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拟于“十三五”时期开始,通过2-3个五年计画,实现334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其中,“十三五”时期拟计画出版100个城市分卷。
2018年10月14日,“探索中国城市风貌”——《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海外发布会暨中国城市海外推介活动12日在伦敦举行,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向大英图书馆捐赠了这套丛书中的11本。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 又名:《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
- 作者:《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编委会
- ISBN:978-7-5031-9534-1等
- 类别:人文地理 历史 文化 经济 社会 民俗 生态
- 页数:230-320
- 定价:98-158
-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2020
- 装帧:软精装
- 开本:16
丛书定位
丛书由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担任总顾问并作总序,定位为“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地理国情、宣传发展成就、描绘城市蓝图”,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地理国情、人文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一张鲜活的城市名片、一部权威的中国人文地理百科全书。丛书面向国内外发行,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文化交流,全面提高中国城市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
丛书特点
政府主导
1.中央国家有关部委作出巨观指导。
2.各分卷由地方政府组织具体实施。
服务地方
1.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从人文和地理两个维度为地方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推动城市发展。
2.国内多渠道宣传推介。宣传推介网路覆盖31个省、330多个地级市,通过全国各大机场、图书馆、书店等宣传推广城市。
3.与国内主流媒体搭建战略合作平台,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报刊等全媒体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发布会、海外发布会、城市对话论坛等)宣传推介城市。
4.面向国际宣传推介
(1)通过纽约、洛杉矶、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新加坡、曼谷、悉尼拉等世界几十个重要城市的国际合作平台,展示中国城市魅力
(2)利用外交信使交换平台,通过驻外使馆展示推广中国城市形象
(3)通过全球每年十多个大型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全球範围内宣传展示中国城市形象。
科学专业
1.政策层面智库支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担任总顾问,相关领导出任顾问、编委并提供指导。
2.学术层面智库支持:丛书由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的两院院士、着名专家出任顾问、编委并提供指导。
立体展示
1.多维度的内容:人文、地理、经济、社会、文化。
2.多种表现形式:将文字、图片、地图、信息图表四个要素有机统一。
组织形式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编委会由国家领导人、中央级有关部委领导、两院院士、着名专家学者组成。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分卷编委会由各地市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编辑部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和各地市有关部门共同组建。
编委会
总 顾 问:孙家正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顾 问: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斌杰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家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潘公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着名艺术家
唐晓峰 北京大学教授
主 任:库热西·买合苏提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信局局长
副 主 任:王春峰 国家测绘地信局副局长
顾 问: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斌杰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家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潘公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着名艺术家
唐晓峰 北京大学教授
主 任:库热西·买合苏提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信局局长
副 主 任:王春峰 国家测绘地信局副局长
范恆山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执行主任:王宝民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董事长
温宗勇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
马 赟 四川测绘地信局局长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家新 财政部文化司司长
吕敬人 清华大学教授
华林甫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国洪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
张拥军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
陈胜利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洪宛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德彧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
周尚意 北京师範大学教授
俞滨洋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
凌 江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
黄贤金 南京大学教授
鲁西奇 武汉大学教授
温宗勇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
马 赟 四川测绘地信局局长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家新 财政部文化司司长
吕敬人 清华大学教授
华林甫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国洪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
张拥军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
陈胜利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洪宛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德彧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
周尚意 北京师範大学教授
俞滨洋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
凌 江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
黄贤金 南京大学教授
鲁西奇 武汉大学教授
丛书发布
