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村
均村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城最西端,距县城34公里,与吉安市的万安、泰和两县交界,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苏维埃时期是扬殷县城所在地。既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又是少数民族(畲族)散居乡,是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均村乡下辖以下地区:均村、上达村、三坑村、长竹村、长教村、石溪村、泮溪村、高溪村、茂段村、黄柏村、中洽(He)村、中坊村、石门村、小章村、章贡村、东山村、黄田村、坪源村、东方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均村乡
- 外文名称:JuncunTownship
- 别名:一脚踏三县
- 行政区类别:乡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西赣州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
- 政府驻地:均村坪
- 电话区号:0797
- 邮政区码:342416
- 地理位置:兴国县城最西端
- 面积:193k㎡
- 人口:5万(2010)
- 方言:客家话、本地话
- 气候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 车牌代码:赣B
村情概况
均村乡下辖以下地区:均村、上达村、三坑村、长竹村、长教村、石溪村、泮溪村、高溪村、茂段村、黄柏村、中洽村、中坊村、石门村、小章村、章贡村、东山村、黄田村、坪源村、东方村。
主要景点
山自武夷
站在十八排高山之巅,北眺吉泰盆地物产丰富,鱼米之乡。南望赣南丘陵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南下可入闽粤湘。十八排,高峰也,兴国第二,西部天然屏障,海拔1100米有余,赣中南分水岭。系出武夷山向西南绵延的雩山支脉,自老营盘经茶园乡边界入境,北麓是天湖山自然保护区。向西至五里隘而止,与万安宝山乡和泰和水槎乡交界。向南脉出秦娥山,和茶园,隆坪接囊。过上达坳,南台山,藠子崬,盘踞于永丰,赣县,万安交界处。其中坪锡崬延伸至雷公嶂和太岭崬遥摇相对,中间是均村街。鸟瞰均村,是一的典型的大盆地。十八排莽莽山脉绵延纵横均村全境。

水涌赣江
悠悠河水源于十八排迂迴西流至五里隘与畔溪河相汇两水交汇处形成了一座潭,叫狮子潭.两股河水涌来,不见河水流走,可谓 “双江汇秀”。过了五里隘河水曲曲折折经布袋角水口,至涧田最后汇入滔滔不绝的赣江十八滩。自古十八滩就有“小三峡”之称。赣江之险尽在这十八滩,南宋*文天祥在过十八滩时写下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现时,这种惶恐早已没了,十八滩的惊与险因万安水库的修建早已成为故事”。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均村河水不经过兴国城,直接注入赣江。这就叫同一方人,同喝一河水。特别是在上达坳曾经有过这样的奇观,一只屋檐水一半下赣州一半流万安。
木客遗韵
最早在均村生息的客家人是秦时的“木客”。相传,秦始皇建阿房宫时,徵调大批民夫到南方採伐珍稀木材。秦亡后,这些伐木者,乘着木船溯赣江而上,穿越波涛浪谷,至“赣江十八滩”,在万安武术、良口登岸,他们沿均村河而上至五里隘,见这群山环抱土地肥沃。遁入秦娥山与龚公山之间的上洛山隐居,这批隐居的“上洛山木客”,。便成为兴国客家人的开山祖。:他们的赋诗吟唱被文人们採录进了《全唐诗》内,如:《赣州府志》所载录唐宋以来的诗作,如黄宪清的《木客吟》:“四海征材起宫殿”,“木客采木上洛山”;李本仁的《木客吟》:“秦时大启阿房宫”,“当年采木上洛峰”;“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独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苏东坡把此事写进他的虔州《八境台首》之中,至今仍在历史的回音壁震荡,春秋代序,日月不淹悠悠千载,一代代客家先民,荜路蓝缕,历尽艰辛。他们在这里放下疲惫的行囊,落脚谋生,繁衍生息。
客家古镇
五胡乱华时期大批客家先民南下,为了躲避战争和饑荒。渡长江,沿赣江而上至万安武朔分三路。一路经赣州—南康—大余—梅岭入岭南。另一路造口—赣州—南康—过洋山—九凝山,连通长安—长沙—广西的南路干线,第三路是舟船行至万安武朔上岸,经宝山乡黄塘过五里隘到均村至兴国经瑞金进福建。均村客家人南下闽粤地区的中转站之一,五里隘斑驳凄凉的古驿道见证了当年南迁的景象。
