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
亲历者。真故事。这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书,《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的作品源自《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和《文史资料选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作品的作者多是国民党及其军队的重要人物,他们以亲历者的身份所做的特殊讲述让我们看到了1949年国民党的节节溃退和新中国的应运而生。作为巨变之年的一个重要侧影,《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选录了国民党军队的一些起义内幕。这其中自然包含特殊的讲述者从一个阵营到另一个阵营的特殊的心路历程与据一种时事论另一番时事的特殊的精神境况,其史实与讲述均不免有令人震撼和耐人寻味之处。从1949到2009,转眼已经过去了六十个春秋,《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在今天编辑出版,具有一定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意义。《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所收作品皆由编者精心挑选,所付心力自不待言,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部分作者和家属取得联繫,去之不忍割爱,唯先行用之。请作者或家属见书后与我们取得联繫,以便奉寄稿酬和样书。
基本介绍
- 书名: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页数:368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王克俊 黄翔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3424496
内容简介
《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1949·北平起义
组织军统北平站和平起义的前前后后
九十二军在北平和平起义经过
我所知道的绥远起义
第三一八师起义的曲折过程
跟随陈明仁将军起义的回忆
第七十二军的覆灭和起义
第九十五军起义纪实
第十六兵团起义经过
第七十九军从反共到起义的经过
第一一八军的起义
第十八兵团起义回忆
第二十军起义的前前后后
军校末期起义前后
十四兵团三个军的起义内幕
川西起义回忆
我从破坏起义到率部起义
刘文辉起义前在雅安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
第二十四军起义经过
康定起义和解放目击记
我在黔桂边区起义回忆
国民党军第十九兵团在贵州起义经过
我率领贵州保全第七团起义经过
云南起义前后的几点回忆
云南起义的经过
闽西起义的经过
第三十九军起义前后的情况
国民党立法委员香港起义记
两航起义亲历记
组织军统北平站和平起义的前前后后
九十二军在北平和平起义经过
我所知道的绥远起义
第三一八师起义的曲折过程
跟随陈明仁将军起义的回忆
第七十二军的覆灭和起义
第九十五军起义纪实
第十六兵团起义经过
第七十九军从反共到起义的经过
第一一八军的起义
第十八兵团起义回忆
第二十军起义的前前后后
军校末期起义前后
十四兵团三个军的起义内幕
川西起义回忆
我从破坏起义到率部起义
刘文辉起义前在雅安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
第二十四军起义经过
康定起义和解放目击记
我在黔桂边区起义回忆
国民党军第十九兵团在贵州起义经过
我率领贵州保全第七团起义经过
云南起义前后的几点回忆
云南起义的经过
闽西起义的经过
第三十九军起义前后的情况
国民党立法委员香港起义记
两航起义亲历记
文摘
1949·北平起义
王克俊
