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市(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草市镇)
草市隶属于辽宁省清原县,地处辽宁东北部,隶属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两省一市二县(即:辽宁省、吉林省、梅河口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东丰县)的交界处,是辽宁省通往吉林省的东大门。与吉林省山城镇接壤,是辽宁省的东大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0′,北纬42°12′。
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现有小型以上水库20座,塘坝69座,年蓄水量达1200万立以上。全镇总面积为152.5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14公里。草市镇距抚顺市142km,距瀋阳175km,距清原县35km,距吉林省梅河口市55km。草市镇是清原县耕地和水库、塘坝最丰富的乡镇,优质米生产和水面养殖是该镇近年来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镇域内分别有瀋吉铁路、瀋吉高速(吉草高速)和202线国道在腹地内通过,镇区是县级道路开草线(开原—草市)和草南线(草市—南山城)的终点。并有数条乡级道路及所属村屯和临近吉林省各村屯相联繫,以村道路为支路的公路网建设已形成。镇域内有16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主要颁在镇区的西部和南部。因此,草市镇在清原县域内体系中起到东北部支撑点的作用。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中,公布了3675个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其中草市(农业小镇)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草市
- 外文名称:caoshi
- 别名:草市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东北
- 下辖地区:辖1个社区居委会,26个村委会
- 政府驻地:草市镇草市街
- 电话区号:024
- 邮政区码:113303
- 地理位置:辽宁清原县东北部
- 面积:152.53平方公里
- 人口:1.54万
- 方言:东北方言
- 气候条件: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 机场:瀋阳桃仙国际机场
- 火车站:草市站
- 车牌代码:辽D
- 行政区划代码:210423103
- 坐标:42°17′44″N 125°13′31″E
建制沿革
清原满族自治县辖镇。县黄牛生产基地。原称白银村。属吉-龙县,1925年划入清原县,为四区。1958年设草市公社,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35公里。
过去在东北,“人参、貂皮、乌拉草”被誉为三宝,而乌拉草就是旧时草市的特产。其实,这个地方最早叫白云堡,后来又改作白银河屯。白银河屯水肥草美,特别是乌拉草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来此贩运,这里的草市场由此名扬百里。1926年,这里已成为买草卖草的集散地,而草市则成了这方土地的代名词。据传 1930年,此处正式更名为草市。
行政区划
草市隶属于辽宁省清原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与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接壤,是辽宁省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地处两省一市二县(即:辽宁省、吉林省、梅河口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东丰县)的交界处,是辽宁省通往吉林省的东大门,全镇总面积为152.53平方公里。
草市镇政府

草市镇镇政府驻草市村,人口1.54万人,面积166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居委会:草市社区;16个村委会:草市社区、赵家街村、上甸子村、太平沟村、大窝棚村、二洼村、三道背村、关家街村、长兴村、草市村、粘泥岭村、水帘洞村、大板河村、双井沟村、小城子村、泡子沿村、东大道村。
代码 | 名称 |
210423103000 | 草市镇 |
代码 | 城乡分类 | 名称 |
210423103001 | 121 | 草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
210423103201 | 220 | 赵家街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03 | 220 | 上甸子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04 | 220 | 太平沟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08 | 220 | 大窝棚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10 | 220 | 二洼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11 | 220 | 三道背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12 | 220 | 关家街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15 | 220 | 长兴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17 | 122 | 草市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18 | 220 | 粘泥岭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19 | 220 | 水帘洞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21 | 220 | 大板河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23 | 220 | 双井沟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24 | 220 | 小城子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25 | 220 | 泡子沿村民委员会 |
210423103226 | 220 | 东大道村民委员会 |
注:121 镇中心区 122镇乡结合区 220 村庄
地理环境
草市交通便利,通过瀋吉高速到辽宁省省会瀋阳市约175公里,行车约2小时即可到达。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草市
公路
草市境内有瀋阳至吉林的瀋吉高速(吉草高速)和202线国道(或“国道202线”、“G202线”)穿过。