最早在均村开拓定居的早禾田谢氏,于唐末(940年)。谢家人为纪念开居始祖,建有“三乐堂”。原址即是现在下街的铁器厂。后续有刘氏,肖氏先后在均村开基,这些都是明朝以前的客家。其余都是在明末清初到均村落户的。在语言上有着特别的明显区别,分为:“本地话”和“客家话”, 除萧氏.毛氏和部分刘氏.谢氏说本地话外其他都是说均村客籍话。均村客籍话是指明末清初由闽西、粤东迁来的客家人所流传下来的话;兴国境内的本地话是指所有明末清初以前就在兴国居住的客家人所流传下来的话。兴国境内的客籍话和本地话一致性比较强,都属于客家话。但它们在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仍存在着某些显着的差异。客籍话和本地话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者在历史上的迁徙有着先后次序,并由此出现基于时代差异而造成的语言上的不同层次。在过去均村的魏氏,杨氏和吴氏家族皆讲“连城话”所谓连城话,就是从福建龙巖连城迁来的。现在在章贡村土围下,还有少数人讲连城话。
你若是漫步徜徉于均村的乡村,映入眼帘的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那。一个个古老而生机勃发的村庄,在青山环绕处,小桥流水旁,居住着一代又一代的均村人。在均村乃至整个客家民系无论迁徙到那里,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成村庄,有村庄就必有祠堂。在客家人里,祠堂是一个家族祭祖的神圣场所,宗族一般都会尽财力、物力,用上好的木料、石料等建造宏伟高大的祠堂。因此,祠堂往往是村落中规模最宏阔、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子孙多了分“房”,“房”又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如罗田段刘氏家族是极其罕见的群居大家族,走进刘氏祠堂随着岁月的流逝,沧海桑田,透过那纵横交错的街巷,幽深庄严的院落,见证着它昔日的光芒渐渐黯淡、消逝,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在坪源的十大姓在两条溪水相汇的地方,有杨.赖.萧.宋.....等十个大姓氏的祠堂集中修建在一起,古老的十座祠堂充分体现了客家的团结互助,和平共处的精神。在均村几乎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姓氏都建有一座祠堂,庇佑着一方古朴、祥和的同时,也昭示着宗族的兴旺与昌盛。
寻找均村古镇当年的遗蹟,下街口的双孔石拱桥是最好的历史见证。站在高大伟岸的古拱桥上,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昔日的繁华就这样无声流淌。用手抚摸那斑驳的青石板。我依旧可以感到历史的沧桑,仿佛回到那古桥上车水马龙的年代。自古南来北往路过均村的官员、商贾、儒士、庶民,他们都不忘记到大尉庙烧柱香,祈求神灵护佑,一程平安。更不会忘记去大井头讨碗甘甜的井水止渴消暑。大尉庙中供奉的主神是唐“安史之乱”时从张巡守雍丘面中六箭,坚守不动的将军雷万春。说到大井头,我不知道诞生于何年何月?我只知道我爷爷的爷爷都喝她的水长大的。井边的青石板已被古井边的淳朴的人们踩磨的光滑柔润,石板间生着深青色的苔藓,毛茸茸的沁了一层晶莹的水珠。青石板上深深地刻着昨日的故事。她以自己清凉甘美的泉水养育了人们,默默地奉献精神,影响着人们。
最早在均村开拓定居的早禾田谢氏,于唐末(940年)。谢家人为纪念开居始祖,建有“三乐堂”。原址即是现在下街的铁器厂。后续有刘氏,肖氏先后在均村开基,这些都是明朝以前的客家。其余都是在明末清初到均村落户的。在语言上有着特别的明显区别,分为:“本地话”和“客家话”, 除萧氏.毛氏和部分刘氏.谢氏说本地话外其他都是说均村客籍话。均村客籍话是指明末清初由闽西、粤东迁来的客家人所流传下来的话;兴国境内的本地话是指所有明末清初以前就在兴国居住的客家人所流传下来的话。兴国境内的客籍话和本地话一致性比较强,都属于客家话。但它们在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仍存在着某些显着的差异。客籍话和本地话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者在历史上的迁徙有着先后次序,并由此出现基于时代差异而造成的语言上的不同层次。在过去均村的魏氏,杨氏和吴氏家族皆讲“连城话”所谓连城话,就是从福建龙巖连城迁来的。现在在章贡村土围下,还有少数人讲连城话。
