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华医药(中医学科)

中华医药(中医学科)

中华医药简称中医药,是指中医和中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华医药
  • 外文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别称:中医药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髒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範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範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複杂联繫。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係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範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繫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繫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恆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徵,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区别于西药而称为中药。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着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有人说中药就是树皮,草根,这话说对了一部分。中药离不开树皮,草根,如苦楝根皮,牡丹皮,茜草根,白茅根等均是中药,但不是所有的树皮,草根都是中药;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範畴。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套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範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97年,以国家科技部牵头,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参加,成立了国家新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百余名专家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规划,启动实施了中药现代化工作。近年来,全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成功地开发出一批中药新品种,中药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制定了一批重要的中药基础标準和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规範,中药产业标準规範建设初见成效。同时,中药现代化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显着作用。
2005年4月前,内地已建立了448箇中药材规範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範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沸腾造粒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