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棠棣之华(丽端所着武侠小说)

棠棣之华(丽端所着武侠小说)

棠棣之华(丽端所着武侠小说)

《棠棣之华》是人气作家丽端所写的一部武侠小说,发表于《今古传奇武侠版》2008年上半月版。

小说讲述展季展雄两兄弟,为了废止人殉这同一目标,走了不同的路子。弟弟快意恩仇,为闾巷之侠,哥哥忍辱负重,行朝堂之侠。却有那幺多的误会。我想哥哥也是故意的吧,只想着弟弟能更放开手脚去做想做的事。虽然展雄很多次被展季的表象所伤,但也看得出兄弟之情并不曾真正在他心中断裂,即使最受伤的时候他隐隐之中还是牵挂着哥哥。而这篇文最让我庆幸的是展季总算没有死去,还有弟弟浪子回头的善局。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棠棣之华
  • 作品出处:《今古传奇武侠版》2008年上半月版
  • 文学体裁:武侠小说
  • 作者:丽端

简介

兄为圣人兮弟为盗贼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内容标籤:报仇雪恨 宫廷侯爵 江湖恩怨
搜寻关键字:主角:展季,展雄,姜莼 ┃ 配角:臧文仲,姬申 ┃ 其它:坐怀不乱
棠棣之华

作者

丽端,本名胡丽端,1970年代末出生于贵州。“丽端”这个名字,是丽端的祖母所取,意为,“美丽的开端”。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历史学家,长大了才发现自己更适合臆想历史,特别是那已然湮没在浩繁卷帙中、坼裂为青铜碎片的神话时代。二十多年来北上求学,南下谋生,所经之地北至佳木斯,南至海南岛,梦中踏足过南北极;做过注册会计师、自由职业者、银行职员、写过校园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和奇幻小说。现居深圳,在数位化的工作外编织神与人的耻辱与光荣。