你若是漫步徜徉于均村的乡村,映入眼帘的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那。一个个古老而生机勃发的村庄,在青山环绕处,小桥流水旁,居住着一代又一代的均村人。在均村乃至整个客家民系无论迁徙到那里,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成村庄,有村庄就必有祠堂。在客家人里,祠堂是一个家族祭祖的神圣场所,宗族一般都会尽财力、物力,用上好的木料、石料等建造宏伟高大的祠堂。因此,祠堂往往是村落中规模最宏阔、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子孙多了分“房”,“房”又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如罗田段刘氏家族是极其罕见的群居大家族,走进刘氏祠堂随着岁月的流逝,沧海桑田,透过那纵横交错的街巷,幽深庄严的院落,见证着它昔日的光芒渐渐黯淡、消逝,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在坪源的十大姓在两条溪水相汇的地方,有杨.赖.萧.宋.....等十个大姓氏的祠堂集中修建在一起,古老的十座祠堂充分体现了客家的团结互助,和平共处的精神。在均村几乎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姓氏都建有一座祠堂,庇佑着一方古朴、祥和的同时,也昭示着宗族的兴旺与昌盛。
寻找均村古镇当年的遗蹟,下街口的双孔石拱桥是最好的历史见证。站在高大伟岸的古拱桥上,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昔日的繁华就这样无声流淌。用手抚摸那斑驳的青石板。我依旧可以感到历史的沧桑,仿佛回到那古桥上车水马龙的年代。自古南来北往路过均村的官员、商贾、儒士、庶民,他们都不忘记到大尉庙烧柱香,祈求神灵护佑,一程平安。更不会忘记去大井头讨碗甘甜的井水止渴消暑。大尉庙中供奉的主神是唐“安史之乱”时从张巡守雍丘面中六箭,坚守不动的将军雷万春。说到大井头,我不知道诞生于何年何月?我只知道我爷爷的爷爷都喝她的水长大的。井边的青石板已被古井边的淳朴的人们踩磨的光滑柔润,石板间生着深青色的苔藓,毛茸茸的沁了一层晶莹的水珠。青石板上深深地刻着昨日的故事。她以自己清凉甘美的泉水养育了人们,默默地奉献精神,影响着人们。
均村新镇
均村街,市场繁荣,人气旺盛,属县境西部的中心集镇。历史悠久,东晋末期,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尤其隋朝修通了京杭大运河,水路交通更具有重大意义,带动连通岭南的赣江水运的繁荣。几十里外的赣江,在近代修筑赣粤公路以前,就是江西,乃至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赣江十八滩地理位置显要,成为中原至岭南的水陆交通干线的重要位置上。十八滩经济,这无疑对均村圩镇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很大推动。
改革开放后,短,窄,乱,的均村街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修下街桥,均宝公路,上街红旗大桥,主街道,交易市场,国小中学,卫生院,各种公共设施齐全。水电,通信,交通,也极大的改善。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此为契机,均村圩镇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重点规划环圩路和新农贸市场,随着和背公里的开通,将进入一河两岸的发展规模。
深山移民安置过程,把移民安置点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改善移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同时,大力拓宽移民致富渠道,闯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民众自愿、理事会运作”的移民扶贫新路子。五年来,分别在1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移民309户1893人。通过移民扶贫政策的实施,移民户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按照“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标準做工作。经济能力较好的安置到圩镇(地价更高),不管是就业还是找事做都有更广的路子;经济能力一般的就安置到各个村,村里主要是发展产业,如菸叶、茶油、桉树等,可按自己能力创造收入。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通过採取离组不离村、离村不离乡两种集中安置的模式,较好的实施了移民整体搬迁工程。
