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姓(姓氏)
华(姓氏)一般指本词条
华(hu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华姓源自子姓、姒姓、姬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姓
- 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
- 比例:百分之零点零四七
- 读音:huà
- 源于:子姓、姒姓、姬姓
- 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戴公
- 郡望:武陵郡
简介
华氏,作为姓氏之一,有华姓的意思;也指一种温度计量方法,华氏度(℉):温度的一种度量单位。“华氏温标”是经验温标之一。
华姓
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七。
中华百家姓

寻根溯源
第一个渊源
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戴公封子孙于华邑,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源自子姓的一支华氏,有比较具体的资料可考,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这支华氏是因字得姓,而且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子孙历代都是宋国的公卿。 宋国是由周武王封给商纣庶兄微子启以奉汤祀的。商汤是子姓,正考父和华督都是商朝的后代,华氏自然也就源于子姓了。当时的宋国拥有今河南省商丘县以东、直到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这支华氏族人的最早发源之处在宋国,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在华督、华元、华定、华亥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史称华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仲康封观于西岳华山,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姒姓与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四千四百多年以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所以华氏无论是姒姓的一支,还是子姓的一支,统统都是颛顼的后代,所谓两支,不过是得姓的先后与途径有所不同罢了。
据考证,华氏人的始祖是可以远溯到黄帝轩辕氏的,因为颛顼正是黄帝的孙子。源自姒姓的华氏,早在夏朝的第四个天子仲康之时便已出现,距今有四千一百多年。这在史籍中有记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西岳,指的是陕西境内的华山,所以仲康的子孙自此就以“华”为姓氏了。不过,有学者明确持疑,因为当时的华山是否已有“西岳”的封号未可确定,所以,认为是华氏之得姓在前,华山之得名则在后。 本书考证,直到战国中期,今华山之地仍称作“阴晋”,属于魏国之地,还没有被称做“华山”。到战国晚期的周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魏国以阴晋之地为交换条件,送给秦国以求和,秦惠文王改其名为“华阴”,其境内之山始称“华山”。因此,清朝陈廷炜在其所撰《姓氏考略》中的说法“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肯定是“为名以撰”,实不可取!不过,在夏桀执政时期,有四个贴身佞臣:“河济、泰华、伊阙、羊肠,修政不仁。”泰华是夏桀的宠臣之一,在其后裔子孙中,当有中国最早的华氏。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世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僖公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其称国以杀何?称孔子国以杀者,君杀大夫之辞也。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毋。”郑世子华,就是郑文公捷的二儿子太子华,在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农曆1月,他代表郑国,同周王使者、齐桓公小白、宋桓公御、卫文公毁、许男爵、曹昭公班、陈世子款等诸侯国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这次会盟,确定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诸侯国会议。 在郑世子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是为新郑华氏。
第四个渊源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公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子华,即秦惠王的儿子之一,名华。公子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周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诸侯国合纵对抗秦国。秦惠王对此感到十分头疼,客卿张仪立即建议攻打叫喊得最凶的魏国。很快,公子华和张仪二人便率领秦军围攻魏国之邑蒲阳(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举克之并占领。之后,公子华率秦军驻扎在蒲阳,而张仪却返回秦国。回来后,张仪向秦惠王说,“请大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我能说服魏国脱离合纵之势。”秦惠王十分好奇,但还是同意了。之后,张仪跑到魏国对魏惠王说:“你看,秦国对你们魏国还是很厚道的。这不,秦王令我将蒲阳归还与您,还将他的儿子做人质。魏国可不能无礼于秦国啊。”魏惠王十分高兴,将上郡十五县都交给张仪带去给秦国,以表达谢意。如此一来,“五国合纵抗秦”被分化瓦解,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惠王拜为相邦(丞相)。在秦公子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称鹹阳华氏。
