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跨文化的风险感知

跨文化的风险感知

跨文化的风险感知

《跨文化的风险感知》是200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奥尔特温·雷恩(OrtwinRenn),(澳)伯内德·罗尔曼(BerndRohrmann)。

基本介绍

  • 书名:跨文化的风险感知
  • 作者:(德)奥尔特温·雷恩(OrtwinRenn),(澳)伯内德·罗尔曼(BerndRohrmann)
  • 译者:赵延东,张虎彪
  • ISBN:10位720006811X13位9787200068115
  • 类别:经济管理
  • 页数:306页
  • 定价:¥25.00元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4-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风险感知的跨文化特徵也更加引人注目,对此有两种对立的假设:一种假设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基本相似,因此对风险感知的加工方式也应基本相同,另一种假设则认为人类的风险感知深深地嵌入于文化意义的体系之中,因此不同文化的风险感知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书的各项研究正是以这些基本假设为基础展开的。对于中国的风险研究和政策制定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全书以导论开篇,总结了风险感知研究的“当前发展水平”,简要回顾了不同国家风险感知的比较研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欧美发达地区、东欧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亚洲中国和日本、大洋洲澳大利亚和纽西兰关于自然、技术风险感知的共同特徵及其独有特点的分析,概括了当代世界不同国家对风险感知比较研究中的最新建树,代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显然,这一研究对于理解风险感知过程,解释不同地区人们对风险的反应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它还向社会政策的决策者、管理者和风险生产者提供了一种“反思性”知识,强调知道人们关心什幺以及人们的价值和立场是决策和管理的前提。对风险感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可以把更多反映多少带有普遍性过程的风险(不确定性)应对机制的感知和评估过程,与那些某种文化或亚文化所特有的风险应对机制区分开来。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在风险应对机制中能使谦逊与僭妄、审慎与勇敢并行不悖、有机地协调起来,这对于引入新技术,建立风险规章和组织风险沟通计画,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读者可以在本书中获得有关风险感知问题的多方面的教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苏国勛

作者简介

奥尔特温·雷恩(OrtwinRenn)·巴登-符腾堡州技术评估中国理事会主席,斯图加特大学环境社会学教授。他的职业生涯包括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担任六年的环境、技术和社会系副教授,还要苏黎世的珃技术研究所(瑞士)担任过访问教授。雷恩获得了社会学、经济学的硕士学位和社会心理学的博士学位,两个学位都是克拉克大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学院)授予的。他目前的研究包括风险感知、风险沟通、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风险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雷恩出版了14本着作,发表了80多篇文章。除此之外,他还服务于德国政府的环境变化谘询委员会、巴登-符腾堡州未来委员会、欧洲科学技术变迁研究所。1996-1997年雷恩还担任欧洲风险分析转会的负责人。

目录

编者和撰稿人目录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风险感知研究:导论
第二章核风险与公众:法国与美国风险感知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危险感知与评价的跨文化研究
第四章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风险感知
第五章风险的认知构架
第六章跨文化风险感知研究:现状与挑战
译后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