人民网12月16日北京电 (记者 张葳)12月16日下午,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城市分捲髮布会,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大厅隆重举行。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十三五”期间计画分批次出版100个城市分卷,其中首批7个城市分卷——北京(门头沟)、大庆、景德镇、铜川、黔西南、广元、伊春正式首发。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十三五”期间计画分批次出版100个城市分卷,其中首批7个城市分卷——北京(门头沟)、大庆、景德镇、铜川、黔西南、广元、伊春正式首发。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丛书顾问柳斌杰,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春峰,以及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国土、规划、测绘、出版、文化等各界领导和嘉宾出席发布会。柳斌杰、库热西、吴尚之、王春峰、范恆山、凌江、陈胜利等领导在发布会现场共同为丛书的首批城市分卷揭幕。
发布会还同时举办了“城市对话”环节,7位城市领导在亮出了自己城市的名片后,分别从“文化”和“地理”两个维度,与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共同探讨和交流了城市发展的模式和经验。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城市分卷的发布,既是向中央、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也是7座城市的一次集体发声和集体亮相,后续将有更多城市参与到这项重大出版工程中来。《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将成为我国城市交流发展经验、探索发展模式的高端互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城市发展的印记、文明的传承、改革开放取得的新成就,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概的城市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领导评价
1.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的出版为国家、为读者展现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 “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重要成果。“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产业,图书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作为32个重大出版工程之一,第一年交出了这样的成果,使我们建设出版强国更加有信心。
二是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成果。提高国家形象最重要是提升城市的形象,城市品牌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名片。通过这套丛书,可以树立起我们国家重要城市的形象,为地方进一步打造城市特色优势、提升城市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文化是要有空间的,地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空间,也是国家存在的基础空间,这个地理空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明。中国五千年文明都跟地理有关,它和地理联繫起来,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2.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将地图、文字、照片、图表有机结合,阐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的相互关係,选材好,内容实,形式新,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可谓是宣传城市建设成就、展示城市发展风貌、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呈现城市发展愿景的精品力作,对于传承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张高丽副总理强调指出,摸清地理国情家底,对于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普查成果的推广套用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贯彻落实高丽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挖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蕴含的价值,创造性地对普查成果进行深度分析的实际行动,也是从人文和地理两个维度为地方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推动城市发展的重大举措。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
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出版的《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以历史唯线索,以地理为载体,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地理信息、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称得上是一张鲜活的城市名片、一部权威的中国人文地理百科全书。
丛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一是立意高远。通过人文地理的展示,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二是注重创新。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三是资料翔实。充分依託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资源。四是权威性强。丛书的策划、编纂部门和出版单位均为国内的权威机构。
媒体报导
1.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施雨岑)《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城市分卷近日在北京首发。丛书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以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展示了中国辽阔国土上丰富的地理国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2.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城市分卷16日在北京首发。丛书一大亮点就是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以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展示了中国辽阔国土上丰富的地理国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3.《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16日,《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城市分捲髮布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丛书顾问柳斌杰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4.中国政府网 12月16日,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首批城市分卷在京发布。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丛书顾问柳斌杰,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等出席发布会。
5.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记者徐红)《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今天在京正式发布首批7个城市分卷,包括北京(门头沟)、大庆、景德镇、铜川、黔西南、广元和伊春。
6.中青线上 中国版LP来了!
中青线上讯(中国青年报·中青线上记者 蒋肖斌)黔西南的五色糯米饭是怎幺做的?景德镇做瓷器的历史沿革?从伊春运出的木材连起来能从地球到火星?这些问题都能从这套从书中得到答案,让读者顿感,中国版LP(Lonely Planet,着名自助游指南——记者注)来了!
