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去的牧歌(2018年周军、阿迪夏·夏热合曼执导电影)
《远去的牧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天山电影製片厂联合摄製的剧情片,由周军、阿迪夏·夏热合曼执导,海拉提·哈木、玛尔江·巴依吐肯主演,于2018年9月11首映,2019年4月12日公映。
该片讲述讲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定居兴牧政策引导下,在保护草原生态的时代背景下,告别过去,迈向新生活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远去的牧歌
- 出品公司:天山电影製片厂,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
- 製片地区:中国
- 导演:周军、阿迪夏·夏热合曼
- 编剧:哈依夏·塔巴热克、高黄刚、周军
- 类型:剧情
- 主演:海拉提·哈木,玛尔江·巴依吐肯
- 片长:94分钟
- 上映时间:2018年9月11日(首映)
- 对白语言:汉语国语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强劲的暴风雪到来前,胡玛尔指派好友哈山去转移驼群,哈山却在暴风雪中不见了蹤影。面对哈山妻子哈迪夏的指责,胡玛尔有口却难言。从此后,胡玛尔和哈迪夏两个家族因为亲人的意外死亡而结下牵扯三代人的爱恨纠葛。他们经受着丧失亲人之痛,却在转场的路上相互扶持照应,虽然心头的伤口在草原的凛风中难以癒合,但转场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悠扬的牧歌逐渐远去,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伴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儘管对过去充满依恋,哈萨克族牧民们还是遵循国家的政策和现实的要求,移居新建的牧民新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在最后一次转场中,胡玛尔放飞自己的猎鹰,任它回到自由的天空,告别了过去辗转迁徙的生活方式。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胡玛尔 | 海拉提·哈木 | ---- |
哈迪夏 | 马尔江·巴依吐肯 | ---- |
羊皮别克 | 沙吾来提·艾肯别克 | ---- |
萨吾列西 | 丽娜·夏侃 | ---- |
博兰古丽 | 加依娜·哈力 | ---- |
阿扎提 | 特尼斯·买德勒汗 | ---- |
特列吾 | 巴扎尔汗·马特卡尔木 | ---- |
巴彦 | 阿合力·沙提坎 | ---- |
杜曼 | 也尔博力·阿肯别克 | ---- |
哈山 | 朱马别克·科拜根 | ---- |
乌丽凡 | 加林·阿比西 | ---- |
阿依娜 | 加娜尔·布尔力克 | ---- |
里亚斯 | 热万·达木 | ---- |
杰恩斯 | 菊马台·哈山 | ---- |
王站长 | 阿斯哈尔·艾赛提 | ---- |
小博兰古丽 | 迪娜尔古丽·沙派 | ---- |
小里亚斯 | 杜拉特·萨依然 | ---- |
吉格尔 | 叶力度斯·马德尼亚提 | ---- |
小吉格尔 | 恩卡尔·杰恩斯 | ---- |
乡干部甲 | 阿里木江·吐鲁逊拜克 | ---- |
乡干部乙 | 叶尔山·巴力克 | ---- |
参加演出 | 沙木哈尔·阿力汗、杰恩斯·胡尔满哈力、夏力哈尔·牙森、卡别尔·木哈买提、江阿古丽·塔那依、吾娜提·哈不旦、胡安太·胡尔曼、卡合巴扎·杜瓦买提、胡热莱·帕拉提、加依娜·马合麦提加尔、阿尔斯郎·阿布都克里木 |
职员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道具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灯光 | 场记 | 布景师 |
---|---|---|---|---|---|---|---|---|---|---|---|---|---|---|---|
高黄刚 | 高黄刚(总製片人) 马合沙提·卡德尔汗(执行製片人) | 周旭勇(总监製) 许鹹宜(总监製) 古力先·吐拉洪(总监製) 张红(总监製) 穆克亚提·热木扎提 任悦 | 周军 阿迪夏·夏热合曼 | 伊利亚尔·阿不力米提 阿勒腾乃·阿德尔汗 沙吾来提·艾肯别克 | 哈依夏·塔巴热克 高黄刚 周军 | 格日图(摄影指导) 牛惠民 李宝千 魏大征 | 王立森 米兰别克·阿合赛 | 张一凡(剪辑指导) 吉里力·阿布力孜 张蕴婕 | 祖庭(道具组长) 叶尔山·巴力克 古云涛 | 买买提·阿布都热依木(美术指导) 努尔买买提·依不拉音 | 王玛纳(化妆指导) 玛利亚·买买提(化妆组长) 王璟仪 | 阿迪夏·夏热合曼(服装指导) 陈匣 查汗克文(服装组长) | 陈双喜(照明组长) | 陈匣 孟克巴图·孟克宝力德 菲尔娜 | 马晓浩(置景组长) 叶包拉提·扎克依(置景组长) |
总策划 | 田文、任华 |
策划 | 张太保、刘晔、阿不都吾甫尔·阿不力孜 |
声音指导 | 黄健 |
声效指导 | 黄静 |
民俗顾问 | 马合沙提·卡德尔汗 |
艺术总监 | 高黄刚 |
文学编辑 | 樊婷婷 |
剧务 | 马辉、刘文辉、丁传忠、张杰、亚力昆·哈得尔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胡玛尔演员:海拉提·哈木哈萨克族牧民的队长,果敢刚毅。因为对哈山去世的歉疚而对哈迪夏关心照顾。他热爱草原,坚决反对羊皮别克等人养山羊、挖虫草等破坏草原的行为。为了更好保护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不得不向陪伴他几十年的老鹰和猎枪忍痛告别。
- 哈迪夏演员:马尔江·巴依吐肯胡玛尔的朋友哈山的妻子,因为丈夫哈山在暴风雪中遇难而不能原谅胡玛尔。经过数十年,她慢慢理解了胡玛尔,让儿子把哈山用过的马鞭交给胡玛尔以示和解。
- 羊皮别克演员:沙吾来提·艾肯别克哈萨克牧民,自从失去父母,在政府和牧民们帮助下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满脑子“生意经”和“发财经”的他从1990年开始收羊皮、收羊毛、收虫草,干着被胡玛尔视为不务正业的活儿,与传统游牧文化格格不入,但却慢慢地发家致富。
