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农业
品质农业是以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为基础,以标準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名优品牌创建、产品质量认证为标誌,以农产品优质安全为核心,以实现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目的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品质农业
- 目的:实现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 优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 基础:农业规模化、区域化
品质农业的概念及内涵
——以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为基础。按照大生产的格局,发挥区域农业特色优势,适度集中生产要素从事品质农业生产,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为社会提供较大批量的优质农产品,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规模化、区域化经营是品质农业的本质要求。
——以标準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準,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加以实施套用,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从农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到产品的全过程控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公司连线市场,市场促进生产、生产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格局。
——以名优品牌创建、产品质量认证为标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创建知名企业和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以农产品优质安全为核心。通过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準,并主动把执行质量标準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和龙头企业,严格市场準入制度,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及辅助材料的监测、许可和认证,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优质安全,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
品质农业的特点
(1)品质农业,抓住了农业发展的根本
农业发展的侧重点,或者主攻方向,应该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由过去追求吃得饱转为追求吃得好,又由追求吃得好转为追求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农业就应该把追求产业和产品品质作为主攻方向,这就抓住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根本。无论从农业的外部需求上看,还是从农业发展的要求上看,把品质农业作为发展方向,都是符合主客观实际的,因而是可行的。
(2)品质农业,比较準确地包容了农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发展现代农业。这五项目标与品质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一一对应的。一是高产。推行新技术,提高单产,增加粮、棉、菜、肉、蛋、奶、鱼、果总产。在实物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品种改良、农艺改进等手段,使小麦的出粉率提高5%,使玉米的收穫含水量下降5%,这样等于增加了实物的物质量。二是优质。强力推行国家、行业标準,建立健全地方农业标準体系,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标準的系列化、配套化,切实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强制推行蔬菜和果品等食用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优质是品质农业的核心。三是高效。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推行标準化种养技术规程,提高种植业投入品和养殖业饲料转化率,单位种养产品生产成本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四是生态。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环境友好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安全。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剧毒农药使用,减少饲料添加剂使用,杜绝非食用性添加剂进入食用产品过程,确保人民民众吃上、用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农产品,满足市场消费升级换代的新需求。
(3)品质农业,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赢”效益
品质农业以降低投入产出比为效益,最大限度地争取投入的增值;在最佳化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着力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争取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追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需求定生产,崇尚绿色健康和时尚,为社会和谐提供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因此,发展能够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有机兼顾起来的品质农业,是科学的战略选择。
发展品质农业的必要性
1.发展品质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从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发展的要求来说,必须发展品质农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来说,就要实现农业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也就是说我们要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农业,品质农业本身就体现了这个要求。另一方面,从农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係、从农业的现代化与工业的现代化的关係看,必须实现工业、农业、城乡的协调发展,必须要以农业现代化作支撑。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製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佳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工F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发展品质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否则就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3.发展品质农业是粮食供给和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证
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成长、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粮食市场虽然与国际市场联繫越来越密切,但是粮食供给必须立足国内。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保障已有人口的粮食供给和不断增加的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优质农产品的标準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保障了食品安全。
4.发展品质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趋势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全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发中国家经济成长有赖于农业的迅速稳定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国已经具备了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现代科技、物质装备、管理技术和资本积累的能力,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必要条件。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为推进集约化,发展适度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实现农业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对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农业已经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头。
发展品质农业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提高标準化生产水平、满足市场消费安全需求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最佳化资源配置、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进一步发挥德州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