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商学院协会
国际商学院协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简称AACSB),由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世界着名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发起,于1916年正式成立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学院和会计项目非政府认证机构 。该教育认证有商业认证(Business)和会计认证(Accounting)两种。MBA课程认证是商业认证的一个分支。AACSB International 教育认证制度之严、标準之高,冠居全球,世所公认。
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是一个由商学院、社团和其他机构组成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的民间团体,一直致力于提高和促进工商管理学和会计学领域的教育水平,是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项目的首要认证机构,也是全美唯一一所对工商管理及会计专业有鉴定权的权威机构,代表着全世界商学院的最高成就,获得认证的商学院也被视为教学质量一流的商学院。
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的教育认证採取由该协会专门执行,高等管理教育机构自愿参与的方式,目的在于为学士及硕士学位课程进行学术鉴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际商学院协会
- 外文名: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International
- 简称:AACSB
- 成立时间:1916年
- 发起成员: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协会简介
在世界MBA教育与商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与MBA教育有关的三大国际认证体系。它们分别是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和AMBAs(国际MBA协会)。三顶皇冠中当数AACSB资格最老、含金量最高,获得AACSB认证的商学院也随即被视为教学质量一流的商学院。
AACSB成立1916年,是一个由商学院、社团和其他机构组成的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提高和促进工商管理学和会计学高等教育水平,是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项目的首要认证机构。其发起成员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
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会徽

AACSB于1919年颁布了商学认证标準,并于1980年颁布了会计学项目的标準。1991年AACSB全体成员通过了与使命相联繫的认证标準和评估考察团评估程式。2003年颁布了新修改的标準。AACSB认证代表着全世界商学院的最高成就。学院通过严格和全面的评估取得认证资格意味着对其质量和发展前景的肯定。取得AACSB认证资格是优秀的管理教育的重要标誌。
截至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是中国仅有的五家同时通过AASCB商业认证(Business)和会计认证(Accounting)的高校;其中,西南财经大学是目前大陆唯一一所拥有AACSB双认证的高校。
认证高校(部分)
中国大陆/港澳地区
香港中文大学(1999年,亚洲首家)
香港科技大学(2000年)
香港城市大学(2005年)
清华大学(2007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8年)
香港理工大学(2010年)
香港浸会大学(2010年)
香港大学(2010年)
香港岭南大学(2010年)
复旦大学(2010年)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
北京大学(2012年)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
南京大学(2013年)
中山大学(2013年)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浙江大学(2015年)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年)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2016年)
西浦国际商学院(2016年)
南开大学商学院(2016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2016年)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8)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8)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9年)
武汉工商学院(2019年)
(参考资料来源:AACSB官网)
中华台北
台湾辅仁大学(2005年)
台湾中山大学(2005年)
台湾政治大学(2006年)
台湾交通大学(2007年)
台湾大学(2010年)
台湾成功大学(2011年)
台湾元智大学(2011年)
台湾科技大学(2013年)
台湾逢甲大学(2014年)
云林科技大学(2014年)
台湾中央大学(2014年)
台湾中原大学(2015年)
台湾清华大学(2015年)
台北大学(2016年)
义守大学(2016年)
(参考资料来源:AACSB官网)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管理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AACSB官网)
协会认证
主要认证标準
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教育认证制度之严、标準之高、冠居全球,世所公认。
AACSB致力于保持和提高全球工商管理教育的质量,它的规範与评价标準已成为全球管理教育的最高标準。这些标準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使命及目标、课程内容及评价、教师研究成果、学生、教育资源及责任、智力支持。该标準特彆强调“使命”的重要性,并鼓励学校创办出自己的特色。对于教师研究成果的评价,更强调整体的贡献,并特别注重教材与教学的发展,投入资金对教师进行培训。在课程设定方面,大学本科学生在所修课时数量上保持弹性,并且放宽了硕士生是否选修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商法课程的规定。在大学本科课程内容设定上有相当大的变化,政治学、社会学、法规、科技、人口学、企业伦理、写作与沟通等都被列为新增课程。文章主要对美国国际商学院质量认证委员会中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认证标準做详细阐述(见附录)。
