智慧财产权管理总则
7.4.2 专利管理制度
7.4.3 商标管理制度
7.4.4 着作权管理制度
7.4.5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第八章 智慧财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
8.1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理论和方法
8.1.1 企业战略基本理论
8.1.2 智慧财产权战略含义和原则
8.1.3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框架
8.2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环境分析
8.2.1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8.2.2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的要点
8.2.3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例举
8.3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制定
8.3.1 智慧财产权战略目标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3.2 智慧财产权战略任务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3.3 智慧财产权战略措施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4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实施和调整
8.4.1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步骤的要点
8.4.2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的评估与调整要点
8.4.3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和调整例举
第九章 智慧财产权管理案例
9.1 案例一华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反专利劫持动因和策略
9.1.1 华为反专利劫持的动因何在
9.1.2 华为採取何种策略成功实现反专利劫持
9.1.3 对中国ICT企业有何借鉴价值
9.1.4 对欧美跨国公司有何现实启示
9.2 案例二小米:国际化的专利困局与对策
9.2.1 专利之困
9.2.2 困局之势
9.2.3 破局之策
9.3 案例三丝丽雅:依靠创新突破瓶颈的智慧财产权管理策略
9.3.1 突破“效率瓶颈”:一锭多丝技术工艺创新
9.3.2 突破“资源瓶颈”:竹、木、棉、麻複合纤维产品创新
9.3.3 突破“环保瓶颈”:溶剂法纤维和黏胶法纤维的错位技术创新
9.4 案例四长虹:不同发展阶段的智慧财产权管理策略
9.4.1 引进技术,积极拓展
9.4.2 扬帆出海,频遭打压
9.4.3 转变思路,合纵连横
9.4.4 夯实基础、不断探索
9.5 案例五成都光明:专利侵权纠纷应对与全IP管理体系构建
9.5.1 市场博弈引发专利纠纷
9.5.2 专利侵权应对及风险预警
9.5.3 企业全IP管理体系构建及资源保障
9.6 案例六老肯科技:专利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9.6.1 老肯科技的自主创新成长路
9.6.2 老肯科技的智慧财产权管理初见成效
9.6.3 老肯科技的智慧财产权管理拓展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5.1.1 专利侵权认定
5.1.2 商标侵权认定
5.1.3 着作权侵权认定
5.1.4 商业秘密侵权认定
5.2 智慧财产权司法保护
5.2.1 智慧财产权民事保护
5.2.2 智慧财产权刑事保护
5.2.3 确认不侵犯智慧财产权之诉
5.3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
5.3.1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含义
5.3.2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特点
5.3.3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内容与方式
5.3.4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关係
5.3.5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去留之争
5.3.6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应当逐渐弱化和限缩
第六章 海外智慧财产权风险管理策略
6.1 海外智慧财产权诉讼策略
6.1.1 我国企业海外专利与商业秘密诉讼
6.1.2 我国企业商标海外遭抢注与维权
6.1.3 海外智慧财产权诉讼的应对策略
6.2 美国337调查应对策略
6.2.1 美国337调查概述
6.2.2 337调查给我国企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6.2.3 我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策略分析
6.3 展会智慧财产权风险应对策略
6.3.1 我国企业境外参展遭遇智慧财产权纠纷
6.3.2 展会智慧财产权执法措施
6.3.3 展会智慧财产权风险应对策略
第七章 智慧财产权组织
7.1 智慧财产权组织概念的提出
7.1.1 巨观背景:实施国家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内在要求
7.1.2 微观背景:智慧财产权创造、运营和保护需要高效的组织支撑
7.2 智慧财产权治理模式
7.2.1 集中治理模式
7.2.2 分散治理模式
7.2.3 行列治理模式
7.3 智慧财产权组织架构
7.3.1 隶属研发部门的组织架构
7.3.2 隶属于法务部门
7.3.3 隶属于企业总部
7.4 智慧财产权管理制度
7.4.1 智慧财产权管理总则
7.4.2 专利管理制度
7.4.3 商标管理制度
7.4.4 着作权管理制度
7.4.5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第八章 智慧财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
8.1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理论和方法
8.1.1 企业战略基本理论
8.1.2 智慧财产权战略含义和原则
8.1.3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框架
8.2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环境分析
8.2.1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8.2.2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的要点
8.2.3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例举
8.3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制定
8.3.1 智慧财产权战略目标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3.2 智慧财产权战略任务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3.3 智慧财产权战略措施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4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实施和调整
8.4.1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步骤的要点
8.4.2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的评估与调整要点
8.4.3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和调整例举
第九章 智慧财产权管理案例
9.1 案例一华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反专利劫持动因和策略
9.1.1 华为反专利劫持的动因何在
9.1.2 华为採取何种策略成功实现反专利劫持
9.1.3 对中国ICT企业有何借鉴价值
9.1.4 对欧美跨国公司有何现实启示
9.2 案例二小米:国际化的专利困局与对策
9.2.1 专利之困
9.2.2 困局之势
9.2.3 破局之策
9.3 案例三丝丽雅:依靠创新突破瓶颈的智慧财产权管理策略
9.3.1 突破“效率瓶颈”:一锭多丝技术工艺创新
9.3.2 突破“资源瓶颈”:竹、木、棉、麻複合纤维产品创新
9.3.3 突破“环保瓶颈”:溶剂法纤维和黏胶法纤维的错位技术创新
9.4 案例四长虹:不同发展阶段的智慧财产权管理策略
9.4.1 引进技术,积极拓展
9.4.2 扬帆出海,频遭打压
9.4.3 转变思路,合纵连横
9.4.4 夯实基础、不断探索
9.5 案例五成都光明:专利侵权纠纷应对与全IP管理体系构建
9.5.1 市场博弈引发专利纠纷
9.5.2 专利侵权应对及风险预警
9.5.3 企业全IP管理体系构建及资源保障
9.6 案例六老肯科技:专利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9.6.1 老肯科技的自主创新成长路
9.6.2 老肯科技的智慧财产权管理初见成效
9.6.3 老肯科技的智慧财产权管理拓展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