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阿布·尼达尔

阿布·尼达尔

阿布·尼达尔

阿布·尼达尔(Abu Nidal)(1937年5月~2002年8月16日),原名萨布里·卡里尔·阿尔-班纳,是法塔赫-革命委员会,一个以阿布·尼达尔组织(ANO)闻名的激进的巴勒斯坦分裂组织的建立者。在其权力达到巅峰的1970年代至1980年代,法塔赫被视为“奋斗之父”,被认为是最无情的巴勒斯坦领导人。1985年,他在一次罕见的接受德国《明镜》周刊的採访时称:“我是那个在夜晚四处游蕩的恶灵,製造·.....噩梦。”

作为社会主义巴勒斯坦拒绝阵线的一部分,阿布·尼达尔组织得名于其拒绝和以色列和平共处的旗号,ANO在1974年阿布·尼达尔和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法塔赫党的党内矛盾不久之后成立,与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立。美国国务院认定其至少攻击了20个国家,杀死或伤及至少900人。该组织最臭名昭着的一次行动是1985年的袭击罗马和维也纳的以色列航空的售票亭。阿拉伯裔枪手对乘客进行扫射,致使18人死亡,120人受伤。阿布·尼达尔的自传作者,派屈克·希尔这样描述其攻击行为“胡乱而残忍地将自己标记成了典型的阿布·尼达尔式行动”。报导称尼达尔和其同伙的“净化”行动进一步地让人看清了其组织的本质。

阿布·尼达尔在2002年8月中旬被击中至少四次而死。巴勒斯坦媒体相信这是萨达姆·海珊的指示,但伊拉克政府则称其是自杀身亡。《卫报》对其身亡发表新闻:“他从爱国者变为精神病。他只为了自己,这仅仅是他越走越歪,最终把自己推向了丑恶的罪恶。他是终极的僱佣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阿布·尼达尔
  • 外文名:Abu Nidal (أبو نضال)
  • 别名:Sabri Khalil al-Banna
  • 民族:巴勒斯坦人
  • 出生地:佳发,巴勒斯坦託管地
  • 出生日期:1937-05
  • 逝世日期:2002-08-16
  • 职业:僱佣兵,武装分子
  • 母校:开罗大学
  • 政党:法塔赫革命委员会
  • 配偶:Hiyam al-Bita

早年生活

阿布·尼达尔1937年生于佳发,即现在的特拉维夫的一部分的英属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地中海海岸。他的父亲,哈吉·卡里尔·阿尔-班纳是一名富有的商人,从他所拥有的6000亩(约24平方公里)的,从南佳发延伸至马吉达勒(今以色列的阿什克伦)的桔园中赚了许多钱。他拥有一栋三层的海边石屋来供养大家庭的奢华开销,这栋楼现在被作为以色列军事法庭使用。
据阿布·尼达尔的兄弟,默罕默德·卡里尔·阿尔-班纳所说,他们的父亲是巴勒斯坦最有钱的人。他在拉赫镇(Tirah)周边的马吉达勒(Majdal),伊布纳(Yibna)和阿布·卡比尔(Abu Kabir)都有果园。

简介

Abu Nidal
阿布·尼达尔
阿布·尼达尔原意为“斗争之父”,其真名是萨布里·艾勒巴纳。1948年,全家作为第一次中东战争的难民,被迫迁往加萨走廊,后又流亡到约旦河西岸的纳布卢斯。1955年,萨布里在约旦参加阿拉伯复兴党。1957年,阿拉伯复兴党受执政当局镇压,萨布里转移到沙乌地阿拉伯,并在那里加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法塔赫”。从此,他对外使用别名阿布·尼达尔。

“法塔赫”组织

在“法塔赫”组织中,阿布·尼达尔的地位很快上升,1969年被委任为“法塔赫”驻苏丹代表,次年又转移到巴格达任代表,从此与伊拉克结下很深的关係。70年代中期,“法塔赫”内部发生分裂。阿布·尼达尔思想极端,拉帮结派,1974年被“法塔赫”开除。从此,他自立山头,打出“法塔赫革命委员”的招牌,以伊拉克为基地,领取萨达姆的资助。1974年11月,“法塔赫”判处阿布·尼达尔死刑。1983年,阿布·尼达尔与伊拉克当局闹翻,转而跑到叙利亚。3年后,叙利亚迫于国际压力,将他驱逐。之后,阿布·尼达尔又躲进利比亚。在利比亚期间,他还去过苏丹。

遭多方通缉

从70年代到90年代他从事多起恐怖活动而遭多方通缉,曾与日本赤军、阿尔明尼亚秘密军、卡洛斯等恐怖组织齐名,令西方国家及阿拉伯人士非常头疼。80年代中期,维也纳和罗马机场恐怖攻击案,以及喀拉蚩机场泛美航空公司班机劫持案等,均是阿布·尼达尔所为。据统计,阿布·尼达尔领导的恐怖组织在世界20多个地方90次作案,死于其恐怖攻击的无辜平民近千人,被数家报纸称为“恐怖皇帝”和“最可怕的人”。臭名昭着的恐怖攻击不仅针对西方,而且还兇残杀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领导人阿布·伊亚德和阿布·胡尔。
2002年8月,阿布·尼达尔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突然死去,终年65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