- 瀋阳—吉林高速公路,简称瀋吉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1212,是G12高速的联络线之一,自瀋阳市至吉林市,经过辽宁、吉林两省,2010年9月27日,抚顺南杂木至草市(辽吉界)段高速公路正式开通,标誌着瀋吉高速公路辽宁境内全线贯通。
- 吉草高速公路全长258.6公里,总投资105亿元,东起吉林省吉林市,西到辽宁省清原县草市镇


2011年9月30日,吉林市至草市段竣工通车标誌着瀋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路线经辽吉省界过大板河村北、设定主线收费站(K1+200~K1+460)、设草市服务区(中心桩号:K1+600);过小板河村北、在草市镇西南设草市互通式立交(K5+220)。
G1212 瀋吉高速公路 起点:瀋阳市 终点:吉林市 通车里程:373km
- 202国道是连线抚顺市和吉林省梅河口市的一条重要交通纽带。
铁路

草市站位于辽宁省清原县草市镇市府路20号,是四等站。
建于1927年。离瀋阳站181公里,离吉林站265公里,隶属瀋阳铁路局梅河口车务段管辖。现为四等站。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运。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零担仅办理整零货物发到。
车次 | 出发-到达 | 发时-到时 | 停留时间 | 附近经停 |
---|---|---|---|---|
K7398 | 白河 - 瀋阳 | 9:07 - 9:10 | 3分 | 梅河口,山城镇,清原,抚顺北,瀋阳 |
K7426 | 吉林- 瀋阳 | 13:27 - 13:31 | 4分 | 梅河口,山城镇,清原,南口前,苍石,南杂木,章党,抚顺北,瀋阳 |
K7425 | 瀋阳 - 吉林 | 11:26- 11:28 | 2分 | 梅河口,山城镇,清原,南口前,苍石,南杂木,章党,抚顺北,瀋阳 |
K1023 | 北京 - 吉林 | 5:20 - 5:43 | 23分 | 梅河口,山城镇,清原,瀋阳北 |
气候
草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冬寒夏热,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风速较小,有时出现雷雨、冰雹、大风、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为5.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零上36.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6℃,无霜期130天左右。
东部南部高寒山区无霜期110至120天。初霜一般在9月中旬出现,终霜在5月中旬。11月中旬土地封冻,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冻,4月下旬化通。最深冻土层169厘米左右。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419小时。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一般风力3至4级,最大风力7至8级。年平均降雨为806.5毫米,多集中于7、8、9月。这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以上。日最大降雨量为116.8毫米,年蒸量为1275毫米。
镇内主要为丘陵地形,且在镇域南部较集中,镇区範围内地势平坦,全镇平均海拔380米,是辽宁省清河、吉林省绥汾河两条河流的发源地,其源头位于分水岭屯。
土壤
棕壤和暗棕壤土地占面积的90%以上;草炭土和水稻土占8%,其它如白浆土占2%。
自然资源
由于多年的乌拉草的积累,草炭土成了草市地区最有特别的自然资源,草炭土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矿物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与保水性在作为育苗基质育苗效果相当不错,特别是蔬菜育苗与水果育苗方面使用量更上不断上升。
草炭土用途包括大树移植,园林绿化,育苗基质,景观绿化,水果育苗比如在每年4-5月份吃到的西瓜与甜瓜都是利用草炭土进行育苗的,它会每年的12月开始採购草炭土并且开始準备育苗工作。
过去,这里几乎年年都要开展“战草荒”运动。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民开荒种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是由于草市地势偏高,严重缺水,农民的收成很不稳定。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加快农业发展步伐,草市镇在市、县的大力支持下,逐年加大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到200年,由地方投入建设的水库有20座,其中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8座;拥有塘坝52座、方塘4座。有了水源的保障,草市镇的农业发展有了很大提高。该镇新造水田6000亩,旱田改水田7000亩,全镇共有耕地4.5万亩。草市镇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均在清原居于领先地位。近些年草市人还在稻田里养起了河蟹,种植有机水稻收入上千元,稻田养殖河蟹也可收入上千元,像这样的一亩“双千田”,草市镇有 300多亩。
特色美食
烤乾豆腐串,烤芊子
烤乾豆腐串
草市特有的美食,起源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味道鲜美,烤过之后,乾豆腐更香。90年代在草市中学学校附近都会有小摊子或者移动小屋内烤。
中医理论认为,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养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营养丰富,蛋白质、胺基酸含量高,据现代科学测定,还有铁、钙、钼等人体所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儿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老年人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特别对孕妇产后期间食用既能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又能增加奶水。豆腐皮还有易消化、吸收快的优点。是一种妇、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
原材料:
1、草市乾豆腐(注意要皮薄)
2、牛油
3、韩式辣酱

