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能源春秋:细说能源危机和出路

能源春秋:细说能源危机和出路

能源春秋:细说能源危机和出路

《能源春秋:细说能源危机和出路》内容为:能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5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已经会用木柴燃火来烧烤食物了,人类的进化过程超过一般动物的重要标誌是能够主动使用能源。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伴随着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人从呱呱坠地到回归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源,衣食住行从原始时代到现代无一不以能源为载体。目前大量使用的化石能源是亿万年前由太阳能转换来的化石能源。遗憾的是:第一,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二,能源大量使用后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环境污染一气候变化一生态破坏,为人类的未来抹上难以磨灭的阴影。这种状况早已引起全球有识之士的警惕和担忧,呼吁用行动来阻止后遗症的发展。

基本介绍

  • 书名:能源春秋:细说能源危机和出路
  •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
  • 页数:224页
  • 开本:32
  • 品牌:广东科技出版社
  • 作者:吴博任
  •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595104X, 9787535951045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能源春秋:细说能源危机和出路》特点为:
1.紧贴社会热点话题——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2.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每一编前均有提示性的内容,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
3.语言通俗易懂;
4.书中穿插了一些知识性的小连结,如“核电站反应堆类型”等,科普性强,有助于读者理解。
了解能源,共建绿色家园,保护环境,减灾趋利
精彩内容抢先看
化石能源行将枯竭
灰霾、酸雨可以防治
遏制全球变暖在行动
核能开发三步走
风能撑起半边天
变沙漠为清洁能源的农田
没有石油,汽车照样跑
节约型社会,能源充裕

作者简介

吴博任,生于1936年,广东省潮州籍人。中共党员,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从事环境保护事业30余年。系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曾兼任中国环保战略研究中心通讯研究员、广东省核电事故应急委员会委员、省电动汽车指导小组成员、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志·环境保护志》主编等职务。是业余科普作者,曾在国内各种报刊杂誌发表过多篇科普作品。其中,2003年长篇连载于《环境》杂誌的《绿色汽车》文章,于2005年荣获“广东省首届优秀科普作品奖励大会”二等奖。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化石能源
第一章 现代能源三大支柱
煤是工业革命的动力
煤是怎样形成的
煤炭资源有多少
石油的世纪
石油是煤的“孪生兄弟”
后起之秀天然气
第二章 石油危机
石油峰值到来,供需缺口在扩大
新一轮的石油危机
出路在何方
中国的石油
第三章 大气污染
灰霾天气
烟雾事件
酸雨频发
第四章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气候变暖非好事
京都对策和巴厘岛路线图
人类的抉择
中国未雨绸缪
第二编 核能
第一章 核能从哪里来
质量亏损奇观
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子弹是怎幺回事
第二章 核电站
原子锅炉核反应堆
半壁江山压水堆
核电是清洁能源
第三章 核电安全有保障
防止核泄漏的屏障
公众的眼睛
应急,早已有準备
走出阴影又复兴
不必恐核
第四章 核能开发三步走
铀一235一马当先
快中子蓄势待发
人造太阳已露曙光
第三编 可再生能源
第一章 水能步入常规能源伫列
水能从哪里来
水电站
保护水塔和绿色水库
第二章 风能撑起半边天
风是怎样形成的
“捕捉”大风
第三章 生物质能展新姿
营造薪柴林
成为农村能源主角的沼气
城市垃圾资源化
醇能的是非
第四章 永恆的太阳能
地球上有多少太阳能
太阳能热利用
光伏发电是怎幺回事
第五章 地热能和海洋能展望
深藏的地热能
巨大的海洋能
第四编 二次能源
第五编 节约能源
附录

序言

能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5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已经会用木柴燃火来烧烤食物了,人类的进化过程超过一般动物的重要标誌是能够主动使用能源。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伴随着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人从呱呱坠地到回归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源,衣食住行从原始时代到现代无一不以能源为载体。目前大量使用的化石能源是亿万年前由太阳能转换来的化石能源。遗憾的是:第一,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二,能源大量使用后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环境污染一气候变化一生态破坏,为人类的未来抹上难以磨灭的阴影。这种状况早已引起全球有识之士的警惕和担忧,呼吁用行动来阻止后遗症的发展。
我国政府早在上世乡?80年代就将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并积极主动地承担了在全球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97年和2005年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从法律上确定我国能源使用的正确方向。近几年国务院也将节能减排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