一、解放前夕傅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1946年底,蒋介石把“战区”改称“绥署”。李宗仁北平行营下辖保定绥署(原孙连仲十一战区)和张垣绥署(即傅十二战区)。1947年底蒋撤销保定绥署,人员合併到张垣绥署。此时,李要与蒋支持的孙科竞选副总统,蒋、李矛盾加剧。因此在12月间,蒋到北平召李、傅等开会,又撤销北平行营,成立“华北剿总”,任傅为“总司令”。傅对此任命是很不愿意的,会后回到张家口曾对我说过:“我们不能到北平去。”这是因为傅深知蒋的部队是不会听他的指挥的,而自己的部队却被更牢地绑到了蒋的战车上;更主要的是,这时傅已经觉醒到,“绝不能做蒋介石的殉葬人”。
但是“华北剿总”一确定,像一匹被套上了笼头的马,傅不得已还是带了参谋长等少数几个人到北平上任。1948年1月,蒋为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所震惊,召傅到东北参加军事会议。在此之际,傅的两个军(三十五军与暂三军)被吸引向保定方向南下,结果三十五军在涞源以东山地被围,被歼两个团,死一师长,军长自杀。傅部受到一次严重的惩戒。傅从东北赶回,对此次兴兵南犯,十分生气。
傅到东北开会回来之后,才把自己的总部全部迁到北平。此时傅的战斗序列为:十六军、十三军、六十二军、六十七军、九十二军、九十
四军、三十五军、一○四军(原暂三军)、一○五军、独七师、骑四师、骑十二旅、骑十三旅;后又扩增八十七军、一一○军、青年五军、一○一军,分属李文第六兵团、石觉第十三兵团、孙兰峰第十一兵团。1948年10月,蒋为援锦又组织第十七兵团,任侯镜如为前敌司令。“华北剿总”作战区域为冀、察:热、绥及晋北。
傅这时处于一个十分矛盾的地位,身处蒋介石集团的高级指挥职位,而内心已极不愿意继续为蒋所役使。这个矛盾终于爆发了。1948年2月,傅主持召开“华北剿总”的会议研究军事工作,傅提出有权使用战斗序列的整个部队的问题,但副总司令陈继承反对。陈是“剿总”副总司令兼北平警备总司令,军统特务头子。陈表示中央军的行动必须通过他,有的部队只有他才能使用(例如青年军师),而且傅的直属部队的使用他也要过问,态度十分骄横跋扈。傅对陈的权力不予承认,而陈坚持,于是争吵起来,傅无奈只得休会。会后,傅向蒋坚决辞职。傅先生气愤地对他周围的几个亲信人员说:“想靠中统、军统两条绳索来捆缚我的手脚,要我充当地主豪门的鹰犬去咬沿门乞讨的苦百姓,我是不乾的!”傅三次电蒋辞职,蒋竭力挽留。最后,蒋说:“你若能荐举一个如你一样的人才,可以接受辞呈。”傅说:“陈继承可以。陈继承已经掌握了军事、人事、警备、舆论等各方面,完全可以胜任有余。”蒋了解矛盾的激化是陈引起的,不得不撤去陈,并允由傅荐举人选代之。傅荐举十六军副军长周体仁接替,风波表面上才平息下来。
但从此傅先生在内心上已对蒋完全失望,决心与之决裂,开始部署走向人民道路的巨变。
傅以坚决的态度,迫蒋撤换了北平军统头子陈继承的北平警备总司令之职后不久,又撤掉了几个身踞北平市政府内职务的中统、军统特务(如撤去民政局长、军统特务马汉三,社会局长、中统特务温崇信等),暂时削弱了中统、军统势力对北平的控制。
1948年5月,傅在北平成立了河北省政府,以扩大自己控制的範围。
6月,蒋命令傅总部把新闻处和民事处合併为政工处,指派张彝鼎为中将处长(张即1939年蒋派任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政治部主任者),傅坚决拒绝。蒋旋又委派赵仲容(赵即陕坝时期在傅部中“挖墙脚”的三青团绥远支团书记)为处长,傅又坚决拒绝。为了防止蒋再指任人选,傅同时电蒋请调王明德(即我,当时任傅先生的秘书长)为处长,顶住了蒋安插亲信的企图,并把政工处由总部的外面迁到总部内办公。对于傅
的这一任命,蒋没复电批准,但也没另再委人来了。
7月间,蒋要给傅扩四个军,给了番号。傅先生曾再三研究过其意图所在。联繫到1947年在张家口,因为接受了扩两个军的命令,结果自己的部队三十五军和一。四军被分别调往河北和东北。鑒于这个教训,傅决定四个军的番号不要,作了如下的处置:除把原保定绥署孙连仲留下
的部队一个师和一个旅扩编为一一。军,荐举李世军为军长外,其余蒋所给的编制平均分给所属各军,各增一个补充师。这样,既有利于傅协
调所指挥的中央各军头头的关係,避免蒋对他生疑,又可防範以后蒋可能抽调他自己的部队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蒋的阴谋。