正在勘测建设的“昌吉赣高铁”,将给均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契机,新农村,新圩镇,新均村,将已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改革开放后,短,窄,乱,的均村街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修下街桥,均宝公路,上街红旗大桥,主街道,交易市场,国小中学,卫生院,各种公共设施齐全。水电,通信,交通,也极大的改善。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此为契机,均村圩镇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重点规划环圩路和新农贸市场,随着和背公里的开通,将进入一河两岸的发展规模。
深山移民安置过程,把移民安置点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改善移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同时,大力拓宽移民致富渠道,闯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民众自愿、理事会运作”的移民扶贫新路子。五年来,分别在1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移民309户1893人。通过移民扶贫政策的实施,移民户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按照“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标準做工作。经济能力较好的安置到圩镇(地价更高),不管是就业还是找事做都有更广的路子;经济能力一般的就安置到各个村,村里主要是发展产业,如菸叶、茶油、桉树等,可按自己能力创造收入。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通过採取离组不离村、离村不离乡两种集中安置的模式,较好的实施了移民整体搬迁工程。
正在勘测建设的“昌吉赣高铁”,将给均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契机,新农村,新圩镇,新均村,将已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杨殷遗址
兴国历史上曾有“十八个半圩”之说,那半个圩就是均村圩。在嘉靖年间和苏区时1933年划归新成立的杨殷县均村街分属兴国、万安两县,故被称之为半个圩)。以大尉庙北侧石门框至大井头为界限,上街属兴国管辖,下街属万安管辖。1941年将分属万安县辖地划归兴国县。
1933年7月22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6次会议决定增设杨殷、赤水等8个县。江西省委指示,划出兴国县的均村、永丰、茶园、万安县的泮溪、高溪、黄塘、武术(索)等七个区建立杨殷县。这个县名完全是为了纪念、着名烈士而命名的。杨殷(1892-1929年),广东香山人。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代理人民委员会主席。在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任中央军事部长。1929年3月24日在上海被捕,30日被国名党杀害于龙华。
均村作为用着名人物姓名命名的县治所在地,硬是平添了几分光荣。特别是毛泽东、朱德、林彪都路过均村,毛泽东在《兴国调查》等雄文中多处钦点,使“均村”、“杨殷”名播华夏,令人刮目相看。杨殷县的办公地点设在均村街的杨家祠——怀德堂(文革前已拆)。肖义森是首任书记,钟荣清任副书记。1934年2月,钟昌涛任县委书记,10月由钟昌涛接任县委书记。首任县苏维埃主席刘瑞峰。县委工作一直坚持到1935年2月。当时县委、县政府机构齐全。郭屋祠为县政府所在地、保卫局设在河背魏屋的帮忠堂。红军医院设在石门毛屋祠堂,劳动局设在三乐堂(今铁器厂),消费合作社在百利堂(肖屋词),曾屋祠用于审问和关押犯人。现几个未拆除的旧址还有些依稀可见的苏区标语可查。
为了适应红军主力长征后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央分局决定成立成立杨赣特委,下设杨殷县和赣县。办公地点设在均村。首任特委书记王启生,接任罗孟文,秘书长罗孟湖,组织部长罗孟湖(兼),宣传部长刘飞庭,特委工作一直坚持到1935年3月。
1931年7月蒋介石下令对红军进行第三“围剿”,以期彻底消灭红军力量。红军领导人朱德、毛泽东带领部队冲出重围,从东固、老营盘翻越十八排高峰,向均村一带转移,成功突围。在章贡,东山一带驻扎.当年红军过均村街是晚上,街上老人说:”兵牯佬过了一夜晡.革命时期,均村佬表踊跃参军参战,有名有姓的烈士有912人,还有以:雷永通,邱云辉,江锋为代表的大批长征老干部。还有毛麟义,抗战英雄。