第五个渊源
- 出自蒙古族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⑴.蒙古族谟锡哷氏,亦称木华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sire Hala。蒙古族、满族谟锡哷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李氏、严氏等。⑵.蒙古族扎拉尔氏,亦称扎喇亦尔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扎剌赤儿部,是元朝着名太师木华黎之后裔,以部为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察哈尔(今黑龙江、俄罗斯勃力)。后有达斡尔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r Hala,为达斡尔族着姓之一。所冠汉姓为赵氏、严氏、季氏等。⑶.蒙古族华努特,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多冠汉姓为华氏。 - 出自回族
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阿拉伯民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⑴据文献《元代泰不华族源初探》、《镇江回回》等记载:回族华氏,其一源出西域回回泰不华(达不华)。蒙古汗国初期,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波斯人穆巴拉沙随父塔不台入华,定居于台州(今浙江临海_,后拜南宋遗民周仁荣为师,刻苦攻读汉语,于宋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在乡试中考取榜首。次年,在南宋朝廷廷试中赐进士及第,授集贤院修撰,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后在元文宗时期建奎章阁,擢为典签,拜中台监察御史,“帝赐蒙古姓名泰不华(达不华)”。在其后裔子孙中,有汉化为达氏、华氏、泰氏者。今江苏六合、镇江等地的回族达氏、华氏、泰氏,皆为其后代。 ⑵另据史籍《云南左卫选薄》记载:明朝初期,有西域回回亦速,他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归附明太祖朱元璋,被授为云南左卫副千户。亦速之子还叫亦速,到其孙速来蛮时,以汉字速为姓氏,称速氏。之后从二世速俊、三世孙速晟、四世孙速霖、五世孙速泰到第六世孙速华时,其嫡系族人八代一直为官。在速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 - 出自满族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阿赉氏:AlaiHala,满族姓氏,满语的意思“桦皮”,世居翁郭罗城(今黑龙江阿城金国上京故城),后多冠汉姓为华氏、阿氏等。⑵.满族瑚锡哈哩氏,Husihari Hala,亦称祜什哈礼、瑚克沙哈里,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理(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依兰(今黑龙江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后有赫哲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赫哲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华氏、严氏、关氏、胡氏、扈氏等。 - 出自锡伯族
源于锡伯族,出自清朝时期锡伯族华西哈里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文献《双城市满族锡伯族志》中记载,锡伯族华西哈里氏,亦称瑚锡哈里氏,后有黑龙江女真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asihari Hala,世居瑚克沙哈里(今黑龙江宁安)。锡伯族、满族华西哈里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华氏。
得姓始祖
华父督,一作宋督,字华父,名督。春秋时宋国人,宋戴公之孙。
华姓

前七一零年,时任太宰的华督杀死大夫孔父嘉,夺其妻据为己有,然后一不作,二不休杀死宋殇公,并迎立公子冯为宋庄公,自任为相。后华督自立为华姓,后世子孙遂称华姓,并尊华督为其得姓始祖。
世系表
黄帝轩辕氏 → 少昊金天氏(玄嚣) → 蟜极 → 帝喾高辛氏 → 契→ 昭明 → 相土 → 昌若 → 曹圉 → 冥 → 振(王亥)、王恆 →上甲微 → 报乙→ 报丙 → 报丁 → 主壬 → 主癸 → 商王成汤(太乙) → 太丁、外丙 、仲壬 → 太甲(太宗) → 沃丁、太庚 → 小甲、王雍己、太戊(中宗) → 仲丁、外壬、河亶甲 → 祖乙 → 祖辛、沃甲 → 祖丁、南庚 →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 武丁(高宗) → 祖庚 、祖甲 → 廪辛 → 康丁 → 武乙 → 文丁 → 帝乙 → 帝辛(纣)、微子启、微仲衍 → 宋公稽 → 宋丁公(子申) → 宋闵公(子共) → 宋厉公(鲋祀) → 宋釐公 → (举) → 宋惠公(覵) → 宋戴公(白) → 好父说 → 华父督 → 世子家 → 华孙御事、秀老 → 华元、华郑
