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採顺序
对矿床进行开採的先后次序。一般是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即先採主矿体上部,后采次要矿体和主矿体下部。在同一矿区内,若划分为几个井田,则其开採顺序有:几个井田同时开採、依次开採、同时和依次结合开採三种。同一井田各阶段的开採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亦可几个阶段同时开採。同一阶段各採区沿走向的开採顺序,有前进式、后退式和联合式三种。在同一採区内的开採顺序则取决于採矿方法,空场法、留矿法、充填法一般由下而上开採;崩落法是由上而下开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开採顺序
- 外文名:mining order
- 简介:合理的採掘顺序
分类
1、前进式与后退式:
开採水平内採区的开採顺序有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 从满足矿井初期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少、 工期短、 投产快的要求出发, 採用前进式有利; 从便于运输大巷和总迴风巷的维护, 采后密闭、 减少漏风, 回收大巷煤柱考虑,採用后退式有利。 由于矿井地质和开採技术条件不同, 这两类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重要程度不同, 在具体的矿井条件下, 应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加以确定。
开採

对于上山採区, 尤其是第一水平的上山採区, 採用前进式开採可以减少初期工程量和基建投资, 工期短、 投产快, 由于大巷一般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大巷维护、矿井通风、 採区防火密闭等都没有什幺困难, 因此一般均採用前进式。
2、下行开採与上行开採:
上、 下水平和上、 下煤层之间的开採顺序, 从防止采动影响的角度出发,一般均应採用自上而下的下行式开採。 同一开採水平内的上、 下煤层或煤组分别布置採区时, 一般应先採上层或煤组的採区。 只有当上、 下煤层或煤组相距远, 经论证或核查无采动影响关係, 又有先採下部煤层或煤组的需要时(如井筒靠近下煤组, 要求及早投产; 下部煤层或煤组的煤质不同, 配产需要等),也可以先採下部煤层或煤组。
开採顺序比较
採用上行式开採有以下优点:由于一次开拓到经济上最优和技术上可能的最大深度,在已开拓的最深水平进行回採,同时,在其上的1~2 个水平进行开拓和采準,那幺,上部阶段产生的废石,可以通过废石溜井排放到下阶段已回採结束的採空区中,进行块石充填或块石尾砂胶结充填,形成强度较大的充填体,实现废石不出坑。由于从很大深度上开始回採,回採后的採空区又及时用强度较大的充填料进行充填,完全可以避免岩体发生大规模的移动和整体破坏,地表的破坏和塌陷可能性极小,某些井巷工程可以靠近矿体布置,从而显着地节省基建工程量和采準工程量;同时,由于应力场的重新分布,对减缓硬岩深部开採诱发的岩爆灾害有积极作用。
要求
合理的採掘顺序应满足如下要求:
1、符合煤层之间采动影响的制约关係,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
2、保持开採水平、 採区、 採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使矿井持续稳产高产;
3、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巷道维护长度, 实现合理集中生产;
4、节省井巷工程, 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5、便于灾害预防, 利于巷道维护, 保证生产安全可靠。
开採顺序分析
( 1 )由应力场变化可以看出,无论是採取上 行式还是下行式阶段开採顺序,矿床开挖后,在採空区和充填区都产生了应力降低区,上下盘均有 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而採用上行式开採顺序,开採前期顶部水平所受扰动甚微,只是在开採后期, 才发生较大的应力波动,这对安全生产和地表构筑物的稳定性影响是有益的。·
开採

( 2 )下行式开採引起地表的沉降範围及各阶段顶板和边帮的位移均大于上行式开採,说明在开採期内,採用下行式开採对地表的变形和破坏影响较大。
( 3 )在开採深部硬岩金属矿床时,採用上行式阶段开採顺序,可以改善采场的受力状态,有利于减轻或避免深部开採诱发的岩爆灾害。
( 4 )採用上行式阶段开採顺序,有利于实现废石不出坑,降低深部开採的矿石成本,取消地表废石场,对实现矿床的无废开採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因素
一、主要考虑首採煤层自身的开採条件和对相邻煤层开採条件的影响。
二、由于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複杂,现有的採煤或灾害治理技术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诸多难题或成本投入过高等,不能优先开採。
三、层间距是影响煤层群开採的主要因素之一, 开採不得破坏邻近煤层的开採条件,否则不能优先开採。
四、煤层群开採时,应优先开採无突出危险的煤层;对于各煤层均有突出危险性的情况,应优先取突出危险程度低的煤层开採。
五、在确定首采层时,应综合分析其对邻近层的卸压保护效果,优先选择对邻近煤层卸压保护效果好、保护範围煤层多的煤层作为首采层。
1)保护垂距及保护层数分析:首采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对暂无实测资料的可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确定。首采层为下保护层时,上部被保护层不被破坏的最小层间距应参照冒落带高度及比值判别法确定。
2)理论保护效果分析。保护效果分析主要指受采动影响,被保护层应力发生变化、煤层膨胀变形,并通过采动裂隙释放瓦斯,降低或消除突出危险性。根据邻近层受采动影响的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的关係,从理论上确定各煤层瓦斯排放率,评价被保护煤层瓦斯自然排放率。
六、对于首採煤层,工作面瓦斯治理及邻近层抽采卸压瓦斯难易程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即首先通过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初步预测,对比通风及现有瓦斯抽采技术能否解决瓦斯问题;第二是对邻近煤层卸压抽采进行预先评价,能否满足卸压抽采条件,实现抽采达标和消突。
七、对于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通过煤炭产量及煤价对比、 前期投入和长期投入对比、近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影响对比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