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心眉
徐心眉博士,孔子教育学院的院长和中国研究院主任,暑期学院的课程总监。徐心眉博士是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专家,并曾担任了两次串列提名委员会成员。主路斯的《丝绸之路》为她创作提供了《古代帝国特殊与普遍的价值:早期丝绸之路和南中国的克哈巴绿洲路线的比较研究“》道路。徐心眉博士在布朗大学教中国考古学,是一个在史丹福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大学梅隆基金会研究学者。徐心眉博士是一个汉考古学学者和培训学生古典考古学。她已出版了有关中国古代製图和早期帝国的比较问题研究书籍,分别是《 地理和人种学:观察古代社会观的影响》、《用多重视角的领域来研究中国西汉艺术》和《三个东汉墓葬的画报悼词》,徐博士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了她的研究生学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徐心眉
- 外文名:Hsin-Mei Agnes Hsu
- 别名:艾格尼丝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中国台湾省
- 职业:历史学者
- 毕业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
- 工作组织:华美协进社
人物介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知名考古学家徐心眉博士,不仅亲自参与象牙的
保护、青铜器和玉器的修复,还将在金沙博物馆专家的带领下,为观众揭开隐藏在金面具、青铜小立人等文物背后的秘密,并藉助现代三维扫描技术,全方位解析古蜀文物结构。徐心眉生于中国台湾,幼年时移民美国,是明朝着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人。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学博士,现为美国历史频道签约主持人,由其主持的节目在美国深受欢迎。她曾跟随历史频道摄製组赴中国的北京、西安、新疆等地进行考古研究并主持节目。她说,2000年她曾到三星堆进行学术研究,2012年首次来到金沙。
参与纪录片
播出时间 | 播出内容 | 播出平台 |
---|---|---|
2013年 | 《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的“中国性”华人艺术纪》 | 探索频道(亚洲) |
2012年 | 《人类:我们的故事》("Mankind: The Story of All of Us")系列 | 历史频道(美国/世界) |
2011年 | "Secrets of the Dead"系列《中国的兵马俑 | 美国公共电视网 |
2010年 | "Man Made Marvels"系列"The Giant Buddha at Leshan" | 探索频道 |
2009年 | "Man Made Marvels"系列"Xi'an: China's Forgotten City" | 探索频道 |
出版着作
徐心眉博士是华美协进社文化艺术部主任,在中国古典研究学中颇有经验。其出版着作呈现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了解。不仅当主持人也要当评论者。(*以下徐心眉博士的出版着作的书名一律以英文名为準,中文译名仅供参考。)
Geography and Ethnography: Perceptions of the World in Pre-Modern Societies | |
---|---|
![]() | 中文译名:《 地理和人种学:观察古代社会观的影响》 |
主要内容:分析了古人思想和记载的各种古代社会的世界观的联繫,呈献的证据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从远古时代一直到大航海时代。提供全球跨文化的古代社会的比较,从中国到印加和阿兹特克人,从希腊人到罗马人与古印度人民 。探讨新发现的中世纪伊斯兰材料。 |
An Emic Perspective on the Mapmaker's Art in Western Han China | |
---|---|
![]() | 中文译名:《用双重视角的领域来研究中国西汉艺术》 |
主要内容:地图是真实的或想像的空间图形的解释。虽然有功利的性质,但是它们具有内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除了它们的材料的特质,它们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文化下的人类心智的结构。传统上判断他们的笛卡尔,而不是艺术素质的基础上,地图是由它们的空间精度根据实证结构分类。这个标準被重新审查,以跨文化,并通过时间解决地图製作。通过製图项目的历史发展的新定义,不仅把地图作为物质文化,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地图的概念,包括描绘在这种理论框架的第一空间的所有工件。地图发现的考古背景是罕见的文物,提供给他们的製造商和用户一个视窗。这空间被察觉的方式,以及在相关性和地图功能的古代社会的思想。根据定义,这是一个试图解决的双重视角。 |
Pictorial eulogies in three Eastern Han tombs | |
---|---|
暂无相关封面 | 中文译名:《三个东汉墓葬的画报悼词》 |
主要内容:鑒于最新出土的证据和考古研究的进步,有必要在三十余年前在冀中望都县及安平一带发现的三个东汉墓葬看看。虽然这些墓葬地缘相近,并享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图形程式显着的差异比如陪葬品和墓室结构。为了对出土材料複审提供资金,挑战东汉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存在的观点如艺术,文学,宗教与第一代和第二世纪中国文化物质精英。该项目还寻求从双重视角解读陪葬壁画,和使用三个墓葬为主要案例来研究这种东汉的发展和创新艺术形式壁画的主题履历性质表明,他们的目的是作为图案悼词和个人主义的表达一致的时代。画报悼词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视图了解东汉精英的私生活。同样,葬品的选择显示了一个强调个人成就和偏好的表示。三个墓葬的在职人员在鉴定的材料、图案和历史证据的仔细观察的结论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