7.《中国新闻出版报》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携手尼山书屋走向世界
本报讯 (记者范燕莹)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发行公司与山东友谊出版社近日签订“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全球推广战略合作协定。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提升城市影响力而打造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丛书以地级市为单元,以历史为线索,以地理为载体,以独特的视角,权威、立体、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地理信息、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根据合作协定,“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将依託山东友谊出版社尼山书屋遍布全球14个国家的25家实体书店及文化交流中心平台,在海外开展宣传、推广、展示和销售,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概的城市形象推向全世界。双方还将共同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及海外出版,举办海外主题文化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全面提高中国城市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
图书目录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北京(门头沟)》
1 总序

3 序
10 北京门头沟名片
10 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
12 北京最高峰·东灵山
14 京师第一寺·潭柘寺
16 京西古村落群
18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京西古道
20 北京民俗文化圣地·金顶妙峰山
001 门头沟概况
002 政区位置
002 地形地貌
004 人口
006 经济
006 农业
008 工业
009 旅游业
009 生态环境
013 历史
014 历史概况
018 门头沟名称由来
026 门头沟与北京城
065 人文
066 军事文化
078 宗教文化
096 古道文化
108 古村落文化
116 民俗文化
133 山水
134 门头沟地质地貌
140 门头沟的山
152 门头沟的水
162 门头沟的峡
173 发展成就
175 主要经济发展成果
178 “十二五”时期的四个成就
180 “十二五”时期的五个体会
183 城市蓝图
185 五个目标
186 八项任务
188 附录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大庆》
1 总序

3 序
10 大庆名片
10 大庆精神
12 绿色油化之都
14 天然百湖之城
16 北国温泉之乡
001 大庆概况
002 政区位置
003 地形地貌
004 行政区划
006 气 候
007 人口与民族
008 自然资源
009 产业经济
010 交通区位
012 工业园区
015 历史溯源7
018 历史概况
020 龙江第一人东明的传说
022 “皇后店”传说
024 辽帝的春捺钵
026 出河店之战
030 大同土盐
034 六烈士血洒肇州
039 石油石化
040 油田的发现
050 石油会战
058 工业学大庆
064 快速上产
070 高产稳产
076 百年油田
084 大庆石化
093 城市脚印
094 城市建设历程
098 矿区建设阶段
104 城市建设阶段
110 现代宜居城市建设阶段
114 城市功能建设
120 城市空间布局
133 大庆精神
134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140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144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148 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154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156 大庆“红旗”
165 地域文化
166 大庆地域文化
172 渔猎文化
178 饮食文化
182 站人文化
188 大庆“非遗”
197 大庆旅游
198 “游城”大庆
206 石油文化游
212 湿地温泉游
224 民俗风情游9
230 历史文化游
239 发展成就
240 共和国“加油机”
242 宜居宜业之城
243 发展思路创新
249 科技创新
250 产业创新
254 体育大庆
257 城市蓝图
258 推动创新发展,打造多元产业支撑的实力大庆
262 推动协调发展,打造城乡协同共进的宜居大庆
264 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环境优良和美的生态大庆
266 推动开放发展,打造深度对外合作的活力大庆
270 推动共享发展,打造民生均衡改善的幸福大庆
272 附录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铜川》
1 总序

3 序
12 铜川名片
12 药王故里
14 佛教圣地
16 千年耀瓷
18 红色照金
001 铜川概况
002 地理区位
002 行政区划
002 地形地貌
004 气候
005 人口
006 经济
006 工业
008 农业
009 旅游业
010 植物资源
011 动物资源
012 矿产资源
012 水资源
015 历史人文
018 历史概况
020 历史人物
036 历史遗蹟
053 药王故里
054 药王孙思邈
062 药王山风景区
076 药王山石刻、碑林
084 药王故里——孙原村
090 药王山庙会
096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101 佛教圣地
102 玄奘与玉华宫
114 玉华宫风景区
122 佛教古剎——大香山寺
128 香山风景区
136 香山庙会
138 神德寺遗址
143 千年耀瓷 9
144 十里窑场——耀州窑
150 耀瓷精粹
158 耀州窑博物馆
164 千年炉火不熄——陈炉陶瓷古镇
176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182 耀瓷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191 红色照金