1933年7月22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6次会议决定增设杨殷、赤水等8个县。江西省委指示,划出兴国县的均村、永丰、茶园、万安县的泮溪、高溪、黄塘、武术(索)等七个区建立杨殷县。这个县名完全是为了纪念、着名烈士而命名的。杨殷(1892-1929年),广东香山人。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代理人民委员会主席。在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任中央军事部长。1929年3月24日在上海被捕,30日被国名党杀害于龙华。
均村作为用着名人物姓名命名的县治所在地,硬是平添了几分光荣。特别是毛泽东、朱德、林彪都路过均村,毛泽东在《兴国调查》等雄文中多处钦点,使“均村”、“杨殷”名播华夏,令人刮目相看。杨殷县的办公地点设在均村街的杨家祠——怀德堂(文革前已拆)。肖义森是首任书记,钟荣清任副书记。1934年2月,钟昌涛任县委书记,10月由钟昌涛接任县委书记。首任县苏维埃主席刘瑞峰。县委工作一直坚持到1935年2月。当时县委、县政府机构齐全。郭屋祠为县政府所在地、保卫局设在河背魏屋的帮忠堂。红军医院设在石门毛屋祠堂,劳动局设在三乐堂(今铁器厂),消费合作社在百利堂(肖屋词),曾屋祠用于审问和关押犯人。现几个未拆除的旧址还有些依稀可见的苏区标语可查。
为了适应红军主力长征后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央分局决定成立成立杨赣特委,下设杨殷县和赣县。办公地点设在均村。首任特委书记王启生,接任罗孟文,秘书长罗孟湖,组织部长罗孟湖(兼),宣传部长刘飞庭,特委工作一直坚持到1935年3月。
1931年7月蒋介石下令对红军进行第三“围剿”,以期彻底消灭红军力量。红军领导人朱德、毛泽东带领部队冲出重围,从东固、老营盘翻越十八排高峰,向均村一带转移,成功突围。在章贡,东山一带驻扎.当年红军过均村街是晚上,街上老人说:”兵牯佬过了一夜晡.革命时期,均村佬表踊跃参军参战,有名有姓的烈士有912人,还有以:雷永通,邱云辉,江锋为代表的大批长征老干部。还有毛麟义,抗战英雄。
旅游资源
五里隘
位于乡域西部的五里隘,是一个集旅游、朝圣、避暑于一体的好地方。位于兴国、万安边陲,海拔520米,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观音堂

山顶有历史悠久的“观音堂”。据史书记载,早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交秦二元(公元959年),僧人恆真,见此地山清水秀,灵气缭绕,便坐于方石之上,须臾入定,悟见观音大士踏云而来,遂于此处兴建“观音堂”一座,并留一揭“青莲托宝钵,文星驱牛群,铁马绕山过,五云佛法兴”。迄今已有1043年,虽经漫长的朝代更易,盛衰交替,却仍保留有完好的古茶亭、古戏台、古驿道等建筑和参天古树。新修建的观音寺、大雄宝殿、天王殿、咖兰殿高大雄伟,金碧辉煌;配套的斋堂、厨房、僧尼宿舍等设施齐全;殿内的三宝大佛、四大天王、千手观音、龙女、善财等佛像均已重塑金身,流光溢彩,光可鉴人。整个殿宇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系经政府批准的开放寺院,如今,香火旺盛,每逢农曆正月、六月,兴国、万安、泰和、赣县等四方善信相约而来,络绎不绝。山腰保存着一座始建于宋神宗元丰时期(公元1078一1085年)的古墓—一状元家山,与秀丽山川交相辉映,环眺对面,“旗山、笔架山、文峰塔、宝印山”等尽收眼底,栩栩如生,山下珠水、墨水交汇,山上林木葱笼,古树参天,清风习习,云雾缭绕,恍入仙境。
山脚有贯通兴国与万安的三级公路—一兴万公路穿隘而过,既方便了交通,又沟通了兴万两县的来往,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
狮子岩
过隘不远,有鬼斧神工造就的狮子岩溶洞一处,洞中奇石层叠,巧夺天工,冬暖夏凉,实属游览胜地。有待开发。
均村乡五里隘‘状元家山’

这些资源乃神工造就,不可多得,亟待开发,略加投资,稍为装点,即成旅游胜地。
详情
既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又是少数民族(畲族)散居乡,是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全乡总面积19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8.7万亩,其中山地20.6万亩(公益长防林7.1万亩),耕地1.6万亩,辖19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现有8646户农户,人口41683人;劳动力2763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2900多人,占总劳力的的72%,是劳务输出大乡,全乡共有中国小34所,在校学生8097人,其中:国中1所,完小16所,村小1所,一师一校教学点16所;拥有乡级卫生院一所;已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程控电话;通讯信号覆盖率达95%;县城至圩镇有兴(国)万(安)公路穿境而过,已全面实现油(砼)路,已有19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实现硬化,交通方便,信息较灵。圩镇位于境内中部河湾西岸,有南北走向、东西走向Y型街道三条,集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已达10000多人,农曆双日为圩期,因毗邻万安、赣县、泰和三县,市场繁荣,人气旺盛,属县境西部的中心集镇。圩镇海拔高度230米,均村海拔高度最高点1161.5米。农田土壤以蟮泥田为主,山地土壤以千枚岩棕红壤占及多数,面积达16万亩。