要获得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资格的商学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不断调整的使命进行资源配置;
教师拥有先进的商业和管理知识;
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前沿的课程体系;
鼓励师生互动;培养的毕业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认证程式
AACSB主要对商学和会计学专业进行认证,其认证程式是个衔接有序的过程。AACSB的商学认证程式包括具备成员资格、预审、初审和保持认证资格四个审核阶段, 而会计学认证程式则包括获得商学认证资格、预审、初审和保持会计学认证资格四个审核阶段。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认证过程通常要历时五年,在这个严格的认证过程之中,需要实施大量的启动性工作。
AACSB认证的具体过程和程式可分述为:
(1)申请机构必须取得美国大学国际商学院联合会的会员资格。
(2)资质认证一般由申请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一份完备的资格申请书,以便专家同行审查。待AACSB审查后,决定是否接受申请并对其进行资质认定。
(3)预审委员会(The Preaccreditation Committee)指派一名资深顾问,基于对资格申请书审阅的基础上,对其提供申请机构的相关情况,并确保该顾问是与申请机构无利害关係的第三方。
(4)顾问定期对申请机构进行访问,并协助学校解决在资格申请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督促其逐步达到认证标準。
(5)认证协调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Coordinating Committee)审阅资格申请书,并针对预审委员会在审核资格申请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修改。根据不同条件,初始认证可能延迟也可能提前。
(6)在顾问的协助下,申请机构準备并提交一份认证方案和战略性方案(认证方案只是战略性方案中的一部分)。
(7)初审委员会(The Initial Accredit-ation Committee)审核认证方案,并给予评判,如果审核不通过,初审委员会将提出修改建议,直至审核通过。
(8)初审委员会对战略性方案进行审核。
(9)申请机构形成一份年度报告书,对认证方案中尚未完成的任务进行陈述。年度报告书中还应阐述认证方案中的所有变更。
(10)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顾问将继续与申请机构合作,直到认证方案允许实施。初审必须在五年内完成,认证方案才能得到初审委员会的认可。
(11)提前两年委任专家评议小组负责人并对认证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督导。
(12)在与专家评议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申请机构积极準备自评报告。
(13)请专家评议小组审阅自评报告。
(14)组织专家对申请机构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将考察报告包括专家审查意见送给申请机构和初审委员会,初审委员会将视情决定批准或暂缓认证资格。
最后将初审委员会意见呈送给董事会予以审批。
同时,AACSB又建立了“再认可”程式,即已经获得认证的学校,每隔五年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AACSB申请是否能给与“再次认可”,以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
质量认证
AACSB代表了全球管理教育专业认证的最高水平,对我国的专业评估体系而言,其中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首先,AACSB制定了工商管理及会计专业的一般标準和準则,为申请认证的机构指明了方向;而中国的专业评估,至今还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和準则,缺乏专业化、规範化的评价。
其次,AACSB认证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性评估,认证是周期性进行的,并非一劳永逸,一般在五年后还要进行再次认可;而国内都採用同一标準衡量不同的高校,科学性、合理性方面存在欠缺,加之行政干预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促进专业发展和创新的目的。
再次,AACSB认证充分调动被认证学校或机构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旦通过AACSB认证,对于商学院而言,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说明该商学院达到了国际权威审核机构的审核标準,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学校都自愿提出申请并接受认证。而中国目前的专业评估大部分是教育机构被动地接受政府部门评审,评估工作基本由政府部门负责,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是评估的主体,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只是一种补充。
最后,AACSB代表相关商业领域的行业技术团体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认证,其认证结果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不是教育系统的自我评价,而我国对教育机构的专业评估小组成员,大部分还是来自各被评估的教育机构,既扮演“裁判员”,又扮演“运动员”的角色,不利于发挥评估的沟通、导向和激励作用。
我们应该研究国外的成功做法,吸取美国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规範的评估标準和程式,并让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到认证、评估的过程中,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专家评估队伍,增加评估的透明度。建立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体系,从终结性评估逐步转移到过程性评估。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也应积极争取国际认证,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与合作,同时还可以形成品牌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肯定的管理人才和会计师。
该教育认证有商业认证(Business) 和会计认证(Accounting) 两种,MBA课程认证是商业认证的一个分支。
附录
工商管理类认证标準
