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王立群读宋史

王立群读宋史

王立群读宋史

央视《百家讲坛》2012年开始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一年录製一季。主讲人是王立群老师。“王立群读宋史”将评述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等五位北宋皇帝的生平故事。同时有同名图书发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王立群读宋史
  • 播出平台:央视
  • 播出时间:2012年
  • 主讲人:王立群

节目简介

《王立群读宋史》将评述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五位北宋皇帝的生平故事,通过五位皇帝将北宋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大事贯穿起来,力图重新再现一千年前北宋的繁华风采。
为什幺选择讲宋史,王立群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但大宋一直是被我们误解与低估的王朝。不过,真正的历史并不会因为后人的漠视与误解而逐渐消退她本来的繁华,这次製作《王立群读宋史》,就是要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被曲解”的历史。
本系列以北宋都城东京为中心,以北宋帝王为经,以北宋军国大事为纬,将北宋着名的文人、武将穿插交织其中,在北宋一派盛世繁华的文化背景中,力图再现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百六十八年的真实图景(上一个一千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彭斯)。
在《百家讲坛》里,王立群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讲述风格为人称道。此次讲述宋史,王立群表示,他会秉承一贯的讲史风格,在吸收宋史专家学者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浩如烟海的大量文献中提要钩玄,以通俗易读、条分缕析的方式呈现给听众、读者。首播的《宋太祖》既不同于正史的严肃晦涩,也不同于演义、影视作品的杜撰戏说、漫无边际;它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做到了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从1982年在河南大学任教开始,王立群对历史情有独钟。他说,历史是过去,但历史从来都不会“过去”,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就是现实。历史是有规则的,有规律的,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理。同时,历史本身就是现实的资源,它完全可以成为现实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011年开始录製《宋太祖》40集,并在2012年9月播出,同时推出同名图书。2012年开始录製《宋太宗》50集,2013年10月播出。

主讲人介绍

王立群,1945年3月14日出生,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着,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王立群王立群
在《百家讲坛》上开讲过《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刘邦)》。

内容导读

各部目录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 《宋太祖》
图书-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图书-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
2012年8月24日至10月2日播出,全40集。
  1. 陈桥兵变
  2. 皇业肇基
  3. 关键先生
  4. 蹊跷木牌
  5. 世宗託孤
  6. 疑窦重生
  7. 百鍊成真
  8. 开国大事
  9. 玩火自焚
  10. 请君入彀
  11. 杯酒释兵权
  12. 煞费苦心
  13. 集权集权
  14. 雪夜定策
  15. 一箭双鵰
  16. 锦城烟雨
  17. 兵发两川
  18. 平定蜀乱
  19. 孟昶之死
  20. 平蜀总结
  21. 百官读书
  22. 可乘之机
  23. 挥师河东
  24. 巫宦之国
  25. 势如破竹
  26. 风花雪月
  27. 进退失据
  28. 万事俱备
  29. 六路并进
  30. 李煜进京
  31. 迁都之争
  32. 斧声烛影
  33. 非常事件
  34. 匪夷所思
  35. 太祖誓约
  36. 反贪倡廉
  37. 为国守财
  38. 双面胶皇帝
  39. 千里送京娘
  40. 任人评说
《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 《宋太宗》
《宋太宗》在10月16日开播,共54集。
王立群读宋史
  1. 重构的早年
  2. 光义尹京
  3. 赵普罢相
  4. 步步紧逼
  5. 无所不能
  6. 太平兴国
  7. 文人的春天
  8. 四部大书
  9. 今非昔比
  10. 纳土归降
  11. 钉破并州
  12. 兵败高梁河
  13. 赵德昭之死
  14. 满城之战
  15. 一战成名杨家将
  16. 贻笑千古的胜利
  17. 政敌解危局
  18. 赵廷美之死
  19. 太宗的手腕
  20. 封禅未遂