名优特产品
全乡以农为主,农林兼作。农业主种水稻,菸叶次之;林业以油茶为主,次为脐橙。2006年粮食麵积1.4万亩,总产量8828吨;菸叶面积1268亩,产量28.6万斤;油茶是传统的名优特产品,全乡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茶油平均年产量在100万斤左右;脐橙是我乡新兴的名优产业,自1993年开始种植,到目前为止果园面积已达8000多亩,2006年脐橙产量达200多万斤,其中均村村罗山排脐橙场、茂段村脐橙场双双被评为全市“精品果园”。
兴国茶油

我乡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特别适宜脐橙种植,仍有近3万亩宜果山地有待开发。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大量的石板材、砂金、莹石等。位于中洽村的国木坑藏有大量砂金,当地民众曾掏出过重约100多克的猴头金。
水力资源
水利资源丰富,已建的有三座,其中茂缎东坡电站,装机200kw,年发电量达110万度;宝供电站系招商引资项目,装机2400kw,年发电量可达697万度;长洪电站也是招商引资项目,装机235KM,年发电量达170万度,正在筹建的均溪电站準备施工。
兴国县均村乡

着名人物
毛麟义,生于1903年,字运生,江西兴国均村乡石溪村石背毛屋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历任:排、连、营长,中校团副、参谋主任、中央教导总队武汉区队长、上校团长。1938年5月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率27军46师276团官兵参加兰封会战阻击日军,在河南开封、兰封与日军14师团激战,在惨烈战斗中亲自担任敢死队长与敌正面拼杀捐躯报国,与日军激战中阵亡,年35岁,追赠陆军少将。埋葬于开封县罗王火车站附近。邢军纪同志所着《黄河大决口》对毛麟义参战有专门描述。

人物简介
毛麟义(1903-1938)字运生,江西省兴国县均村乡石溪村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四期。第27军46师276团团长团长。五月奉令于河南开封阻敌。1938年5月在河南开封与日军激战中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五。
人物事迹及评价
陆军少将毛麟义,字运生,江西省兴国县均村乡石溪村石背毛屋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潮州分校第二期(380人之一)步科毕业,历任排、连、营长,中校团副、参谋主任、中央教导总队武汉区队长、上校团长,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1937年冬奉命回赣招收青年参加抗日战争。1938初部队在湖南休整,5月毛麟义所在27军(军长桂永清)46师(师长李良荣)276团(上校团长毛麟义)开赴河南参加兰封会战。5月19日开始与日军土肥原14师团展开激战,敌我双方均有胜负。24日在力夺兰封城控制权的攻城恶战中,276团损失惨重,官兵大部为国捐躯。此时,毛团长亲自担任敢死队长并命所剩官兵、警卫、炊事员跟上,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上校团长毛麟义在挥刀砍杀掉几个日本鬼子时不幸被敌刺中数刀,为中华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捐躯报国。蒋介石得知麟义阵亡流了几滴泪,称“运生国军楷模也”!追晋陆军少将。同时大骂桂永清等将指挥不力,还找了箇中将师长押赴武汉执行枪决。
人物故事
1938年5月26日凌晨。兰封城南:战斗从25日拂晓开始,已经打了整整十多个小时。城墙已被炮弹轰塌了两处,残砖碎土瀑布般流泻下来,堆成了两个小山包。城下,中国士兵的尸体像绿色丛林覆盖着开阔地。 旅长马威龙蹲伏在重机枪手的身边,看着又一批敢死队员冲上城头。敢死队队长毛麟义上去之前把上衣口袋里的布包扔给他,说:“大哥,你晓得我是江西兴国人,荷包里有我老家的详细地址,还有几块钱,替我转给孩子他娘,让孩子他娘多给我烧几张纸......”