繁衍播迁
古宋国之国都在今河南商丘,所以讲华姓源起于此应无疑义。自华督得姓而起,华姓在宋国便世代显贵,名震天下。
春秋时期见诸史册之华姓近二十人,《左传·正义》曰:“世本云,督生世子家,家生季老,老生司徒郑,郑生司徒喜”。这一支乃华督之嫡出,另外名将华元乃华督之曾孙,华元父华御事曾任宋之司寇,从众多华姓来分析,可以说此际乃华姓发展之高峰期。
前五二二年,华姓家族由于当朝君主之处置失当而产生内讧,华姓家族由此而由盛而衰,叛臣华亥失败后逃亡楚国,华费遂子华登因与华亥有勾连,而亡命吴国。另外,此际齐有华周,卫有大夫华仲,这些史实表明,春秋时华姓已播迁于楚(都今湖北江陵)、吴(都今江苏苏州)、卫(都今河南淇县)、齐(都今山东淄博)等国。
前二八六年,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华姓渐有北徙山东,南迁安徽、江苏者。汉初,华寄、华毋害追随刘邦征战有功,封为列侯,子孙袭爵,为沉寂近一个世纪的华姓重新增光添彩。两汉时,华姓可以说遍布山东大地,并在山东平原一带形成望族,另在今山东、江苏、安徽间地的沛国也形成了华姓大族。新莽之乱时,有北方华姓避居今湖南漵浦一带,与祖居此地之华姓相融合,后来昌盛为华姓武陵郡望。
三国两晋时期,华姓发展达到高峰,其中以平原郡的华歆家族为杰出代表,其人丁兴旺,世代名家辈出,可谓光照史册。永嘉之乱中,华姓避乱南迁于今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省。历南北朝至隋唐,华姓在今江苏、上海等地繁衍昌盛,并有一支华姓入迁福建。
宋元两代,华姓遍及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
明初,山西华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等地。历明清两代,华姓广布于台湾以及西南、西北、东北各地。如今,华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陕西、上海、吉林、江苏等省市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华姓约占全国汉族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郡望堂号
华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平原郡,汉代设定,治所在平原(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2、武陵郡,汉代设定,治所在义陵(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
3、沛国,西汉为沛郡,东汉为沛国,治所在相县(故城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堂号:“武陵”、“华岳”、“平原”、“敦厚”等。
“本仁堂”:据《萧山渔临华氏宗谱·序》载:华氏“原姓宋,实微子(商·纣王同父异母兄长)之裔,食采于华(今河南省商丘以东至江苏省铜山以西地区),西周时,宣王姬静遂因地赐华姓。华、宋二姓,万世难婚。”这段文字说明华氏源流和华、宋不通婚的原因。此外,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存裕堂”、“诒谷堂”、“享叙堂”、“培元堂”、“寿和堂”、“永思堂”、“武陵堂”、“享德堂”、“思训堂”、“庆余堂”、“敦本堂”、“礼耕堂”、“佑启堂”“青紫堂”等。
宗族特徵
1、华姓名人众多,群星闪烁,自得姓以来,世代显达,两晋以前北方名人众多,南北朝以后南方华姓显贵,《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录有华姓名人八十七位,数量之多比起排名一百位以前的姓氏来讲,丝毫不见逊色。
2、华姓在宋人编着的《百家姓》中排行第二十八位,从一个偏面反映了华姓在宋代时的显达。
华元:华督曾孙,春秋时宋国大夫。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执政四十年。虽曾战败遭讽,但致力弥兵,志意可嘉,也不失为一份创造。 华毋害:西汉将领。以越将从高祖起于留,定三秦,击臧荼,有功,封为终陵侯,謚齐。
华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又首创五禽戏,后为曹操所杀。
华歆: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三国时魏国大臣。曾依孙策,后附曹操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时为军师,转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为司徒。明帝时,任太尉,进封博平侯。
华峤:华歆孙,华表子,西晋史学家。官至侍中。因不满《东观汉记》,乃撰《后汉书》九十七卷,记东汉一代史事,文质事核,有司马迁、班固之风,如今已散佚。
华恆:华表孙,东晋大臣。娶晋武帝女,拜附马都尉,后任尚书、颍川令。西晋亡,南渡。领国子祭酒,封苑陵县侯,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身后无余财。
华温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砀山)人,五代梁唐间将领。少从黄巢起义,巢败后,仕后梁,官至齐、晋二州节度使。入后唐后,官至镇国军节度使,后以太子太保致仕,以固守称胜。
华镇: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官吏。神宗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等。
华云龙:安徽定远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洪武三年,论功封淮安侯。
华蘅芳:江苏无锡人,清末数学家。致力于翻译工作,译出算学、地质学等书十七种,包括《代数术》、《三角数理》、《微积溯源》等,己着有《行素轩算稿》。