19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
20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208 陕西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示範镇——照金镇
218 照金国家丹霞地质公园
224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照金精神”
231 自然生态
232 关中平原北部生态屏障
240 沮河湿地 放飞朱䴉
246 国家水利风景区——锦阳湖
250 国家湿地公园——福地湖
254 太安自然保护区
260 金锁关石林
264 绿色生态避暑山城——宜君
271 民俗与特产
272 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274 民间文化
278 特色小吃
282 铜川特产
286 民间传说
293 发展成就
294 煤城崛起
298 转型发展
302 “两区一廊”生态园林城市格局
307 城市蓝图
308 构建西铜一体化城市
310 打造休闲养生名城
314 实现建设“四个铜川”目标
318 附录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景德镇》
1 总序

3 序
8 景德镇名片
8 千年古镇
10 世界瓷都
12 生态家园
14 旅游名城
001 景德镇概况
002 政区位置
003 地形地貌
004 人口区划
004 河流水系
006 气 候
007 交通区位
010 矿产资源
010 产业经济012 农 业
013 工业园区
015 千年古镇
018 历史概况
020 水土宜陶
028 窑火千年
039 世界瓷都
040 瓷业中心的形成
050 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
064 景德镇陶瓷之路
074 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授和近代陶瓷教育
080 景德镇现代陶瓷产业
094 历史上和今天的“景漂”
104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113 生态家园
114 生态概况
120 美丽中国“江西样本”
128 打造公园城市
136 建设美丽乡村
149 旅游名城
150 陶瓷文化之旅
172 老街区与里弄
184 浮梁古县衙 ——“江南第一衙”
194 瑶里风景名胜区
209 发展成就
212 产业结构不断最佳化,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216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生态家园初步形成
218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加速迸发
220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23 城市蓝图
226 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
228 推动优势产业大发展
232 打造瓷都文化新格局
234 构筑城市发展新支撑
238 建成美丽生态新家园
240 跋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黔西南》
1 总序

3 序
12 黔西南名片
12 世界喀斯特精华
14 中国布依族之乡
16 夜郎考古
18 山地旅游
20 贵州龙动物群
001 黔西南概况
002 政区位置
002 行政区划
002 土地面积
004 气候
004 人口
006 经济
008 农业
010 工业和建筑业
011 旅游业
012 资源与生态环境
012 水能资源
014 矿产资源
015 生物资源
017 历史溯源
020 历史概况
024 夜郎考古
034 四球古茶与中国南方茶叶之路
044 文明的滥觞:交乐、万屯汉墓群
050 安龙:南明故都
060 从张 到刘氏家族:开近代风气之先
076 红色文化洒遍黔西南
088 黔西南的全民抗日救亡热潮
099 地质奇观
100 黔西南:喀斯特王国,三叠纪奇观
104 贵州龙动物群:中国化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114 万峰林: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122 马岭河峡谷:高原地缝,百里画廊
130 泥凼石林:远古地质运动的精华
138 双乳峰:峰林绝品,大地圣母
143 山水长卷
144 金州十八景
146 万峰湖——湖光叠翠
150 奇香园——幽谷奇香
154 云湖山——高峡流云
158 间歇泉——明月清泉
160 鲤鱼坝——风情田园
162 放马坪——江南塞外
164 招堤——龙城荷韵
168 三岔河——碧水丹枫
170 北盘江大峡谷——壮峡千里
174 崧岿寺——烽火驿道
176 燕子洞——燕语春色
180 卡法——红色印迹
183 多彩民族风
184 黔西南布依族:特色鲜明的文化範本
200 黔西南苗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210 八音坐唱:布依族的文化符号
216 布依戏:老戏新生的典範
220 布依族铜鼓:布依族历史文化的见证
226 勒尤 :唤醒情人的小喇叭
230 布依族查白歌节:最美的情歌唱给你
234 彝族阿妹戚托: 跳出深山的“东方踢踏舞”
240 苗族武教戏:“调北征南”的历史记忆
245 发展成就
246 交通建设成就
250 煤炭、黄金、电力产业发展成就
256 城镇化建设成就
257 “星火计画、科技扶贫”试验区
258 国际山地旅游大会
261 城市蓝图
262 融入“一带一路”
264 生态文明建设
266 大扶贫
268 大数据
269 大旅游
272 附录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广元》
1 总序

3 序
12 广元名片
12 川北门户
14 蜀道通衢
16 女皇故里
18 森林之城
001 广元概况
002 地理区位
002 行政区划
002 土地面积
004 气候
004 人口
006 经济
007 农业
010 工业
011 交通物流
012 旅游业
013 森林与生物资源
014 矿产资源014 水资源
017 历史溯源
020 历史概况
022 中子铺考古
026 苴人的船棺葬
030 武则天的出生地
034 从蜀道走出去的礼部尚书
038 元朝的都元帅府
040 剑州英杰赵炳然
044 川陕公路
049 蜀道怀古
050 金牛古道上的广元
058 六道合于一峡的奇观
066 剑门天下雄
076 世界奇观翠云廊
082 风貌依稀看古道
092 金牛道的变迁与邮驿系统