- 博兰古丽演员:加依娜·哈力胡玛尔的孙女,在暴风雪中降生。2000年她考上大学,和哈迪夏的长孙里亚斯相爱。后来她当了大学生村官,跟里亚斯结婚生孩,带领牧民告别了多年的游牧生活,搬进生活设施齐备的牧民新村。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作曲:王立森、米兰别克·阿合赛 | 发行时间:2018年9月11日 |
1.《牧歌》2.《冬》 3.《博朗古丽》 4.《寻觅》 5.《追问》 6.《争吵》 7.《暴雪将至》 8.《悼念》 9.《心笛》 10.《打狼》 11.《关怀》 12.《纳吾鲁孜节》 13.《春》 14.《牛犊》 15.《羊痫病》 | 16.《打猎》17.《我的猎枪》 18.《翻山越岭》 19.《夏》 20.《萌芽》 21.《思念》 22.《告别》 23.《追车》 24.《激流》 25..《归来》 26.《我的马》 27.《翱翔》 28.《一只鹰》 29.《定居》 30.《远去的牧歌》 |
幕后花絮
- 该片从创作到拍摄花费了三四年时间,辗转6000公里,共有10000牧民参演,动用近300000万头牲畜。冬季转场那场戏,摄製组调用了当地11个村的2万多头(只)牛、羊、马和骆驼,6台摄影机和两架遥控飞机同时在风雪中实景拍摄。
- 该片选用的全部是哈萨克族的非职业电影演员。扮演胡玛尔的海拉提是一位民族语译製配音演员,扮演哈迪夏的马尔江·巴依吐肯是文工团的主持人,其他演员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参加电影拍摄,且从事与影视无关的工作。
- 拍摄该片时海拉提·哈木60岁,而他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年龄跨度近40岁。为了演好高龄老人,他走在路上都会仔细观察,琢磨他们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语气节奏、生气时的状态。
-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哈迪夏的扮演者马尔江·巴依吐肯骑的马受惊了,她被摔到了石头上,腰部两处骨折。但她带着伤痛继续拍摄,坚持完成了影片中自己的戏份。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备注 | |
---|---|---|---|---|
2019年 |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电影频道媒体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影片 | 《远去的牧歌》 | 提名 |
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 优秀作品奖 | 《远去的牧歌》 | 获奖 |
幕后製作
随着中国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加快,哈萨克族牧民选择定居生活方式的越来越多,而沿用传统方式转场的家庭在逐渐减少。草原民族“四季游牧”这一经过上千年人文历史积澱的生活方式,正从我们眼前渐渐消逝。因此,该片出品方历时3年进行筹备、拍摄,对哈萨克族游牧文化进行全景式抢救性记录。
製作发行
前期宣传
2018年9月1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
2019年3月29日,曝光“鹰图腾”巨幕版定档海报和先行版预告片,正式宣布于4月12日公映。4月1日,曝光先导版预告,展现四季游牧转场景象。4月10日,公布正式版海报和预告。4月15日,发布终极版海报
影片评价
《远去的牧歌》,是一部既荡气迴肠又细腻生动、既展开宏大叙事又注重精雕细刻、既回望历史又面向未来、既观照现实又诗性书写的民族心灵史。它以高远的创作立意、独特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美学追求、真诚的艺术态度,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上展现了新疆题材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重大题材电影的新可能、新空间、新境界。(《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评)

该片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运用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和富有诗意的电影语言,营造出作品的纪录风格和史诗风格。编导精心选择了许多富有特徵的生活细节,塑造出胡玛尔、哈迪夏、博兰古丽、羊皮别克等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命运的改变,有力地说明了改革开放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义。它在给予观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启发观众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评)
该片是一部精心打磨的优秀电影,它真实地反映了哈萨克族牧民40年生活变迁,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该片故事编写得很巧妙,艺术地歌颂了改革开放,表现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把握上,没有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这样的概念去褒贬哪一种文化,而是去“展示”不同的文化魅力。它又是一部很“纯”的民族题材电影,纯粹、纯真、纯朴,民族特色非常浓郁。影片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都拍得很唯美感人。(为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马维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