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6年4月,由计算机学科和计算中心、物理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数学学科等组成,承担计算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数学等学科课程的教学、科研、建设与发展;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眼视光学三个本科专业建设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点建设任务。同时,也是面向全校各类学生构建自然科学素质、提高全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点,是学校医、药、理工、文管四大学科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
- 成立于:2006年4月
- 教职工:44人
- 教授:3名
学校情况
理工学院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4人,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助教等27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8名,工程、实验技术人员2人;有4名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生导师。
拥有比较先进的9个微机室、11个物理实验室(含2个虚拟物理实验室、1个物理多功能示教室),各类仪器设备总值626余万元。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物理学学科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行列。
人才培养
理工学院更新教育观念、办学理念,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所属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优势,在强化中医药核心地位,促进学科的多元发展与渗透融合。实施现代科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构建各层次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基础,培养适应具有中医药文化背景、具有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在专业与学科建设方面,全力打造融自然科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群,为培育新的学科、专业生长点提供平台。
理工学院将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和中医药的现代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学校和学院自身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拓宽发展空间,畅通人才需求渠道。形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联动,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联动,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联动”的教育模式,瞄準IT行业、医院与製药企业智慧型管理、医疗器械研发与理疗新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等领域,加强与医院、企业的合作,开闢教学科研基地,通畅人才需求渠道。根据各专业的特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强化导师制与分组指导、加大课外科技活动、增强实践锻鍊,精设课程、减少学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与实践机会。特彆强调培养学生“会学会干会创新”,着力培养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医药优势,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具有中医药优秀文化背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适应现代职业技能要求的理、工、医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创新型合格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布点的一级学科硕士点。自2002年开始招生,已毕业5人,在读8人,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与分析、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中医方药现代化研究、生物医学电子学与仪器和现代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临床诊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眼视光学三个本科专业自2006年起面向山东省招生,共招收150人。
科研成果
目前学院教师中有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1名,校教学名师2名;承担、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8项。近几年主编或参编学术着作及教材26部,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项。
四、基本发展思路
理工学院建立以来,按照“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总体思路,坚持学校“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点;不求全,但求特;不求大,但求强”的学科建设思路,坚持“规範化教学,规範化管理,规範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要求。围绕建设好新建学院和新上专业,以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为主线,调整最佳化教育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加强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党建与德育工作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形成“有特色的专业建设、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有特色的科学研究”。使理工学院发展成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一流理工类专业院系。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比较系统地掌握双联弹簧式安全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软体、硬体与套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或医药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医学、管理学等科学文化知识,能在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科研、教育、行政管理等行业、事业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医药信息工程的套用、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公德和职业道德。
2、比较系统熟练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一定的体育、军事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鍊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的体育锻鍊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準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準,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履行建设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业务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业务培养目标培养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软体、硬体与套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内装式安全阀 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或医药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医学、管理学等科学文化知识,能在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科研、教育、行政管理等行业、事业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医药信息工程的套用、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脉冲式安全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重点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或医药信息工程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及医学、管理学等基本知识,接受从事 套用、开发、研究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医药信息工程的基本能力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体的基本能力;
4、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或医药信息工程方面的专门知识、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医疗卫生领域有关政策、法规;
7、熟悉医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8、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达到大学英语4级考试合格水平;
9、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管理和经济效益意识;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科学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年,允许提前1年或延长2年毕业。
四、主干学科、主要及特色课程
(一)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
(二)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路、高级语言程式设计、彙编语言程式设计、数据结构、作业系统、编译原理、资料库原理、信息安全原理与套用、基础医学概论、中医学基础等。
(三)特色课程1、信息技术方向:面向对象方法、Web系统与技术、人机互动、中间件技术、软体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软体测试。
2、医药信息工程方向:医学信息工程、软体工程、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感测器、製药工艺与设备、医学图像处理、数位讯号处理、医院管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
一、总体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带散热器弹簧全启式安全阀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医用仪器或医学影像的业务知识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医用仪器及其它电子技术、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科研、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套用、维护、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公德和职业道德。
2、比较系统熟练地掌握弹簧微启式空压机安全阀 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一定的体育、军事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鍊身体的方法, 养成自觉的体育锻鍊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準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準,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履行建设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业务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空压机安全阀 医用仪器或医学影像的业务知识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医用仪器及其它电子技术、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科研、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套用、维护、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套用、医用仪器套用或医学影像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受到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
3、具有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微处理器和计算机套用能力;
5、掌握常用医用仪器套用、维护和管理或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8、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
9、了解医疗卫生领域有关政策、法规;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科学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年,允许提前1年或延长2年毕业。
四、主要及方向课程
(一)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高级语言程式设计(C++)、彙编语言程式设计、数据结构、资料库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路、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安全溢流阀 生物医学感测器、数位讯号处理、医学信号处理。
(二)方向课程
1、医疗仪器方向:医用仪器原理及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套用、电工与电路分析、医用器械套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现代检测技术。
2、医学影像方向: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CT与MRI诊断学、医学成像技术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