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蚌埠话

蚌埠话

蚌埠话

蚌埠话是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过渡性方言。据实地考证,蚌埠城区以及其所辖怀远、五河部分街道和乡镇留存有较多的江淮官话方言特徵。当今蚌埠市民交流多使用蚌埠版国语,其调值与国语存在差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蚌埠话
  • 外文名:Bengbu dialect
  • 别称:蚌普
  • 所属方言区:江淮官话及中原官话

浅析

蚌埠地处江淮分水岭,原讲江淮官话。由于历史、移民等原因,形成了今天同时具备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特色的方言。
蚌埠方言志蚌埠方言志
①“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蚌埠方言至今仍保留一些山西、江浙一带的词语。清同治年间,划凤阳,怀远,灵璧各一块地方属蚌埠,蚌埠方言,与三县关係甚密。其中,凤阳县于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多次徙入山西,江浙入口,蚌埠话中至今仍保留一些山西,江浙一带词语。
我们天上见我们天上见
②蚌埠民国以来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促使各种方言的互相交融、来往频繁的人员交流造就了蚌埠方言。民国元年(1912年)在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后,蚌埠渐成商埠,皖北及苏北,浙江,豫东,鲁南等地人口大量涌入,在北方的"侉腔"与南方的"蛮音"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以宿(州)阜(阳)方言为基础,融入江淮官话及少量吴语成份的的蚌埠方言.
50年代起,出生于蚌埠的人口不断增多,蚌埠方言更趋稳定。7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普及和市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国语得到推广,中青年和儿童都在不同程度上摆脱乡音,逐步向共同语靠拢。
蚌埠地处我国华东南北交接之处,但是在长久的发展与融合中,在与北方语言融合的过程中受影响较深,也形成了本身自有的特色。
有一些学者认为,信蚌方言由于发音及词语有很多特殊性,主张将信蚌方言从中原官话尤其是安徽中原官话中独立出去,自成体系。

总体特点

蚌埠方言语音较简单,听感凝重,清晰。声母无舌尖后音;韵母无和i,无儿化韵;调类与国语相同,调值有一定变化。语句音流由强渐弱,常用辞彙含有较多的皖北地区土语.在商贸和工业发展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行话。由于交通发达,京沪都市流行词语传入甚快。方言构词和语法与国语大体相同。蚌埠方言内部存在一定差别,主要反映在声母和声调上,韵母基本一致。从城市中心向四周,越向外扩展,变化越大。东部凤阳为邻, 口语中出现t,t',,但与国语不完全对应。西部与怀远接壤,口语中有时出现入声。北部与固镇毗连, 零声母带有浓重的摩擦音。城内话,也有一定差别。
下面就从其中的三个语言现象对蚌埠方言进行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阴平念为上声
蚌埠方言中的阴平字进行银边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⑴ 单独一个阴平字或一个阴平字与非阴平字连用,发音会由本来的阴平变为上声;
他t’a55~t’a214
楼梯 lou35t’i55~lou35t’i214 马夫 mα214fu55~mα214fu214
汽车 t’i51ts’ə55~t’i51ts’ə5214
⑵ 阴平与阴平连用,前后两个阴平都会发生一定的音变; 姑妈 Ku55mα55~Ku24mα21
分工fə ŋ55kɔŋ55~fə ŋ24kɔŋ21
二、多数舌尖后音变为舌尖前音
在一些地域方言中也有[l][n]不分,[x][f]不分,还有前后鼻音不分,以及所谓的“平翘舌不分”。蚌埠方言中相当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上述中提及的“平翘舌不分”的现象,即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分的不是很清楚,甚至混用的现象。
⑴ 国语中的舌尖后音ts,ts’,s在蚌埠方言中多数都会被念为舌尖前音tε, tε’, ε,这几个音处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自由替换,却不能起到区别词义的作用,算是在蚌埠方言中此类音位的自由变体。如:
吃[tε’i]饭=吃[ts’i]饭 知[tεi]道=知[tsi]道
⑵ 但是并不是国语中全部的舌尖后音在蚌埠方言中都会被念为舌尖前音,仍然有部分舌尖后音在蚌埠方言中分的还是相当清楚的,如: 是[ε]的=是[ε]的 知[tε]了=知[tε]了
三、大量具有特色性的语用化词缀
语用化词缀生动体现了一种方言的表达习惯,在使用时临时粘附在词根上,多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词根加上语用化词缀以后,显现出事物的情状,程度等效果,更能够表现说话人的感情与态度。如:
⑴“腾”
腾:捣腾 折腾 闹腾 翻腾
这个词缀有着些许贬义,带着责备的语气,表示一种不太正常的行为,读音是轻声。
⑵“得慌”
动+得慌:气得慌 憋得慌 饿得慌 形+得慌:慢的慌 重得慌 甜得慌
“得慌”在蚌埠方言中是指程度,专指程度较重,让人有不适之感,“慌”读轻声。
这些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与地方特色的语用化词缀的运用,形成了一种蚌埠方言的独特风格,对于人们的日常用语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⑶ “阿”
阿爸 阿妈 阿奶 阿爷
蚌埠方言中习惯性的会在称呼前加上“阿”字,无实义,以此来过渡。这里的“阿”发音短促、轻而弱,一般认为蚌埠方言中的“阿”[a]与北方话中的“俺”[an]有关係,是在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中[n]韵尾脱落造成的。