分集剧情

宋太祖01:陈桥兵变 20120824
  公元907年,矗立两百多年之久的大唐帝国,轰然倒塌,一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直到一个新的平衡建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时代。在北方的广袤地区,各个割剧政权相互混战。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十个较小的割剧政权,这一混乱的时期,史称五代十国。五十多年后,在各个割剧政权各自为政,不断更替的时候,公元960年,在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后周的都城,一个巨大的军事政变正在悄悄酝酿。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场政变日后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王朝–大宋王朝。
宋太祖02:皇业肇基 20120825
  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宋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一位传奇的帝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市不易肆,这一个个传奇的辞彙,与他紧密相连。而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帝王来说,他的一生,只有放置在五代末期,那个大背景下诉说,才能充分展现赵匡胤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也才能看清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赵匡胤的历史价值。
宋太祖03:关键先生 20120826
  通过高平之战,赵匡胤奠定了,他在后周军队中的地位,受到周世宗柴荣的赏识,于是把整军的重任,交给了赵匡胤。周世宗柴荣,也是五代时期的一代明君。高平之战后,他开始实施统一天下的宏伟构想。当时天下纷乱,从哪里下手才能完成他统一天下的抱负呢?此时后周的四境,北有北汉、契丹,西南有后蜀,南有南唐等国。周世宗柴荣将目光,盯上了当时最为富庶的南唐。那幺,后周对南唐的征伐结果如何呢?在征南唐的过程中,赵匡胤又立下了哪些奇功呢?
宋太祖04:木牌蹊跷 20120827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三次亲征,周世宗取得了统一战争的首战胜利,占领南唐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的土地,后周的经济实力由此大大增强。后周显德六年(958年),周世宗柴荣带着征伐南唐的累累硕果,满心欢喜地回到了都城大梁,后周对南唐三年多的持续攻伐,暂时告一段落。按照周世宗统一天下的计画,下一步就要发兵长江以南,但是回到开封以后,周世宗突然改变了计画,不打长江以南的土地了,而要北征打契丹,这是为什幺呢?周世宗为什幺会突然北征呢?  二月,周世宗北征途中发生一件令人备感蹊跷的事件,这件事对赵匡胤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个什幺事件?
宋太祖05:世宗託孤 20120828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皇帝周世宗,可以说是一个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他一心想统一天下,南征北伐。然后,天不假年,英雄早逝,就在北伐途中,39岁的周世宗因病去世,后周的政权交给了一个七岁的孩子来掌管。为了后周政权的延续,周世宗临终前曾精心安排,让赵匡胤等人作为託孤大臣,辅佐七岁的周恭帝。然而,第二年,赵匡胤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那幺,周世宗临终前是如何安排的,为什幺他的精心安排,不到一年就被赵匡胤打破了呢?
继续看6-10集
选集
选集

