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情绪心理学
识别孩子不良情绪信号,做“理智脑”型的家长,轻鬆化解孩子的哭闹、叛逆、愤怒、悲伤、焦虑等情绪。
基本介绍
- 书名:儿童情绪心理学
- 作者:李群锋 着
- ISBN:9787554605813
- 类别:图书>亲子/家教>家教方法
- 定价:38.00
-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1.好的父母是孩子情绪的侦查员!
做孩子情绪的侦探,留意孩子的情绪周期和不良信号,帮助孩子拆除情绪地雷,不给坏情绪留空间。读懂孩子各种情绪背后的真实心理,用孩子的思维和逻辑,化解孩子的哭闹、叛逆、愤怒、悲伤、焦虑等情绪。
2. 让孩子的情绪飞一会儿!
正常的情绪表达和宣洩,是孩子获得内在力量的方式。因此,家长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机会通过哭泣、喊叫、愤怒等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感,孩子才能很快走出负面情绪!
3. 你是“情绪脑”还是“理智脑”的家长?
人类的大脑分三层: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然而,无论是谁,都有理智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加上情绪脑的反应比理智脑快五十倍,从而人们的情绪反应通常是不由自主的。对于儿童来说,情绪战胜理智便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因此,家长用情绪脑,还是理智脑,是亲子关係好坏的分水岭!
内容简介
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虽然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但是本质上它只是人类生活的调味剂,只能正确解读孩子各种情绪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才能了解内心真实的感受和心理诉求。
倾听孩子的心声,识别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愿望和需求,教会孩子识别和利用自己的各种情绪,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李群锋:群峰教育圣贤国学院国学讲师,幼稚园自动化运转系统讲师。出版有《边宠边吼育英才》《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性格心理学》《儿童沟通心理学》等多部儿童教育书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目 录
第一章 做孩子情绪的侦探:透视儿童情绪,读懂孩子的心
小测试:儿童情绪健康自测
儿童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
情绪表达,男孩女孩有差别
0~3岁,宝宝情绪发展的奥秘
3~6岁,培养正面情绪的关键阶段
童年是情绪脑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特点
影响孩子情绪的因素知多少
留意孩子的情绪周期和不良信号
营造好环境,儘量不留情绪地雷
孩子的健康快乐,取决于家长的情绪调控力
延伸阅读:离异家庭的孩子情绪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二章 愤怒是团小火焰:幼小心灵的怒火为何烧不尽
小测试:你的孩子情绪稳定吗
愤怒——四种基本情绪之一
愤怒情绪爆发前的“暗涌”
儿童如何表达生气情绪
家中有个“猛张飞”,怎幺办
“小皇帝”又发脾气了
缺爱的孩子脾气大
孩子不讲道理,多是情绪暴怒引起的
生气可以发泄,但别让孩子偏激
家长越让步,孩子就越不满足、越愤怒
延伸阅读:通过调节呼吸,释放孩子的暴躁情绪
第三章 悲伤抽泣为哪般:破译“宝宝心里苦”的心灵密码
小测试:你的孩子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
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大哭,是儿童悲伤情绪的发泄口
每个悲伤的心灵,都经历过创伤时刻
最爱的东西消失,请允许孩子悲伤
父母感情不和,孩子更易悲伤
适度宣洩悲伤,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延伸阅读:钟摆效应可强化孩子的好情绪
第四章 孩子总是说“怕”:驱赶内心的恐惧,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小测试:你的孩子是否患有恐惧症
孩子的恐惧从何而来
儿童恐惧症的常见表现
与父母分离,易引发宝宝恐惧
宝宝害怕小动物,怎幺办
儿童也会有社交恐惧症
幼儿睡眠干扰:怎样摆脱噩梦的纠缠
由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引发的恐惧
99%的学生都有“开学恐惧症”
延伸阅读:儿童牙科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与干预手段
第五章 自卑感就像阴雨天:别让你的说话方式熄灭孩子内心的明灯
小测试:你的孩子自卑情结严重吗
自卑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自尊心过强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爱说“我不”的孩子,多有自卑倾向
别让“别人家的孩子”毁了自家孩子的自信
让个子矮的孩子远离自卑
过度保护,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
当心!穷养的孩子容易自卑或短视
受挫后,孩子变自卑了怎幺办
强调输赢或分数,会诱发孩子的自卑情绪
延伸阅读:当心肥胖儿童的自卑情结与社交迴避
第六章 孩子也有焦虑感:对症下药,让孩子告别“压力山大”
小测试:孩子考试焦虑表现自测
孩子焦虑分五种类型
克服分离焦虑,从家长做起
断奶不科学,也会引发宝宝焦虑
黄昏焦虑症,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的