对于过分嚣张反动的蒋嫡系部队,傅则把它调离北平,以减小身边的羁绊,如将蒋青年师调驻唐山市即是一例。陈继承任北平警备总司令时,该师只能由陈使用(以后蒋把二师扩编为八十七军)。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声势浩大的反蒋斗争更加高涨,北平学生运动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但是遭到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7月发生了“七?五”惨案。北平参议会议长许惠东勾
结当时驻西苑的二。八师殴打向其请愿的东北学生,打死学生八人,伤三十六人。8月19日又包围学校,阴谋逮捕进步学生。9月,二○八师和
所谓“为人民服务队”又镇压学生示威游行。这支极其反动的部队,实际上是陈继承被撤后陈给傅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在蒋拼凑援锦兵团时,傅趁势将二○八师调走。此外又把分散在平郊活动的“为人民服务队”全部集中到其总部(在傅的总部后面,北平西郊八里庄),派自己多年的政工人员张绍武任总队长,以约束其活动。
9月中旬,国民党政府搞选举,李宗仁要与孙科竞选副总统。蒋为了控制选票,密令重新登记国民党党员,令傅把部队中的国民党党员重新
登记,限期上报,由中央审查,重发党证;凡不登记者,则取消党籍。在傅的部队中,只有国民党的党员(因为蒋任命军官必须是国民党党员),但没有国民党的组织,故蒋的这个密令傅便交由政工处令我处理。该怎样处置呢?傅先生对我说:“交给你了,你就看着办吧。”我明了傅先生的意图,便藉口军务繁忙,拖延时间,应付上面的催促和下面一些人的询问,始终未办。自此,傅部内的国民党党员均自然脱党,不再是国民党党员了。
此外,为了加强自己的内部,傅扩大了干部训练团和河北省的干部训练团,所有上面派来的或招来傅部或河北省工作的人员,均需先在训练团集训,通过审查,才能补充到部内。
但是有些蒋的命令,傅仍照样执行。例如1948年7月,蒋命令袭击河间县,傅则如命派了鄂友三骑十二旅出击。该部沿途残害人民,又犯下了一笔罪行。
1948年10月,解放军对锦州发起进攻,蒋介石慌忙飞到北平策划援锦。不出所料,蒋打的如意算盘是调用傅的主力并命傅去指挥援锦之役,因为若能如愿,则可解救东北危局,若失利,则可把其华北嫡系部队拉走。蒋提出要傅把他的干部家属移送福州,让福建作为傅的后方基地;又说尔后作战,必要时可先撤至青岛,相机再海运华东南。蒋以此为诱饵,让傅去援锦。但是此举对傅来说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抉择。面对蒋这一阴谋,傅表示先派人作些準备。他派了“华北剿总”的副司令宋肯堂到天津查看公路、港口情况,又派了杜建时(天津市市长)设法查看援锦的道路,还派一个师(步十七师)和一个骑师(骑四师)到迁安、丰润、玉田、三河、武清等地转了一圈。(为此林彪迟迟不敢南下北宁路,说傅部已到山海关附近,要求杨成武兵团先进击大同一带作为他南下的前提。但是毛主席明察秋毫,说傅作义精明得很,不会援锦的。)至于蒋要傅亲自指挥一事,则再三辞绝,推说此事关係国家前途大计,自己资浅能鲜,不堪重任,只有委座德高望重,以统帅地位亲自指挥,才能奏效。蒋介石不得已只好亲自指挥并调用蒋自己的嫡系“精锐”兵团,由海路援锦。
蒋介石这次来平,还曾在“华北剿总”总部的小礼堂,召集当时在乎的军以上的高级军政人员“训话”。蒋对与会的军长都叫不出姓名,会前要求把到会人员的座点阵图画好放在他的席前,为此会议推迟了一个多小时。蒋在“训话”中无耻地说什幺“戡乱必胜”的关键在于以美苏为主要对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美苏必战,苏俄必败,美国必胜,美国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等等,妄图鼓励士气。但适得其反,这个讲话又一次使傅先生看到了蒋介石一心投靠美帝国主义的面目,认识到蒋介石不可能是实现中国独立统一的人,而是为了四大家族利益依附于美帝国主义的傀儡。蒋走后,傅向我和参谋长李世杰二人问道:“你们看这个讲话怎样?”我们二人都认为坏极了,直言道:“这是中美勾结的继续与发展,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继续,身为国家总统,怎能讲出这样的话!”并感叹地说:“这个人连属下的军长也不认得。”傅先生痛愤地说:“我们就为这样的人,为几个家族而战吗?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前门拒狼,后门引虎!”
