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下属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7月3日。主要进行动物、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面系统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关键共性科学问题研究。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有教职员工45人,有心血管病研究所、肿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和医学实验中心;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 外文名:Fujian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成立时间:2005年7月3日
  • 现任院长:陈可冀
  • 地址:福建中医药大学旗山校区求真楼
  • 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
  • 主管部门:福建中医药大学

历史沿革

2005年7月3日,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2006年,研究院设立了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
2007年1月,研究院骨病研究所成立。4月,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福建省高校首批建设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9年,研究院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2012年,研究院建立了陈可冀院士-片仔癀药业科研奖励基金。
2014年3月,研究院“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现场考核。
2016年11月18日,依託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开展基础研究的“陈可冀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 揭牌成立。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有教职员工4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5人,博士学位2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福建省“双百人才”1人,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献祥、杜建
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王诗忠
福建省“双百人才”:彭军
福建省教学名师:刘献祥

科研部门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有心血管病研究所、肿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和医学实验中心,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4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高校首批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
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中西医结合骨病研究室、中药生药学研究室、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研究室、中医药数据处理与挖掘研究室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首批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闽台中医文献研究基地
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设施资源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有科研设备总值近1亿元,拥有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活体小动物PET/SPECT/CT影像系统、透射电镜、雷射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大型、精密科研实验仪器100多台(件)。
设施设备设施设备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希腊、澳大利亚、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係。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福州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係。与漳州片仔癀药业、内蒙古康恩贝药业、福建归真堂药业、厦门中药厂、福建祥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係。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科研成就

  • 项目承担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取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
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时间负责人
独活寄生汤调节PERK/Bip信号通路抑制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2016
刘献祥
miR-141调控OP小鼠BMSCs成骨分化机制及健骨颗粒干预作用研究
2016
林燕萍
解毒消症饮对肝癌细胞PHD/HIF-1信号通路介导VEGF基因启动子区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影响研究
2014
曹治云
片仔癀调控miRNA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4
彭军
基于Cyclin D1基因沉默探讨健骨颗粒促成骨细胞增殖的机理
2014
刘献祥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的解毒消症饮对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干预研究
2012
陈旭征
基于EGF/STAT3通路的前列宁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机制研究
2012
林久茂
基于IL-6/STAT3通路的片仔癀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机制研究
2011
彭军
资料来源:
  • 论文专着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发表SCI源期刊收录的论文200多篇,其中IF>6分8篇;出版规划教材8部,中西医结合系列丛书1套8本。
部分出版专着列表
名称出版单位时间
《中西医结合系列研究》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1年
.《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1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
.《骨质疏鬆性骨折》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
《老年病论治—杜建临证经验集粹》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
《中西医结合10个病种天然药物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中西医结合科研实验方法学导读》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中西医结合实验技术与方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年
资料来源:
  • 获奖成果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
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一览表
科研成果奖励等级时间
基于本痿标痹核心病机的骨性关节炎系列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5
康欣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智慧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9
片仔癀抗大肠癌的药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5
扶正、清解法组 助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4
中医药干预原发性骨质疏鬆症的系列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
前列宁胶囊的研製及其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作用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4
粗叶悬钩子抗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3
骨与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套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7
基于本痿标痹核心病机的骨性关节炎系列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5
康欣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智慧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9
中医药干预原发性骨质疏鬆症的系列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
福建地道药材莲子GAP关键技术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7
前列宁胶囊的研製及其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作用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4
扶正、清解法组方辅助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4
粗叶悬钩子抗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3
资料来源: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
福建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

教学成果

2015年,研究院吴广文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独活寄生汤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荣获2015年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4月,博士生郑春松(导师:刘献祥教授)的《川芎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张玉琴(导师:褚克丹教授)的《栝楼桂枝颗粒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2篇论文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获得一等奖,林久茂博士(导师:彭军研究员)的《白花蛇舌草通过调控Wnt/β-catenint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及大肠癌干细胞的生长》论文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2013年,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张娅的博士学位论文《冠脉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与CYP2C19*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及脑心通胶囊干预作用的研究》(导师:陈慧教授)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文化传统

  • 院徽
院徽院徽
1、标誌整体看像一个中文中字,又像一个中文西字,喻意医学研究的中西合璧。中国文字和中医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採用中文的造型与博大精深的中医相协调。
2、标誌左边看像英文字母A字,中间看像英文字母I,整体看像英文字母M,AIM即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Academ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的英文缩写。
3、标誌既可以从中文进行识别,也可以从英文进行识别,象徵着中医与西医的融合。
4、标誌中心为阴型图形,外围文字为阳型图形,暗喻中医的阴阳。
5、标誌的红色象徵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全体员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6、本标誌取圆形造型,并以图形、中英文字相结合,饱满厚实,与高等院校研究院的深厚文化内涵相适宜。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
陈可冀
常务副院长
刘献祥
副院长
张松富、彭军、吴锦忠
资料来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