製作步骤:
1、将乾豆腐切成长方形。
1、将乾豆腐切成长方形。
2、穿成一个豆腐串。
3、刷一层油,预热。
4、将豆腐串放在炭火上烤。
5、在豆腐串上刷一层牛油,注意是牛油。
6、再用铲子压一压。
7、将豆腐串两面刷上韩式辣酱。
8、再用铲子压一压。
9、将两面都洒上孜然粉和辣椒粉,煎金黄即可。
烤芊子
烤芊子也是地道的草市美食。
人口民族
草市以汉族,满族,朝鲜族及回族为主。
经济概况
招商引资
草市镇围绕“项目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依託资源,藉助外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截止6月末,共完成招商引资额7100万元,其中:抚顺恆业中天石材有限公司投入400万元、清原县平安採石投资400万元、太平矿业有限公司技改工程投入3000万元、抚顺共赢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抚顺市林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投入500万元、抚顺弗来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投入800万元,基本完成了上半年招商引资任务。
科技兴农
草市镇基本上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全镇现有耕地4.5万亩水田和旱田,农副产业以黄牛养殖和水库淡水养鱼、河蟹养殖为主,具有良好发展趋势,农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农业结构已趋合理,有待进一步开发走向产业一体化道路。工业方面,草市镇现有工业主要集中在镇区内,但多为零散小工业,经营困难。现存的企业是泥炭加工厂、新生联合砖厂、免泡大米加工厂和炭素加工厂。基础薄弱,设施落后,管理缺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草市镇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根据不同的农业季节先后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5次,共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0000余份。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基本达到了每户农民都能掌握1—2项致富技术,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显着提高。引进优良品种,2008年共引进高产优质玉米品种10个(秦龙九、辽单33、通单24、辽单28等),种植面积达35859亩。引进优质水稻品种5个(丰优307、通禾832、超级稻、秋田小町、辉粳7号),种植面积达15000亩,建立水稻标準化示範基地5000亩(以草市村、东大道村、大窝棚村为主),玉米标準化基地4200亩(以大窝棚、泡子沿、小城子为主),推广无纺布育苗3000亩,测土配方施肥20000亩,进行了省水稻3414肥效试验及土壤肥力监测,实行机械抛秧300亩,水田机械防治稻水象甲2000亩。
小城镇建设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中,公布了3675个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其中草市(被选为——农业小镇)榜上有名。
与2004年主要看GDP不同,这次的评选格外严格,考量的标準也是更加全面,包括6项内容:
✔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 区位优势明显
✔ 经济发展潜力大
✔ 服务功能较完善
✔ 规划管理水平较高
✔ 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入选全国重点镇意味着什幺?
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和龙头,今后在政策、土地以及项目安排上将得到支持。而要想“榜上有名”,入选镇的“综合素质”都必须过硬。
据了解,此次增补调整全国重点镇,使每个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的建制镇列入全国重点镇。将全国重点镇作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将其发展成为既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又能服务支持农村、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设示範。
草市镇结合实际,围绕“打造花园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从农业、工业、民生三方面,稳步推进花园式精品小城镇建设。
农业方面
以优质蟹田米为龙头,带动有机农业发展,全力推进大米深加工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发展有机米示範种植,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使优质米种植规模达到5000亩,以此带动农民致富增收;2014年建冷棚20亩,用于发展食用菌、反季蔬菜;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最大限度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草市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在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镇水稻主产区长兴、东岗、长兴沟、刘大房、王油房、草市等10多个行政村、屯,通过远程培训向当地村民传授水田饲养河蟹实用技术。许多村民通过影像培训,学会了水田饲养河蟹实用技术,使全镇的水田饲养河蟹产业有了较大发展。
2013年,全镇水田河蟹养殖户达到了109户,稻田养蟹饲养面积由过去的210亩发展到2380多亩,每亩河蟹能使村民增收1000多元。预计2014年草市镇的水田河蟹饲养面积可达3000亩以上。
