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山海经故事丛书:徐文长的故事

山海经故事丛书:徐文长的故事

《山海经故事丛书:徐文长的故事》以明代中晚期历史为背景,从徐文长少年时代的传说故事《竿上取物》起,一直说到他的临终遗言《化千成万宝中宝》止;故事内容包括:惩罚土豪劣绅,抗击倭寇的奇谋战绩;杰出的诗词、对联和书画;解决疑难问题的智慧和谋划;对敌人的辛辣讽刺,对朋友和下层百姓的百般呵护。从中体现出徐文长的超人才华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个性和品质。

基本介绍

  • 书名:山海经故事丛书:徐文长的故事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英语
  • 定价:16.00
  • 作者:谢德铣 阮庆祥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页数:177页
  • 开本:32

内容简介

《山海经故事丛书:徐文长的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内容均以从民间蒐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全书围绕徐文长,讲述了很多关于他的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图书目录

原序
竿上取物
猜帽子
“该当何罪?”
斗米斤鸡
“僧在有道”
写呈子
“一头牛”和“一斤油!”
“小处不可随便”
考场写长文
卸御赐金牌
“半头牛毛”的字
贡院考试
府学宫斗钦差
“山阴勿管,会稽勿收”
为虎作“伥”
“青天高一尺”
“泰山石敢当”
蜡烛头鱼行主
两颗良心一般黑
一百文钱一只桃
猪猡朝奉
写招牌
利息三两酒
气煞马员外
尸体落河
借佛骂“剥皮”
免死金牌
绝倭涂用兵
二圣祠题联
大堂画
“田水月”画群猫
三江题联
南镇留墨
“嫁乎?不嫁?”
“廿年媳妇廿年婆”
昌安门比武
“红白诗”与“洒壶诗”
“磬有鱼”和“呱呱呱”
埠船上讲故事
“天天天天天天天”
游湖题咏
“迟”“早”三个月
“落雨天,留客天”
凉亭比梦
“何忍于心”
“化乾成万宝中宝”
后记

