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誌。

芫根是青藏高原上一种古老的植物,药食两用,藏语名为“纽玛”,是康区重要的传统蔬菜之一,栽培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康定芫根是芜菁的直根部分,别名蔓菁,圆根,盘菜,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雪域高寒山区,是高原上的主要蔬菜之一。

康定芫根呈扁圆形,表皮光滑,无裂口,肉质緻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暑、滋补增氧、明目利湿、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减肥的作用。藏医学名着《四部医典》记载道:芫根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毒、滋补增氧之功效。芫根在康定一带还是每年一度的民族节日“康定燃灯会”上的主角,人们把其作为容器来製作芫根灯,点起酥油灯,供奉佛祖神灵,所以康定燃灯会又叫“芫根会”。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康定芫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康定芫根
  • 产地名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
  • 品质特点:外形扁圆,肉质緻密,脆嫩微甜
  • 地理标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誌
  • 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478号
  • 批准时间:2010年11月15日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康定芫根在藏语中被称为“康定妞妈”,由于芫根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暑、滋补增氧、明目利湿、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减肥的作用,深受百姓喜爱。在夏季,藏区人民居家外出总忘不了备上一些“康定妞妈”用来解渴,甚至把它视为一种水果食用。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芫根含丰富的糖类、粗蛋白、纤维素、维生素等,常食用对人体非常有益,且可以缓解高原反应。
康定芫根康定芫根

外在感官

康定芫根为芜菁的直根部分,扁圆形,重达250克以上,表皮光滑,无裂口,单个重250克以上,肉质緻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叶辛辣,微苦。

内在品质

康定芫根富含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和微生素等多种需营养成分。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康定县位于甘孜州东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折多山、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将其分为东西两大部份,东部为高山峡谷,多数山峰在5000米以上,“天府第一峰”贡嘎山在县境东南沿,海拔7556米,峡谷高约3500米以上;西部和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及高山深谷区。
康定县土壤类型为山地褐土,pH值6.6—7.5,有机质含量1.25%,硷解氮158.7ppm,速效磷65.4ppm,速效钾在185.9ppm以上,即硷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中等,土壤质地疏鬆,通透性好,耕作层深厚,养分含量高。

水文情况

康定县位于大渡河东岸,大渡河北流经东北部,纳康定河出境,境内长达81.5千米。立曲(河)纵贯西北部,汇数十条溪流于西南,全长194千米。康定芫根主要分布于大渡河支流-金汤银厂河两岸,小溪密集,水系发育,水源丰富,水质好无污染。

气候情况

康定县受乾旱河谷气候影响明显。年平均气温7.0℃,最低温度-14.7℃,最高温度27.2℃,年日照数1738小时,无霜期177天。康定芫根产地海拔均在1800米至3500米之间,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充分,早晚温差大,有利芫根生长。
康定芫根灯康定芫根灯

历史渊源

康定芫根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朔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据藏文史书《王统世系明鉴》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蔓菁(即芫根)等作物品种。
相传在清顺治年间,康定安觉寺建成后,选择燃灯节(农曆十月二十五日)开光,当时用于供奉的铜、银质灯盏不够,于是便将本地盛产的芫根剜空,製成芫根灯来供奉,解了燃眉之急。这个方法被沿袭,每年十月二十五日这天,康定百姓就使用芫根来製作“芫根灯”,点起酥油供奉神灵,用以举行盛大的燃灯会,所以康定的燃灯会又叫“芫根会”,从清顺治年间一直延续至今香火不断,是康定盛大的宗教仪式和游客们嚮往的盛事。
2009年5月,芫根系列产品在成都四川“三川”地震灾区农产品展销会期间,受到消费者好评。

生产情况

2010年,康定芫根保护面积238公顷,年产量9000吨。
康定芫根康定芫根

产品荣誉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康定芫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地理标誌

地域保护範围

康定芫根农产品地理标誌地域保护範围为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所辖行政区域的西北部,包括三合乡、捧塔乡、金汤乡,海拔1800米至35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3′—102°38′,北纬29°39′—30°45′。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应选择远离污染源、排灌方便、具有可持续生产的能力的可耕作区,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鬆,富含腐殖质、保水、保肥性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前作最好为黄瓜、西红柿、菜豆等春季蔬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康定芫根生产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用抗病、耐寒性强,香味浓,生食,调味和腌渍均可的优质地方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
①整地、施基肥。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田块,于种植前,随耕翻每公顷施入3万—5万千克腐熟的农家肥,耙细整平做畦,一般畦宽1米,畦长依地形、水源而定。
②适期播种。可採用撒播、条播和窝播三种方式。海拔3000米以上的一年一熟区,农曆4—5月播种;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区,农曆6—7月播种,海拔1800—2000米左右的地区适宜播种期是农曆8月中旬以后。
③合理密植。条播行距10—15厘米,开沟深5厘米;撒播开沟深4厘米。条播、撒播均盖土2—3厘米,每公顷用种量50—60千克。
④搞好田间管理。芫根不耐旱,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苗期及时补苗、间苗,当幼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定苗。苗高10-15厘米时,追一次提苗肥,每公顷施入1:3的人畜粪水1.5万千克,进入开盘期后每公顷追有机粪肥15000千克或尿素125千克,根据田间植株生长情况,可在肉质根膨大中期再追一次肥。结合灌水和追肥中耕、除草2—3次。
⑤病虫害防治。芫根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注意防治蚜虫、菜青虫。应採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学农药。蚜虫採用黄板诱杀,菜青虫採用Bt乳剂防治,还可用大蒜、草木灰等综合防治。方法是初发期每亩用大蒜1000克拌碎后加水25千克进行喷洒,连续2—3次,也可用草木灰50—100千克进行撒施。
(4)产品收穫、产后处理的规定:
当叶茂、肉质根部充分膨大时,即达到了商品标準,要及时採收。收穫可间拔,也可一次收穫。採收后的储存:一是淹制发酵,二是埋土储存。
(5)生产记录要求:对芫根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如实记录生产投入品,特别是农家肥、生物药济等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穫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