1.学校公布的任务综述或类似档案可以作为决策依据。任务综述源于董事会成员的各种观点。学校按一定周期讨论和修改任务综述。这些评论包括一些董事会成员发表的适当看法。
2.学校的任务综述适于高等院校的管理,并且相对于任何学校,任务都是一致的。任务中包括提高商业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智力研究成果。
3.任务综述或档案陈述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日益倾向于服务型。
4.学校具体阐释了一些行动措施。这些措施表明不断改进教育质量的决心。
5.学校财政政策允许提供适宜和有效的资源来实现学校的任务和行动措施。
6.学校提供商学学位的政策与学校的任务是相一致的。
7.学校的学术标準和实践传统用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学术标準和实践传统与学校的任务是紧密一致的。
8.学校保持充足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稳定、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9.学校保持充足的师资力量为已提出的教育计画提供稳定的教育质量。教师资源的配套使用反映了学校的任务和计画。在所有计画方案、专业、重点学科及特定场所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指导。
10.教师要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前沿的技术以完成学校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能对教师个人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估。
11.学校具有健全的法规和完善的沟通渠道来管理、支持教师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学校的任务联繫在一起。包括确定教学任务,知识水平期望值和工作量;提供各种设备和机制来支持教师实现学校给予他们的所有与任务相关的活动;提供科研方向、各种指导;承担前一周期任务的各项修改、提升和奖励程式;完善教师资源的各项计画。
12.商科学校的全体人员,包括教师团体、教师个人、管理者以及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承担以下责任:确保足够的时间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学术成就设定高标準;评估教育效果和学生的综合成绩;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创新。
13.单个教学人员,诚信面对学生和同事;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发展、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案;在学习过程中要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鼓励参与者团结互助、相互协同;不断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馈。
14.学生个人,诚实面对教师和其他学生;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学习;勇于接受学习中各种困难的挑战;在学习上帮助其他同学;达到教师设定的标準。
15.课程管理:学校运用良好的法规、系统的方法来发展、监察、评估和修订课程目标,并提供课程设定方案来评定课程对学习的影响。课程管理意见来自所有支持者,包括教师、教职员工、管理层、学生、非商业科目的教师、毕业校友和为学校服务的商业团体等。
标準需要运用课程管理系统方法,而不需要安排任何详细、具体的课程。通常,课程管理方法将成为大学学位方案的内容,这些方案包括通用知识、技巧以及学习经验,如沟通能力、道德领悟和理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及对多元文化共存和差异的理解。
通常,课程管理方法包括从特殊管理知识与技巧中学习经验,如在团体和社会中的道德,法律责任、金融理论、分析、报告和市场,通过整合产品和商品、服务、信息的分配达到价值创新,在团体决策过程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增广其他的管理知识和能力。
16.学士或毕业生的水平:知识和技能。基于学校不同的任务和文化氛围,在毕业生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必须达到各学校制定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管理条例和知识水平。
17.学士或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必须提供充足的时间、覆盖面广泛的学科内容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此保证达到学习目标。
18.工商管理类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知识和技能。硕士阶段更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知识的运用。
硕士培养方案中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包括:对相关学科经过概念上的理解,将知识用于新的学科领域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可预测的条件下,预测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在硕士毕业生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必须具备广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19.硕士、学士或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必须提供充足的时间、覆盖面广泛的学科内容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此保证达到学习目标。
20.博士学位:知识和技能。博士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在专业性较强的学术领域进行科研活动。博士学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在专业学术範围内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研究的能力。通常,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包括:在专业领域掌握前沿知识、培养更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技巧、在高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準备(针对于希望进入教育领域的学生)、学位论文及其他论文撰写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