精彩评论

棠棣之华
1.因为《棠棣》中的两个男女主角我都比较喜欢,而男主角正是与云襄不同的,那种低调隐忍却有大智慧大慈悲的人。《棠棣》给我的感觉,没有那样激烈的矛盾冲突,感觉一直是淡淡的,像一杯淡茶清雅却有余味。悬念铺成得很好,没有很扣人心悬的情节,却让人有一直看下去的冲动。看到《棠棣之华》这个名字我就大概猜到了这是一个关于兄弟之间的故事吧。不过我还是没想到,作者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大圣人柳下惠和他弟弟,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大盗盗跖的故事。想想也是,一个大圣人,其弟竟是一个鼎鼎大名的大盗,这两兄弟之间该是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
故事里的柳下惠名叫展季,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性格耿直且固执,但在他身上体现更多的则是心忧国家和百姓的大气,他用自己的大智慧最终让鲁国国君废除了人牲制度,在齐国的铁蹄下保住了弱小的鲁国,并且保护了即墨公主唯一的儿子。为了他的理想,他不惜与最爱的弟弟反目成仇,不惜被别人误解成一心向上爬的卑劣小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知识分子的固执可见一斑,不过却让人感动。一个国家只有有了这样的人才能看到希望。比起云襄,展季的胸襟与韬略显然更胜一筹。
展季与展雄之争,也就是柳下惠与盗跖之争,除了圣盗之争外,更是卿相之侠闾巷之侠之争,一居庙堂之高,一处江湖之远,却殊途同归。看作者的语气,我觉得她更倾向于前者,毕竟在朝为官的人如果有侠义之心忧民之心,他所能做的要比身在江湖的人要多得多。不要在这里要说一下,作者似乎把盗跖写成了一个比较鲁莽的年轻人。其实根据《庄子》所载,盗跖其人是个豪放但却很有思想的人,他曾与孔子辩论,把孔子辩得哑口无言,说他是个另类的思想家也不为过。
再谈展季的爱情。这段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挣扎,悽美惨烈的破灭,只是与字里行间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和绝望。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特别是丽端这样比较成熟的女写手,对于感情的刻画总是更有技巧也更细腻动人。这一点要比《千门》的那段感情,让人觉着舒服多了。即墨公主是个雅致而大气的女子,她心知自己此生已得不到幸福,便利用自己的身份,为了展季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默默做了很多事情。
当她为了自己的国家,毅然赴死,这段隐忍了太久的感情也终于爆发。“没出息的姬申,关键时刻只想得出这样的法子,真替他丢脸呀。”她不屑地轻笑,骄傲地喝下金屑酒。当年她为了两国的和平被作为和亲的礼物,与最爱的人永生无法执手;如今她为了不让丈夫利用自己威胁自己的国家,慨然赴死,一直一直都是如此从容,体现了贵族女子身上,那种平常女子无法比拟的大气与骄傲,值得尊敬。
不过柳下惠真不愧为大圣人,一长篇故事下来,二人连手都没拉过……
“来生,我必不放开你……”
“我也是。”这是展季说过的唯一一句情话。还是在公主死之后……
比起云襄和舒亚男,展季与即墨公主两人的感情让我觉得特别的舒服。他们两人都背负着太过沉重的东西,为了国家为了理想,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斗争,故事却将他们之间的故事轻轻的淡化,没有那种撕裂般的伤痛,没有揪心揪肺的绝望,只余那淡淡的忧伤,反而更是让人心动。
而且姜莼的“莼”字我也很喜欢。--by 宙斯的继弟
棠棣之华(丽端所着武侠小说)
2.《棠棣之华》的作品分析
或者还有将时代放在更早之前的武侠小说吧。(《神封英雄坛》既然有了玄幻或奇幻这种变体,那还是将它归到那里去好些)但棠棣之华确实已经够高古了,高古到其实他甚至不能像朝代较晚的作品那样,可以随意地藉助上古典籍。(周易是已有的,道德经,南华经是不是也是呢,我没考据,恕我不能判断,但根据少时评书《临潼斗宝》和《伍子胥传》之类,展雄是伍子胥同时代的人,并且是唯一可以和伍子胥打成平手的人,那应该是有的了)因为这些经典在当时既没有被奉为经典,而还处在”争鸣“阶段。估计展家这两个人都不会是他的追随者。这个局限就基本上注定了,武侠小说中的“武”字,在这部作品里面,只能从实或从虚。从实,就只能顶多像评书那样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膂力为王。从虚,就儘量虚写武功招式。在这点上,丽端的处理还是比较聪明的,除了轻功,内力和针灸,他基本不实写武功,便是这些,他也不出现具体的名称——验证起码在当时,武功还没有系统化。
但这些没有系统的武功,依然表现出很精彩的场面,最精彩的当然是兄弟几次对决(详见作品),有意思的最后都是展季战上风,因为智取更重要喔。
作品的意义,在丽端自己的话里面,是内圣外盗对现实的一种改造。在我看来,这其实是秩序与自由的一场斗争和博弈,而终极目标是自由。无论是展季的修订法律,还是展雄的落草为寇,都是为了解救不自由的奴隶。非烟同学讲“个人自由”或许是展雄的目标,但其实展雄也是不自由的,个人自由终须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展季表面上看是不自由的,但是他信念坚定,目标明确,不徇私,不徇情,不唯己,所以他反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与他为难的“敌对势力”为他的目标铺路。不管这这种调动是“要挟”,是“牺牲”,还是用“亲情牌”或“爱情牌”。他的行为当不起“快意恩仇”这样的江湖侠气,但“为国为民”,那是绝非过誉的。
我怀疑丽端是反对暴力革命的。暴力是该反对的。这从她将展雄刻画成这样的人物形象就可以看出吧。在作品中,他固然有武功高强,做事决绝,兄弟情深,知恩图报这些优点。。。。。但,明显就是一个弱智儿童级别的嘛?(大家认为呢??)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上了。