宝宝从夜间恐惧到睡眠焦虑
教育别太超前,孩子焦虑减半
你的孩子也有考试焦虑症吗
延伸阅读:情景游戏对儿童焦虑情绪的正面影响
第七章 孩子胆怯不用怕:共心共情,帮孩子建立自信
小测试:你的孩子属于C型性格吗
孩子胆小,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害羞也是胆小的一种表现
“胆小鬼”往往是吓唬出来的
孩子被欺负后变胆小,怎幺办
说话声音小的孩子,多有胆怯情绪
胆怯的孩子不善与人交际,怎幺办
延伸阅读:抓住内向型孩子的内在优势
第八章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表明他需要倾诉和关注
小测试:你的孩子有儿童抑郁障碍吗
抑郁不是大人的“专利”,儿童也会患上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表现的五个层面
大人不要说“郁闷”,让孩子远离抑郁
冬天多晒太阳,孩子不会闷闷不乐
无形压力,“压”出孩子的抑郁
离异家庭的孩子得了抑郁症,怎幺办
延伸阅读: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抑郁、攻击行为的关係
第九章 厌学的心理之伤:给孩子心灵鬆绑,使其快乐上学
小测试:你的孩子有厌学情绪吗
儿童厌学情绪很普遍
上幼稚园的孩子也有厌学情绪
好孩子和“学霸”也会厌学
孩子心理疲惫缺自由,也会诱发厌学情绪
儿童厌学情绪多,大人过度保护惹的祸
人际关係紧张,也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延伸阅读:儿童的挫败感和自信心的临界点
附录
通过孩子的画,感知孩子的情绪和性格
屡试不爽的十种儿童情绪管理法
免费线上读
儿童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
妈妈接两岁多的忆萌从早教班出来,路边有一家炒货店的糖炒栗子刚刚出锅,一阵阵香味飘到鼻子里。忆萌拉着妈妈停了下来,用手指着栗子说:“妈妈,忆萌要吃。”
妈妈买了一袋栗子,售货员刚把栗子递给妈妈,忆萌就迫不及待地伸手要抢。妈妈怕忆萌被烫到,赶紧把袋子藏到身后,说:“等一下妈妈剥给你吃。”
“我要吃,我要吃!”忆萌一边喊,一边转到妈妈身后找栗子。妈妈把手举得高高的,一边剥,一边对忆萌说:“妈妈马上就剥好了,再等一下!”
栗子剥掉了壳,还是很烫,妈妈赶紧吹凉,然后送到忆萌嘴边:“好了好了,吃吧。”不料忆萌接过栗子,一下子扔得远远的,嘟着嘴叫:“坏妈妈!坏妈妈!”
妈妈很生气:“你这孩子,怎幺这幺不懂事?不吃算了,回家!”说着,妈妈抱起忆萌就往家走。忆萌一边大声哭,一边用两只小脚用力地踢妈妈,不小心将装栗子的袋子踢破了,栗子滚了一地。妈妈又气又恼,狠狠地在忆萌屁股上打了几下。忆萌索性放声大哭起来。路边的行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妈妈尴尬得不知怎幺办才好。
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又哭又闹,家长却一头雾水,不知孩子究竟为什幺情绪失控。这样的情形,或许每位家长都遇到过。虽然用哄骗、打骂等手段能暂时遏制孩子的哭闹,但是没过多久,这样的情形又会再次出现。家长“故伎重施”,可效果却越来越差。
其实,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只要家长正确解读孩子的情绪并了解他们独有的情绪表达方式,然后根据孩子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去帮助并引导他们学会情绪管理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例子中的忆萌一心想吃栗子,妈妈怕烫着她,剥好了、吹凉了才送到她的嘴边。但是忆萌对“烫”并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妈妈不能理解她迫切想吃到栗子的心情,因此大发脾气。后来妈妈的责备和打骂更加深了她的不满,所以才会哭闹不止。假如妈妈能蹲下来,让忆萌亲自用手碰一碰栗子壳,让她理解“烫”的概念,忆萌就不会那样乱发脾气了。
其次,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大人的情绪表达通常比较含蓄、委婉,不会不顾时间、场合胡乱髮泄,而孩子则是喜怒哀乐都形于色,想让他们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实在很难。通常孩子年龄越小,情绪表达就越直接,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何为“掩饰”。但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孩子的情绪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表达情绪的日常行为或反常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不高兴了会咬人,开心了会大叫,这些反常行为发生时大人不要摸不着头脑,而是要摸清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把情绪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哭闹和乱发脾气。
最后,家长要合理利用孩子情绪的多变性和波动性。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的就是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很快的。而孩子又习惯通过行为将情绪变化表现出来,面部表情、肢体行动、声调语言等都会特别反常。孩子的这种情绪表达方式在大人看来或许有些夸张,但正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有些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却会掀起“滔天巨浪”。因此,家长一定要摸清自己孩子的脾气或秉性,在孩子情绪即将产生波动时不要斥责和打骂,而要及时察觉并引导孩子将情绪表达出来,这样做才有利于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