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活动课时制

活动课时制

美国于50年代首先对传统的课时制进行改革,试图打破每节课45分钟的固定死板的做法,改由根据学校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活动来确定不同的上课时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活动课时制
  • 解释:15—25分钟为一个单位的教学时间
  • 时间:大课55分钟,小课30分钟
  • 起源:美国
活动课时制以15—25分钟为一个单位的教学时间。有的课程,如数理化等核心课程可以连续用2—3个单位的时间,而某些辅助课程则只需用一个单位的时间。活动课时制在改变课时结构的同时,往往还对教学对象的组织做相应的变动。
我国上海的育才中学也曾进行过活动课时制的实验。它也是将课时分为大课和小课两类,大课55分钟,小课30分钟,不同学科使用不同单位的时间。重在进行逻辑思维的物理和数学等课多採用大课的方式,重在进行形象思维的音乐和生物等课多採用小课。每个学日分为三段,每段为一大一小的两节课,每天为六节课,第一、三、六为大课,二、四、五为小课。
活动课时制实施长短课的设定和交替安排,有助于打破死板、固定的课时模式,使课时的长短便于适合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张弛有别。但它也带来班级间上下课时间易错位,互相干扰,课表安排困难等不足,会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