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有内在联繫并互相补充的统计指标,按一定的目的、意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用以说明总体数量特徵所形成的体系。它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联繫的反映。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能源系统流程的基础上,它通过对能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流转、储存和使用等一群统计指标的有机联繫,全面、系统的反映出能源系统流程的内在联繫、数量关係以及总体特徵、发展规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 释义:有内在联繫并互相补充的统计指标
  • 标準:一定的目的、意义系统地结合
  • 目的:说明总体数量特徵

主要内容

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一)能源资源统计;
(二)能源生产统计;
(三)能源加工、转换统计;
(四)能源运输(输送)统计;
(五)能源流转统计;
(六)能源库存量统计;
(七)能源消费统计;
(八)能源综合平衡统计;
(九)能源经济效益统计;
(十)能源节约统计。

设计原则

社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複杂系统,综合反映能源发展状况方面,如果选用指标过多,容易造成统计工作量剧增;反之,指标设定太少,过于分散也不利于开展统计分析。因此,本课题结合我国和上海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相关内容,科学地制定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以準确反映本市能源供应、流通和消费等全过程。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与之相对应,对能源发展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因此,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应立足于能充分反映能源供应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最主要目的是全面反映能源发展状况,同时为节能工作服务。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兼顾能源供应、转换、输配和消费的全过程,反映各个阶段中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节能潜力。
2.可操作性原则
新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构成建立在原有指标基础之上,因此,将对原有统计指标进行筛选,保留合理的内容,同时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能源统计的优势,建立部分新的指标。因此,是否能方便、準确地採集到基础数据也是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3.可比性原则
除了真实反映现状外,比较分析也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统计指标的设计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资料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指标之间要具有可比性。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比较,横向比较则是指对不同对象、相同时期的比较。例如:“十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的状况、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在能源利用率、能源使用结构等方面的比较等。
4.开放性原则
能源统计是一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能源统计指标体系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也应及时调整。因此,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通过不断修改完善,从而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能源供应、生产和消费等各种情况。

体系缺陷

我国目前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表现出:
(1)缺少一些反映能源使用情况的统计指标,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能源统计上。
(2)由于受现有能源统计方法的限制,统计资料无法反映一些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3)缺乏与国际能源数据的可比性。由于在指标含义、统计口径、计量单位等方面与国际惯例不衔接,因此,与国际数据比较时,部分指标缺乏可比性。但是,相信今后随着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生态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不断深入,会得到改善和实际的解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