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定级护卫舰
康定级护卫舰(英文:Kang Ding Class Frigate)是台湾海军主力飞弹护卫舰之一,该护卫舰的原型为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康定级护卫舰
- 英文名称:Kang Ding Class Frigate
- 前型/级:拉斐特级护卫舰
- 类别:飞弹护卫舰
- 装备地区:中国台湾
- 原型级舰: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
- 舰员:165人
发展沿革
康定级护卫舰是台湾海军根据“光华Ⅱ计画”,于1991年向法国订购,总共採购了16艘,主要用于取代台湾海军目前已陈旧落后的“山”字号护航炮舰。首批6艘于1992年初在法国建造,目前已经全部建成服役。

舰名舷号
康定号1202、西宁号1203、昆明号1205、迪化号1206、武昌号1207、成都号1209。
技术特点
总体布局
中国台湾海军康定级护卫舰,安装的是奥托·梅莱拉76毫米/62舰炮;高大平整的中央上层建筑上装有金字塔式主桅。该级舰上的主桅较短;独特的前倾式桅桿/烟囱一体式建筑,装有电子支援系统天线(法国该级舰在前缘塔架上装有sATCoM卫星天线);
该级舰上桅桿烟囱较短小,装有醒目的对空/对海搜寻雷达。低矮的后桅桿顶部装有柱式桅桿,在其非常矮小的塔架结构上装有面朝舰尾方向的对海搜寻雷达和火控雷达;
中国台湾康定级护卫舰安装近程防御系统;较长的的飞行甲板位于舰尾;所有上层建筑外侧面均有10°倾角以减小雷达反射区域;外部设备如绞盘和系锚柱等都进行了隐藏处理,或儘可能设计安装在较低的位置;独特的光滑整洁的舰艇外观轮廓;中期现代化改进后的“拉斐特”级舰将安装短小的圆柱状桅桿,顶部安装球面形火控雷达天线整流罩。
其它特点
1.隐身性能好。舰上暴露部位多为倾斜多面体,雷达反射面积相当于500吨级巡逻艇。
康定级首舰1202号康定舰

2.吨位较大,适于安装各种武器系统。
3.武器配备水平有限,个别武器性能较差,防空能力较弱,对该舰综合作战能力有一定影响。
4.电子侦察先进。舰载对空雷达可发现200公里外战斗机,跟蹤64个目标。对海雷达可自动探索,跟蹤距离为30公里的目标32个。
“康定”级护卫舰装备有“达盖”MK2电子战系统,可根据当时的风向、航速和航向自动计算出应该发射哪种干扰火箭、数量、发射角和方向等。规避显示器显示本舰如何改变航向,以利于自卫。
识特特徵
1.採用V字型截面舰体和倒V字型上层建筑,全舰两舷少有垂直的平面,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
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

2.前甲板为1座76毫米单管舰炮和4联小槲树飞弹发射器,机库顶部为1座密集阵系统,机库两侧安装40毫米舰炮。
台湾海军装备的康定级护卫舰的最大强项是其优良的隐身性能,但是该型舰艇的舰体是法国造的,但武器系统则不是法国造的,是台湾自行安装的,因为武备系统与舰体的不匹配,难免会破坏其隐身性能,而且该型舰艇原来是搭配法国造的防空飞弹垂直发射系统,但是法国迫于中国大陆的强大压力不得不取消,台湾以后虽然屡次要求法国提供配套的设备,但法国始终不敢提供。因为得不到法国配套的防空飞弹系统,台湾又无能力研发垂直发射系统,只能装备“海小槲树”舰空飞弹发射系统,但该型飞弹射程、射高等偏低,根本无法抵御空中打击,造成了该型舰艇防空能力的严重不足。
性能数据
乘员 | 134人(包括15名军官) |
外形尺寸 | |
舷长 | 125米 |
舷宽 | 15.4米 |
吃水深度 | 4米 |
排水量 | 满载排水量为3500吨 |
动力装置 | |
组合式柴油机系统 4台SEMT-Pielstick 12 PA6 V 280涡轮增压柴油机,输出功率17.08兆瓦。 | |
航速 | 25节 |
航程 | 以15节航行时可达7000海里 |
飞弹 | |
舰对舰飞弹 | 2座4管“雄风”II飞弹发射器 |
舰对空飞弹 | 1座4管“海榭树”飞弹发射器 |
火炮 | 1门奥托布莱达76毫米Mk 75主炮 |
2门博福斯40毫米副炮 | |
1门20毫米“密集阵”Mk 15近战武器系统 | |
鱼雷 | 2座3管324毫米Mk 32发射管,装Mk 36鱼雷 |
直升机 | 1架S-70C |
作战数据系统 | 汤姆逊-CSF TACTICOS |
武器控制系统 | 2座CSEE纳吉尔Mk 2光电指示器 |
对抗措施 | 汤姆逊-CSF DR 3000S电子对抗/电子干扰系统 |
诱饵 | 2座CSEE“达盖”箔条发射器 |
雷达 | |
对空/对海搜寻雷达 | 汤姆逊-CSF DRBV-26D型D波段雷达 |
对海搜寻雷达 | 汤姆逊-CSF Triton G型G波段雷达 |
火控雷达 | 2座汤姆逊-CSF Castor IIC型I/J波段雷达 |
导航/直升机控制雷达 | 2座Racal 2OV90型I波段雷达 |
声纳 | 汤姆逊-辛特拉Spherion B型舰艏声纳 |
英国航宇/汤姆逊-辛特拉ATAS (V)2型拖曳阵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