后记

徐文长(1521—1593),名渭,号天池,晚号青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和书画家。
徐文长自幼聪颖,一生勤奋好学。二十岁时,考中了山阴秀才。以后,他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徐文长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学习书法,博採前辈知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贺知章、杜世昌诸大家,卒有所成。随着书法艺术的进步,他的绘画艺术也逐渐成熟起来。
徐文长出身于小官僚的家庭。他诞生后一百天,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苗宜人是继室,家庭地位很低,在人们的歧视下,辛辛苦苦把徐文长抚养长大。十四岁这年,苗宜人不幸亡故了,他只好依赖于两个哥哥生活。他的两个哥哥都是他父亲前妻童氏生的,比他大许多岁,经常在外游历,所以实际上这时他已成了孤儿。到他二十岁时,他的二哥亡故;二十五岁时,大哥也亡故了。他只好依靠妻家过活;不幸,这一年他的妻子潘氏也病故了,他从此无依无靠,开始过着穷困的生活,并把自己的住处称为“一枝堂”,表示自己的身世像鸟儿栖居一样。家庭的变故和经济的困难,没有影响他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他在这一时期广泛接触了社会和各个阶层的人物,从而在书法、绘画、戏曲、音乐、武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
徐文长仕途坎坷不平,一生很不得志。三十七岁时,他应邀到浙江总督胡宗宪属下担任幕僚,亲临前线参加了浙江沿海和绍兴一带讨伐倭寇的战斗,曾出计谋屡建奇功,并写了许多激情洋溢的爱国主义诗文,备受当时人的重视。可是,由于明朝统治阶级内部鈎心斗角,加上后来宦官弄权,严嵩当道,朝政腐败不堪。严嵩被弹劾后,胡宗宪亦受牵连,不久竞自杀身死。徐文长清名受污,更受到排挤。这时,他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抗倭爱国理想无法实现,神经开始失常。四十五岁时,他写了《自为墓志铭》準备自杀。不久,又怀疑续妻张氏不贞,失手误杀了她,从此开始了七年狱中生活。
徐文长在五十三岁时被人营救出狱,以后就经历了六年的漫游生活。他“放浪麴櫱,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漫游使他突破了原有生活小天地的局限,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见闻,从此他的书画就完全成熟了。他在晚年,傲视权贵,同情平民,与封建统治者採取了完全不合作的态度。他在不少诗文中表达了对当时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当权者的痛恨,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备受歧视迫害的不幸遭遇。
徐文长晚年生活十分悲惨。六十一岁漫游回来后即贫病交迫,身旁无人,只有一只狗伴在身边。他缺米少酒,衣衫单薄,屋子破旧,步履艰难,只得挣扎着,以鬻画为生。最后只好把几千卷心爱的藏书变卖一空,移居到后衙池王家卒岁。儘管生活如此潦倒,但他并没有在权贵面前屈膝,不肯随便为他们题诗作画,保持了我国历代正直知识分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和崇高的品质。
1593年,徐文长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卒年七十二岁。死时以稻草盖身,木棺草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也没有墓冢。他生前没有人为他刻集子,直到死后好几年,公安派首领袁宏道偶然发现了他的诗文,为他刻印了集子,才使他的艺术才华没有被湮没。
徐文长一生在黑暗世道中挣扎,抗争,辛勤创作。在他生前死后,都有不少封建卫道者攻击他,歪曲他,污衊他。但这一切丝毫掩盖不了他高洁的品格和艺术的光辉。明代以来,我国知名文学艺术家如袁宏道、陈洪绶、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等,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并深受其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珍视徐文长的艺术才华和他对祖国文化的贡献。1961年,北京举行我国古代十大画家展览会,徐文长列为其中之一。他的画作受到了国内外的很高评价。徐文长的故乡绍兴,也保护与修复了他的故居青藤书屋。他的杰出作品受到了广大人民民众的广泛重视和讚赏。
徐文长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城乡民间是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的。但据明清笔记记载,在当时这些故事还相当罕见。徐文长故事在民国以后才多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等地曾出版过不少《徐文长故事》《徐文长趣事》《徐文长逸事》等书。但这些书中的故事,有不少思想意义都比较差,甚至包含庸俗下流的内容。它们有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和捏造;有的借了徐文长的名义,把许多有害的笑话和低级趣味的故事,如“骗瞎子”、“都来看”、“请人吃粪”等添油加醋,张冠李戴,把它们一股脑儿都硬说成是徐文长的故事。这样,原来流传在民间一些积极的东西,不是被歪曲了,就是被偷换了。当然,这些书中的故事,也有记录得好的和比较好的,值得我们借鉴。
20世纪50年代,绍兴县开展了民间文学的蒐集整理工作。徐文长的故事在绍兴民间流传较多,我们着重蒐集了这方面的故事,并本着“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原则,逐步把它整理出来。从1960年起,这些故事开始在《民间文学》《东海》《西湖》《故事会》《民众演唱》《宁波大众》等报纸杂誌上陆续发表。1979年7月,《西湖》月刊编辑部和绍兴县文化局曾帮助我们把这些故事汇成集子,广泛吸收意见。之后又重新进行了修改和整理,并充实了部分新蒐集的故事,共四十六则,编成一集。这些故事,虽未见诸正史,多属传说,但从这些传说里,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徐文长某些本质的方面来。如幽默乐观,智慧过人,亲近平民,扶弱济贫,蔑视权贵,惩罚凶暴,等等,便是如此。当然,流传在人民民众口头上的徐文长故事是远不止此的,还有更多的徐文长故事等待着我们去蒐集整理。期望这本小册子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蒐集整理过程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西湖》杂誌社,绍兴县文化局、文化馆等许多单位的同志,曾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成稿以后,承蒙上海复旦大学赵景深教授仔细审阅、修改了原稿,并为本书作序。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见闻不广,本书一定存在很多缺点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序言