华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画家。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为扬州画派代表之一。诗亦古质、兼 工书,时称三绝。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
华罗庚:着名数学家。
温度计量方法
虽然华姓与华氏是同义词,但华姓是被包含于华氏,因为华氏还可以指一种温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是华氏71度,但是绝不能说今天是华姓71度。
华氏度
华氏度(℉):温度的一种度量单位。“华氏温标”是经验温标之一。寒暑表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记为℃)和华氏度(记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製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华氏温度用字母“℉”表示。
摄氏度的发明者是Anders Celsius(1701-1744),其结冰点是0℃,沸点为100℃。在一个标準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华氏度与摄氏度的换算:
华氏度 = 32 + 摄氏度 × 1.8
摄氏度 = (华氏度 - 32) ÷ 1.8
F是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製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覆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準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华氏度=32+摄氏度×1.8
摄氏度=(华氏度-32)÷1.8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这种说法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单位名称“度”已作废。摄氏温度的定义是t=T-T。,而T。定义为273.15 K,摄氏度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摄氏温度时的一个专门名称。 华氏度(Fahrenhite) 和摄氏度(Centigrade)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而华氏温度把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沸点为212华氏度所以1摄氏度(1等份)等于9/5华氏度,则,根据冰点温度能得到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是: 1℃ =9×1 /5+32℉=33.8℉℃ = 5×(℉- 32)/9,℉ = 9×℃ /5+32式中℉-华氏温度,℃-摄氏温度开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是:K = ℃+273.15,K = 5×(℉- 32)/9+273.15,℉ = 9×(K-273.15)/5+32所以,绝对零度0 (K) = 9×(0-273.15)/5+32 (℉) = -459.67(℉)华氏温度Fahrenheit英文的中文译名。
华氏温度οF |
摄氏温度℃(百分度): |
绝对温度 K: |
兰氏度RankineοRa: |
列氏度RéaumuroR: |
温度转换计算公式 |
转换 | 到 | 公式 9/5 = 1.8 9/4 = 2.25 10/8 = 1.25 |
华氏温度 | 摄氏温度 jk | ℃ = (οF - 32) / 1.8 |
华氏温度 | 绝对温度 | K = (οF + 459.67) / 1.8 |
华氏温度 | 兰氏度Rankine | οRa =οF + 459.67 |
华氏温度 | 列氏度Réaumur | oR= (οF - 32) / 2.25 |
摄氏温度 | 华氏温度 | οF = ℃ × 1.8 + 32 |
摄氏温度 | 绝对温度 | K = ℃ + 273.15 |
摄氏温度 | 兰氏度Rankine | οRa = ℃ × 1.8 + 32 + 459.67 |
摄氏温度 | 列氏度Réaumur | oR=℃ × 0.8 |
绝对温度 | 摄氏温度 | ℃ = K - 273.15 |
绝对温度 | 华氏温度 | οF = K × 1.8 - 459.67 |
绝对温度 | 兰氏度Rankine | οRa = K × 1.8 |
绝对温度 | 列氏度Réaumur | oR= (K - 273.15) × 0.8 |
兰氏度 | 摄氏温度 | ℃ = (°Ra - 32 - 459.67) / 1.8 |
兰氏度 | 华氏温度 | οF =οRa - 459.67 |
兰氏度 | 绝对温度 | K = οRa / 1.8 |
兰氏度 | 列氏度Réaumur | oR = (οRa - 459.67 - 32) / 2.25 |
列氏度Réaumur | 摄氏温度 | ℃ =oR × 1.25 |
列氏度Réaumur | 华氏温度 | οF =oR × 2.25 + 32 |
列氏度Réaumur | 绝对温度 | K = oR × 1.25 + 273.15 |
列氏度Réaumur | 兰氏度Rankine | οRa =oR × 2.25 + 32 + 459.67 |
摄氏温度(℃) | 绝对温度(K) | 华氏温度(οF) | 兰氏度(οRa) | 列氏度(oR) |
-273.15 | 0 | -459.67 | 0 | -218.52 |
-17.78 | 255.37 | 0 | 459.67 | -14.22 |
-10 | 263.15 | 14 | 473.67 | -8 |
0 | 273.15 | 32 | 491.67 | 0 |
5 | 278.15 | 41 | 500.67 | 4 |
10 | 283.15 | 50 | 509.67 | 8 |