2013年,全镇水田河蟹养殖户达到了109户,稻田养蟹饲养面积由过去的210亩发展到2380多亩,每亩河蟹能使村民增收1000多元。预计2014年草市镇的水田河蟹饲养面积可达3000亩以上。
工业方面
以工业立镇、项目强镇、产业富民为发展目标,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并努力抓好再生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引进两家投资超亿元企业入驻,进一步推动全镇工业发展步伐。
民生工程方面
继续抓好环境整治,在加大城镇“美化、绿化、净化”投入力度基础上,将集中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30个;投资70万元,完成该镇白云街700延长米黑色油路面铺设工程;投资4万元,在镇头民族路、三趟街新安路灯40盏;投资1000万元,新建商品楼5000平方米;投资82万元,力争计画完成东大道村2.4公里及粘泥岭村3.4公里屯通工程;努力做好镇里余下8个村的村级卫生室建设,最大限度改善村民的就医条件,同时加强改厕工作力度,力争完成农村改厕50座,进一步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草市。
防汛工作
一是防汛组织机构落实。成立镇级防汛指挥部,实行了行政领导负责制,班子成员包片,包村副书记、村干部包库的防汛机制。小Ⅰ型水库由县领导和配一名镇领导共同包;小Ⅱ型水库确定包村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防汛责任人和安全管理责任人;对村集体管的塘坝工程由村里安排专人负责;开展了安全大排查,同时建立健全值班值宿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宿和领导带班制。
二是防汛物质储备落实。镇防汛指挥部储备编织袋6万条、铁线3吨、大锤10把、铁锹40把、木材20立,同时各村委会分别储备编织袋、草袋子2余千条。
三是防汛预案的落实。制定镇、村两级防洪预案和逃险预案。明确了组织领导、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地点预案措施。对水库下游54户199口人制定了详细的逃险预案,其中老人35人,儿童34人,病残人3人。针对这54户,建立了两单制度,一是建立一对一包保联络单制度,党员干部一对一包保,并要求包保人在联络单签字,包保人与被包保人互认,遇险情及时组织逃离;二是建立入户传送避险通知单制度。
四是防汛抢险队伍的落实。全镇共成立抢险队伍17个,镇级组建了5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村级组建了500人的抢险队伍,建立抢险机构,明确了责任人,任务落到了实处。
五是消除各种隐患的落实。完成了病险水库的排查处理,对小城子、大板河、小板河三个病险库採取挖沟降低溢洪道高度办法缓解病库压力。对小城子、大板河、富丰屯等水库启闭阀不灵等病险情况,进行及时了处理。
六是水库汛限水位的落实。按照县防汛指挥部制定的汛限水位要求,镇防汛指挥部对所有20座水库的管理责任人提出严格要求,由镇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水位,不準私自违规超蓄、擅自抬高水位,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七是防汛信息传递的落实。镇村两级保证汛期24小时通讯畅通,做到汛情及时传递,特别安排对无座机和移动通信信号弱的小城子和任家街两座水库由专人传递汛情。同时利用县水务局配备的一部卫星手机,以备应急使用。
二是防汛物质储备落实。镇防汛指挥部储备编织袋6万条、铁线3吨、大锤10把、铁锹40把、木材20立,同时各村委会分别储备编织袋、草袋子2余千条。
三是防汛预案的落实。制定镇、村两级防洪预案和逃险预案。明确了组织领导、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地点预案措施。对水库下游54户199口人制定了详细的逃险预案,其中老人35人,儿童34人,病残人3人。针对这54户,建立了两单制度,一是建立一对一包保联络单制度,党员干部一对一包保,并要求包保人在联络单签字,包保人与被包保人互认,遇险情及时组织逃离;二是建立入户传送避险通知单制度。
四是防汛抢险队伍的落实。全镇共成立抢险队伍17个,镇级组建了5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村级组建了500人的抢险队伍,建立抢险机构,明确了责任人,任务落到了实处。
五是消除各种隐患的落实。完成了病险水库的排查处理,对小城子、大板河、小板河三个病险库採取挖沟降低溢洪道高度办法缓解病库压力。对小城子、大板河、富丰屯等水库启闭阀不灵等病险情况,进行及时了处理。
六是水库汛限水位的落实。按照县防汛指挥部制定的汛限水位要求,镇防汛指挥部对所有20座水库的管理责任人提出严格要求,由镇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水位,不準私自违规超蓄、擅自抬高水位,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七是防汛信息传递的落实。镇村两级保证汛期24小时通讯畅通,做到汛情及时传递,特别安排对无座机和移动通信信号弱的小城子和任家街两座水库由专人传递汛情。同时利用县水务局配备的一部卫星手机,以备应急使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草市有1所中学,1所国小。
草市逸夫学校
草市逸夫学校始建于1970年,原校名:白银河完全国小。现校合系五层教学楼;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占地机积15000平方米。于2008年9月落成并投入使用。教学楼没有设有22个教学班(室)有17个班型上课。有专用教室12个。(音乐室、卫生室、光碟播放室、微机室、实验室、资料室、大、小会议室)。有宿舍20间近200个床位。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中心校一线教师43人,后勤教职工20人。下辖两个分校22人。学校现有在校生798人,其中中心校在校生568名,两个分校在校生230名。

