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县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为那曲市“东三县”之一。隶属于西藏那曲市,东部与昌都市丁青县接壤,西南面与比如县及昌都市边坝县毗邻,北部与巴青县交界。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2013年,索县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有藏、汉、回等少数民族。2013年,索县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植物资源。
2013年,索县实现生产总值5.0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为9365.8万元,第二产业为13617.02万元,第三产业为27800万元。
索县着名景区有赞丹寺,亚安岩洞温泉,亚拉山。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索县退出贫困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索县
- 外文名称:Sog County
- 别名:索格,琐庄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 下辖地区:2镇8乡
- 政府驻地:亚拉镇
- 电话区号:0896
- 邮政区码:852200
- 地理位置:那曲市东部
- 面积:5600平方千米
- 人口:4万人(2013年)
- 方言:藏语
- 气候条件: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空气稀薄,高寒缺氧
- 着名景点:赞丹寺,亚安岩洞温泉,亚拉山
- 机场:那曲机场
- 火车站:那曲站
- 车牌代码:藏E
- 行政代码:542427
建制沿革
元朝,索县这一带称为“索格”。
元宪宗时期,在索县境内逐渐形成索巴、军巴、荣布三大部落。
明朝,先后归附蒙古土默特部俺达汗、喀尔喀部却图汗。
明崇祯十年(1637年),索县三大部落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五世达赖时期,固始汗将索县三大部落赠给五世达赖作为蹊卡。
清朝乾隆时期,索县三大部落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
民国五年(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管理索县各部落,索县地盘设立索宗。
1950年,索宗宣告解放,同时筹建了索宗解放委员会。
1956年10月,成立了索宗党委,隶属昌都分工委丁青中心县委领导。
1957年7月,撤销了索宗党委。
1959年5月,将索宗改为索县,划归黑河分工委管理。
1959年7月,成立中共索县委员会。
1959年8月,正式成立索县人民政府。
2017年,国务院批覆西藏那曲撤地设市,索县属那曲市管辖。
行政区划
2014年,索县辖2镇8乡:亚拉镇、荣布镇、热瓦乡、若达乡、嘎美乡、加勤乡、西昌乡、嘎木乡、江达乡、赤多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索县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东经93.5°~95.0°,北纬31.1°~31.9°,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为那曲市“东三县”之一。东部与昌都市丁青县接壤,西南面与比如县及昌都市边坝县毗邻,北部与巴青县交界。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
地貌
索县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降之势。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高山草原,其余为高山峡谷。索县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山多路险,交通不便。索县海拔3980米,平均海拔3572米。

气候
索县属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气温低,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 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年平均气温-2℃,一月平均气温-9.9℃,七月平均气温11.2℃,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2013年,索县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2013年,索县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动物资源。
矿藏资源
2013年,索县有铅、煤、硫磺、石膏等矿藏资源。
人口民族
2013年,索县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有藏、汉、回等少数民族。
交通
索县国道317线贯穿东西,连线着那曲县和昌都市卡若区,索县境内有国道92千米,县道7千米,乡道414千米。
经济概况
综合
2013年,索县实现生产总值5.0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索县财政总收入1275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282.55元,同比2012年增长16%。
第一产业
2013年,索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5.5145平方千米,其中青稞播种面积18.7289平方千米,元根播种面积2.61平方千米,青饲料播种面积1.9657平方千米。蔬菜播种面积3.7301平方千米,油菜播种面积0.5336平方千米,粮食产量6968.49吨,其中青稞6850.76吨。
第二产业
2013年,索县各类牲畜总存栏128527头,其中牛100334头,绵羊10310只,山羊14737只,马3146匹。出栏牲畜45556头,出栏率33.02%。各类皮张产量38926张,牛羊毛产量53.74吨,牛羊绒产量46.26吨,牛羊肉产量5523.33吨,奶类产量3338.95吨。劳务输出4448人次,创收856.84万元,虫草产量3.60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3年,索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国小10所,初级国小1所,教学点17个,幼稚园1个。共有国中在校生1892人,国小适龄在校生5255人。索县共有正式教职工356人,其中中学75人,国小2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96%。国中入学率为93%。
文化事业
2013年,索县修建的索县综合文化中心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文化馆、图书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排练室等。124个行政村中有29个村建有简易文化活动室。
医疗卫生
2013年,索县已建成以县人民医院、藏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集藏西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画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索县10个乡镇均建立卫生院。县人民医院有医护人员21名,其中医生8人、护士7人、检验2人、放射1人、药剂1人,病床36张。县藏医院有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医生16人、药剂2人、护士4人,病床60张,藏药厂生产药品已达140余种。10个乡镇卫生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5名。
风景名胜
赞丹寺
赞丹寺它坐落在索县境内,距那曲镇约220千米。整个赞丹寺依山而建,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也是藏北最大的佛教古建筑群。
亚安岩洞温泉
亚安岩洞温泉在那曲市索县境内,此泉聚于天然的岩洞之内,泉水深而清澈,底部有一块绿如松石且能发光的岩石,泉中有五颜六色的鱼畅游。
亚拉山
亚拉山位于那曲市索县县城西面亚拉镇的北边,古时此山为划分青、藏、康三区的重要分界,在藏民族文献中称:“卫藏为教区,朵堆为人区,朵麦为马区”。
着名人物
达瓦朗加:男,1954出生,索县亚拉镇人,原热瓦乡党委副书记,曾获得了自治区级“维稳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拉贡:男,藏族,1972年10月出生,索县若达乡霍德卡村村民,2008年被若达乡中心国小聘为藏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