他看着这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兴国好汉端着刺刀冲上去了。
复仇的火焰在马威龙胸中燃烧。他是广西龙州人,原是中央军校教导队的中校营长。参加过淞沪抗战,"八一三"抗战、上海苏州河南八字桥之役,在战场上被擢升为少将旅长。在南京保卫战中,他是三旅旅长,曾和士兵们坚守南京紫金山三昼夜,最后又率部突围出去。弟兄们大都留在烧成焦土的紫金山了。每当他想起死去的部下,便觉得自己未能马革裹尸而羞惭。"忠必报国,义无返顾"是他常说的话。在临出发之前,他捧着出征酒面对着黄河跪了下来,三千名弟兄齐跪着向黄河发誓:不拿下兰封,决不生还!
攻击兰封的部队是国军27军46师,宋希濂的87师和88师。88师此时划归71军,战区部命令宋希濂兼管该师。这两支部队都参加过南京保卫战。
马威龙已是第十一次组织敢死队向敌人冲击了。
十一次冲锋竟无一人生还。弟兄们非死即伤。死的被敌人抬着扔下城头,然后又扔集束手榴弹,把尸体炸得肢体破碎。更残忍的是,他们把战死的中国士兵的头颅割下来,摆在城墙的垛口上,或当枪托,或者像石头般投掷下来。伤的弟兄们都没有再回来,他们或者抱着敌人同归于尽,或者自己给自己一枪,他们没有攻进城去,他们不想再生还。
46师276团已经打得没有多少人了,只剩下团部的勤杂人员。上校团长毛麟义这一次亲自担任敢死队队长。他背上斜插一支大砍刀,月光下寒光闪闪。他逡视着弟兄们,从队伍这头走到那头,就着月光,仔细辨认着这次跟随他的兄弟,他要一一记住他们,即使到了那边,他们还要在一起,因此他要牢牢记住他们的模样。
打头的是大个李,大脑袋,扁扁头,河北武安人。他是个炊事兵,背大铁锅的。看见团长走过来,忙立正挺胸。毛麟义过来,捏捏他的胳膊,发觉有点异样。再摸摸,原来穿的是棉衣。
“李振京,你搞什幺鬼哟?”
毛麟义问。
“报告长官,没有搞鬼!”
大个李一本正经回答。
“哪有大夏天穿棉衣的?”
“报告长官,我们河北人的风俗,出远门要穿里表三新的棉衣!”
毛麟义的泪水刷一下流了下来。是呵,今天弟兄们要远行他怎幺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他有点埋怨自己。应该让弟兄打扮得整整齐齐地上路呀。
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但他什幺话也没说。他用劲捏了一下大个李的胳膊,点点头。
刚要出发,见一小人溜进队伍。
“刘海子,出列!”
毛麟义看没看就一声暴喝。
刘海子怯怯地站出来。
“谁让你来的?哪个让你来的??”
毛麟义怒沖沖喝到。
刘海子,河北定州人,理髮兵,16岁不到,人刚比缸沿高。
“我给你说啥你记住没有?”
“记住了。”
“记住什幺了?再给我背一遍!”
“说俺还小,等......等长大了再杀日本鬼子......”
“那你为啥还要来?给我滚回去!”毛麟义吼道。
哪知刘海子扑通一声跪下了。
“团长,你让我上去吧,俺等不了啦。家里捎信来了。” 毛麟义突然想起老婆孩子。如果她们在身旁,他该怎幺办?要走就一块走吧!
毛麟义扶起刘海子。
“跟紧我,可别掉队。我上哪你跟我上哪,听见了没有?”刘海子点点头。
“走哇,弟兄们!!!”