这两个兄弟一在庙堂,一在江湖;一在秩序里修改秩序,一在暴力中破坏秩序。他们的目标是自由,更多人的自由。他们部分地达到了目的。旧秩序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新秩序并没有触动贵族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分配。但在那个时代能做到这点,我们应该致敬了。
至于情节手段,感情纠葛,是作品必不可少的调剂。只能说,丽端烹调得还不错。展季最后会不会殉情呢?不同的读者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丽端最后的暗示,或许已经告诉了我们。--作者:河流如金
3.<1.线索整理>
本文从多方面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侠”——卿相之侠(展季)与闾巷之侠(展雄,展季弟)。
丽端从“献牲”(活人祭)切入,引出代弟献牲的展季,然后描述了他替君迎亲,坐怀不乱,重修《鲁律》,与弟陌路,忍辱负重,外御其辱,相思成灰,力魄万难,替天行道的故事。
而于“侠”却从两方面做解——义、情。
<2.二侠深究>
义:
展季所代表的卿相之侠的主张,是夺以权力,以权修法;直道事人,以情撼人。讲究的是大局之利,万世之修,君子之道。他们辗转于权力与倾轧之中,身陷于朝堂黑水泥淖,囹圄世俗偏见误解。因此,卿相之侠必有可忍人前误解嘲弄,不怕身后声名受损。却如展季所说,一生唯奉正值之道,不受恩惠所胁,不以强暴折腰,生逢厄运而无怨,死蒙诽谤亦无悔!如此侠义,担的是千钧之重,扛的是万钧之鼎,千古而来,少有可承受之人。而担得起这侠义之名的,除了有忍受凌迟之苦的毅力和决心,也必要是有大智大慧,大能俯瞰全局,小能洞察世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一个千古卿相,泽被苍生之侠。
展雄所代表的闾巷之侠的主张,在于聚以武力,揭竿而起;爱憎分明,忠于心性。偏重的是厚积薄发之后的一举成就。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厚积的潜力,只为那一刻彻底的颠覆,仿若浩蕩江水来势汹汹,浪起千丈,水沖万里,毁天灭地,却后劲不足。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起义,大多都是轰轰烈烈地开场,星火燎原般蔓延,烟花绽放般到达极致,然后水去潮退,后以失败告终。其因便是以有限之人力,抗无限之法令。纵然统治阶级如何昏庸无能,也会有严刑酷法约束其民。法令条律始终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桎梏,绑在壮士的脚腕上,他们纵然能往前走几步,但终究也会因束缚而寸步难行。
这篇文中,丽端扬的是“卿相之侠”,抑的是“闾巷之侠”。然我以为,两种侠盗皆有利弊。为卿相之侠道者,若难御外扰,或如诸葛亮般不幸力尽而亡,一时又后继无人,那幺就会前功尽弃,心血结晶付诸东流,可谓难于蜀道。而闾巷之侠,如刚才所言,后劲不足,多是虎头蛇尾。因此,应以“卿相侠道”攻于内,“闾巷侠盗”扰于外,二者互补,互助,互融,才是文武合一的最高境界,才是促进改朝换代的捷径。
情:
展季于己严苛自律,于人亦是坦蕩真挚。展季和其主鲁僖公之妻姜莼相恋。这段也许是虚构的爱恋,从书上看去亦是平淡无奇,但在我心里,是现实中任何一段爱情都要为之让路的情义。(我知道说这句话肯定要得罪人>_<!)没有一种男女之情能如此坦蕩,不夹杂一点世俗的慾念,只求心灵的相契相合。姜莼终究嫁作他人妇,展季终会娶得别家女,但二人若相聚,眉目间涌出的都是绵绵情义——不是背叛,是忠于真心。就如相吸的正负磁极,都是物质的本能,上天的注定。
展季与展雄的兄弟之情,被丽端喻为“棠棣”,出自《诗·小雅·常棣》。郭沫若也曾画过一段连环画——《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我在网上搜寻到的棠棣的图片,一枝一叶都开得舒展,葳蕤而茂盛。芝草蒲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春末盛开的棠棣,也许浸透着春意的枝蔓里,也沾染了一些夏季的鼓譟,仿若那兄弟与兄弟之间的情义也蕴含着男人与男人的情义——既有春天的柔情,亦有夏天的亢奋与决绝。因此展季才会在贫苦的少年时代,为了弟弟吃上一点肉而到山里背石头,才会代替弟弟充当人牲献祭,才会在长大之后与他割袍断义,决绝地说出那样的话:“你我已不再是兄弟,下次相见时只有官匪之别!”心胆俱裂。
<3.文笔赏析>
丽端的文笔绝对没话说,她是少有的文笔凌厉,意蕴厚重的出色写手之一。她似乎很擅长“四两拨千斤”的写作手法,和萧鼎还不一样。萧鼎那叫“出其不意”,讲究的是巧妙,而丽端的则是“星火燎原”,讲究的是后劲绵长。丽端写人,那人便跃然纸上;写景,那景便展现眼前;写事,那事便调理清晰地在读者脑海中罗列。当初看《神殇.永离》的时候就觉得她笔下的故事没有小女儿家的娇柔,反而有种男儿的硬气。而她笔下的人物虽不至于极其出色,但都有个共同点——执着。不论是《啼血无痕》中的精卫还是《永离》中的那只蜉蝣,还是《越京四时歌》李允,乃至本文中的展季,都是如此执着,那种韧性牵引着根细线,缠连在心上,每每看到这种品质,心弦都会微微震颤。
<4.乱侃一番>
我觉得丽端笔下的展季的形象和沧月笔下的夏语冰(详见《镜》龙战)有点类似。都是在黑暗官场沉浮的人。思及此我想到了屈原。他的处事方式和展季截然不同。我觉得屈原有点完美主义者的倾向,作为鱼,他所求的至清的水。然而水清则无鱼,他也没有了自处的空间。因此就有了个疑问,这做官做人吶,是坚持刚正不阿,眼睛不容一颗沙子,如同屈原一样自尽震撼世人吶还是能屈能伸,不拘小节,灵活运用政治手段救济他人,如同展季一样忍辱负重为苍生某利吶...?
思前想后,无果,归结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作者:蒲草如丝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