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经济学
出版信息
作者:陈昭玖、翁贞林、滕玉华、王火根、曹大宇
定价:3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78105
出版日期:2015.01.01
印刷日期:2014.11.21
定价:3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78105
出版日期:2015.01.01
印刷日期:2014.11.21
内容简介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篇,包括导论、时代背景、相关理论依据,是全书的理论基石;第二部分是经济运行篇,着重对新能源需求与供给、投融资进行描述和分析;第三部分为产业发展篇,重点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新能源政策篇,介绍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及中国的新能源政策。
图书目录
第一篇基础理论篇
第1章导论 3
1.1新能源概述 3
1.1.1能源及其分类 3
1.1.2新能源的概念 6
1.2国际新能源利用现状 6
1.2.1太阳能 7
1.2.2生物质能 7
1.2.3风电 7
1.2.4地热能 7
1.2.5海洋能 8
1.3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8
1.4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9
1.4.1各国政府都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 9
1.4.2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10
1.5新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
1.5.1系统分析方法 10
1.5.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1
1.5.3巨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方法 11
1.5.4规範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1
1.6新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12
1.6.1新能源经济学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12
1.6.2新能源经济学为建立可持续能源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12
1.6.3新能源经济学为发展区域经济和企业经济提供基本指导思想 12
第2章新能源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3
2.1人类生存发展面临能源危机 13
2.2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环境日益恶化 14
2.2.1“酸雨”频发 15
2.2.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16
2.2.3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7
2.3可再生能源是永不枯竭的生态能源 18
2.3.1世界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18
2.3.2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 19
2.3.3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19
2.4技术的发展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能 22
第3章新能源经济学理论基础 24
3.1自然科学基础 24
3.1.1热力学基础 25
3.1.2动力学基础 26
3.1.3生物学基础 28
3.2经济学基础 30
3.2.1西方经济学理论 30
3.2.2循环经济理论 32
3.2.3新制度经济学 33
3.2.4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第二篇经济运行篇
第4章新能源需求 41
4.1新能源需求的基本概念 41
4.2新能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42
4.2.1新能源价格 42
4.2.2技术进步 42
4.2.3经济发展状况 43
4.2.4政府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政策 44
4.3新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44
4.3.1全球新能源消费现状 44
4.3.2我国新能源消费现状 45
4.4新能源需求的发展趋势 46
4.5新能源需求预测模型 47
4.5.1新能源需求预测的意义 47
4.5.2能源需求预测模型 48
第5章新能源供给 53
5.1新能源供给的基本概念 53
5.2新能源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 53
5.2.1新能源资源赋存 53
5.2.2技术进步 54
5.2.3政策因素 54
5.2.4投入机制 55
5.2.5市场环境 56
5.3 新能源供给的基本特点 56
5.3.1新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 56
5.3.2新能源供给的不稳定性 56
5.3.3新能源供给的技术稟赋较强 57
5.4新能源供给现状及发展前景 57
5.4.1新能源供给现状 57
5.4.2新能源发展趋势 63
第6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融资分析 67
6.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 67
6.1.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现状 67
6.1.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特点 69
6.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资分析 70
6.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特点 72
6.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体系 73
6.4.1固定电价体系 73
6.4.2浮动价格体系 74
6.4.3招标电价体系 75
6.4.4绿色电力价格体系 76
6.5可交易绿色证书机制 76
6.5.1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76
6.5.2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国际经验 79
第三篇产业发展篇
第7章核能的经济价值及其经济利用 85
7.1核能概述 85
7.1.1核能及其用途 85
7.1.2核电技术发展的历史 85
7.1.3核能的优势 88
7.2世界主要国家的核能发电进展 89
7.2.1世界核电发展概况 89
7.2.2美国核电发展概况 89
7.2.3法国核电发展概况 90
7.2.4日本核电发展概况 91
7.2.5俄罗斯核电发展概况 92
7.3中国核电发展状况 93
7.3.1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93
7.3.2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 93
7.3.3我国核电的成本分析 95
7.3.4我国核电供应能力分析 95
7.4核能发展的前景展望 97