15 | 288.15 | 59 | 518.67 | 12 |
20 | 293.15 | 68 | 527.67 | 16 |
25 | 298.15 | 77 | 536.67 | 20 |
30 | 303.15 | 86 | 545.67 | 24 |
37 | 310.15 | 98,6 | 558.67 | 29.6 |
37.78 | 310,93 | 100 | 559.67 | 30.22 |
100 | 373.15 | 212 | 671,67 | 80 |
125 | 398.15 | 257 | 716.67 | 100 |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是:5(tºF- 50)=9(tºC-10º)
式中tºF——华氏温度,tºC——摄氏温度
摄氏 | 华氏 | 摄氏 | 华氏 | 华氏 | 摄氏 | 华氏 | 摄氏 | 华氏 | 摄氏 | 华氏 | 摄氏 |
º | º | º | º | º | º | º | º | º | º | º | º |
40 | 104.00 | 10 | 50.00 | 110 | 43.33 | 80 | 26.67 | 50 | 10.00 | 20 | -6.67 |
39 | 102.20 | 9 | 48.20 | 109 | 42.78 | 79 | 26.11 | 49 | 9.44 | 19 | 7.22 |
38 | 100.40 | 8 | 46.40 | 108 | 42.22 | 78 | 25.66 | 48 | 8.89 | 18 | 7.78 |
37 | 98.60 | 7 | 44.60 | 107 | 41.67 | 77 | 25.00 | 47 | 8.33 | 17 | 8.33 |
36 | 96.80 | 6 | 42.80 | 106 | 41.11 | 76 | 24.44 | 46 | 7.78 | 16 | 8.89 |
35 | 95.00 | 5 | 41.00 | 105 | 40.56 | 75 | 23.89 | 45 | 7.22 | 15 | -9.44 |
34 | 93.20 | 4 | 39.20 | 104 | 40.00 | 74 | 23.33 | 44 | 6.67 | 14 | 10.00 |
33 | 91.40 | 3 | 37.40 | 103 | 39.44 | 73 | 22.78 | 43 | 6.11 | 13 | 10.56 |
32 | 89.60 | 2 | 35.60 | 102 | 38.89 | 72 | 22.22 | 42 | 5.56 | 12 | 11.11 |
31 | 87.80 | +1 | 33.80 | 101 | 38.33 | 71 | 21.67 | 41 | 5.00 | 11 | 11.67 |
30 | 86.00 | 0 | 32.00 | 100 | 37.78 | 70 | 21.11 | 40 | 4.44 | 10 | -12.22 |
29 | 84.20 | -1 | 30.20 | 99 | 37.22 | 69 | 20.56 | 39 | 3.89 | 9 | 12.78 |
28 | 82.40 | 2 | 28.40 | 98 | 36.67 | 68 | 20.00 | 38 | 3.33 | 8 | 13.33 |
27 | 80.60 | 3 | 26.60 | 97 | 36.11 | 67 | 19.44 | 37 | 2.78 | 7 | 14.44 |
26 | 78.80 | 4 | 24.80 | 96 | 35.56 | 66 | 18.89 | 36 | 2.22 | 6 | 14.44 |
25 | 77.00 | -5 | 23.00 | 95 | 35.00 | 65 | 18.33 | 35 | 1.67 | 5 | -15.00 |
24 | 75.20 | 6 | 21.20 | 94 | 34.44 | 64 | 17.78 | 34 | 1.11 | 4 | 15.56 |
23 | 73.40 | 7 | 19.40 | 93 | 33.89 | 63 | 17.22 | 33 | +0.56 | 3 | 16.11 |
22 | 71.60 | 8 | 17.60 | 92 | 33.89 | 63 | 17.22 | 33 | 0.00 | 2 | 16.67 |
21 | 69.80 | 9 | 15.80 | 91 | 32.78 | 61 | 16.11 | 31 | -0.56 | +1 | 17.22 |
20 | 68.00 | -10 | 14.00 | 90 | 32.22 | 60 | 15.56 | 30 | -1.11 | 0 | -17.78 |
19 | 66.20 | 11 | 12.20 | 89 | 31.11 | 59 | 15.00 | 29 | 1.67 | -1 | 18.33 |
18 | 64.40 | 12 | 10.40 | 88 | 31.11 | 58 | 14.44 | 28 | 2.22 | 2 | 18.89 |
17 | 62.60 | 13 | 8.60 | 87 | 30.56 | 57 | 13.89 | 27. | 2.78 | 3 | 19.44 |
16 | 60.80 | 14 | 6.80 | 86 | 30.00 | 56 | 13.89 | 26 | 3.33 | 4 | 20.00 |
15 | 59.00 | -15 | 5.00 | 85 | 29.44 | 55 | 12.78 | 25 | -3.89 | -5 | -20.56 |
14 | 57.20 | 16 | 3.20 | 84 | 28.89 | 54 | 12.22 | 24 | 4.44 | 6 | 21.11 |
13 | 53.40 | 17 | 1.40 | 83 | 28.33 | 53 | 11.67 | 23 | 5.00 | 7 | 21.67 |
12 | 53.60 | 18 | -0.40 | 82 | 27.78 | 52 | 11.11 | 22 | 5.56 | 8 | 22.22 |
11 | 51.80 | -19 | -2.20 | 81 | 27.22 | 51 | 10.56 | 21 | -6.11 | -9 | -2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