图书目录

《宋太祖》(全二册)
一 陈桥兵变 梦醒:黄袍加身/回京:禅位登基/寻常:又不寻常
二 皇业肇基 发迹前的经历很雷人/人生难得的是机遇/历史从这里开始/机遇一再光顾就是奇蹟
三 关键先生 先试试刀/初征南唐/再征南唐/三征南唐
四 蹊跷的木牌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出师未竟身先死/蹊跷费解的木牌
五 世宗託孤 一石四鸟/ 顾命大臣/ 谁来管枪/ 危险变成了现实
六 疑窦丛生 可以有,但其实真没有 兵力部署很可疑 谣言的力量也很强大 该醉酒时就醉酒 道具早就準备好了 赵家的妇女都知道 该杀的还得杀我的心思你别猜
七 百鍊成“真” 赵匡胤说:不关我的事啊,是他们逼我的 赵光义说:我哥当皇帝这幺大的事,还能少了我赵恆说:必须按照我爹的意思重修我大伯的实录 赵普说:是,我作证,也有我的份儿 掩饰、粉饰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八 开国大事 封个称号不算什幺 一朝天子两朝臣一个都不能少 仪式的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
九 玩火自焚 挑战者有挑战者的逻辑 总要有人跳出来 初次交手亮亮牌 李筠很傻很天真 老赵很精很老到 万事有因必有果 杀鸡儆猴猴明白
十 请君入彀 “黑大王”李重进 热脸蹭个冷屁股 别无选择只能反 大棒还加胡萝蔔 我真是被逼的
十一 杯酒释兵权 最近比较烦 这是真的吗 这不是真的吗 吃顿饭就能解决问题吗 影响,那是相当大
十二 煞费苦心 过河一定要拆桥 一个留任者的遭遇 几个替代者的“杯具”
十三 集权集权 先收兵权再缴财权 三收行政权 终收司法权 一把椅子有文章
十四 雪夜定策 南,还是北?这是个问题 先南后北,还是个问题 换一种思路
十五 一箭双鵰 湖南最后一位大佬死了 荆南高家的生存哲学 就是借个道呗请神容易送神难
十六 锦城烟雨 开国君主不是蒙的 继任者也不是吃素的 孟昶其实真有两把刷子
十七 兵发两川 这个理由足够了 準备好了就开工 灭蜀双响炮别打了,我投降
十八 平定蜀乱 经是好经,可碰上了歪嘴和尚 既争功又吃醋 摁下葫芦瓢起来 打酱油的当了大哥 改弦更张平蜀乱
十九 孟昶之死 赵匡胤的表现很大度 孟昶好像是病死的 据说是为了一个女人 战争让女人走开
二十 平蜀总结 秋后算账为朕立法 曹彬是个好乾部
二十一 百官读书 一面铜镜引发的事件 赵普的转变 从“长枪大剑”到“毛锥子” 文武兼长才是我的理想
二十二 可乘之机 北汉的刘钧死了 即位的刘继恩也死了
二十三 挥师河东 计画没有变化快 没捞到便宜 水淹太原 历史的细节
二十四 巫宦之国 又一个自己造字的国主 老鼠钻牛角,越走路越窄 集大成的国主
二十五 势如破竹 急着上桌摧枯拉朽 声东击西 东进·南下·收工
二十六 风花雪月 机会来了,躲都躲不过 空有当年旧烟月 芙蓉城上哭蛾眉 记得当时月朦胧 两心融、一心共
二十七 进退失据 迁都洪州 与时俱退 跋前疐后 我不惹你,你别打我
二十八 万事俱备 巧使反间计 交聘契丹 命中就缺“水” 还差一张图 就少一座桥 李煜说了“不”
二十九 六路并进 一一二一部署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宋太祖应该给他发锦旗 我没工夫和你耍嘴皮子
三十 李煜进京 最后的通牒 曹彬装病 李煜真降 江南江北
三十一 迁都之争 南方收官迁都事件的始末 洛阳和开封 迁都背后的隐情
三十二 斧声烛影 两个版本 密布疑云 头号嫌疑人赵光义 好像是用毒药毒死的 还有可能是病死的
三十三 非常事件 异乎寻常的行为 宗室内部的清算
三十四 匪夷所思 金匮之盟据说这是赵普一手炮製的 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有遗诏,太宗就没有弒兄的动机了吗
三十五 太祖誓约 神秘的誓碑 有人说这是子虚乌有 事实胜于推测 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三十六 反贪倡廉 宋初的贪赃现状 颇用重典与忠厚开国 惩贪、倡廉,一个都不能少
三十七 为国守财 寒酸的皇帝 成由勤俭败由奢 不是我不想显摆,是太多的地方需要钱财
三十八 双面胶皇帝 特权阶层的特权 双面胶皇帝的双面 富之以财,责其大行
三十九 千里送京娘 故事的详情是这样的 赵匡胤的形象很崇高 赵匡胤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动心 真假参半
四十 任人评说 不乏批评的声音 宋代真的积贫积弱吗 其实与宋太祖没有一毛钱的关係
《宋太宗》(全二册)
一 粉饰履历 假大空 / 高大全
二 光义尹京 宋初三人行 / 分道扬镳 / 哪里出了问题
三 赵普罢相 姚恕不恕 则平不平 / 赵普好像被“雷倒”的 / 不光雷打,还有风吹
四 步步紧逼
五 无所不能
六 太平兴国
七 文人的春天
八 四部大书
九 今非昔比
十 漳泉纳土
十一 吴越献地
十二 强弱异势
十三 钉破并州
十四 兵败高梁河
十五 赵德昭之死
十六 满城之战
十七 西线有战事
十八 瓦桥关之战
十九 东山再起
二十 继承的危机
二十一 王室冤案
二十二 从开封尹到开封尹
二十三 七相三参
二十四 枢密风波
二十五 封禅未遂
二十六 七年纠结
二十七 真真假假
二十八 雍熙北伐
二十九 杨业之死
三十 到底是谁的错
三十一 大势已定
三十二 痛定思痛
三十三 李继捧献土
三十四 李继迁叛宋
三十五 最初的较量
三十六 难啃的骨头
三十七 永远的遗憾
三十八 东山又起
三十九 赵普走了
四十 西蜀乱起
四十一 风起云涌
四十二 官兵来了
四十三 风流云散
四十四 余波未息
四十五 尘埃落定
四十六 太宗驾崩
四十七 步步惊心
四十八 立储风波
四十九 赵恆登基
五十 太宗一日
五十一 全能皇帝
五十二 寡人无疾
五十三 历代评说
五十四 千秋功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