草市中学
草市中学坐落在长白山余脉白云山脚下,始建于1958年。校园占地面积4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1个,学生400多人。新建的校舍整齐而明亮,环境秀丽幽静,既充满现代学校的勃勃生机,又饱含半世纪老校的文化底蕴。

立足素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规划学校的发展,以争取的质量观引领学校的进步,围绕“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思路,学校配备了完善的教学设施,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话教室、光碟播放室理化生实验室及相应的仪器库,微机室。校园网覆盖了所有的办公地点,为现代化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书馆藏书15000多册,种类繁多,知识面广而全,是全体师生课余生活的好去处。

我校有精锐的领导班子,校领导本着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好评。明确了坚持以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髮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的办学思路.形成了“诚实、健美、勤奋、创新“的校风;“博学、笃行、严谨、开拓”的教风;“乐学、勤学、多思、求真”的学风。
合作探究是现代教育的理念。在这所充满睿智的学校,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符合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他们勤教、乐教、善教,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年部组和教研组并制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草市中学在时间中总结的先进经验。
自课改以来,我校一直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充分利用教材和网路资源,大胆创新,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

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草市中学先后荣获了各种荣誉: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们闪亮登场;教师综合素质展现中我们佳绩连连。
草市中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保持并发扬了思想领先、艰苦奋斗、严格要求、高度负责的光荣传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大潮中,“草市中学人”正谱写着气势更加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医疗卫生
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三人民医院位于草市,为辽宁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三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