王克俊
一、解放前夕傅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1946年底,蒋介石把“战区”改称“绥署”。李宗仁北平行营下辖保定绥署(原孙连仲十一战区)和张垣绥署(即傅十二战区)。1947年底蒋撤销保定绥署,人员合併到张垣绥署。此时,李要与蒋支持的孙科竞选副总统,蒋、李矛盾加剧。因此在12月间,蒋到北平召李、傅等开会,又撤销北平行营,成立“华北剿总”,任傅为“总司令”。傅对此任命是很不愿意的,会后回到张家口曾对我说过:“我们不能到北平去。”这是因为傅深知蒋的部队是不会听他的指挥的,而自己的部队却被更牢地绑到了蒋的战车上;更主要的是,这时傅已经觉醒到,“绝不能做蒋介石的殉葬人”。
但是“华北剿总”一确定,像一匹被套上了笼头的马,傅不得已还是带了参谋长等少数几个人到北平上任。1948年1月,蒋为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所震惊,召傅到东北参加军事会议。在此之际,傅的两个军(三十五军与暂三军)被吸引向保定方向南下,结果三十五军在涞源以东山地被围,被歼两个团,死一师长,军长自杀。傅部受到一次严重的惩戒。傅从东北赶回,对此次兴兵南犯,十分生气。
傅到东北开会回来之后,才把自己的总部全部迁到北平。此时傅的战斗序列为:十六军、十三军、六十二军、六十七军、九十二军、九十
四军、三十五军、一○四军(原暂三军)、一○五军、独七师、骑四师、骑十二旅、骑十三旅;后又扩增八十七军、一一○军、青年五军、一○一军,分属李文第六兵团、石觉第十三兵团、孙兰峰第十一兵团。1948年10月,蒋为援锦又组织第十七兵团,任侯镜如为前敌司令。“华北剿总”作战区域为冀、察:热、绥及晋北。
傅这时处于一个十分矛盾的地位,身处蒋介石集团的高级指挥职位,而内心已极不愿意继续为蒋所役使。这个矛盾终于爆发了。1948年2月,傅主持召开“华北剿总”的会议研究军事工作,傅提出有权使用战斗序列的整个部队的问题,但副总司令陈继承反对。陈是“剿总”副总司令兼北平警备总司令,军统特务头子。陈表示中央军的行动必须通过他,有的部队只有他才能使用(例如青年军师),而且傅的直属部队的使用他也要过问,态度十分骄横跋扈。傅对陈的权力不予承认,而陈坚持,于是争吵起来,傅无奈只得休会。会后,傅向蒋坚决辞职。傅先生气愤地对他周围的几个亲信人员说:“想靠中统、军统两条绳索来捆缚我的手脚,要我充当地主豪门的鹰犬去咬沿门乞讨的苦百姓,我是不乾的!”傅三次电蒋辞职,蒋竭力挽留。最后,蒋说:“你若能荐举一个如你一样的人才,可以接受辞呈。”傅说:“陈继承可以。陈继承已经掌握了军事、人事、警备、舆论等各方面,完全可以胜任有余。”蒋了解矛盾的激化是陈引起的,不得不撤去陈,并允由傅荐举人选代之。傅荐举十六军副军长周体仁接替,风波表面上才平息下来。
但从此傅先生在内心上已对蒋完全失望,决心与之决裂,开始部署走向人民道路的巨变。
傅以坚决的态度,迫蒋撤换了北平军统头子陈继承的北平警备总司令之职后不久,又撤掉了几个身踞北平市政府内职务的中统、军统特务(如撤去民政局长、军统特务马汉三,社会局长、中统特务温崇信等),暂时削弱了中统、军统势力对北平的控制。
1948年5月,傅在北平成立了河北省政府,以扩大自己控制的範围。
6月,蒋命令傅总部把新闻处和民事处合併为政工处,指派张彝鼎为中将处长(张即1939年蒋派任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政治部主任者),傅坚决拒绝。蒋旋又委派赵仲容(赵即陕坝时期在傅部中“挖墙脚”的三青团绥远支团书记)为处长,傅又坚决拒绝。为了防止蒋再指任人选,傅同时电蒋请调王明德(即我,当时任傅先生的秘书长)为处长,顶住了蒋安插亲信的企图,并把政工处由总部的外面迁到总部内办公。对于傅
的这一任命,蒋没复电批准,但也没另再委人来了。
7月间,蒋要给傅扩四个军,给了番号。傅先生曾再三研究过其意图所在。联繫到1947年在张家口,因为接受了扩两个军的命令,结果自己的部队三十五军和一。四军被分别调往河北和东北。鑒于这个教训,傅决定四个军的番号不要,作了如下的处置:除把原保定绥署孙连仲留下
的部队一个师和一个旅扩编为一一。军,荐举李世军为军长外,其余蒋所给的编制平均分给所属各军,各增一个补充师。这样,既有利于傅协
调所指挥的中央各军头头的关係,避免蒋对他生疑,又可防範以后蒋可能抽调他自己的部队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蒋的阴谋。
