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文中医

人文中医

“通俗中医药丛书”融知识性、趣味性、民众性于一体,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用趣闻轶事、典故、传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通俗易懂,使读者既能从中了解中医药的知识,感悟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又能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本书为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人文中医,本书的内容对普及中医药知识,让中医药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用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中医药学既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同时又从医药学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和造就了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射相副、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文文化的璀璨光芒。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历代的诗词歌赋,乃至《红楼梦》等文学巨着,无不充溢着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

基本介绍

  • 书名:人文中医
  •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 页数:122页
  • 开本:24开
  • 定价:23.00
  • 作者:许燕春 郑洪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806515208, 9787806515204
  • 品牌:羊城晚报出版社

内容简介

“通俗中医药丛书”融知识性、趣味性、民众性于一体,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用趣闻轶事、典故、传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通俗易懂,使读者既能从中了解中医药的知识,感悟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又能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本书为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人文中医,本书的内容对普及中医药知识,让中医药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用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中医药学既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同时又从医药学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和造就了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射相副、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文文化的璀璨光芒。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历代的诗词歌赋,乃至《红楼梦》等文学巨着,无不充溢着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

图书目录

1 中医的哲学之魂
道家哲学与中医
儒家哲学与中医
佛教哲学与中医
2 中医的民谷之根
卫生习俗
节庆礼俗
信仰与祭祀
3 中医的经济之道
匡扶民生的医药
医学中心的迁移
中医药经济
经营之道
4 中医的战争之缘
战争——古代医学的奠基礼
战争推动医学进步
兵法与医理
5 中医的艺术之境
文学与中医
音乐与中医
舞蹈下中医
绘画与中医
书法与中医
后记

文摘

书摘
对生命本源的认泌
道家哲学认为,万物以及生命的起源都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自然的本性就属于道。
道被认为是万物生成的本源。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对这个生命起源图式作了更细緻的论述,他指出,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形质从精气中生来,精神从大道生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气的聚合:“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因而也生于道。
中医研究的是生命的存在,道家的这种万物源于,混沌、生命由气聚成的观点对中医有直接影响。一是形成了中医以“气”为本的生命观。《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气合而有形”,与道家学说同出一源。二是为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提供了基础:既然天之道与人之道有同一性,那幺可以借鉴对自然界的认识来把握牛命的规律。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很多方面都体现着道家崇尚自然、取法自然的取向。
贵生节慾的养生防病观
《黄帝内经》说“人莫不恶死而好生”,这大概是 中医是一门生命之学,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在医学中的浓缩和升华,体现了古人对天文、地理、哲学、社会、人文、生命等的综合思考。因此,要了解中医学,就自然要从中国古代哲学入手。
儒、释、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文化体系,千百年来,它们对祖国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不妨从儒、释、道这一视角,一窥中医药学的丰富文化内涵。
道家哲学与中医
道家及其后继的道教哲学,是中国本土诞生的重要思想流派。这个学派以“道”为世界本原,创立者为老子,后继者有庄周、黄老学者等。道家哲学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对生命的哲学有深刻的认识。它本着“贵生”的思想,期望以法自然、尚柔弱的道术来超越生命的束缚,后世的道教更是道家这部分思想的体系化表现。道教明确以“长生久视”为终极目标,发展了炼丹、药所有生命体的本能,这种人性最自然的追求,就是道的一种体现。道家的本旨,并非以论述生命存在为中心,但老子深通人性好恶,常常以如何保存生命为题,发挥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即道)的思想。例如他指出,保存生命的基本条件无非果腹而已,世人却追逐种种缤纷色彩,迷乱其眼;沉迷优美音乐,充塞其耳;贪珍馐百味,图口舌之爽,竞驰骋游猎,求一时心欢。这种种欲求,对保存生命的根本目标来说有用吗?圣人懂得抓住本质,但求一饭之饱足矣,何必搞这些花样呢?老子认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但能填饱肚子,增强体质,就足已达到维持生命的目的,过多的欲望和複杂思虑,反而是有损健康的。
也许有人说,人生不仅是为了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要享受生活。其实老子也并非说人生不需要精神满足,但正如俗话所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生命都还没有可靠的保障,那些名利荣辱、声色犬马,于你何乾?然而人们常常不能把握自我,沉迷于逸乐而忘记了最基本的利益。所以庄子说,那些色、声、味、趣等都是“生之害”,因为它们干扰了人们自然的本性。
道家这种以保存生命为人生最基本利益的“贵生”思想,与医学的治病救人的主旨恰相一致。中医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也深深地秉承了道家的观念。好的医生在为人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也总是会指导病人节制欲求和贪迷,改进生活方式。
道术与医药的互动
道家在把握本质的同时,又以种种技巧性的道术实现其目标。有人以为道家理论中有“无为”、“弃智”的字眼,是蒙昧主义的表现。其实不然,道家反对的是偏离根本目标的“有为”,而在目标正确时,其运用智慧谋略之机变毫不逊色。
例如道家的珍视生命,这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之中,尤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以致从这时起形成了以企求长生为终极目标的宗教团体,即道教。道教将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作为教旨,虽仍讲求“清静”、“寡慾”等思想,但也发展了种种技巧方术,以助修道。这些方术以延年长生为目的,自然与医学相通,有的甚至就是医学技术之一,如导引、按摩、药食等。
在道家方术之中,影响最大,并且与医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繫的,莫过于炼丹术。
道教重视生命,力求长生,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极大的幻想,为此虚构出一个真人、至人、仙人居住的神仙世界,以吸引生活在尘世凡间的人们。成仙之道。最简单的做法是藉助外物如丹药,寄望于“金丹一粒定长生”,道教因此兴起了炼丹术。
P4-7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