099 三国重镇
100 三国重镇古葭萌
108 诸葛亮开剑门阁道
114 嘉陵江畔筹笔驿
118 费祎的大将军府
124 姜维钟会对垒剑阁9
128 邓艾翻越摩天岭灭蜀
135 红色土地
136 巍巍红军塔
142 木门会议会址纪念馆
146 黄猫垭战斗
150 中国红军城与红军文化园
156 嘉陵江战役与红军渡
160 红军攻克剑门关
167 文化遗产
168 皇泽寺摩崖石刻造像
176 广元千佛崖摩崖石刻造像
184 鹤鸣山道教石刻造像及石刻
188 觉苑寺
196 郝家坪战国墓群
200 绍兴监与利州铁钱
202 广元窑的黑釉碗
204 川北民居
211 森林之城
212 园林城市
220 南河湿地——鸟的天堂
226 唐家河——大熊猫的优良栖息地
234 米仓山——珍稀植物的保护区
242 温泉之乡
248 湖光山色白龙湖
254 “溶洞王国”曾家山
261 民俗风物
262 广元女儿节
266 精美的白花石刻
272 百年麻柳 代有传人
278 广元“七绝”
285 发展成就
286 新兴广元城
287 交通枢纽
290 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
295 获得的殊荣
297 城市蓝图
298 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300 大项目促大发展大跨越
304 突出全域旅游带动,努力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307 突出商贸物流引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07 突出特色产业培育,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310 附录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伊春》
1 总序

3 序
10 伊春名片
10 中国林都
12 红松故乡
14 绿色伊春
16 森林氧吧
001 伊春概况
002 政区位置
003 地形地貌
004 行政区划
006 气候
007 人口
008 经济
010 农业
012 工业
013 旅游业
014 交通与通信
016 资源与环境
021 历史溯源7
024 历史概况
026 史前遗址
034 历史遗蹟
040 近代沧桑
042 新中国的伊春市
059 中国林都
060 森林资源稟赋
064 早期开发建设
070 卓越经济贡献
078 产业转型发展
089 生态旅游
090 环境生态基础
100 旅游产业概况
104 旅游资源产品
116 旅游景点拾萃
155 伊春精神
156 伊春精神
162 红松精神
166 马永顺精神
170 林业三师精神
177 伊春文化
178 文化源流
186 民俗艺术
197 发展成就
198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 产业结构深刻变化
202 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208 生态旅游异军突起
212 工业经济发展壮大
219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221 城市蓝图
222 绿色发展
226 创新发展
228 协调发展
232 开放发展
232 共享发展
236 附录
出版单位
2010年9月,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以中国地图出版社为母公司形成公司架构,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测绘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等3家全民所有制出版企业组建现代文化企业集团——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以下简称中图集团)。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注册地北京。现主要从事实用参考地图、地图文化、旅游、地理、历史以及相关学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方面的纸质图书出版及网际网路新媒体产品研发,是国家法定地图的权威出版机构。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注册地北京。现主要从事实用参考地图、地图文化、旅游、地理、历史以及相关学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方面的纸质图书出版及网际网路新媒体产品研发,是国家法定地图的权威出版机构。
中图集团是我国唯一的中央级地图出版集团,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出版理念和经营原则,编制出版了大量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定地图、满足社会各界需要的实用参考地图,为地图编制出版树立了权威和典範。按照国家测绘局、外交部《关于更改公开地图上我国国界线画法依据的通知》(国测发[1990]204号)要求,自1991年1月1日起,凡编制出版公开地图,我国国界线一律按照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绘製,并需附注说明“本图上中国国界线系按照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绘製”。
多年来,中图集团已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1.9万余种,发行量超过47亿册(幅),有300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地图作品奖等重要奖项。
多年来,中图集团已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1.9万余种,发行量超过47亿册(幅),有300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地图作品奖等重要奖项。
目前中图集团有在职员工近50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00人,正高级16人,专业技术人员260余人。其中,有2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或先进工作者称号,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5人被评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