对于过分嚣张反动的蒋嫡系部队,傅则把它调离北平,以减小身边的羁绊,如将蒋青年师调驻唐山市即是一例。陈继承任北平警备总司令时,该师只能由陈使用(以后蒋把二师扩编为八十七军)。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声势浩大的反蒋斗争更加高涨,北平学生运动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但是遭到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7月发生了“七?五”惨案。北平参议会议长许惠东勾
结当时驻西苑的二。八师殴打向其请愿的东北学生,打死学生八人,伤三十六人。8月19日又包围学校,阴谋逮捕进步学生。9月,二○八师和
所谓“为人民服务队”又镇压学生示威游行。这支极其反动的部队,实际上是陈继承被撤后陈给傅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在蒋拼凑援锦兵团时,傅趁势将二○八师调走。此外又把分散在平郊活动的“为人民服务队”全部集中到其总部(在傅的总部后面,北平西郊八里庄),派自己多年的政工人员张绍武任总队长,以约束其活动。
9月中旬,国民党政府搞选举,李宗仁要与孙科竞选副总统。蒋为了控制选票,密令重新登记国民党党员,令傅把部队中的国民党党员重新
登记,限期上报,由中央审查,重发党证;凡不登记者,则取消党籍。在傅的部队中,只有国民党的党员(因为蒋任命军官必须是国民党党员),但没有国民党的组织,故蒋的这个密令傅便交由政工处令我处理。该怎样处置呢?傅先生对我说:“交给你了,你就看着办吧。”我明了傅先生的意图,便藉口军务繁忙,拖延时间,应付上面的催促和下面一些人的询问,始终未办。自此,傅部内的国民党党员均自然脱党,不再是国民党党员了。
此外,为了加强自己的内部,傅扩大了干部训练团和河北省的干部训练团,所有上面派来的或招来傅部或河北省工作的人员,均需先在训练团集训,通过审查,才能补充到部内。
但是有些蒋的命令,傅仍照样执行。例如1948年7月,蒋命令袭击河间县,傅则如命派了鄂友三骑十二旅出击。该部沿途残害人民,又犯下了一笔罪行。
1948年10月,解放军对锦州发起进攻,蒋介石慌忙飞到北平策划援锦。不出所料,蒋打的如意算盘是调用傅的主力并命傅去指挥援锦之役,因为若能如愿,则可解救东北危局,若失利,则可把其华北嫡系部队拉走。蒋提出要傅把他的干部家属移送福州,让福建作为傅的后方基地;又说尔后作战,必要时可先撤至青岛,相机再海运华东南。蒋以此为诱饵,让傅去援锦。但是此举对傅来说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抉择。面对蒋这一阴谋,傅表示先派人作些準备。他派了“华北剿总”的副司令宋肯堂到天津查看公路、港口情况,又派了杜建时(天津市市长)设法查看援锦的道路,还派一个师(步十七师)和一个骑师(骑四师)到迁安、丰润、玉田、三河、武清等地转了一圈。(为此林彪迟迟不敢南下北宁路,说傅部已到山海关附近,要求杨成武兵团先进击大同一带作为他南下的前提。但是毛主席明察秋毫,说傅作义精明得很,不会援锦的。)至于蒋要傅亲自指挥一事,则再三辞绝,推说此事关係国家前途大计,自己资浅能鲜,不堪重任,只有委座德高望重,以统帅地位亲自指挥,才能奏效。蒋介石不得已只好亲自指挥并调用蒋自己的嫡系“精锐”兵团,由海路援锦。
蒋介石这次来平,还曾在“华北剿总”总部的小礼堂,召集当时在乎的军以上的高级军政人员“训话”。蒋对与会的军长都叫不出姓名,会前要求把到会人员的座点阵图画好放在他的席前,为此会议推迟了一个多小时。蒋在“训话”中无耻地说什幺“戡乱必胜”的关键在于以美苏为主要对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美苏必战,苏俄必败,美国必胜,美国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等等,妄图鼓励士气。但适得其反,这个讲话又一次使傅先生看到了蒋介石一心投靠美帝国主义的面目,认识到蒋介石不可能是实现中国独立统一的人,而是为了四大家族利益依附于美帝国主义的傀儡。蒋走后,傅向我和参谋长李世杰二人问道:“你们看这个讲话怎样?”我们二人都认为坏极了,直言道:“这是中美勾结的继续与发展,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继续,身为国家总统,怎能讲出这样的话!”并感叹地说:“这个人连属下的军长也不认得。”傅先生痛愤地说:“我们就为这样的人,为几个家族而战吗?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前门拒狼,后门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