语气助词

1.个:“个”这个字在蚌埠话中运用的相当普遍,相当灵活。它不再是国语中单纯的量词了,已经完全可以当作动词和疑问词使用。在这句话里“个”相当于“在”。又比如“你个XX(基本上是在骂人)”,“个”相当于“是”。“个起床了?“个”是一个疑问词,这句话意思是“你起床了没?”想要理解蚌埠话的精髓,“个”这个字很重要! 另外做结尾语,如图所示
国语
蚌埠话
国语
蚌埠话
今天
今个
昨天
昨个
明天
明个
前天
前个
2.该:“该”不再是动词,而是一个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气助词,基本用于问句强调疑问,有了它,我们的蚌埠话会变得更加有感情。比如“你干啥滴该?”意思是:“你乾什幺的?”又如,“你个哪来该?”意思是:“你在哪呢?”
3.滴:这个可有可无,基本上相当于“的”,全国很多方言都会用它。
4.好(读作轻声):也是个助词,没什幺意思,相当于南方的“哈、撒”,比如“你别过来好”
5.子(轻声):多用于名词结尾的助词,比如“洋柿子”,“地豆子”
6.样(轻声):1.“样子”的意思2.句末助词。

示例

好:照,管
不好,不行:不管,不照
我滴孩来:表示感叹
吃饭:尅(kei)饭
行不行:个照,个管(个:1,该字声母不送气2,该字读入声)
今天:今个
明天:明个
客厅:堂屋
厨房:锅屋
中间:当央
上面:上头,高头
什幺时候:多然子
小时:钟头
一共:拢共
剁肉成泥:砧肉
有客人来家兴奋过度(多指小孩):人来疯,人来胜(sai)
牙龈:牙花子
蛇:长虫
螳螂:刀螂子
黄鼠狼:黄狼(阴平)子
踢:排(上声)
连...是:嵌入相同的单音,表示紧迫的连续动作。如:“连跑是跑,高低高赶上了高铁。”
有本领:来事
装声势,帮忙:架(jia或ga,去声)势
失误:走手
形容没资本,却要摆出副老资格的样子:人五人六
遍:交。“我都找交老,还是没看到他个哪来”
下小雨:丢点
闪电:霍闪
硬币:零格子
抽菸:吃烟
没关係:不搭界(ga)
蚯蚓:蛐蟮(queshan)
尝:觉觉(jiàojiao)
纯:sun
木老老:形容数量多,可能是吴语外来辞彙,在禹会区的禹会村、前郢村、河西村等地流行
歪歪:河蚌
屙:wo
入声字示例:月、雪、歇、发、十、觉、灭
h/f不分:蚌埠市辖怀远话“你做什幺呢”会说成“弄网着来该”。而且怀远最西的部分村(以万福镇殷集村为中心,现在兰桥乡陈圩村也逐渐不分了)在不分平翘舌的前提下还分不清“h"和“f“,会把"花"说成"fa“,话、发、费、飞、非、肥、废等都分不清。

我们天上见

2010年4月20号上映的影片《我们天上见》,着名演员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里面的对话全部是经典的蚌埠话。并且将电影的首映式也放在了蚌埠举行,在电影全国上映之前,提前跟家乡父老一起观看了影片。蒋导说“带着这部电影回到家乡,也让蚌埠人第一次感觉到蚌埠话也能这幺好听,以前蚌埠人总觉得家乡话不是很好听。电影出来之后,反响也挺好的,估计这也是蚌埠方言第一次登上大银幕。”它是蒋雯丽跟姥爷感情的历史,也是蚌埠火车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蚌埠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所呈现出的人文的历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