毛麟义挥挥手,他没说"沖",也没说"上",而是说"走"。一百多个弟兄跟着毛团长冲上了兰封城头。
就在他们冲上城头的一瞬间,旅长马威龙带着后面的部队也跟着沖了上去。
日本守军在缺口右侧组织反冲击。重机枪咯咯叫着,直瞄火炮。也打了过来,炮弹"咣咣"轰响着,城墙边的几棵老榆树被打着了,火光映红了兰封的半边天空。一百多个日本鬼子端着刺刀呀呀喊着从斜刺里沖了出来,企图把冲上城头的勇士们再匪下去。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毛麟义身先士卒迎上前去。他抡起大刀,呼呼生风,一连砍翻了三四个敌人。当他又一次把一个矮胖的日本军曹逼到墙角,正待挥刀将他结果时,猛听到背后刘海子的尖叫,一回头,见一敌兵的枪刺已快刺及自己的后背。他一闪身,那敌兵一个趔趄冲过来,毛麟义来不及多想,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大刀抡起向他砍去。不料想日本军曹野兽般跃起,端枪刺中了毛麟义的肚子。当毛麟义的大刀落下时,日本军曹横在后面敌兵之间的身躯几乎被砍下半边,鲜血溅了刘海子满身满脸。那敌兵哇一声哭起来,抱住日本军曹哇哇叫个不停......
抗日英雄毛麟义血尽而死,捐躯报国。
刘海子抄起地上的一块砖头向敌兵砸去,那敌兵的钢盔被砸掉了,人晃了几晃,回头向刘海子扑来。待两人扭打在一起的时候,刘海子才看清敌兵实际上也是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顶多才十五六岁,正是上学的年龄。他们在战场上撕打时甚至忘记了武器,他们对武器很陌生。他们彼此熟悉牙咬、脚踢、拳脚相加。抛却战场背景,人们很可能将他们的行为斥为"淘气",而他们自己也恍忽和邻村的孩子在做着骑马打仗的往日故事。但是,他们身后矗立的不是别的,夜晚一样深沉的黑色死亡,是一场战争,是一场生死较量,儘管他们还不熟悉战争。但他们立时就成熟了。一发炮弹落过来,击中了他们。
他们凝固在兰封1938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不管是刘海子还是那个日本兵,他们一下子固定在那里,再也没有长大。
马威龙旅长是在敌人反扑时牺牲的。
138旅从城南许楼攻上兰封城头,不久便被敌人包围。全旅官兵因孤军深入,无后援支持,不得不背城死战,最后枪尽弹绝,全部殉难。
马威龙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他一个独对四五个日本兵,似乎在做着刺杀表演。这个曾是国军"御林军"教头的马威龙,刺杀技术无隙可击。他一连刺倒几个13本兵后,终于被重新围上来的敌兵逼到城墙跟,几个敌兵同时扑来,刺刀像铁钉一样把他钉在城墙上。
......
......
等到兰封城头飘扬起青天白日旗的时候,在泉水般清澈的晨光里,龙慕韩被长官部派来的军法督察官押上了囚车。临行前,龙慕韩接过了副官手里的一个蓝粗布口袋,那是兰封城的一个卖锅盔(一种麵食)的老大爷为他特做的乾粮,那里边有两只大锅盔几斤牛肉、一大把刚下来的青蒜苔......
1938年6月17日,龙慕韩在武汉被执行枪决。三天后,各大报刊均在显要位置披露了这一讯息:政治讯息:严肃战时纪律龙慕韩执行枪决。
近期发展
近年来,均村两委班子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时机,加快村经济发展。一是结合实际,确定思路。均村支部根据县乡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拓宽致富渠道,依託优势,加快发展”的村经济发展思路。二是拓宽渠道,增加收入。均村党支部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致富渠道。三是依託帮建,加快发展。几年来,均村在帮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为村民安装路灯30盏,修筑了3000米入村水泥路,村党支部还积极组织村民在街道两旁栽花种树,美化、绿化、香化生活环境。
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积极努力下,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电话入户率达到63%,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6%。修建了120多平方米的村活动场所,配备了电脑一台,丰富了党员干部和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