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201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教材分为三部分,概要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中成药学基本知识。第一部分阐述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等。第二部分介绍中药学基本知识、中药学基本理论、常用中药,重点介绍了190余味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并列表介绍了210余味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证。第三部分介绍中成药学基本知识,重点介绍140多种中成药的处方、组方分析与功能主治,并列表介绍了170多种中成药的处方与功能主治等。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
本教材由江西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12所医药院校17位老师共同编写。编写以保持中医药学的传统特色为宗旨,注重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在充分吸收有关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强调与执业药师考试指南的一致性,增加了部分新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云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谨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儘管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精準,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紧迫,人员分散,难免存在不少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各院校师生及广大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进一步修订提高。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医药学概论
- 作者:张金莲 毛晓健
- ISBN:9787302384670
- 定价:49.8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29
前言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疗效,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适用于普通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相关专业,也可供专科、成教相关专业按教学大纲内容选用学习。本教材内容既可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又可满足执业药师考试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需要。
本书概要地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中成药学基本知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形体与官窍、病因、发病、病机、四诊、防治原则。第二部分为中药学基本知识,包括中药学基本理论与常用中药,重点介绍190余味中药的性能、功效与主治病证,列表介绍210余味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主治病证。由于教材篇幅原因,在中药学基本知识部分单味药的用量用法中“煎服”均省略。第三部分为中成药学基本知识,重点介绍140余种中成药的处方、组方分析与功能主治,列表介绍170余种中成药的组方与功能主治等。
编者
2014年8月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起源
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1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思维方法
第1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2节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一、援物比类
二、司外揣内
三、试探与反证
四、比较
五、演绎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2章阴阳五行
第1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套用
第2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套用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3章气、血、津液
第1节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分类
三、气的运行
四、气的功能
第2节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及运行
三、血的生理功能
第3节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4节气、血、津液的关係
一、气与血的关係
二、气与津液的关係
三、血与津液的关係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4章脏腑经络
第1节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2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3节奇恆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4节五脏与六腑的关係
一、五脏之间的关係
二、五脏与六腑的关係
三、六腑之间的关係
第5节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5章体质
第1节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2节体质的分类
一、阴阳平和质
二、偏阳质
三、偏阴质
第3节体质与脏腑、经络、精气、血、
津液的关係
一、与脏腑、经络的关係
二、与精气、血、津液的关係
第4节体质学说的套用
一、指导养生防病
二、指导辨证治疗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6章病因
第1节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2节内伤病因
一、七情
二、饮食与劳逸失常
第3节其他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外伤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7章发病与病机
第1节发病
一、正气与发病
二、邪气与发病
三、环境与发病
第2节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8章四诊
第1节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头面
五、望体表
六、望舌
七、望排泄物
第2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3节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耳目
八、问经带
第4节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9章辨证
第1节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2节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3节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4节其他辨证
一、六经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0章预防与治则
第1节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2节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与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调理气、血、津液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六、三因制宜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1章中药基本理论与套用
第1节中药的产地与採集
一、产地
二、採集
第2节中药的炮製
一、炮製的目的
二、炮製方法
第3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
二、五味
三、升降浮沉
四、归经
五、有毒无毒
第4节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一、中药的功效
二、中药的主治病证
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关係
第5节中药的套用
一、中药的配伍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三、剂量
四、煎服法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2章常用中药
第1节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二、发散风热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2节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燥湿药
三、清热解毒药
四、清热凉血药
第3节泻下药
一、攻下药
二、润下药
三、峻下逐水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4节袪风湿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5节化湿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6节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二、利尿通淋药
三、利湿退黄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7节温里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8节理气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9节消食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0节驱虫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1节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
二、化瘀止血药
三、收敛止血药
四、温经止血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2节活血化瘀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3节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化痰药
二、止咳平喘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4节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二、养心安神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5节平肝息风药
一、平肝潜阳药
二、息风止痉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6节开窍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7节补虚药
一、补气药
二、补阳药
三、补血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8节收涩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9节涌吐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20节杀虫燥湿止痒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21节拔毒消肿敛疮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3章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第1节中成药的剂型
一、丸剂
二、散剂
三、膏剂
四、丹剂
五、酒剂
六、锭剂和糕剂
七、曲剂
八、片剂
九、颗粒剂
十、糖浆剂
十一、酊剂
十二、露剂
十三、胶剂
十四、栓剂
十五、合剂与口服液
十六、气雾剂
十七、胶囊剂
十八、膜剂
十九、注射剂
二十、眼用製剂
第2节中成药的养护
一、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
二、中成药变质的因素
三、中成药养护的方法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4章常用中成药
第1节解表中成药
一、发散风寒类
二、发散风热类
三、表里双解类
四、扶正解表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2节祛暑中成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3节泻下中成药
一、攻下类
二、润下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4节清热中成药
一、清热泻火类
二、清热解毒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5节温里中成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6节化痰中成药
一、燥湿化痰类
二、清热化痰类
三、润燥化痰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7节止咳平喘中成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8节开窍中成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9节固涩中成药
一、固表止汗类
二、涩肠固脱类
三、涩精止遗类
四、固崩止带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0节补虚中成药
一、补气类
二、补血类
三、气血双补类
四、补阴类
五、补阳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1节安神中成药
一、重镇安神类
二、养心安神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2节和解中成药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3节理气中成药
一、行气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4节理血中成药
一、活血类
二、止血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5节消导中成药
一、消食导滞类
二、健胃消食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6节治风中成药
一、疏散外风类
二、平息内风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7节祛湿中成药
一、清热祛湿类
二、利湿通淋类
三、温化水湿类
四、祛风胜湿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8节外用中成药
一、五官科类
二、痔疮类
三、皮肤类
学习小结
複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