7.4.1全球核电发展的潜力 97
7.4.2我国核电产业的市场前景 98
第8章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利用 100
8.1太阳能概述 100
8.1.1太阳能的概念 100
8.1.2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 100
8.1.3太阳能利用的特点 101
8.2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 102
8.2.1太阳能热利用的效益 102
8.2.2我国的太阳能热产业发展状况 104
8.3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 106
8.3.1世界主要光伏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 106
8.3.2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110
8.3.3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113
第9章风能的丰富性及其经济利用 117
9.1风能利用概述 117
9.2全球风能资源状况 118
9.2.1全球陆地风能资源总体介绍 118
9.2.2中国风能资源状况 120
9.3全球风电市场发展概况 122
9.3.1世界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122
9.3.2全球风电市场区域发展情况 123
9.3.3世界风电发展前景 127
9.4中国风电市场发展概况 127
9.4.1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情况 127
9.4.2中国风电发电量情况 128
9.4.3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28
9.4.4传统能源企业进军海上风电项目情况 128
9.4.5风电上网电价情况分析 128
9.5风电产业投资分析 129
9.5.1风电设备介绍 129
9.5.2投资机会分析 130
9.5.3投资风险分析 131
第10章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物质能 133
10.1生物质能概述 133
10.1.1生物质能的概念 133
10.1.2生物质能的分类 133
10.1.3生物质能的特点 134
10.1.4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 135
10.2国内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分析 136
10.2.1国外生物质能利用状况 136
10.2.2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意义及政府态度 137
10.2.3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现状分析 137
10.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途径分析 138
10.3.1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展模式 138
10.3.2油菜籽—生物柴油模式 138
10.3.3纤维素—乙醇模式 139
10.3.4能源作物—生物液体燃料模式 139
10.3.5林木生物质—生物柴油发展模式 140
10.4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140
10.4.1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现状 140
10.4.2生物柴油市场发展回顾 141
10.4.3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概况 143
10.4.4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概况 145
10.4.5我国生物发电存在的问题 147
第11章其他新能源的利用及其他经济评价 148
11.1地热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 148
11.1.1地热资源的分布 149
11.1.2地热资源的利用 149
11.1.3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52
11.1.4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的经济评价 153
11.2海洋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 157
11.2.1海洋能的储量分布及研究开发现状 157
11.2.2我国海洋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63
11.2.3我国海洋能发展前景 163
11.2.4温差能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 164
11.3氢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 166
11.3.1氢能及其利用方式 167
11.3.2氢能系统的综合效益分析 168
第四篇新能源政策篇
第12章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177
12.1安全因素 177
12.2技术因素 178
12.3市场因素 181
12.4体制与政策因素 183
第13章世界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政策 185
13.1美国的新能源政策 185
13.1.1国家巨观战略政策 185
13.1.2基础研究及产业化的政策 186
13.1.3保护与培育市场的政策 188
13.2欧盟的新能源政策 188
13.2.1德国的新能源政策 189
13.2.2法国的新能源政策 190
13.2.3英国的新能源政策 192
13.2.4丹麦的新能源政策 192
13.2.5芬兰的新能源政策 193
13.4印度的新能源政策 199
第14章中国的新能源政策 202
14.1国际能源的竞争 202
14.1.1规则竞争 202
14.1.2格局竞争 204
14.1.3新能源竞争的表现 205
14.2国际能源的合作 206
14.2.1国际能源合作的必要性 206
14.2.2国际能源合作的可能性 207
14.2.3国际新能源合作的表现 208
14.3我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变 208
14.3.1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萌芽阶段 208
14.3.2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起步阶段 209
14.3.3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强化阶段 209
14.4我国新能源政策的积极影响 210
14.4.1太阳能产业迅速发展 210
14.4.2风能套用发展迅猛 211
14.4.3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较快 211
14.4.4核电发展潜力巨大 212
14.4.5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 212
14.5我国的新能源政策的完善 212
14.5.1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213
14.5.2重视传统节能技术的研发 213
14.5.3完善财税政策 213
14.5.4完善金融政策 214
14.5.5加强新能源的国际合作 214
后记 215
参考文献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