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矿开採
金矿开採是指对黄金矿藏的开发和採掘过程。不同的黄金矿藏所使用的开採方法不尽相同,具体的开採方法要根据矿床、开採环境等因素决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金矿开採
- 外文名:gold mining
- 类型:地下开採和露天开採
- 制约因素:产状、地形、环境等
- 原则:儘可能减少损失等
- 学科:矿业术语
简述
金矿的开採由于其行业受到黄金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的限制,开採量基本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在短时间内,金价的变动对于金矿的开採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较为典型的是在1979年~1980年的那次金价涨潮中,金价最高涨至850美元/盎司,但此期间金矿的开採量却没有大的改变,直到1983年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世界矿产黄金的总量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2500吨上下,但地区的产量变化较大。非洲、北美洲、大洋洲黄金产量呈下降趋势,而拉丁美洲、亚洲的产量逐渐上升。
黄金开採的三个阶段包括探测并发现黄金矿藏,开发基础设施来从矿藏中提鍊金矿石,将金矿石提炼加工製成金条。黄金探测包括为了发现矿藏而进行的试验性钻井和证实性钻井,来确认矿藏的储量、位置和深度。从金矿石中提炼黄金可以在地表进行,也可以在地下的矿床上进行。生产黄金可以用机械方法,也可以用一种相对比较节省的办法,即用氰化物溶液过滤成堆的金矿石,从而把黄金从碎矿石中分离出来。
方法
原生金矿与沙金矿的採矿方法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原生金矿开採方法也不相同,即便同一类型的金矿床由于产状、地形、环境的差异,开採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採矿还要分为地下开採和露天开採。不论是井下还是露天的採掘作业,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採掘作业落后,就会使矿山生产处于被动局面,造成资源浪费。
原生金矿床产状变化大,其厚度不均匀,厚的矿体可达数十米,薄的仅有几厘米。原生金矿床中厚大矿体的金矿不多见,多数是薄细矿脉,採矿时通常把小于1米的矿脉称为薄矿脉。金矿的开採原则之一是所用的採矿方法要儘可能减少损失。
原生矿的开採方法可分地下採矿方法和露天採矿方法。对原生金矿而言,由于其矿脉细薄,开採这类金矿很少採用露天开採,而多採用地下採矿法。
原生金矿床地下开採必须经过开拓、采準与切割、回採三个主要步骤。
(1)开拓:原生金矿床的地下开採,首先从地表挖掘一些接近矿体的巷道,这是运输、提升、行人、通风、 排水、供电、供风、供水和充填等採掘工程的支撑体系。这项工程就称为开拓。
(2)采準与切割:在完成开拓工程后,需在矿块内为行人、通风、运料、凿岩、放矿等进行的採矿準备工作,叫采準。切割则是在采準工程完成后的矿块中,为回採矿石开出自由面开凿空间。
(3)回採:从已完成采準、切割的矿块中採矿的工作。回採包括落矿(又称崩矿)、运矿和地压管理三项生产工艺。多採用凿岩爆破的落矿方法。运矿是将矿石从採矿点运到井外装载处。地压管理又称采(区)场支护,是为确保採空区的安全而採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沙金矿开採方法分为露天开採和地下开採两大类。露天开採按使用採矿机械的不同,分工程机械开採法、水力机械化开採法、採金船开採法和地下开採法。此外,还有联合开採法和土法开採。
法律规定
金矿是国家极其宝贵的资源,对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发展黄金生产,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和黄金储备,而且能促进黄金产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当前大量的个体採矿者涌入黄金矿山和勘察矿区乱采滥挖,严重影响、干扰了金矿企业的生产和勘察矿区的正常工作,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挽乱社会秩序,助长走私和倒卖黄金等非法活动,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侵害。为了保护国家的宝贵资源,加强对金矿开採的管理,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对黄金矿产实行保护性开採的通知。其基本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
(1)黄金矿产是实行保护性开採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画的开採,未经国家黄金管理局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开採。
(2)自通知之日起,停止审批个体採金,不得再向个体发放黄金矿产採矿许可证。对从事黄金矿产开採的个体採矿者,应当停采清理;对无证开採的,要依法处罚;对持有黄金採矿许可证的,由原发证机关限期收回。
(3)取缔个体选冶、加工黄金及倒卖黄金矿石等非法活动,查封所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氰化池、小汞板和溜槽等黄金选冶点,对疏于管理、秩序混乱的矿区要进行清理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