这本《徐文长的故事》,是由谢德铣、阮庆祥、寿能仁、李韩林四位同志整理,由谢德铣同志选集并定稿的。以前,李韩林同志曾寄给我五十一篇徐文长的故事,大约本书选了十来篇。可见,原来可能有近二百篇的样子。至于起初的蒐集面,那自然就更广了。
此书1979年7月,曾由杭州《西湖》月刊编辑部和绍兴县文化局分别印过内部徵求意见本。当时只有四十篇,现在已增加到四十六篇。我觉得这本书编得相当好。新中国成立以前记录徐文长故事,其中的确有些是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和捏造,也有的是帮闲文人的随意编造,甚至还有不少是庸俗下流的。这是贬低了徐文长,也是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的。现在出版的这本书,我看就没有这些缺点。所以,在前年徵求意见本付印前夕,我曾借用宋朝大诗人陆游有名的诗句,稍稍改写了几个字,作为给这本书的四句题诗。诗云:
斜阳古柳各村庄,
故事闲谈当作场。
身后是非定要管,
重新编写徐文长。
我认为这本书诚然有许多别的好处,但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身后是非定要管”。对于徐文长的故事,这本书的确做到了认真的蒐集整理,还人物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对这位性格独特的艺术家加以颂扬。这就符合了事物本质的特点。
这本书的内容和编辑次序也是很有意义的。它从徐文长少年时代的传说故事写起,一直写到他的临终遗嘱;不仅写到他对于土豪劣绅的惩罚,而且写到他的对倭寇的战绩;不但写到徐文长的诗、对联和书画的杰出,也写到他对于解决疑难问题的智慧和谋划;既写他对于敌对的人儘量嘲讽,也写到他对朋友的爱护。如《“田水月”画群猫》和《“小处不可随便”》就与其他的作品不同,不只是开开玩笑,或者只是同情友人。它连开玩笑也没有,倒是相当严肃正派地写他的书画成就和知过即改的精神的。
我认为,民间故事有一个特点:古人的故事,往往不一定就加在一个固定的人物的头上。它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徐文长的传说故事也是这样一种情况。如《“廿年媳妇廿年婆”》,这类故事在民间比较多,有的不是讲孙媳而是讲孙女要长大以后把破碗给她妈妈用。这类故事,我们中国有,德国格林兄弟也都有情节类似的故事;但都没有像本书写到的那样,是徐文长教她这样做,却都是她自己的意思才这样做的。又如《昌安门比武》,说的是徐文长和李大比武的故事,我原来就听说过“柴堆三国”即关于周仓和关羽比武的故事的。又如《埠船上讲故事》中的第三个故事,讲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经过一座独木小桥,就让兵丁一个一个地走过桥。徐文长学着走路的“的笃的笃”的声音,就这样“的笃的笃”地讲下去。听故事的人问:“怎幺老是‘的笃的笃’?”讲故事的人说:“是要这样……过完桥,才能往下讲哇!”这故事我也很早听到过,不一定真是徐文长讲的,大抵属于名氏的口头传说。又如《“落雨天,留客天”》两句‘‘五言”的改读,这也是个老笑话,还常被用来作标点符号的故事的。改读的人谁都可以,也不一定真是徐文长。不过,这本书的故事说徐文长并没有硬赖在主人的家里;只是把这两句话,在堂前纸上重新加了断句。可见,民间文学作品由于採集面和历代流传不断变化的关係,有时是允许改换古人的名字的。一件事可以传说是徐文长做的,、也可以传说是关羽或别的无名氏做的,只要在本质上不违背历史的真实,是不碍大事的,
我们看《徐文长的故事》,也不能用旧的框框去套,它不全是阿凡提那种类型的故事。有的故事是相当认真严肃和有意义的,如《绝倭涂用兵》就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相当接近历史故事。当然我们不能把民间故事当作一般的历史故事,因为历史故事又是另一种性质的故事。这本书所蒐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只是人民对于徐文长的爱戴和讚颂,是人民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的。人民自己的写作不一定押韵,更不大管平仄,而是代代口头流传的民众创作。所以,我们看了故事,当然不会误认为故事里的徐文长,就是生活中的真人;故事里的诗和对联,都是徐文长自己写的真实作品。
我看了原稿,有的地方也略加改订。例如,《猜帽子》,我作了必要的增补;《凉亭比梦》,我作了一点删削。个别文字也作了一些小的调整。
总之,我认为这本《徐文长的故事》编得相当好。所以,我愿意写这篇序。我还看到书中还有几处不太妥帖的地方,如把铜钱上的字说是有“万岁”二字,似乎不会有,可能指的“万岁”的年号吧!但这因是民间传说,也无关大局,所以也就无须讲究什幺过细的考据的。我想,可能这本书里还有些别的不太妥当的地方,但只要是真正忠实于历史,认真细心地记录整理下来的,那就不必苛求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